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院校 > 正文

两种风情|泗洪风情网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叶延滨1948年生于哈尔滨。在大学期间获全国诗歌奖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星星》主编、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任系主任、教授。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任《诗刊》副主编、常务副主编、主编及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增城三宝
  
  增城是广州市的一个下属行政区,原先叫县,现在叫市。您要打电话,用的是广州的区号,方便。您要写信,就麻烦一点“广州市增城市”看起来有点别扭。如果念起来,再加一点方言,就会让人听成:“广州是真城市。”我第一回对增城有印象,就是听了这句:“广州是真城市呀,是个好城方!”听了觉得好笑,有这么夸广州的吗?难道还有个“假城市”?后来才知道,是我听错了。我就想:“要是我是广州市长,我一定把这个增城市变成区!免得别人把增城市的市长介绍成‘这是广州市真城市长’!我倒成了假的了!”到现在增城市还是“市”不是区,看来广州市长的肚量比我这个诗人大!
  就这么开始认识了增城市,市里前年请全国的诗人去吃荔枝,我也在被邀之列。是以市长的名义邀请,实际的操办者是《作品》的副主编扬克。但也从此认识了增城的市长。(市长后来又当了书记,总说不要宣传他,所以就不说他的姓名了吧。)市长是个有趣的人,也是个实在的人,我前后去了两次,都是暑天,市长带着我们看工厂,下农村,爬大山,逛小庙,让我在增城“下马观花”跑了不少的地方。从毗邻广州市区的新塘为广州富起来的市民盖的大型别墅区和全中国最大的牛仔服生产集散地,到远山区的白水寨风景区,一路上,如数家珍,让我看了个够。
  看了受感动,也就想写。一路同行的报告文学作家蒋巍,刚写了牛玉儒和丛飞,出了两本书,也喜欢上这个市长书记同志了。“我给他写本书怎么样?”现在的报告文学家像蒋巍这样的,出门都带个精巧的笔记本电脑,一路走一路录音采访。回去“关起门来两个星期抽着烟吃着方便面”,就会苦战出一部比电脑还厚还大的报告文学专著。厚了有份量,写的人费劲,好在稿费多;读者读得费劲,又没补助,所以一般大部头的报告文学没有人看。蒋巍的还行,因为他写的都感人煽情,被誉为催泪弹型作品。一次开会,蒋巍朗读了他自己的报告文学中的一段,先是他自己掉眼泪,然后带领全场不少同志擦眼镜。不过我还是婉言相劝:“增城的事,有益有趣有道理,但能让人落泪的那种事少,你看……”不知蒋巍听进去没有,他做沉思状,不答。
  我是个写诗的人,蒋巍也写过诗,他属豪放派煽情型,现在这一派的诗不像前几年流行了,蒋巍就以报告文学为主,兼做批评诗歌创作的工作:“现在的诗像小蜜蜂嗡嗡,让我记不住!”他这话当然刺激我了。我这回写此短文,就有个目标:不超过三千字就让读者记住增城,记住增城有三宝。哪三宝?您心里在问了。对,这说明以上段落让你已经记住增城了,完成一半目标,下面就说增城“三宝”。
  头一宝就是挂绿荔枝。广东出荔枝,深圳的珠海的茂名的朋友,常这样表达他们的好客心情:“叶先生,荔枝快熟了,今年到我们那里吃荔枝吧?”只有增城前年不一样,说的是:“请到增城吃挂绿荔枝。”特意强调“挂绿”,就好像电影强调主角是“巩俐”一样。全广州就只有增城有“挂绿”这个品牌。这个品牌的正宗只有一棵老树,位于增城市中心的广场,那个广场就叫“挂绿广场”。之所以名贵,一是据说挂绿早年是贡品,当然,全中国当过贡品的东西多了,光这一条还不行。二是此树有四百年历史,独此一株。这也很让人动心,这是荔枝中的熊猫啊。当然,全中国的奇花异草也多光这两条还不够迷人。其三,这树经过科学管理,现在还能结荔枝,有时三五十颗,有时更少。