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走进西藏】 布达拉宫里面好恐怖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高宝军 国家公务员,业务时间坚持文学创作,曾发表作品多篇。      想去西藏的人,最初的感觉是神秘;走进西藏的人,途中的感觉是后悔;走出西藏的人,走不出的是永恒圣境的洗礼。
  
  行走在西藏的路上
  
  过去,常听去过西藏的朋友说,西藏是多么博大辽阔,有多么美丽神秘……这块曾被封建农奴制度桎梏了千百年的土地,这个曾遭受了最深苦难的民族,它拥有喜玛拉雅山的雪,雅鲁藏布江的水,布达拉宫的建筑,文成公主的故事。除此之外,它也属于永恒不变的信仰,信徒们顶礼膜拜的虔诚,广袤荒原上翱翔的苍鹰,空气稀薄的缺氧气候,贫穷落后的现实特征。很长时间中,在我的想象中的西藏,它是遥远而陌生的,它是神秘感中关于神明和敬畏的故土。
  今年,一次偶然的出差机会,我去了一趟西藏。当我踏上这块占有八分之一国土面积的神秘土地,它竟然就像一块巨大的磁场吸引了我。这里壮丽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民族风情,勾魂摄魄般地震憾着我的心灵。这个被藏民们称作天国的西藏,贫穷中笼罩着富饶、冷峻中蕴含着温柔、粗犷中显露着秀丽、神秘中遮隐着清纯,雪域高原的神性令多少人望尘莫及。
  从西安出发的那天,天气十分闷热,温度已达到了35℃。我们都穿得很单,但从书本上知道西藏温差大,都带了衣服。随着飞机的腾空而起,平坦的关中平原瞬间变成了高山峡谷。透过机窗向外张望,隐隐约约可看到呈网状脉络的积雪群山,一条白色的飘带断断续续地缠绕在山峦之间,同座的一位同志告诉我,这就是川藏公路。为了开辟这条公路,有3000多解放军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平均每公里就竖起一座英雄碑。飞机时而穿越云层,时而在棉花似的云团上端飞翔,引得机内的乘客无限遐想。机翼下,一座座冰峰显露着神秘的表情,星星点点的高山湖泊发出暗暗幽光,更让人感到西藏高原的神秘莫测。
  经过两小时二十分的飞行,我们已顺利抵达西藏的贡嘎机场。走出这个距拉萨80公里的机场,还没来得及换衣服,已明显感觉有阵阵凉意袭来。仅仅两个多小时,我们好像经历了两个季节。站在宽阔的机场上,环顾四野,感觉天空就像挂在眼前的一块纯蓝色幕布,蓝得没有一丝云彩,净得没有一点杂质。在这个地球最高处,天格外的低,云格外的白,太阳格外的亮,一股清新略带几分寒意的微风吹来,我似乎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原来世界屋脊并不遥远。
