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感谢信 > 正文

[湖北卷]湖北卷作文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
  
  将母语作为谈论的对象,不仅给写作提供了一个开阔的思想表达空间,也营造了一个情感抒发的空间,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考查方式更具有了现实的意义。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看待来自强势外语和网络文化对母语的冲击,如何看待母语教育中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这些问题具有强烈时代色彩和丰厚内涵,确实值得我们思考。是融入时代潮流,还是保持民族特性?是漠视母语、疏远母语,还是善待母语、珍爱母语?在多元文化互相竞争并不断交汇的今天,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时代意义的话题。
  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可以写母语是华夏文化的一种载体,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孕育中华民族情结、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也可以分析现代社会人们疏远母语、漠视母语的原因……
  这个题目不易脱题,但容易泛泛而谈,所以一定要写出自己的见解和个性,写出母语的温度,写出母语的色彩,写出母语的情调,写出母语留在人的心灵世界的烙印。还要保持文章积极向上的格调,尽量保持浓郁的抒情意味。
  (王周平)
  
   【点评名师简介】
  
  黄琼高级教师,1986年开始执教于中学,2000年调入武汉市黄陂区教育局工作。先后在区(县)、市、省和国家级优质课、优秀教案和优秀论文等评比中获奖50余次。先后在百余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教研文章约800篇并应邀担任数家专业报刊杂志的专栏作者。曾参与编写《锁定高考作文12大得分点》《高中生话题作文三级跳》、等三十余种语文教辅图书.现为全国语文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点评名师简介】
  
  卞锦周因为追求,所以充实。几度春秋?熏几经风雨,14圈年轮印证着我的从教历程,虽不曾有过令人惊羡的作为,但常与追求的苦涩、丰收的甜蜜相伴而行。坚守三尺讲台,我体会到肩上的责任;走进学生心灵,我领悟到工作的神圣;探究课堂艺术,我感受到职业的崇高。我本平凡但不平庸,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让自己的境界在一次次超越中得到升华。
  
  【佳作展示】
  
  如果没有你
  
  如果没有你,我该怎样进行对生命的诠释;如果没有你,我该用什么来感知、体验、领悟、认识周围的世界;我该如何享受别人生命中的文化所在。
  是,我不能没有你,我无法抗拒你的魅力。
  困为有你,柳永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绘成了一道素丽的风景,流传千古。因为有你,才有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在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雄浑,有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思哲理,有了……因为有了你,才维系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纽带和精神支柱,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尊严。如果失去了你,诗词歌赋就让位于流行歌曲,京剧昆曲让位于日剧韩剧。歌德康德难觅其踪,言情武侠大行其道。淫秽暴力,沆瀣一气,人们因缺少文化的熏陶,而无健全的人格,则更是胸无大志,剩下的就只是孤僻和绝望。
  
  淙淙流泉,月下海洋,浩淼天际,当我置身其中用心聆听时,我听到一种声音,它从原始巫口中唱出来,孔子庄子那里说下来,从李白杜甫白居易齿中哼出来,响起在塞北沙场,响起在江南水乡,几千年改朝换代未曾改掉你,《二十四史》中的全部都是你,无法用言语表达你的威力和温柔。
  你吸引我的不仅仅是语言内容上的魅力,也在与你形体的美,你独立于艺术界,每一笔每一画都能体现出区别。王羲之为了追求你的骄姿身影,不惜将衣服划破,不惜将池塘染黑才写下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你没有英语圆润上口,没有法语的优雅悦耳,没有西班牙语的风情万种,也没有德语的严肃谨慎,有的只是东方的古老深厚,像一棵苍天的大树屹立在那儿,好像它从前就一直在那儿,现在,将来也都会一直在那儿,那是你――我亲爱的母语。
  所以,不能没有你。
  
  【名师点评】作者用第二人称来称呼母语,仿佛在和母语对话,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人倍觉亲切。运用假设“如果没有你”,从一个很新颖的角度来展现母语的文化内涵、母语的魅力,可见作者视角独特,构思奇巧。文章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引用古诗词和文化名人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如排比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气势,对比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黄琼卞锦周)
  