想想一家名酒的广告“可以品尝的四百年历史”,天啊,让人不能不动心。其四,大家都想吃,给谁呢?大前年,挂绿荔枝公开拍卖,头一颗荔枝居然拍出了五十万元的高价。此事经媒体报道,成为当年的奇闻,叫好的多,置疑的有,众说纷纭,让增城一下子天下闻名。前年我们坐在此树旁,烈日当头,汗流满面,市长亲自从树上剪下一颗又一颗挂绿荔枝。每颗装进一个精制的小盒子,像发奖一样由市长双手递给到会的诗人手上,一人一颗,盛大礼遇!我那一颗没舍得享用,坐飞机带回北京,给正在读初三的儿子。儿子一口吞下,喃喃地说:“没吃出什么不一样的味!”天啊,这不是猪八戒吃人生果吗?我告诉他这是吃文化,叫岭南文化,这是吃历史,叫四百年文明史,这是吃品位,叫诗人受到社会敬重的证据!儿子不久考上了首都师大附中,这是有名的重点高中。我心里暗暗琢磨:也许与那颗荔枝有关系?也许儿子不说那句不敬的话还可以上北大附中?……唉,那挂绿到底是什么味道呢?看来挂绿真是增城的第一宝。
  第二宝是何仙姑家庙里的仙桃。中国人都知道民间的神仙有八仙,领头的是张果老,八仙里有个女仙,叫何仙姑。不知从哪个年月开始,说何仙姑是增城人氏,于是在增城乡下有了一座小庙,叫何仙姑家庙。增城由县变市经济发展以后,开始宣传这个何仙姑,这也是增城历史上的杰出女性嘛,拍了电视连续剧,确立了何仙姑的增城户籍。最绝的是,小庙的屋檐上,长着一株桃树,近些年,每年能结十来个桃子。今年我在北京九华山庄开会,回到房间打开电视,中央四套国际频道正在向全世界播放一则社会新闻,内容是增城何仙姑家庙屋檐上的桃子,今年第一颗拍了十二万元。看来,比十二万元更有价值的是这条消息,它让全世界知道了增城,知道了增城有一座何仙姑家庙,知道了家庙里有仙桃,仙桃今年的价格是一颗十二万元人民币。我爬上梯子去看过结着桃子的那株小桃树。有人说它有一百年了,也有人说不清楚,但这株小桃树让何仙姑这个神仙与现实有了关系,让何仙姑成了增城的形象代言人!小小桃子,如此魅力,自然算增城第二宝。
  著名作家邓友梅今年是我们组织的作家采风团的团长,邓先生风趣,代表作家致辞时说:“叶延滨告诉我,增城有三宝,一是挂绿荔枝,二是何仙姑桃,三是市领导。”老先生把我们的悄悄话公布了,我只有认账。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在地方上工作,有了成绩,一是归功上级领导,二是归于广大群众,自己不说自己。增城市长书记也是这一派。我在两月前去访问捷克,在比尔森市与市长交谈,比尔森是以啤酒和汽车著名的城市。我说:“比尔森的啤酒我喝过,很有名。”市长说:“我们城市第一有名的是风景,第二是市政府的效率,第三是斯可达汽车,第四才是啤酒。”人家多会处处自我表扬!而我们很难。市长现在是书记了,更要虚心,于是我不想说他的好话,我只说与他有过的对话,也许读者会做过自己的判断。白水寨仙瀑风景区,两年前我来的时候还是一个高山湖泊的水电站,停了小水电,恢复了高山瀑布。当时风景区只是构想,一切还没有影子,我说:“你这不是典型的‘泡沫经济’吗?谁来看您这一道瀑布大泡沫?”市长就说:“我周边有广州、东莞、深圳三大城市三千万人,这道大瀑布就会带来不尽的财源!”还有:“以前是山区是砍树换钱,老百姓就要砍树,现在我们发展旅游‘看树’挣钱,老百姓就会主动的栽树养树。”还有:“我们增城解决三农问题,我认为农民的根本出路是不当农民,农村的根本出路是转移农民,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减少农民。怎么讲?十六岁以上的,我们搞培训,让他出山去打工变成城市人。十六岁以下的我们抓教育,大量资金投入教育,争取让百分之八十孩子都考上大学,从此不再是农民。留下青山绿水,让城里人来看,看了就给增城留下钱!”这些话我听了,感到这里的农民孩子真的有希望了,因为有这样务实而真有想法的领导。
  增城好,增城有三宝,荔枝仙桃和领导。荔枝有名叫挂绿,仙桃有主叫何仙姑,领导再三提醒不说他的姓和名。好在老百姓都知道,老百姓称作是:党和政府……
  
