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检举信 > 正文

那时的天空片尾曲 [那时的天空]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高中生活结束了。在这个早早就热起来的夏天,我们离开学校,离开这生活多年的土地,各奔前程。   然而前程在哪儿,有谁知道?记得在高三时每个人都有着雄心壮志:“我要上××大学!”这是刚开始在被问“喂,你考什么?”之后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于是彼此心里便有了想法,某某考××,某某考××。男男女女,乐此不疲。
  那时的天空像是冰淇淋色的,任人想象。那时的年少无知与张狂,很多人现在再回头看都会觉得可笑。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准备为省内重点拼搏;较好的要冲刺全国重点大学;那些佼佼者则是非名牌大学不上。
   当时我徘徊在后两者之间。因为高二时的努力与幸运,身边的人都对我抱有极大的希望。我自己更是嚣张到有些忘乎所以的地步,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就在这时,高三的第一道关口让我陷入了尴尬甚至不知所措的混沌中。
   是因为一个复读生。她是我们学校04届最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好到全校师生都相信是肯定能考上北大或是清华。可是在2004年高考中由于诸多原因她失误了,考了一个让人很难过的分数,虽然并不低,但离她的目标还是差了一大截,于是她决定复读。又由于她的出色,学校没有让她去复读班,而是把她安排在我们班――文科重点。
   她的到来使原本总在前三名竞争的我、Apple、Jean感到无地自容。我不知道每天在班里对着这样一个女孩,我该怎么办。因为我们都很清楚,我们表面上的优秀与她相比,不值一提。
  果然,第一次月考,她是全班第一名,我排第三,我们相差100分。整整100分。
  从九月开始老师就一直给我们算时间,可是在那个燥热的夏天里,我们这群刚升上高三的孩子根本没把高三放在眼里。大家该上网的上网,该逃课的逃课。也许是因为燥热的缘故,学校的课总是委屈的补补停停。不上课时我在家把刚发的英语题集做了一半,自以为是个乖孩子了,结果后来开学才知道复读生早已自学完高三数学,那本让我沾沾自喜的英语题集Jean也早已经做完了。
  于是九月变成了一个哨令,它一响,我们便开始奔跑。
  刚开始确实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头顶着五彩的天空,做做梦生活便进入了一个高速运转的轨道。
  每天早上6点便起来读英语,背古文,揉揉眼睛还要捏捏胳膊好让自己更加清醒。上学的路程花费时间也从10分钟缩减为3分钟,从此便形成了一种规律:我刚进教室――放下书包坐好――老师站在门口――早读铃响。(我们班对迟到的定义是比老师站在门口晚)。下课除了上厕所,我基本上是不会动的,也很少和别人讲话。所以从高二文理分班后,我就给同学留下一个“冷酷机器”的印象。中午放学,我总是最后一个走,总是等到教学楼空荡荡的没声音了才会背好书包边想刚刚算好的数学题边快速回家。偶尔碰到和我一样晚的老师,问我怎么这么晚,我说因为不想和同学挤楼梯。其实我只是喜欢一个人待着,而且也不想因为挤楼梯而耽误时间。
  午休对我而言是最重要的,我可以晚上不睡,但中午绝不能睡不好。我这个人吃饭很慢,为了保证午休,我学会了狼吞虎咽,把原来要磨蹭半个小时的午饭在10分钟之内搞定,为的只是中午能多睡一会儿,从而保证下午和晚上的精神状态。事实证明,我的精神好得让老师也大为吃惊。有一次老师问过我的作息时间后,就开始担心我的身体。我可以从晚自习结束回家10点开始一直不停地学习,等我觉得该睡觉时再看看表已是凌晨两三点。第二天依然6点钟起床,并且保持精神焕发,无论上课下课从不打瞌睡。于是周围的同学便叫我“铁人”。那时惟一的放松就是晚自习结束和同学回家,因为太晚家人担心所以和同学一起走。路上我们会聊很多快乐的事。那时我常常和朱朱回家,她是很单纯很可爱的女孩子。我们并肩走在安静的夜里,很快乐。
  那时同学们为了延长晚上的学习时间都疯狂地喝咖啡,我喜欢摩卡。大多数人都是在学校喝,在家也喝,但很多人适得其反,喝得越多越没效果。我又恰好和这些人相反,不喝就已经很精神了,喝过的效果可想而知。
  后来我总想,当时的动力,当时的不顾一切,都源于那个儿时的梦。我知道我在干什么,我知道我想干什么,有很明确的目标,我朝着那个有着微弱光芒的目标奔跑,头也不回。
  可是人说物极必反,没错的。从那一次考试之后,天空的颜色失去了光彩,留在我心上的,全是眼泪和灰暗。
  又一次月考,我的数学成绩跌入谷底,79分,让我铭记耻辱的79分。我面无表情地回到家看着那个鲜红的数字,伸手便把试卷塞到看不到的地方,然后我哭了。我不敢告诉任何人,那天晚上我没有去上晚自习,只是坐在书桌旁一直哭,直到我没力气了,我突然觉得很累,趴在桌子上看着表,看着过去自己在台灯上贴的理想。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看。积蓄了十多年的理想,就这样脆弱地让一个不及格的成绩打击得狼狈不堪。我的眼睛又疼又酸,后来模糊了,看不清了,才昏昏沉沉睡去。枕着自己的泪水。
  后来我才想明白,原来身处这样的环境人人都一样,大家都很脆弱,任何一点小问题都会让自己扩大到舍生取义的程度。人都是很柔软的动物。我不想再这样歇斯底里,因为我明白,无休止的放大自己的痛苦一点用也没有。于是我选择了勇敢,我知道我是坚强的。因为我还有梦想。
  依然是每天坚持,依然不懈努力。一个月后,我的数学成绩又恢复正常,回到前三名的位置。但仅数学一科与复读生20分的差距让我无心再看试卷,这也许应了当时同学们为月考编的口号:“一个月后又是一条好汉!”