  母语,我以你为傲
  
  就像孩子听到母亲的话语时感到格外真切一样。当我们拿起毛笔尽情挥洒时,干涸的心灵就能得到雨露的滋润;当我们尽情于诗文的雅韵时,心情如点水蜻蜓,映日荷花……
  汉语,我们的母语,是一个民族灵感的源泉,创造力的钥匙,文明承传载体。
  从飞花的春水,帆影的秋江,惊涛的海洋,看明月松间,清泉石上,听苏子吟唱,渔歌互答,村妇砧衣。赏浮光跃至,静影沉壁;听弹奏悠扬,清风飒飒;觉溪水潺潺,僧行踽踽,旅者匆匆……
  只有在深远和丰富的中国文字里,奇特和美妙的中国诗词内才能看到,听到,觉察到,大自然的美丽,生活的精彩,人生的意义。
  在中国的文字里还有客舍有柳色溪桥有蛙鸣;有杏花村有酒旗风有巴山夜雨有西窗烛;有含泪的芍药有卧晓枝的蔷薇……
  然而如此怡人的中国文字,我们传承了五千年的华夏文化,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思想就渐渐被外来的平淡文字所代替,就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被英语译为“If you want to watch more?熏 please go upstairs.”(如果你想看到更多请上楼)在中国文化里如此美妙的东西却被英文译为平淡无味的口头语,只是让人觉得无穷的悲哀。何为美,中国文字的精经练,中国诗文的压韵,中国文人的诗意都凝聚在倾心的文字里,试问外国的快餐语言怎能明白其中的深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缠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是几个ABC就能表达和阐明的吗?我想就凭几个英文单词在暂时的几百年里与中国文字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诚然,中华文字是美的,令人神往的,我们要好好地将它传承下去,不给自己留遗憾,不让外国人笑话,那么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再见”是希望下次能见面,不要用88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数字所简化,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而将“依依不舍”离别的伤感,随手改为“衣衣不舍”是衣服舍不得你吗?“一生一世”是忠贞的爱情怎能用“1314”来代替,它能表达出其中的真诚吗?既然我们的语言那么博大精深,那我们就要增强文学修养,遵守汉语规范……
  我们的母语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延续着五千年的文化命脉,是中华民族不可丢弃的家园。唤醒忘掉母语的人们,将母语的“真、善、美”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名师点评】开篇以一组排比句写出了作者自己真实的感受,然后引出话题,给母语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接着作者从视觉、听觉等角度,运用古诗词名句描绘了其它语言所不能企及的悠然境界,字里行间里流露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再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列举现在社会母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表达出作者对现实的忧虑。文章最后发出号召,呼吁人们传承、发扬光大母语的“真、善、美”。(黄琼卞锦周)
  
  “听妈妈的话”
  
  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天使的魔法,温暖中慈祥……
  中华之母,给予了我们龙的血脉,作为龙的传人的我们有责任将我们的母语溶于我们的血脉之中代代相传。听妈妈讲那语言中的神奇,听妈妈叹息历史中的不屈,听妈妈的话,听中华之母的永恒华语之曲。
  听悠悠南山下陶渊明的乐观与纯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活的压迫怎会动摇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七尺男儿?于是他爱上了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于是他爱上了田园,“晨兴理荒秽,带同荷锄归”。他的那一份坦荡与潇洒、清高与向上使得他能悠哉游哉地生活在葱郁的田园之中,品味着那一份“万人皆醉,唯我独醒”的神韵。
  爱听陶渊明,因为中华的母语中少不了他的积极与乐观,是他给妈妈的语言中注入了欢乐与悠闲。
  听李白把酒吟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的他吟出自己心中的渴望,凄冷的凉风散不去他永恒的豪放与坚强,因为他仍在逆境中呼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言,最终没有辜负那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桀骜。
  爱听李白,因为中华的母语中少不了他的那一份豁达与豪迈,是他给妈妈的语言中注入坚定与勇气。
  听李清照的哀怨与相思。她有自己的忧愁,却同样拥有女性的细腻与柔情,婉约与唯美是她不懈的追求,纵然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伤,纵然曾有“秋风秋雨秋煞人”的苍凉,纵然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心伤,但她却仍然不懈前行,用忧伤作为前进的动力。
  爱听李清照,因为中华的母语中少不了她的幽怨与执着,是她给妈妈的语言中注入了柔情与悲凉。
  听……
  妈妈的话说也说不完,话中的内涵与精髓更是千古的绝唱、历史的声音,神龙的母性和中华的语言,夹杂了太多情感,凝聚了太多的期盼。
  听妈妈的话,更要记住妈妈的话,守住自己那一份根基,让妈妈的语言融于我们龙的血脉,代代相传……
  
  【名师点评】作为一名中国的语文教师,看了这一片文章,感到振奋,也感到欣慰。作者很用心地表现了自己的追求和见解,表现手法上也恰到好处。一、文章构思精巧。文章以看似幼稚的话开篇,以听贯穿全文,把母语比做妈妈,借妈妈之口,展现母语的精深与无穷魅力。二、事例精当,灵活自如。文章选取陶渊明、李白、李清照三个文化名人,展现中华文化的丰富的情感与意志品质,如“豁达与豪迈”“幽怨与执着”“积极与乐观”。三、首尾呼应。以妈妈的话开篇,又以妈妈的话收尾,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井然。
  (黄琼卞锦周)
  
