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500字日记 > 正文

【凄凉落寞中追忆盛唐之舞】 繁华过后是落寞,热闹之后总凄凉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安史之乱以后,盛世的毁灭给诗人和诗歌带来许多重大的变化。诗人们目睹盛世的消失,有的遁隐山林,有的漂泊江海;有的殒身战乱,有的辗转沟壑;有的屈仕伪朝,有的贬官边鄙;有的惊愕无声,有的喑哑缄口。繁花似锦的诗坛在暴风骤雨的摧残下变得狼藉不堪,呈现一派衰飒颓败的气象,剩下一些不甘寂寞的歌手则由先前的歌唱理想变为悲叹时势的凄凉。由于和平宁静的生活被一群嚎叫的豺狼虎豹撕成碎片,辉煌壮丽的城池宫殿被战血烽烟涂抹烧残,灿如云锦蒸蒸日上的理想世界突然跌入黑暗幽微阴森恐怖的无底深渊,因此抚今思昔的感慨和对社会民生的关注成为诗歌的两大主题。这样的历史关头,往往是产生史诗的重要时刻。如果时代风云与人生际遇相结合,融化为含蕴深厚的诗篇,那么这些诗歌就具有诗史价值。杜甫的诗歌,尤其晚年漂泊夔州、岳阳一带的诗歌,许多都是心思浩茫感慨雄深的艺术精品。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盛世的无限追怀,荡漾在杜甫心头挥之不去的是盛世的风采,使这些诗歌具有雄壮浑厚的盛唐气象。诗歌的盛唐含蕴非常广泛,诗人们亲身经历的一些生活情景,往往在一些具体的人和事物的触动下,浮现于记忆的大海,呈现出美妙的图画。盛唐歌舞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当年诗人们沉浸于轻歌曼舞、诗酒风流的浪漫欢恬的情境中,也许忙于感官的享受,并没有觉察到什么特殊的意义,但是当这一切突然毁灭之后,方才感到无比的惋惜。强烈的对比冲击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因此苍茫悲凉落寞凄楚的感慨就产生了,这种感慨是诗人成熟的标志,也是诗歌成熟的标志。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全唐诗》卷二二二)就是这样的一篇史诗:?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倾动昏王室。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剑器舞”。从北周开始,西域乐曲和舞蹈逐渐传入中国,经过初唐盛唐的大量吸收和改造,以供宫廷欣赏,到唐玄宗时已达极盛状况。剑器舞就是一种由西域传来的健舞,与当时南方流行的软舞不同,舞者为女子,身着戎装,执剑(一说执某种发光体,另一说不执物,只是徒手),表现战斗的姿态,这种舞蹈节奏浏漓顿挫,动作迅疾奔放刚健有力,呈现出一种力与美相结合的雄健威武精神,是盛唐气象在舞蹈艺术中的典型表现。开元年间,擅长剑器舞的是公孙大娘,《明皇杂录》中说:“时有公孙大娘者,善舞剑,能为《邻里曲》及《裴将军满堂势》、《西河剑器浑脱》,遗妍妙,皆冠杰于时也。”(钱谦益杜诗注引)直到晚唐,她还被诗人们一再称颂。如郑?《津阳门诗》:“公孙剑伎方神奇。”司空图《剑器》:“楼下公孙昔擅长,空教女子爱军装。”公孙大娘的舞蹈代表了那不可再造的时代精神。?
  这篇诗序叙述了大历二年(767)杜甫在夔府观看了公孙大娘弟子表演剑器舞,因而回忆起小时候在郾城亲见公孙大娘的舞蹈,通过说明唐玄宗时期教坊内外公孙大娘剑器舞独享盛名的情况,将一个消失了的盛世和当下的衰败现状勾连起来,将巨大的时代感慨包融在其中,形成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廖仲安先生认为杜甫这篇诗序:“正是以诗为文,不仅主语虚词大半省略,而且在感慨转折之处,还用跳跃跌宕的笔法。”(《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非常有见地。我认为诗序的好处在于牵引,一方面引出公孙大娘两代艺术家遭遇历史沧桑巨变的经历,另一方面引出自己独特的时代感慨,表现自己对那个消逝的伟大时代的无限追忆,为诗歌展开一个厚重苍凉的背景;而诗歌主要笔墨则通过描摹往昔的表演盛况和自己的感慨。?
