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分数线 > 正文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意识培养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培养问题意识,作为教学重要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知识的积累和问题的探究,引发更多的新问题。其实质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系列活跃而激烈的思维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宽松的教学环境,为问题意识的产生提供前提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敢问”。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秀的表现和发展。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可能还会招致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于是,因怕给自己惹麻烦而不提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因此,要学生敢问,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
  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要努力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而不在学生中人为的划分等级。教师应该学会关心、耐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哪怕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要鼓励他们质疑,鼓励他们思考,让他们树立一个如此的理念: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其次,积极营造开放、融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发问。教师应及时的提供学生猜测、思考、发问的各类问题,促成课堂教学的各类评价;注重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进行有机的结合。构建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切实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教师还应赋予每一位学生平等的回答问题额提问的机会,不偏不倚,做到尊重在先,鼓励在后,适时评价,关注创新。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觉拒绝使用冷嘲热讽或直接此批评方式,让学生开放内心世界,说想说的话,提想提的问题,哪怕是很可笑荒谬的。学生可以在民主气氛中敢于问乐于问以释放内在潜意识对知识探求的困惑,促进学习的深入。
  
  二、培养质疑精神,让问题意识在学习中萌生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考的动力和源泉,只有问题存在,才会有探究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办成了一半。”一般地,思考总是从问题开始。“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始于疑,疑是点燃思维探索的火种。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一旦遇到疑点、难点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养成“疑”的好习惯,培养“疑”的思维方式。新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对于许多数学问题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解析,尤其是那些难度较大的例题和习题更没有充分的反映思维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师要把握住点拨和指导的“度”,否则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非常不利。学生很容易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学生也就缺乏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告诉学生学习上没有权威,只有不懈的努力和艰辛的付出,才会取得成功。同时,还应该考虑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的思考、联想并产生问题。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及时而有效地给予每一个提出问题的学生表扬、激励和赞美。给学生有思考发现问题的机会和时间,把课堂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一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感觉,没有学生的思考与实践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三、创设情境体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体验是一种基于学生通过本身的活动经验,学生从过程中获得对知识和问题的感性认识,体验的主体只能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创设学生进行体验活动所需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多手段呈现数学情景,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如何创设一个教学情境,更应关注的问题在于学生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尚未理解。情境的创设要合理,在设置情景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要符合现实和社会特点,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情境创设时,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等。这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如果对其作用认识清楚,使用正确,将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使学生提问真正达到实效,教师应该摆脱课堂45分钟的约束,有计划地拓宽课堂教学,做到课前通过教学设计诱发学生的提问意识,课堂上通过问题解决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课后引导和鼓励学生把学习的知识进一步深入思考。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达成教学目的。
  (刘建社 江苏省沛县第五中学 221600)

标签: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中 意识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