  墙?血液?爱国心
  
  我有过这样一个梦境:几个人正在垒一座墙,然后,更多的人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墙,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的某一天中,又有不少人开始阻碍着墙的加高,终有一天,他们的力量不断壮大,墙终于被推倒了,倒塌时,血流成河,一朵朵血浪凝聚成爱心形状,冉冉升起,如同最璀璨的烟火盛放在深蓝色的天空里,光影变幻,时光流转。起初,我无法理解这个梦境的意义,甚至觉得它与母语毫无关联,直到现在,我才明白……
  仿佛在一夜之间,网络上出现了错字连篇的文章;仿佛转瞬之念,“Q版语文”等渗透着庸俗无聊和低级趣味,渗入了生活的各个角落;曾几何时,诗词歌曲让位于流行歌曲,京剧昆曲让位于日剧韩剧。人们忽视了母语的思想与审美魅力,表现出对形式美、内容美、思想美、艺术美的淡漠。可喜的是,有众多的有志者开始关注母语教育。有些学校开设了“诵经”专题课程,出了早读读本,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更值得欣慰的是,即将在全国逐步实施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已经将众多的古典诗词歌赋,列入了选修的范畴,这必将大大加强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热爱母语的情感。
  母语面前正竖立起了一道道国人筑起的墙。
  殊不知,每一种母语语种,都是一个民族灵感的源泉、创造力的钥匙以及文明的承传载体。用它,文人们可以写出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般缠绵的诗句;可以写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那种坦然;更可以写出“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凄美绝伦。我们可以读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雄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思哲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面。
  母语背后流淌着历史文化的血液。
  当“疯狂英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中国,当越来越多的学生被迫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超过了学习汉语的几倍,更多的人认识到我们的母语是中华文明不可丢弃的家园,重拾对母语的重视。汉语也正以其自身的博大精深吸引了无数国内外学子和教授研究她、学习她、开发她的智慧与光芒。封闭式管理的私塾式教学异军突起,《诗》《书》《礼》《易》《春秋》成为大学语文的基石,而且众多文学爱好者一直致力于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力争达到诗情画意的散文境界,吟咏出发人深省的感悟。
  母语自古凝结着千千万万的爱国心。
  继续着那萦绕心头的梦境,我望见在万墙倒塌的废墟尽头,一棵苍天大树拔地而起,稳固地屹立在那儿,似乎很久以前一直在那里,现在,将来也会一直长青。那是我们的母语,我们的爱国心!
  
  【名师点评】文章给人颇多收获,然人感受到妙处多多:一、结构新颖,首尾呼应。文章以一个发人深省的梦境开篇,“倒塌时,血流成河,一朵朵血浪凝聚成爱心形状,冉冉升起……”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让人满怀期待往下读。然后笔锋一转,转到对现实的概述,继而又由现实转入梦境,“望见在万墙倒塌的废墟尽头,一棵苍天大树拔地而起,稳固地屹立在那儿”,表达了自己对母语的热爱。二、主题深化有致。整体上从梦境到现实,从墙到历史文化的血液,再到爱国心,使文章的主题逐步深化。三、语言优美。首先得益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文中的排比贴切,比喻新奇独到。其次是巧妙借用名句,为文章增色。(黄琼卞锦周)
  
  哭泣的母语
  
  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积淀,仿佛浩渺的文化海洋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如今却遭受了不该有的失落,现在的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的时间是花在外语学习上,主要是英语,毕竟现在什么都讲要和国际接轨,而所谓“国际”,还不是“英语的天下”?在大学,有的高校已经把《大学语文》这门公共课砍掉了,四年本科读下来,外语不过四级拿不到学位,而汉语水平则无人提出要求,就是写一段话,白字连篇也没什么。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国内某大学汉语言文字大赛上,夺得第一名的是留学生队,这件事情令人惊讶,但也发人深思。复旦大学的一位著名教授说:“古语说得好,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不少中国学生并没有领会到母语的优美和魅力,对母语的体验和研究是不够的,相反,很多留学生却愿意用更多的时间来研究中国文字、以及中国文字背后的文化形象。”此情此景,不禁黯然泪下。
  母语在哭泣。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却难以在自己的民族找到精髓的传人。“英语越说越顺,成语一说就错;单词越记越多,诗词越来越少;字母越写越好,汉字越写越错。”这是流行在学生中的一段话,作为汉语的继承发扬者却连基础都难以落实,文化之悲,汉语之痛,民族之羞。当留学生在汉语竞赛中获得第一时,我们是否看到失落的汉语泪流满面,是否看到传统文化痛哭流涕?用手去抚干那流泪的脸,用口去亲吻那失落的心,用行动去发扬这最美的语言。失落了文化的心,失落了汉语的情,失落了民族精神的那一颗受伤的心。
  母语在哭泣,节日在泣诉。当都市的彩灯因圣诞的临近而彻夜大开时,当玫瑰的价格因情人节的来临而飞涨不止时,当感恩节的火鸡替代了团圆的月饼时,我们可曾看到那失落一角的传统节日的失声痛哭。千年的沉积化作为节日传承,而传到现在的炎黄子孙却成了过时的产物而失落。千年的民族风情积累于节日的习惯,却被当作新生活的羁绊而失落。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千年的文化积累,让它走出这失落的一角,让泪水不再流淌,心灵的创伤不再疼痛。失落了文化的心,失落了节日的情,失落了千年民族那颗风骨的心。
  母语在哭泣,传统艺术在流泪。当越来越多的人疯狂爱上外国的流行音乐时,各地方的戏曲却面临以传承的窘境;当越来越多的人为自己写得一手流畅的外国字而沾沾自喜时,能握着毛笔去写字的年轻人却寥寥无几;当越来越多的外语被人们所熟知时,能听懂相声的人却数量奇缺。一个民族的存在在于自己的艺术,当艺术遭遇了失落,民族也便走向了衰落。用自己的灵魂去感受这千年飞越的传统艺术,用灵魂去汲取这艺术的精华。失落了文化的心,失落了艺术的情,失落了千年民族那颗光辉的心。
  不要让自家的文化土壤再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和荒漠化。那滚滚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不要让传统文化带着愈来愈浓重的悲凉走向衰亡。
  