  正如每一位经历过高三的人所说,日子只是单调的不断重复。我们每天坐在那间人满为患的教室里,机械的重复着每天都做的事。多数情况下都是上课时大家埋头飞速的记着老师总结的内容,下课时间大家都坐在教室里,没有人有闲心在走廊里打闹玩笑(除了不幸被指派去为集体买早饭的人除外)。下课是松散的自习,彼此讨论刚总结的历史事件,争辩一道数学题的各种解法……那段日子过得很平淡,平淡得让人也懒得再去想高考,管它什么时候高考,现在把题做好就行了。
  高三前半学期就这样结束了,一月份时难得有了十几天的假期,让所有同学乐得笑歪了嘴。老师在通知我们寒假不补课时全班像扔了一个装满兴奋的炸弹,整个高三的欢呼声让高二的同学以为不用高考了。可当班长在黑板上写下这十几天的学习任务时,全班又发出了一种类似狼嚎般的叫声。老师得意地笑,我们无可奈何地相互传着新发的练习题。
  后来才知道,因为我们班一向很活跃,所以两件事反映都比较激烈。但在理科重点班,也许因为学生太过沉稳,老师太过威严(班主任是年级组长),同样的事他们班的反应却出奇地安静。
  高三后半学期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源源不断的模拟考试。让人无奈的是除了数学,我的其他几门课都在“很稳定”的水平上。我算了一下,从一开始到最后高考,我的数学成绩正好呈正弦曲线,错落有致。一直到四月末,我的数学成绩开始一步步地上升、稳定。从最低的79分,一直到高考前的104分。这段日子,我的心情真的很复杂,数学试卷上数字的递增有时竟会让我流下泪来。只有我自己知道在这个天空湛蓝的春天里自己默默地做了多少习题,而我又不敢太高兴,生怕会乐极生悲,又会回到79分的耻辱深渊。班主任说我的坚持让她感动,而我却一点感觉都没有。真的,高三后半学期与前半学期相比,多了很多琐碎的事,报名、体检、填表,光毕业照就来来回回拍了两三次。生活的无聊让同学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架势。有几个班的同学成群结队地到操场去打乒乓球。不知道是不是“国球”的缘故,乒乓球拍和乒乓球在那几个班几乎是人手一副。老师无奈,学生无所谓,因为他们之中大多都已不再抱希望了。我们班在班主任严厉管教下没有人敢这样做,也因为顶着重点班的光环,大家不能停止努力。作为新年礼物,学校居然给高三年级每个人发了一本同学录。于是有段时间,上课下课同学录的身影随处可见。我们班的情况其实还不算严重,但也许因为大家一直都把班主任当成好朋友便太“放肆”,高考近在眼前心急如焚的老师再三禁止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她便使出“撒手锏”,把我们班所有人的同学录全部没收,我倒无所谓,从同学录拿回家那天起便一直扔在书堆里从没管过,只是苦了那些人际关系太好的同学,整天发愁。班主任声明高考后再还,可到时上哪儿找这么多人签啊。想不到我们班这一收便成了全年级教育典型,理科重点班在同学录正蓄势待发准备大红大紫时,班主任发话了:“如果再让我看到同学录,你们的后果就和6班一样!”