  六月的西藏高原正是山绿水秀的季节。坐在接机的小轿车上眺望,连绵的群山在一尘不染的天边静静地躺卧着,它们像一群驻守边疆的卫士;山上,白雪尚未消融,寒风在阳光里徘徊;路边,那些白色的藏式民房撒落在辽阔的土地上,以最单纯的色彩回报着太阳。转过一个较大的弯道后,一条绮丽的河流展现在我们面前,蜿蜒地流淌在阡陌纵横的河床中,汪在草地上,给这些成片成片鲜嫩小草提供着营养。水把草滋润得尤绿,草把水衬托得更清。江心中,时常出现几个大小绿洲,上面栖息着几只灰色的水鸟。开车的师傅告诉我们,这就是世界最高、西藏最大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过了雅鲁藏布江大桥不久,汽车就驶进拉萨河谷。川道两旁的田野上,绿油油的青稞长势正劲,黄澄澄的油菜花随风摇曳,庄稼丛中蝶飞蜂舞,鸟鸣虫叫,身着艳丽服饰的藏族妇女正忙着在田间劳作……同行者个个感叹,西藏竟然也有这么绝妙的田园风采?温情的风把阵阵芳香送进车窗,我的五脏六腑都好像被淘洗得干干净净。与雅鲁藏布江相比,拉萨河的色彩更鲜艳,水质更清澈。河岸上,隔一段距离就停泊着一两只牛皮筏子。据介绍,这种筏子主要是用牦牛皮和柳木制成,它是藏族群众过去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一次可运一吨多东西,而且船身很轻,一个人一只手就可以将空筏提起来轻松地行走。在交通条件迅猛发展的今天,这种牛皮筏子虽然已被汽车等先进的交通工具取而代之,但在农村没有桥的地方,它仍然是藏民们通往彼岸劳动和走亲访友的重要交通工具。
   小轿车在路上不停地驰骋,我的目光不停地向路边张望。突然,我被藏民住房外一排排似砖又像矿石垒成的黑色围墙吸引了视线。我问开车的师傅,藏民为什么用这种黑色的砖或者是矿石砌围墙?他笑着说,这不是砖,也不是矿石,这是晒干的牦牛粪垒起来的。西藏有“四大怪”:“牛粪墙上晒,厕所随身带,烙饼像锅盖,背上娃娃谈恋爱”。藏民们为什么要把牛粪晒在墙上?为什么要把晒干的牛粪垒成墙?主要就是由于这里过去交通不便,人们烧不上煤,砍柴也不好找,牛粪就成了他们做饭取暖的主要燃料。至今,尽管西藏也有了煤炭,但藏民多数还是沿袭着烧牛粪的习惯。接着开车的师傅又给我们讲起了西藏的“三大宝”等特产和一些民俗,我认真地听着,详细地记着,不知不觉中,我们已到了拉萨市。
  住进西藏宾馆的当天晚上,同行者都嚷叫着有高原反应,我也明显感觉头痛、胸闷、气短,只有四层高的楼层,我要歇几次才能上去。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很高兴自己终于来到了西藏。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人的幸福与成功,一半在于经受过磨难”。我则认为,一个人在谋划自己的人生坐标时,磨炼无疑是最好的助推器。
  
