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400字生作文 > 正文

农村宅基地新政策2018_对推进西部偏远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实现西部偏远农村小学教育困境突围,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因此,加快布局结构调整,扩充优质教育资源,规范办学行为,建立教师流动机制是解决上述瓶颈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西部;农村;小学教育; 思考
  
  随着教育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教育以其先天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日益凸显出教育的规模效益,极大带动了县域乃至周边更广阔领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而西部偏远农村小学因生源的急速减退、师资队伍配备弱化、教育资源不公、城乡差距拉大等问题致使教育走入了困境。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生源急速减退。随着西部农村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经济发展等问题认识的逐步提高,农村新增幼儿人数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导致适龄儿童入学率急剧下降。以笔者所在国扶贫困县偏远农村为例。近年来小学新入学人数87.2%的学校不超过10人,1~3年级在校生班均不超过15人,92%的农村小学在校生不超过100人。
  师资队伍配备弱化。由于生源的减退,学校办学规模的缩小,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积极性减退,竞争力不强,争先创优意识淡薄,进而影响学校整体办学质量下降。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作为普及性、公益性的义务教育来说,无论如何离不开“资源共享”和“机会均等”。然而,现实存在的则是与薄弱学校相对发展的精英学校,由于规模、质量以及人民群众对学校发展的认识要求等问题的存在,在资源配置上享有优先权,占有较为丰富的硬件资源和师资队伍。无论是从规模还是软硬件配备的质量来讲,偏远农村小学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学校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层级较低,硬件建设不到位,无法获得均衡发展。
  二、推进西部偏远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首先,加快布局结构调整步伐,实施薄弱学校撤并。近年来,随着生源的逐步减少,不少地区已开始实施对办学规模小、办学层次低的薄弱学校进行撤并,探索建立乡镇寄宿制中心小学,但因交通、地域、管理等诸多问题致使规划一直处于研究讨论阶段而未实际实施,而一些薄弱学校依旧是偌大的校园、几名教师面对几名学生在低效运行。要切实有效地推进偏远农村撤并,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大力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家长认识,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有效实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新布局。确实因路途、家庭经济条件所限等不能进行整合的村级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教学点,强化以管理提升其办学质量,保证每个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
  其次,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以点带面,带动区域内教育整体水平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是扩大教育资源的有效探索。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境界和预设目标。在某种意义上说,学校发展,除了必备的基本教学条件之外,更多的则有赖于教育者个体素质的提高。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优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就是优秀的教师。在这方面,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尤显重要。要充分利用“名师建设”工程,培养和造就高水平、高层次的名师,总结、提炼名师的师德风范和教育教学经验,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为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树立榜样。
  再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营造有利于薄弱学校发展的外部条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逐步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逐步实现乡镇内学校的整体均衡发展,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让每一所学校按照法定标准办学,共同拥有大体均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在同一起点上办学,从而在义务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良性发展的环境。教育行政部门需要鼓励学校在办学规范化的基础上向个性化发展,提倡和引导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实现教育的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教育需求。
  最后,健全教师流动机制,逐步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促进区域内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师资力量,组织城区、优质学校教师有序流动、执教帮扶,对于解决薄弱学校失衡现象的意义自不待言。然而,仅仅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在保持这条“下行线”的同时,不妨创造条件疏通“上行线”,让偏远农村学校的教师有机会进入城区办学质量高的学校深造学习,全方位提高其综合素质。通过“上下两条线”,促进偏远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教育良性发展。
  总之,实现西部偏远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政府要切实加大协调统筹,相关职能部门更要真抓实干,义务教育阶段偏远农村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历程必将缩短,当地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新格局必将实现。
  
  责任编辑 周正旺

标签:偏远 小学教育 几点思考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