  【名师点评】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一目了然。从语言到节日,再到艺术,逐级扩展与深入,论述母语学习的现状。最后提出自己的主张,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说明作者写作之前是胜过深思熟虑的。文章多处运用排比句,增强文章的气势,彰显了动人的文采。这也是打动阅卷教师的一大原因。
  (黄琼卞锦周)
  
  忏悔录
  
  有一种恨源于忘记。
  ――题记
  
  某一天,我用你的声音第一次喊出了:“妈妈。”妈妈立即解开围裙跑到两里外的镇上给我买糖。某一天,我用你的躯体第一次写出了自己的名字,老师高兴地告诉来接我的妈妈,妈妈又跑到店里给我买了一些糖。某一天,老师告诉我们你是我们的母语,就和妈妈的话一样亲切而神圣,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存在。
  于是,我明白每一个中国人其实都是你的孩子,喝着你的乳汁长大,唱着你谱写的歌曲成长。
  渐渐地,我上初中了,学校新开了一项课程――英语。有人告诉我:“学好英语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习中文。”于是我努力地亲近着英语,同时也有一种不得不学的推动力促使我把百般的热情都投入到她身上。年少轻狂的我不知道什么叫收敛,什么叫适可而止,我把可怜的你晾在一边,以为爱英语就一定会到达爱你的目的??真是荒唐!
  三年后,因为英语取得高分,我如愿以偿地到了市重点高中,当时我就有一种感受:从现实利益出发,英语比母语更重要。为了我的将来,我每天都生活在英语的气息里,我狠狠心对自己说:“没有我,母语照样可以活,不是还有十三亿孩子去爱你,孝敬你吗?多一个,少一个爱你的人也没什么关系。”
  又过了三年我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也是源于英语对我的帮助,我进一步地感受到了她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你能给我带来这么多吗?
  英语对我说:“只要勤奋,刻苦,幸福是必然的。”曾记否,你也对我说过:“需要不断积累,不断思考,不断体会,不断……”太多的“不断”,太空的东西,总让我对前途感到渺茫。看到了国外的奢华,我更加勤奋,忘我,当然也忘记母语。
  四年后,我来到了美国,有了一份安稳地工作。当然,找了一个美国妻子。
  又过了一年,我们有了一个男孩,取名叫Romeo,讲英语。
  再过了一年,有了一个女孩,取名叫JuLiet,也讲英语。
  我们一直幸福着,孩子们就在我为他们讲述英语帮助他们父亲成功的过程中长大了。
  再过了二十年,他们都有了家,也有了孩子,有着帅气的英文名字,也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
  突然有一天,孙女跑来问我“If you want to watch more,please go upstairs” 在中文里是什么意思,我无言以对。“Are you Chinese?芽”我当时就懵了,疑惑地问自己:“我是中国人吗?”我一下子找不到自己了,我的父母在哪,我的孩子们又是谁?我像一棵树被拔离地面,头晕目眩。
  此时,我从地狱里醒来。
  
  【名师点评】谁说我们无忧虑?这篇文章就很能表现青年一代对于社会热点、对于生活问题的思考。在表现手法上,也做到了运用自如。一、文章构思精巧。虚构了“我”的经历,引起我们的思索:我们应该用怎样的眼光来审视母语与英语的地位与价值。华夏文明将走向何方?同时也借“我”之口表达了我的觉悟与忏悔。二、情感随人称的变化而益加沉重、感人。文章以第一人称“我”道出了对母语“你”的观念与情感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阅历的增加,母语离我越来越远。孙女的问话将我的情感推向高潮,使我顿悟由此而忏悔。读整个文章,心情由平和转向沉重,继而由沉重中得到解脱。三、欲抑先扬,层层递进,“扬”得充分,后面的“抑”,抑得极致。开篇由三个“某一天”诉说着对母语的认识,表面上要“扬”是母语,继而叙述英语给自己带来的利益与好处,其间穿插自己的思想认识:我学不学母语无所谓,还有13亿人呢。然后“我为他们讲述英语帮助他们父亲成功的经历”,在自身的反差中,实际上母语成了要“抑”的角色,引人深思。
  (黄琼卞锦周)
  