  拜谒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藏族建筑艺术与文化繁荣的象征。
   到西藏的第二天,我们便带着朝圣般的虔诚,参观了这座世界上最高的宫殿。
  站在拉萨广场仰望,这座被称为西藏艺术的博物馆,它随形就势建在拉萨的红山上,红白相间的建筑,灿灿发光的金顶,巍峨雄伟,让人顿生敬畏之情。我们三步一喘息,五步一停歇地走上山顶,心脏激烈地跳动,头疼得简直要爆炸。歇了一会儿,翻阅了布达拉宫简介,才知道它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有13层,距地面高119米,宫庭主体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70米,建筑面积为13万平方米,占地41公顷,建筑、雕塑、铸造、绘画、手工艺品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这座建筑在世界屋脊上,集殿堂、庙宇、城堡和灵塔为一宫的神殿,是西藏现有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也是西藏财富最为集中的地方。
   这个与其它寺庙无什么两样的建筑布局,为什么不称“寺”而称“宫”呢?我问导游雍小姐,她告诉我,布达拉宫建造于吐蕃时期,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入藏,招聘了3000多汉族工匠修筑宫室,修成了900间宫殿,称之为红宫。后来历经九世藏王、十位达赖的扩修重建,修成高9层、有990间的行宫。当时的西藏,还不是政教合一的社会,所以这里只是以王者的宫殿而存在,并无香火。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掌权后,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册封,并专门从内地选派了数百名能工巧匠参与因战乱失火烧毁的布达拉宫重建工程。从此,一座气势雄伟的建筑再次屹立于红山之巅,成为西藏政教合一的中心。
   进了布达拉宫山门,是一条窄长而幽暗的廊道,这里没有窗户,只有几个深邃的墙洞。走出幽暗的廊道,便是一个很大的露天四合院落。这个铺着灰砖的院子约1500多平方米,据说是藏历年举行盛大法事和歌舞活动的广场。每年藏历12月29日,这里人山人海,气氛十分热烈。活佛在楼上俯瞰广场,观看活动仪式。
   攀上陡峭的木梯,我们进入了白宫。白宫是布达拉宫整个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赖喇嘛处理事务的场所,因为宫外用白色涂料粉刷,故称之为“白宫”。白宫内有历代达赖的寝室、噶夏政府的办公用房、集会大殿等,最大的殿堂是东大殿,叫“措钦厦”,是达赖和噶夏政府的政治活动中心。殿堂正中上方高悬乾隆御笔“涌莲初地”,四壁绘满壁画。在这些壁画中,两幅最引人注目。一幅是“猴子变人”,讲的是猴子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人是猴子的后代的故事。一幅是“照镜子”,讲的是金城公主入藏婚嫁、增进汉藏友好的故事。登上白宫顶层,走进历代达赖喇嘛的寝宫日光殿,里面有经堂、客厅、习经室、卧室,殿内陈设豪华,金银器皿不计其数,珠玉珍玩应有尽有。因此,我对藏语中称布达拉宫为“赞木林耶夏”(意为财富可抵半个世界)深信不疑。达赖喇嘛的宝座就设在经堂北面,用人皮蒙的手鼓和人头骨做的酒器等法器摆在旁边,使人诚惶诚恐。
   走出白宫,我们来到了红宫。红宫的主体建筑是五世、七世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八座灵塔殿和各类佛堂。各灵塔的形状类似,但规模却不同,其中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最大,面积达700多平方米,灵塔高达14.85米,是红宫的最大建筑。整个灵塔耗费黄金11.9万两,上面镶满了宝石、玛瑙等,看上去色彩缤纷,分外耀眼。灵塔的东侧是集会大殿,面积约680多平方米,是五世达赖喇嘛的享堂,大殿的壁画上有顺治皇帝对五世达赖喇嘛册封的详细记载。红宫的二楼是画廊,有各种绘画作品六七百幅。这些壁画有佛祖肖像、佛教故事,也有地貌风物、文化生活等场景。这些用西藏彩色矿石和黄金磨成粉绘制的作品,虽然历经数百年,仍然光彩夺目,工艺绝妙。红宫的三楼是布达拉宫的最早建筑,据说是为纪念松赞干布而修建的,相传这里还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结婚的洞房,里面有他们的塑像和用过的锅灶。藏族群众来这里朝拜,总要把手伸进锅内摸一摸。他们说摸过文成公主用过的东西,就会变得心灵手巧。
   看完了法王洞,我们又参观了超凡佛殿、殊胜三地殿、萨松朗杰殿、堆廊拉康殿,整整一上午,我们像走迷宫一样这个殿堂进,那个殿堂出,那栩栩如生的神像、金碧辉煌的灵塔、泛黄的经书和精湛的唐卡画,无不让人感到古老的西藏文化底蕴的深厚。我到过许多寺院庙宇,虽然也都是香火袅袅,木鱼声声,但在清静的同时总还感到些许尘世的喧嚣。特别是一些卖香纸和算命先生的坑蒙欺骗,更让人对这些地方少了一份敬仰。而布达拉宫却没有这种浮躁,它天界般的冷峻深邃,那浓厚的宗教氛围不由得让人肃穆。
   走出色彩斑斓的宫殿,我已被错综复杂的建筑格局和香火夹杂着酥油味的熏呛弄得头昏脑胀。看着这个见证汉藏文化技术交流、凝结藏汉人民智慧的建筑,看着这座中华民族团结协作的里程碑,我不禁想,布达拉宫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奇珍异宝,浓郁的宗教氛围,对我一个初次造访者,只能说是窥其一斑。
   站在布达拉宫的山巅,极目远眺,只见白云翻滚,群山起伏,拉萨城金光四射,清澈的拉萨河静静地流向远方……
  