  这个问题总算是解决了。我们班做了“牺牲品”,大家都理解班主任的用心。只是校领导后悔得捶胸顿足。
  在我高三生活中有三个不得不提的人。一个是刚才说过的复读生,因为后来我对她的恐惧变成了敬佩。她真是一个几近完美的人,毫不夸张的说,自信、友好、谦虚、善良等等这些褒义词都可以用在她身上。从她每次耐心给我讲题的口气中,在我灰心时为我加油的笑容中,尤其是从她的文笔流露出的深刻思想中,我知道她是一个真正值得敬佩的人。事实证明了她的能力,后来她的高考成绩进入了全省前五名。我衷心的为她高兴。我祝福她。
  第二个人是Kay。从高二重新组班开始,Kay一直坐在我后面的位置。从刚开始半生不熟到后来的并肩奋斗,整个高三,Kay给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一定要去北京!”的确,北京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不仅如此,我和Kay还一直梦想着2008年去做奥运会志愿者。想起Kay,感觉我又回到了那间教室转过身又和她一起畅想未来。Kay的学习成绩一直很棒,我想不起当初说过多少句鼓励Kay的话,也想不起Kay在我失落时给了我多少安慰,只记得那一张纯真的脸,总是完美的复制卡通人物的语言让所有人开心。这就是Kay,快乐,执著。
  还有一个人便是我的老师,高中三年她一直是我的班主任,我们也一直是很好的朋友。三年来她给了我很多帮助,她身体不好,可是无论什么时候我去找她,她都会尽全力来帮我。尤其在高三,每个人的心都极度脆弱的时候,她给我太多心灵上的安慰。记得当时我有过最简单的想法,就是不能让她失望。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言语来形容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我只能用这样单薄的文字来感激,命运让我遇到了这样好的老师,我用最虔诚的心境为她祈祷,愿她健康、快乐。
  在高考前那几天,我一直失眠。说不紧张,那绝对是骗人的。一直到我进考场,手还在冒冷汗。虽然自己一直在自我安慰,“就算不能去北京也没关系的。”可是我的紧张一直延续到高考结束。我一直以为我可以以最好的姿态去高考,然后在志愿表上写下北京那所让无数人向往的学校,我身边的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可是我没做到。我发挥失常了。走出考场时我已料到了结果,只是默默的对自己说考完了,结束了。然后听到周围有人哭有人笑,我们班的一个女生更是像发疯了一样的大叫。我觉得很辛酸,这就是我们单薄的青春,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几张试卷就诠释了它的全部意义。这就是高考,就那么几张纸得出的一个数字,就把你的现实意义全部概括了。我感到可悲和可笑,但更多的还是无奈。高考本身的过程是很简单的,但高考后的日子,更加难以形容。
  很多人都以为只要过了那两天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高考之后的煎熬与考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高考完的兴奋,从开始对答案就跌入谷底,很多预料不到的错误就已经让你无心继续了,对完答案就要估分,自己估了担心不准几个同学一起商量,几个“臭皮匠”的讨论结果若还觉得不保险就去找老师,办公室里排起了长队,比当初来这里问题时壮观多了。
  我到现在还在后悔报志愿时有些草草了事,我不相信估分,(事实上是非常准的,只差了2分)。我把《报考指南》和招生报翻来翻去也不知道要报什么,因为除了北京那所神圣辉煌的学校以外,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考别的学校。于是我做了一个逃兵,把那些琐碎的事扔给父母。我不愿意再去想了。我太累了。
   最后我很麻木的填了一所海滨城市的大学,不痛不痒的。父母和老师都很尊重我的选择,所幸他们没有太勉强我,因为我的几个同学家里都上演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戏剧性事件。我的一个朋友甚至为了那所美丽城市的外语学院而离家出走,而另一个同学决绝的志愿表让家人都差点背过气去。我想,这一切都只能说明,我们还“太年轻”。
   日子过得像流水一样,混沌,无聊。不过分数出来之后就明朗了很多。那个曾经离家出走的女孩考得很好,而当我听到朋友从电话那边报出的分数时,我只是觉得冰冷。我考了一个很没面子的分数,尴尬地让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笑话,谁都可以来嘲笑我。我只能在心里说:“北京,只好让你再等我四年了。”
   我一直都很难过,却没有在任何人面前表露出来。我是那样向往北京的孩子,我是那样希望能进入那所学校读书的孩子。那所学校在我心里神圣了十几年,是我心心念念不顾一切要实现的理想,我甚至以抱有这个理想为荣。每想它一次,心里就要猛得振奋一下。然而残酷的现实让我无力再想,阴霾的天空让我再寻不到一丝光明。我也想像顾城那样,可我只是一个在高考中被挫败的孩子,脆弱的心无力承担梦想破灭的重负。我太累了,疲惫像海浪一样把我冲卷得无力挣扎。我总是希望有一天能沉沉地睡去,不要再醒来了。只要想到这里,眼泪就忍不住要流下来。我一直以为做一个为梦想拼搏的人是最幸福的,我一直坚信我这样放弃睡眠放弃休息拼命的抓紧时间是快乐的,是在一步步的接近北京,我一直笃信只要坚持梦想就会成真……可是我还是败给了现实,败得无地自容,惟一的安慰便是我也曾是一个有梦的人,我觉得这种想法比阿Q还可笑。
   录取公布后我不出所料的考入第一志愿。才知道,命运和我开了一个玩笑,以我的成绩,复旦都可以上的。去学校领通知书时,见到校长,看着她惋惜的目光,我忽然就流泪了……

标签: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