  让母语重生
  
  当“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奏响起,当“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高唱时,当“滚滚长江东逝水”吟诵时,我的内心在哭泣、在滴血,我为母语而哀,为母语而痛,因为随着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母语在一步步逼近死亡。让母语重生,让中国的国魂重生成为了我们的重任。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我们要让母语重生。
  纵观中华五千年余史,从仓颉创造中国文字一直到今天我们的母语,她越过万水千山,只为了让中国有尊严,让中国人有自己的母语而不被唾弃。而今天,当中国申奥成功的一瞬间,当中国正式加入WTO时,一切都在消逝,随之而来的是外语的急骤入侵,让中国的母语蜷缩在一旁的脚落里,默默地忍受着伤痛。
  现在,我走在宽广的公园里耳边充斥着是各式英语、日语,我穿行在高校里,看到的是一本本外语考试通级资料,我惊愕了,难道中国人真的将母语丢弃吗?难道中国人不知道离开母语的存在人的生命将无法诠释吗?中国作家余光中曾说:“一个国家的母语就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与资本。”而今将母语丢弃,那么我们还谈什么国家,还谈什么民族呢?
  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行,这实属中国庆事,然而我们一定要用牺牲汉语的代价,丢弃我们的母语去迎接奥运吗?不,这绝对不可以,母语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文化纽带和精神支柱,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尊严。
  20世纪30年代,东北地区被日军占领,他们为了禁锢中国人的思想,为了让中国人蒙受亡国的耻辱,他们用日语取代汉语,用他们的课本代替中国的母语教材,后来东北人民为了自己的母语,为了中国人的尊严奋起反抗,让母语不被辱没。难道这些都被现在的人所遗忘了吗?常言道:“国耻家仇永世不忘”,可是今天母语竟被我们如此忽视,这比别人用枪杆子指着中国人骂还要卑贱。
  也许有人会说时代在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是的,今天是一个腾飞的世界,但是母语我们只有一个。当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汉语慕名前来时,他们发现中国人中竟然有许多不识字的民众,对此他们是抱之以轻视,我想这比当年圆明园的耻辱不会减少,只有增多,我感到悲凉,为了母语,我感到国人的愚昧。
  假如陶渊明还在南山种豆,假如诗仙李白还活着,假如鲁迅先生还在,我想他们一定会泪洒满襟,痛斥国人的无知,他们也一定会用自己的笔杆还母语一片天空。
  让母语重生就是让中国人抬起头,挺起胸膛做人,让母语重生就是让中国在世界上保存尊严。一种母语就是一个民族灵感的源泉、创造力的钥匙以及文明的传承载体,失去母语,我们即意味着放弃生命。
  让母语重生,让中华的国魂再次屹立在世界之林,让中国人独领风骚……
  千古江山对此,凭栏处,回眸一笑,让母语重生……
  
  【名师点评】本文是一篇满分作文,文章打动阅卷教师的地方很多,尤其是以下三点:一、文章情感慷慨激昂。从开头到结尾,文章像一个连环套,一层跟着一层,让读者在思想上来不及喘息,便被一步一步地激发出强烈的爱国心,奏响共鸣之曲。读罢此文,会让人们充满斗志与激情,对母语的认识与热爱逐步加深,直至达到作者的目的:让母语重生。二、事例运用简捷自如。作者在慷慨陈词的同时适当运用假设反推,如陶渊明、李白、鲁迅,从反面激起人们对母语的热爱。三、语言简短凝练,生动而富有朝气与活力。简短的语言让我们读出新世界的发展中母语隐现的危机,同时也感受到母语的气势与魅力。(黄琼卞锦周)
  