   睢宁人文地理的六个符号
  
  睢宁地处苏北,汉代称下邳,我有幸于2006年秋随“中国作家看睢宁”一行参访睢宁,得此短文,描画我心中所得风貌,兼谢主人盛情。――题记
  
  晨桥
  一抹鱼肚白的晨光,勾画出一座小桥,小桥在汉书上有名,名叫圯桥。这是睢宁的入口,说是历史的入口,也是睢宁精神的入口,二千多年了,一辈一辈的传说,那个早晨,一个叫张良的年轻人在桥下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拾起一只鞋。
  据说历史从此大大的转了一个弯,灭秦败楚,成就汉业――圯桥这是起点,圯桥正逢早晨!我想这也许是个精心设计的故事,故事里的细节都具有象征意义:桥、早晨、老者、进履、约会、授书。用当今的语言,重述这个象征物所表述的事件就是:在太阳升起之前,一个敬老并且守约的青年思想家张良得到了老一辈传授的战略思想,从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为改天换地的帝王之师。
  历史会是这样的吗?也许会有各种不同的回答,当然睢宁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有早晨圯桥上发生的故事,邳下人有了自己精神的第一页,睢宁也就有了早晨最美的一抹霞光。
  二千年,最美的一个早晨留在了历史书里;从此,每个睢宁人精神的入口,都会找到通往自我的那座桥:圯桥。每个睢宁人做人的第一课:圯桥进履。
  
  门楼
  睢宁的历史,最早的几卷,写在另一本书上,这本书名叫《三国演义》。只是那时,睢宁不叫睢宁,叫下邳。下邳就是睢宁,所以《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就是最早为睢宁写报告文学的知名作家。“知名作家看睢宁”这个采风活动,恐怕要从罗贯中算起。
  在当年的睢宁,风流倜傥的人物,吕布算是一个,年轻漂亮,武艺高强,回头率很高,所以直到现在,仍然是戏剧舞台上的风云人物,武戏有《三英战吕布》,文戏有《吕布戏貂婵》,知名度很高。
  但睢宁只给他留下一个白门楼,一个没有门,更没有楼的地名。留下此地名,让睢宁的男人知道,能用武力征服男人,能用魅力征服女人,尚不足以立身于世。吕布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信义二字。背信弃义的吕布,在群雄争霸的战场上,没有了立锥之地,最后吊死在白门楼上。白门楼,登高不能望远,入门就是地狱,何故?
  后来者戒!白门楼给睢宁人留下了做人的底线。
  
  梨花
  睢宁的春天一定是美丽的,我这么想,是因为眼前这一望无垠的三水梨园。三水梨,睢宁的名产,出名晚,据主人讲,前两年睢宁还吃不上三水梨,要供应大城市的超市。三水梨的祖籍不在睢宁,从日本引进,到了睢宁的地面上,比在原产地长得还结实硕大,一般的有一斤多重,大的重量有三斤多,肉嫩汁甜,一下子成了睢宁的名特产品,远近驰名。
  睢宁的春天一定是美丽的,我这么想,是因为眼前这一望无垠的三水梨园。梨树种植横直竖齐,修剪得枝冠如盖,因为果实硕大,在果园两侧栽下了水泥柱,水泥柱拉起了铁丝网格,这些网格,在半空中托起了梨树的枝条,让那些挂果的梨树尽情结果。
  睢宁的春天一定是美丽的,我这么想,是因为眼前这一望无垠的三水梨园。那些春风里绽开的梨花是雪白的,还一定带着一点青色,几分绿茵。满园雪色,远接天际。风吹过,飘起淡淡的香气,泌人心脾;阳光洒在这片雪原上,会变出七彩的霓虹;薄雾如纱,小径如诗,真的在花瓣落英的时节,让阳光骚动耳际,会听到世界上最美的诗篇。
  