  漫步拉萨街头
  
  拉萨是一座美丽而又神秘的城市。
  这个八瓣莲花簇拥的圣城,兴建于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据西藏史书记载,拉萨城原名为“吉雪卧塘”,是一大片沼泽地,松赞干布完成统一吐蕃的宏图大业后,看中了这里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将统治中心由雅砻河谷迁往拉萨。
   拉萨市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没有阴影的城市。下午三点多,我们徜徉在拉萨街上,万道金光从西方射向拉萨城,整个城市一片灿烂,连同寺院的金顶都被燃烧成耀眼的金黄。这里的太阳富有诗意和人性,它已经超脱了自然的意义,让人感觉到:走进拉萨的阳光,好比走进了童年夏日小溪边滚烫的涝池之中。它不仅给你提供温暖,还能给你提供洗涤灵魂污垢的圣水。在这个阳光普照的“日光城”内,在这个没有阴影的美丽家园,人们似乎以为所有的道路都通向天堂,所有的虔诚仿佛都有回报。面对这块精神世界的净土,我在喧嚣世界中的那种浮躁情绪平静了下来,多少烦恼的杂事早已抛在了九霄云外,我的灵魂也好像虔诚了许多。
   在拉萨街头,见到最多的就是顶礼膜拜的信徒们。大昭寺前、拉萨广场、布达拉宫脚下,手转经筒虔诚膜拜的人们,有的点燃着散发清香的松枝,在淡淡的烟雾中寄托着美好的心愿;有的在循规蹈矩的步履中磕着长头,口中一遍又一遍地默诵着“?嘛呢叭咪哞”的梵语。我想,这种虔诚而神秘的气氛,已在拉萨城延续了1000多年,还不知要传承到什么时候。此时,导游指着远处一个浓烟升起的地方说,那是天葬台,讲起了天葬的习俗。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个画面,神态冷漠的天葬师手操解尸刀走上法台,点燃了松香,香炉里冒着淡淡的清烟,渐渐变成浓烟,鹰鹫好像收到信号一样,纷纷从天俯冲而下……
   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大同小异,我们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下,知道它大约建成于约公元644年至647年,没有过多地去考究它,就来到了八角街。八角街围绕在大昭寺周围,是一条旧式的、有着浓郁藏族生活气息的环形街道。在这个长1公里左右,宽10来米的街区中,僻巷幽幽,曲径自通,宫厦连着石屋,小楼伴着古寺。八角街人流如织,街道两旁的店铺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地方特产和工艺品,抄着不同口音的小商小贩叫卖声不断,那些穿着各色藏袍的转经者和身着各种服饰的游客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八角街的一个转角处,导游指着一个造型别致的小酒店给我们介绍,这个酒店叫“玛吉阿米”,传说这个房子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史加措与情人幽会的地方。六世达赖喇嘛才智过人,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曾写下许多讴歌爱情的情歌和诗篇,有的至今仍在西藏民间广为流传。但他不守清规,白天以密法佛徒的身份出现,夜间则微服私出布达拉宫,与他心爱的情人幽会。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和西藏这样一个特殊的地域,这位敢于向传统宗教思想挑战、才华横溢的六世达赖喇嘛,最终成为西藏上层统治者之间争权夺利的牺牲品,圆寂时只有24岁。
  漫步拉萨街头,你会明显地感觉到这个座落在海拔3700多米高的雪域古城正在发生着变化,它在古老中蕴含着现代,在封闭中走向开放,在徐缓的脚步中萌发着速度和效率。尤其是夜幕下的拉萨市,那星星点点的街灯,穿梭不停的车流,以及那清新空气中飘来的歌声、乐声和喇嘛念经声,更加为这个神秘的城市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东边,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从松树梢上升了起来。
  