  化不开的母语情结
  
  我喜欢听那温柔得如丝竹的吴侬软语,不禁会想起古代的那些江南华裳,还有那似水的女子;我喜欢听那韵味儿十足的北京腔,那缓慢的语调,不禁让人生出一种怀旧的情愫。是的,它们都是我的母语中开出的绚烂的花朵,所以我爱我的母语,我与她有着化不开的情结。
  喜欢在暮秋的黄昏,捧一本发黄的诗集,斜倚楼栏,轻轻吟咏“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诗句,于是记忆就在那一瞬间飘散开去。暮色四合的时候,夕阳在青石板上洒下它的余辉,朴素的阁楼,孤独的人儿,离愁的煎熬化作点点相思泪。也许这就是我的母语所独有的诱人之处,三言两语,却总是让人思绪飘飞。
  喜欢在天光大亮的时候,独自一人坐在清静的林子里,品味一篇篇精美的散文,体味文字的温存与深韵。刘卫东曾写到“我一直认为我的母语和中国古代的鼎都来源于青铜的精华。一言九鼎,把语言的美推至一个后辈难以企及的地步。”精到的比喻,它使我一下子就领悟了母语的那一份厚重感。也许这就是我爱着它的原因吧,因为它厚重,总是让爱上它的人防不胜防,我就那么沉醉其中了。
  当我看着我的同胞淹没在朗文、牛津的坟墓中,当我看着吃着汉堡、牛排的洋人操着一口极不标准的普通话登长城时,于是我哭了,长长的泪线中我看到的是和我一样黑眼睛黑头发的他们,青衫长褂成了西装革履,低语吟哦也被高声的喧哗所吞噬,我的母语也失落在了无情的江水中。再没有了浅青色的油纸伞,也没有了狂放的胡人铁骑,他们都被囚禁在了历史的铁匣中,只是我的母语,我的中文,你在哪儿?我看见柳永在哭,泪水打落在艳红的花丛中;我看见东坡在哭,泪水雨点一般洒落在黄河的江水中……
  但是,我的心突然静了下来,因为透过这些蠕动的人群,我听到了嵇康遥远的绝响,我听到了阮籍的那一声长啸,我听到了李白对月长叹……是啊,他们其实一直都在。我的母语,她一直都没有远离。
  我深爱着我的母语。在每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当我面对黑暗时,耳边总会想起母亲的那句“孩子,别害怕”,于是就有了大步前行的勇气。在每一个凄冷落寞的黄昏,当我孤独寂寞时,耳边朋友的那句“朋友是一辈子的事”总是让我倍感温馨。这就是我一直深爱的母语,她总是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让我的生命的路途上布满欢声笑语。
  粉黛,朱门,长街,一幅清清街景;斜阳,疏林,老树,一派落寞气象,是文字,使它们有了更深刻的意象,是中文,给了它们新的繁盛。
  中文,我的母语。那些以梦为马的诗人,因你们唱响春天的绝响;那些以笔为矛的文人因你们演绎生命的绚烂。那呢喃的声响,就像那些黑眼睛黑头发的人们,永远是那么的亲切。
  我的母语,我深爱着你,那化不开的母语情结,永远是我最温柔的记忆。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动人心弦的满分作文。我们认为,文章的过人之处表现在:一、文章结构谨严。开篇点题“我爱我的母语,我与她有着化不开的情结”。随后用优美的语言娓娓道来,从“暮秋的黄昏,捧一本发黄的诗集”到“在天光大亮时在林子里独品味精美的散文”,写出了自己陶醉在母语中的情景。随后掉转笔锋,指出被英文包裹着人们及一直存在着的母语,表达对母语的热爱。将一种特别的优雅贯穿全文,赋予文章于鲜活的生命。二、情感真挚、细致,表达有致。首先营造沉醉母语的意境,展现母语的巨大魅力,写出了热爱母语的原因,然后选取有代表意义的几个意象,让读者体味到母语的无穷力量,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文章自始至终都洋溢着对母语的热爱。另外,本文文笔优美流畅,如行云流水,舒展自如。(黄琼卞锦周)
  
  母语情结
  
  母语,我咀嚼着这个词,“母”字发音粘稠缠绵,令我有了混沌初成的感觉,即将开辟鸿蒙的想象,细心的凝视着笔记的方块字,伴随着古典的美感渐行渐远,若即若离忽明忽暗,看到仓颉造字的模样……
  岁月如过隙之驹般飞快流逝着,朝代更替历史兴衰,在历史剧场中拉开帷幕又谢下帷幕,在这些变幻的事物中似乎都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人类选择改变,消除矛盾,但是我惊奇:在瞬息万变的事物中似乎只有母语带着和谐的微笑高深莫测地笑着……虽沧海桑田海枯石烂,但母语一直都未改变过,何也?
  “母语是一个文化存在的根,一个民族的语言里积淀着一种民族的韧性,民族的精神,乃至民族的思维方式。”于漪老师每每这样深情地提醒时,我突然想到,无论朝代如何更替,历史怎样兴衰,其中的民族都是我们华夏五千年的炎黄子孙,母语是我们民族埋藏的最深的根,也是我们走遍各地也无法割舍的母语情怀,它承载的太多太多,多得让世代炎黄都将放在内心的最温暖处,走在时间幽深的隧道里,我也许会迎面遇上一个人,他来自万物都没被命名的时代,但我们同时固定同样的口型,发出同样的声音。
  突然想到刘卫东在他的《怀念铜》中写到“我一直都认为我的母语和中国古代的鼎都来源于青铜的精华。一言九鼎,把语言的美推到了一个后辈难以企及的地步。……我一直这么固执的认为,是青铜赋予中文以本质,中文赋予青铜于韬略。”我很惊异这样的比喻,但它使我震撼青铜的朴实,中文的秀美,二者完美的结合,是中文的大气写出了青铜的坚韧。
  母语赋予我们的太多,以至于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写道:“亡了国做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的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与母语相伴,扎牢母训的根。”
  龙行千里不改啸音,母语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传统我们的天下,我们应当从上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在时间的跑道继续跑,为母训的传承贡献所有力量。来彰显我们对母语最大的爱。
  我不知道还要写些什么,这些已经足够表达我对母语的热爱。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佳作。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从人到物,作者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让人折服,朴实的文字让读者感受到母语的博大精深,领略到作者对母语的热爱。充溢其中的,有着热爱母语的动人情感,这一条线索下来,文章写的顺畅自然,颇能打动读者。(黄琼卞锦周)
  