  铜灯
  说到铜灯,会让人想到阿拉丁的神话。那是一个神灯,你向它祈求你的幸福,然而,你会不幸地交付出你的命运。我眼前的是睢宁的铜牛灯,不是神灯,是一只平凡而可爱的灯,是二千年前一家睢宁人生活的伴侣。
  下座是牛,憨态可掬,昂头站立。牛背上驮着灯座,灯盏上部的烟道与牛角相连,灯芯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烟道和牛角回到基座的牛体内,那里盛满了水,烟气溶于水中,保持着空气的清新。据说大洋彼岸的基辛格博士说二千年前的中国人就有了环保意识!
  睢宁的盏灯给中国人争了光,于是睢宁的领导们把它放大了17.4倍,成为睢宁的标志,骄傲地站在小城中心的广场上。
  当它放大站在广场中央的时候,我发现它是一个象征。二千年前,这是一个富家男孩的用具,男孩早夭,成为他的陪葬物保存了二千年。铜牛灯下是耕牛,上是读书用的明灯,耕读创造了生活,由此,耕与读成为睢宁人千年来生活的基石。
  这就是黄河边上的神灯,铜牛灯沉默不语地提醒着注视它的每个人:爱你脚下的土地,爱你手中的书,它们是你一生幸福的源泉……
  
  雕画
  雕画是汉代刻在石板上的画,鲁迅先生称之为汉画像石,于是世人尊重先生的命名,以汉画像石称之。
  睢宁出土大量的汉画像石。其中以《牛耕图》最为著名,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史稿》一书中,以其画面佐证汉代的农耕文明程度:壮年男子扶犁耕地,一孩童尾随播种,旁有女子锄禾松土,老者担来饭食送到地头。这幅汉画像石所录下的生产场面,延续千年,读之,唤起我在乡下插队的记忆,倍加亲切。
  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睢宁,只因地处中原,依傍黄河,战争与灾难,地震与水祸,让所有的历史都变成了文字藏于书卷典籍中,公元1668年,睢宁发生8.5级地震,随后黄河决堤,将整个城市淹于汪洋之中,如同合上一卷厚厚的历史!皇天厚土,此后的睢宁随着青草复苏,树枝抽条,稻禾扬花,一次次劫后重生,然而当年风光和历史的光彩都深埋于黄土之下。
  雕画从黄土深处重新回到阳光里,显影的是睢宁的“老照片”!这是睢宁光荣的家谱,这是睢宁文化的最早的录像资料。好啊,睢宁人的祖先多才多艺,用画笔给儿孙留下光荣的叮嘱:早在二千年前这里就是画家之都,请多看几眼这刻在石头上的画,它们给躲藏在史书中的睢宁,勾出了精气神!
  
  童画
  读懂了汉画像石,就明白,为什么儿童画是睢宁文化符号中最美最艳丽最生动的符号。
  汉画像石是历史的照片,是历史留下的记忆,是先人留下的黑白的梦境。
  儿童画是睢宁今日的笑颜,是睢宁明天的风采,是写给明天的七彩诗篇。
  一幅幅儿童稚气的童画成就了一座城市,中国文部命名睢宁为“中国儿童画之乡”,睢宁的孩子们画出的儿童画,在国内外各种大赛和展出中为睢宁赢得了1300多面奖牌,中国的外交部将儿童画作为国宾礼品赠送给外国首脑和国际友人,在联合国大厦有四幅睢宁儿童画陈列展出……这一切几乎是个文化奇迹,然而,当我亲自走进孩子们的教室,在睢宁的城乡走一走,我发现,睢宁儿童画里有着汉画像石的基因,千年风云变化,文脉世代传承,从汉画像石到睢宁儿童画,我发现了睢宁精神之根,这种精神能让石头说话,这种精神能让古老的城市永远有一颗童心!
  睁开眼,用一颗真诚而纯洁的儿童画里的童心看待这个世界,走出门,像张良“圯桥进履”那样的对待这个世界,睢宁的文化符号给我展示的是一个和谐社会的人性之光!

标签:两种 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