  如诗如画纳木错
  
  在晨曦熹微的时候,我们从拉萨出发参观纳木错湖。
  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蒙语则称之为腾格里湖,也是天湖之意。它位于念青唐古拉山的北麓,湖面海拔4718米,面积达1940平方公里,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
  车子沿着念青唐古拉山山麓一直向山谷深处缓缓地行驶,一条小溪伴着我们一路前行。一路上,导游介绍着西藏的风土人情,车内播放着悠扬动听的西藏民歌,大约两小时左右,我们已到了当雄县境内。这里完全是一派草原景象,波浪般起伏的延绵山脉在草原的远处竖起了一道优美的屏障,环绕期间的广阔草原宁静而安祥,放眼望去,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雄姿跃入眼帘,朵朵白云与远近的雪峰交相辉映,路边的河滩和草坡上,黑色的牦牛、白色的绵羊如黑白棋子撒落在绿色地毯上,越发显得大自然的空阔辽远。
  车子登上海拔5180米的那根拉山口,山口有一大堆信徒们留下的玛呢石和被昼夜不停的寒风吹得只剩下一缕缕丝筋的风马旗。走出车外,一股夹着雪花的旋风迎面刮来,似乎要把人推向山根底。站在山顶口往回看,一层又一层的山峦耸立在山口的后面,山上堆着厚厚的积雪,在太阳的照射下放出万道光芒。往前看,远处一湾蓝汪汪的湖水像一块蓝宝石镶嵌在高原上,它像一座巨大的蓝色广场,静静地躺在雪峰的怀抱之中。湖的上空,一朵朵白云悠闲地游荡,愈发显得这里旷达而静谧。导游告诉我,这就是天湖纳木错。
  随着车子的行进,那蓝色的湖泊越来越大,越来越宽阔。车子驶进一个鹅卵石滩,据说是很早以前的纳木错湖岸。湖岸上,已有明显的湖岸线,一层一层的,高出湖面约80多米。可见,由于干燥的气候,一万年来,纳木错的水位确实降低了很多。
  纳木错湖有三个岛,东南面的半岛扎西多。岛上的地形地貌生得十分神奇,石柱、石桥、溶洞千姿百态,山峰上部有残余的峰林和穿洞。扎西多半岛三面环水,中间平坦,高出湖面一二百米,两端耸起,只有一条路通向湖岸。扎西多半岛上有一个扎西寺,这里终年香火不断,山上的石头刻着数不清的经文。走上扎西多半岛,首先看到的是两块被藏民称之为合掌石的巨石。这双象征纳木错的巨手在金色的彩霞中高高举起,好像为湖边的众生平安而祈祷,也好像欢迎我们的到来。
  登上扎西多半岛,站在湖边望着烟波浩渺的纳木错,只见湖面由近而远,分别呈浅绿、深绿、墨绿的色彩,而远处的湖水已虚幻飘渺地与蓝天连在了一起,一阵风儿吹过,湖面上掀起白色的浪花,这时的纳木错,倒是有点海的味道了。湖岸上五光十色的各种鹅卵石,煞是好看,在阳光的映射下,把湖面耀得色彩斑澜。
  据介绍,纳木错湖内有很多冷水鱼,肉质很好,还有几百公斤重的湖牛,专门吃岸边的鱼和前来饮水的羚羊等,只要湖边巨浪卷起,牧民一般都不敢到湖边,怕被它卷走。纳木错还有许多神奇现象:当湖面冰封时,牧民到湖中心经过,手表的指针就停止不动,湖内究竟有什么磁铁之类的矿物,人们不得而知。
   关于纳木错,当地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有人说很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大戈壁,善良的菩萨从此经过,看到这里的老百姓太苦了,不禁流下了眼泪,就汇成了一片大湖。在湖水的滋润下,戈壁长出了绿草,荒地变成了草原。有人说,它是波莫湖的女儿,嫁给了念青唐古拉山,就在这里安了家。实际上,纳木错形成于一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属于构造湖。
   看着如诗如画的纳木错,我们同行几人都心潮澎湃,你一言我一语凑成了一首顺口溜式的小诗:
  
  美丽的纳木错
  你是人间的仙境
  你是西藏的心灵
  你是雪域的魂魄
  你是高原的眼睛
  人间有你变得美丽
  西藏有你有了骄傲
  雪域有你富有风情
  高原有你显得灵性
  我们不远万里而来
  就是为了一睹你的芳容
  来到你的身旁
  我看到了什么叫博大与纯静
  抚摸你的玉体
  再冷酷的心灵也会变得温柔
  
  幸福的纳木错
  雪山是你的伴侣
  草原是你的知己
  风儿是你的伙伴
  云儿是你的朋友
  雪山暖暖地搂住你的身体
  草原紧紧地握住你的双手
  云儿甜甜地吻着你的额头
  风儿轻轻地抚摸着你的发际
  站在你的身旁
  不会作诗的人变成了诗人
  拜谒过你的人
  不会为喧嚣的人间世俗所困
  离开你的人
  不会因时间的推移把你忘掉
  
   西斜的太阳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我一步一回头地告别了如诗如画的纳木错,天湖在我的视线中渐渐成为一块隐隐约约的蓝。瞬间,我感悟到了藏语和蒙语中的“天湖”的真正含义。
  