  与母语同行
  
  记得刚开始学英语时,有位英语老师就告诉我们;我们的母语――汉语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它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要好好地学习它。我们现在学习英语,是为了将来全世界都学习汉语。
  一直记得这位老师的话。可渐渐地发现,有许多人对英语的热情都要超过对语文的热情,重视英语而轻视汉语。这难道是因为英语有更大的魅力吗?不,不是。其实,汉语才是最具魅力的,不仅仅是语言内容上的魅力,也在于它形体的美。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沿用至今,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都浓缩在了其中,它留下了无数精彩的唐诗、宋词,也有《红楼梦》般让人叹为观止的文字著作,五千年来的无数辉煌,让后人读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雄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思哲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面。汉语就一直静静地立在东方,像一棵参天的大树立在那儿,一直未曾动摇。它神秘而古老的面纱吸引了无数来自其他国度的人们来学习它。是的,汉语的魅力无法抵挡,它灿烂的光芒照亮了四面八方。
  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如同打击乐般铿锵,读起来清脆响亮;而记录汉语的汉字则独立于艺术界,是这些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它似一根长长的线那么优雅地将珍珠般的著作串了起来,看不见尽头。多少文人雅士为了追求它的娇姿而奉献了他们的一生。五千年过去了,汉字却依旧沿用,它的每一个笔画都如同砖石般笔直,写起来是那样分别方正,都能体现出它区别于其它文字独特的魅力,无不透露出它的内涵,而且愈发清晰明朗,愈发坚强,我们更加感受到汉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也不时提醒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就该如汉字般堂堂正正。它是我们民族的自豪。我们应该为它自豪,骄傲。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让这些走过五千年风雨的汉字继续走下去。
  让我们与母语一同前行。
  
  【名师点评】文章从汉语和汉字两个角度阐释了母语内容的魅力与形体美,显得构思精巧、角度新颖,也能给人很多新的启示。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却颇耐读耐品。其中,点缀着古诗名句,为文章增色不少。
  (黄琼卞锦周)
  
  母语是生命的根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从一个即将陨落的国家灵魂最深处发出的呐喊。在死亡的那一刻,他们用灵魂和鲜血捍卫着自己最神圣的母语。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在伟大的土地上深深扎根,是语言的力量让他们国家兴旺繁盛的枝叶蔓延在苍翠的土地上,让他们的历史穿行在世界的光辉史册上。母语给予我们流动的血液,也温抚着一个国家的生命。
  汉语如一场跨世纪永不停息的春雨,哺育着炎黄子孙蓬勃地生长,演绎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诉说着古老而美丽的华夏故事,记录着中国辛酸的跋涉和耀眼的辉煌,母语呈现了我们的灵魂,更是坚韧了一个独特的民族。
  汉语博大精深,有着丰富的形式和灵魂的色彩,它充满着情感与智慧。从《诗经》到楚辞;从汉赋到《史记》,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到章回小说……中华民族的智慧、文化、风俗、历史,都深深地蕴藏在我们的母语里。屈原的魂依附着母语淌在浩浩汩罗江上;谭嗣同的血在恢弘豪壮的母语中惊溅天地;鲁迅的笔在母语的挥舞下拯救着一个个沉睡的生命。是母语牵引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母语曾经刀枪血雨奋力维护着中华民族的振兴,她如一棵苍劲挺拔的树耸立在世界的东方。
  可是,中国偌大的土地,我的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现代的中国青年,被束缚在选拔考试、升学就业、生存竞争的禁锢中,我们不能从母语这门精深的文化中吸取足够的营养,只是一味地学习国际化的英语,或者为了与众不同而学习小语种,一心只想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捷径跳龙门。每到学习,总认为语文不重要,不学照样能及格甚至侥幸得高分,有的同学认为汉语不是国际化语言,自己做出一翻大事业,走南闯北,学得一口地道的流利英语是必要的。再说不学怎么让中国各方面与国际接轨呢?是的,我们处于经济化、商业化的现代社会,是应该走在世界前列。但是我们一味随着别人的影子,永远也不可能超越,只有把自己独特的东西发挥至极才可能独树一帜,孤傲群芳,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而语言恰好可以证明一个国家的文明,表明一个国家的制度和观念,如果一个人忘记了自己的根――母语,凌云之志也会成为湖泊中随波逐流的浮萍;再辉煌的人生也会成为断线的风筝,失去了方向,留下的只有孤寂、彷徨和空虚的躯壳。更可恶的是那些轻视母语,自以为是的人们。他们曲解母语的内涵,沾污母语的圣洁,把母语拆得七零八落,体无完肤,贺年卡上印着“大鸡大利”,少年闰土成了“古惑仔”,《荷塘月色》成了《荷糖夜色》,《孔乙己》成了《孔甲乙》,卖火柴的小女孩成了促销女郎。看到这些,我们为之汗颜,而不是歆羡这些人丰富的想像能力。我们要热爱母训,听着她亲切的呼唤,嗅着她散发的清香,尝着她酸甜的味道,我们应将她溶入血液,揉在骨里,继承他硬朗的腰板,刚正的身躯,不屈的灵魂,宁静的性情,幽远的兴致。而不是肤浅地践踏,甚至一味地轻视。当我们读懂了那方文字的睡莲,我们还会疯狂地啃着牛津,狂肆地嚎叫那永远不属于自己的文字吗?不,当我们身守异处,我们更应当用一股中国情,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诠释生命的美丽,它是足以使世人陶醉和向往的。
  
