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小学生作文 > 正文

【培养高职学生动手能力之我见】体育特长生培养之我见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理论与实践存在很大的差距,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要培养合格的高职学生,必须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培养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为,一是按照“重在应用”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二是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淡化理论,强化实践;三是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四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解决学生实习难的问题;五是采用PDCA循环,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动手能力;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294-02
  
   一、培养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1.动手能力是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规格,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表述,但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规格和标准上,要求与其他类型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异,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已取得共识。
   2.培养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重点是培养研究型人才,高职院校不论是生源素质、学校的软硬件条件、还是师资队伍等情况同本科院校相比,要培养研究型人才都处于劣势,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求得生存或发展,必须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之路。
   二、提高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措施
   1.按照“重在应用”的要求制订教学计划、设置课程。有的高职院校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设置专业课程时,不作任何调查研究、不考虑高职院校的办学规律、办学特点,而是将本科院校的教学计划作一些简单的删减、或直接采用普通专科的教学计划等作为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课程。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其教学规律,坚持“贴近市场、贴近基层、贴近区域”的原则,按照“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以实践教学为核心,重在应用”的要求来制订教学计划,进行课程设置。
   2.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淡化理论,强化实践。曾经的小学五年级《劳动》课教材中有一个内容――在木板上钉“钉子”。课程是这样介绍的:(1)用左手把钉子扶正;(2)右手握住锤子;(3)开始敲打,轻轻把钉子钉稳;(4)左手离开钉子,扶稳木板;(5)右手用锤用力将钉子下锤,在下锤的过程中,锤子一定要锤正,尽量使锤子的中心着力点落在钉子上,若钉子歪倒了,用钳子扳正,再继续往下锤。整个过程教材叙述得相当清楚,教师又在课堂上反复讲过多遍,有的学生背得滚瓜烂熟,但据了解,老师未在现场操作前,任课教师找来木板、钉子、锤子叫学生实际动手时,没有一个会的。只有通过教师的现场演示、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后,学生才真正学会钉“钉子”了。
   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渠道,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但长期以来,我们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的是“灌注”的方式,重理论,轻实践,其结果是高分低能,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必须要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其具体做法: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现场教学法;没有条件的要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在课堂上使用。
   3.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是随着高职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一个新型的职业教师群体,至今还没有一个完全准确的科学定义,但我认为主要是指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双素质”教师。但从中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来看,“双师型”教师还是学校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善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是全面落实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基本保证。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将不具备“双师型”的教师,特别是刚进校的年轻教师,根据专业需要,有针对性地送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专业技能训练、顶岗实践,时间至少一年以上,到期经相关机构严格考核,达到专业实践技能和“双师型”教师要求,才能回到学校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2)对新教师的引进,少从学校招聘,根据专业需求,重点从工厂、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对口、技术精湛,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并能胜任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以充实师资队伍。(3)树立人才共享观念,聘请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并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4.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解决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强化学生的实习。但校内若无实训基地,只能依靠校外。在校外实习,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每个实习点都很注重经济效益。接待实习学生,一要安排学生食宿,二要安排实习场地,三要安排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指导,四要考虑学生的安全,第五还怕企业商业秘密被泄露等。这就增加了实习单位的不少负担,直接影响着接待实习单位的经济效益,所以有许多单位不愿意接待实习学生。为了解决学生实习问题,学校只能利用各种关系联系实习单位,有不少单位基于与学校的关系即使接待了,也难以按实习计划、实习大纲落实,多数情况下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式的看一看,难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后也很难适应现场的需要。
   要解决学生到现场实习难和存在的问题,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受益。(1)学生的实习可以极大地减少时间限制,可以一边教学一边实习,甚至可以直接到现场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直接结合起来,让学生及时消化理论,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校内实习不存在带队教师的差旅费,学生的住宿费、住勤补助,实习地点的管理费等费用支出,节省费用开支,降低办学成本。(3)在校内实习,有利于学生管理,减少安全隐患。(4)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到校外实习,受时间、地点、费用等的限制,许多教师失去了实践机会;若有校内实训基地,地点、时间、费用等限制就大大降低了。
   5.采用PDCA循环,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1)PDCA循环简介。我们做事情,通常都得先有个设想,根据设想去安排计划,按照计划去执行(实施),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进行检查和调整,计划执行完成后进行总结处理,这是做事情的一般规律。即做事情的一般规律可以简单总结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个阶段。根据这四个阶段英文的第一个字母,简称PDCA循环。它是美国人戴明发明的,所以也叫戴明循环。PDCA循环主要用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过程。其原理是四个阶段八个步骤。(2)PDCA管理循环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第一阶段:制订计划阶段(P阶段)。1) 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2)分析存在的质量问题,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3)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4)针对主要原因,制订计划。第二阶段:执行阶段(D阶段);5)实施计划。第三阶段:检查阶段(C阶段);6)检查结果。就是把执行的结果与计划指标进行对比,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并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第四阶段:处理阶段(A阶段);7)把成功的经验制定成标准,失败的教训记录在案,防止再次发生过去出现的问题;8)把本循环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作为下一个PDCA循环的计划目标。(3)采用PDCA循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做法。采用PDCA循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具体做法是:每一届学生毕业后,分析考查其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找出其毕业生在动手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毕业生在动手能力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其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可能有教学计划制订不合理、课程设置有问题、学生实训未达到要求、教师动手能力弱等,原因找出后分析众多原因中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找出的主要原因,采取措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提高下一届学生动手能力的计划(制订计划阶段);计划制订出来后,对下届学生就必须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实施计划(执行阶段);等待本届学生完成全部学业时,将实施的情况与计划进行对比,检查是否完成了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哪些经验是值得总结的,哪些是失败的教训(检查阶段)。而后,把成功的经验制定成标准,失败的教训记录在案,防止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发生过去出现的问题;对于本届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转入到下一届学生中去,作为下一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计划目标(处理阶段)。这样不断循环下去,每一届学生的动手能力都将比上一届学生的动手能力强。
   总之,培养高职学生动手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某几个方面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一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3] https://www.省略,2010-04-27.
  [4] 高海晨.企业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
  
  [责任编辑 陈 鹤]

标签:我见 高职 动手能力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