  雪域高原上的江南
  
  听西藏人介绍,林芝地区是西藏高原上的江南,这里不仅气候湿润,而且风光极美。为了真正了解它,我们决定用两天时间一睹她的芳容。
  出拉萨市区不久到松赞干布出生的地方墨竹工卡县后,路面开始坎坷不平,而且弯道较大,小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大约行至140公里后,便是上山路,车子缓缓地爬上海拔5000多米的米拉山口,司机停车让我们在这里观光。打开车门,感到阵阵刺骨的寒意,高原反应再次强烈地向我袭来。这个在西藏高原千山万峰中只不过是一座小小的山体,却构成了一条南北走向的分水岭,横亘于东西方向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之中,成为雅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仅仅是一山之隔,同样是连绵不断的山峦,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两重天地。山之西为干燥寒冷气候,山之东为温暖潮湿气候。顺着一直向下延伸的山路,映入眼帘的却不再是青草稀疏的穷山,而是满目葱笼的翠绿,山间多有湍急的小河,山上渐渐由灌木变成了林木。公路在林间蜿蜒,枝繁叶茂的树枝在公路上空摇摆,尼洋河清澈的河水在路旁的河湾欢快地流淌着,凉爽的山风从林子间穿透过来,给人以神清气畅的感觉。行走在公路上,我真正感觉了一回什么叫人在林中走,车在绿中行。越往东走,树木越是粗壮高大,山顶上白雪皑皑,山谷间松风树声,山脚下绿荫丛中,不时有牛羊出现,给寂寥的山谷平添了几分生机,引得同行者赞叹不绝。
   车子驶出一条深谷后,川道突然宽敞了一些。在一个两水交汇处的沟岔间,司机再次停下车,让我们参观太昭古城。这个茶马古道的古城堡,就是当年松赞干布迎接文成公主的地方。我向对面山上望去,尼洋河畔的山坡上果然有一座几乎接近废墟的城堡,山上挂满了五彩缤纷的经幡。导游说,当年文成公主16岁,从长安出发,整整用了一年时间才进入西藏。我心里开始了震憾,在当时道路不通的年代,这个出身于皇室宫庭的千金小姐,一年的长途跋涉,该要经受多少磨难。这个昭君出塞式的女人,为了民族的团结,做出了多么伟大的贡献。我的高原反应好像在瞬间消失了。
   在去林芝的路上,我们还沿途参观了神奇的高原九寨沟、阿沛阿旺晋美故乡、卡定沟天山瀑布和柏树王园林公园等景点。这里山有山的特征,林有林的风韵,水有水的灵性,使我们彻底领略了一番从冰川、草甸、森林到瀑布所有寒带与亚热带的自然景观。“一山有四季,一日不同天”的赞美诗句,在这里并不显得夸张。在一路观光、一路赞叹中,我们来到了八一镇。这个地方听名字像个镇子,实则是林芝地区的建制城市,从城市建设、居民住宅和市民的穿着打扮看,明显好于拉萨。漫步八一镇街头,壮观的厦门广场、宽敞洁净的福建路、广东路、珠海路,别致的民居,无处不散发着现代的都市气息。在我们即将离开八一镇回拉萨的上午,一曲苍劲粗犷的陕北民歌传入我们的耳中。顺着歌声寻去,我们看到了一家秦川面馆,见到了开饭馆的陕西老乡。他乡遇知己,使我们非常高兴。吃饭期间,这位40来岁的老乡告诉我们:上世纪50年代,八一镇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河滩地,解放军十八军进藏后,在这里开荒种地,拢聚藏民群众,形成了这个镇子,后来升格为地区建制城市。特别是福建省和广东省援建以来,这里的变化更大。在这里做生意的人,多数是外地人,其中四川人最多。如今,八一镇的新含义就是“八个外地人和一个本地人”。我突然想,林芝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么快,城市这么靓,群众生活这么殷实,大概也有这些外地人影响的缘故吧。
  站在世界屋脊上,面对透明的阳光,仰望着与海洋一样的天空,我看到了大自然的真正美丽,看到了一个民族的伟大刚强。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所记录和描述的一切,是多么的苍白和肤浅,对于这块神秘莫测的广袤胴体,我只是轻轻地触摸了一下而已。

标签:西藏 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