  追求现实功利,但也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基,聆听中文的美,如听旷世神曲。不管是都德的《最后一课》还是亚历克斯?哈里的长篇小说《根》,都让我们铭记――母语是生命的根。
  
  【名师点评】作者运用凝练的文字诠释着母语的伟大,带领我们去探寻母语的神韵与温存,于是我们被母语的博大所感动,为母语的现状担忧,因为母语是生命的根。自在地引述名句、名篇、名言、名人作为例子为中心服务,使得整个文章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采飞扬。
  (黄琼卞锦周)
  
  善待母语,再铸辉煌
  
  还记得“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这句诗吗?每当看到它,仿佛就看到我们的祖先前辈们拿着毛笔写方块字的喜悦,喜悦至极,他们就成了“非人磨墨墨磨人”磨出了隽永的中国字,也磨出了地地道道、纯正丰富、美丽无比的母语,但在物质极其充裕的今天,她柔弱的身体被我们粗鲁地腐蚀,她美丽的容颜正在被我们无情地诋毁。
  一、网络时代,母语正被侵蚀
  今天,网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它成了人们交流思想不可缺少的平台,它为我们带来的好处无须多言。但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网络流行语接二连三地出现,譬如“网虫”“黑客”“防火墙”“依妹儿”“帖子”等,它们在传承者的口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被说出来,更有甚者上网见面说“hello”,下线时“886”。他们却不知这些所谓流行词派大多背离了传统的组词方式,和辞典意义不甚关联。当你看到这些毫无内含意韵、更无精神载体的语言时,你不觉得这些臆造的符号有悖于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意味深远的美称吗?你不为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精髓如今却被如此对待而汗颜吗?
  二、英语时代,母语正被冷落
  随着中国加入WTO,英语教学已在全国普及,本来作为工具,适当了解和学习英语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个人发展有一定的好处,但对英语崇拜到了要以英语通过四级才给学生发毕业证,选幼儿园要双语幼儿园,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大会上全用英语的地步了,这委实让人觉得太悲哀了。你能想象,今后见面打招呼用“Hi?熏What a wonderful weather”,大学生外语通过四级、六级,而汉语通过初级的凄凉景象吗?我们能忍受被ABC包围的中国国度吗?当这些不堪想象的景象接踵而至时,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难道不该为母语被冷落而愤恨悲哀吗?
  面对中华民族特有的、千百年来炎黄子孙所赖以生存和延续的文化基因的汉语,当她被侵蚀污染时,作为传承人的我们,请负担起一点责任。尊重她,理解她,规范运用她,创造她,让具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浑气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深思哲理的意韵深长的汉语充实我们的生活,升华我们的灵魂!
  让我们善待母语,再铸母语的辉煌。
  
  【名师点评】本文的出色之处,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文章思路清晰,主题突出,观点鲜明。文章用对偶句作为小标题,阐释对母语的认识与隐忧,最后提出自己的主张:“让我们善待母语,再铸母语的辉煌”。使自己的思想充分展现出来。
  二、文章语句优美。它首先得益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她柔弱的身体被我们粗鲁地腐蚀,她美丽的容颜正在被我们无情地诋毁”,运用拟人手法揭示了母语运用的现实,让人触目惊心。其次得益于名言警句的引用。名言警句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展现了母语的魅力。
  (黄琼卞锦周)

标签: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