  开头八句描写六七岁时在郾城观看公孙大娘表演剑器舞的情景,完全是刻录于记忆深处的动人画面:公孙大娘善舞剑器的名声传遍了四面八方,所以凡是她表演的地方都是人山人海,她的舞蹈让观者惊讶失色,仿佛整个天地也在随着她的剑器舞而起伏低昂,无法恢复平静。她手持剑器作旋转翻滚的舞蹈动作时,好像一个接一个的火球从高空坠下,光华四散,简直就是那神话中后羿射落九个太阳的情景再现;忽然她又翩翩轻举,腾空飞翔,宛如一群天神驾驭飞龙翱翔太空;开场的时候,鼓乐喧阗,形成一种紧张的战斗气氛,鼓声一落,舞者登场,仿佛雷霆收起震怒的吼叫;舞蹈结束的时候,舞场内外肃静空阔,好像江海水光清澈,风平浪静,只见一锦衣玉貌的女子亭亭玉立在场中。也是久久立在记忆的历史时空之中。这就是公孙大娘在开元盛世表演舞蹈的美妙情景。可是如今“绛唇珠袖两寂寞”,人与舞俱灭,变得寂寥无闻,幸好晚年还有弟子继承了她的才艺。临颍的美人李十二娘流落到白帝城重舞剑器,还有当年公孙大娘神采飞扬的气概。杜甫非常兴奋,没有想到小时候喜爱的舞蹈今天能在夔府孤城再次观赏。当他与李十二娘一席谈话之后,不仅知道了她舞技的师传渊源,更多的还是引起了抚今追昔的无尽感慨。杜甫没有再满怀激情地描写李十二娘的舞姿美妙,而是转而回忆五十年前的盛况:开元之初,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唐玄宗不仅励精图治,还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亲自建立了教坊和梨园,亲选乐工,亲教法曲,带来了盛唐歌舞艺术的空前繁荣,当时宫廷内外教坊的歌舞女乐就有八千人,而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又在八千人中名冠第一。可是五十年的历史变化沧海桑田!一场安史之乱毁灭了一百多年建构起来的辉煌壮丽的盛唐宫殿,烽烟遍地,天昏地暗,山河呜咽,支离破碎。唐明皇一手精心培养的梨园弟子歌舞人才,也在这场浩劫中烟消云散了,如今只有这个残存的教坊艺人李十二娘的舞姿,还在冬日残阳的余晖中映出美丽凄凉的倩影。对曾经亲见开元盛世的舞乐繁荣,曾经亲见公孙大娘剑器舞的诗人杜甫来说,这是多么难得的精神安慰,而安慰中又饱含多么凄凉的感伤,毕竟那个美好的时代已经永远的消逝了,再也难觅盛世的踪影了。诗人接着上面的深沉感慨,说玄宗已经死了六年,他金粟山上的陵墓前的树木已经双手拱抱了,而自己这个玄宗时代的小臣,却流落在这个草木萧条的白帝城里。夔府别驾宅里的盛筵在又一曲急管繁弦的歌舞之后结束了,这时一轮下弦月已经升上东方的天幕,杜甫却怎么也快乐不起来,乐极悲来的情绪丝丝缠绕着他,使他四顾苍茫,百感交集,行不知所往,止不知所居,长满老茧的双脚,载着一个衰老久病的身躯,在寒月荒山踽踽独行。?
  这首七言歌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认识价值。艺术上具有前后对比映照之妙,公孙大娘和弟子李十二娘的舞姿、舞蹈背景、舞蹈场面、观者氛围、遭遇命运等,都是互相映照,在对比的巨大历史时空中浓缩了盛世和衰世的变化,对比的强烈冲突又产生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其次,剪裁上有详略得当之妙,一开始先声夺人,激情满怀地描写昔日公孙大娘的健美舞姿,再现盛世的风采,赞美高超的舞技,令人一下子回到五十年前的开元盛世,诗情昂扬奋发,雄壮浑厚,接着却略写李十二娘的舞蹈情况,一方面避免了重复用笔,一方面眼前的舞蹈很难再现当年的风采,这是一种虚实相生的写法。公孙之舞是虚,只存在于记忆之中,杜甫却出以仿佛真实的描写;李十二娘之舞是实,本该详细描写,诗人却略去,让读者去想象,而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对历史的深沉感慨。这就是所谓的沉郁顿挫的艺术手法。王嗣?说:“此诗见剑器而伤往事,所谓抚事慷慨也。古咏李氏,却思公孙;咏公孙,却思先帝;全是为开元天宝五十年治乱兴衰而发。不然,一舞女,何足摇其笔端哉!”(《杜诗详注》引《杜臆》)第三,这首诗具有历史的认识价值,通过公孙、李氏两代舞女,揭开了历史的真实面纱,可以看到舞乐文化在盛唐的繁荣景象和安史之乱后落寞凄凉的境况,引起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最后,这首诗的艺术风格,既有“浏漓顿挫”的气势节奏,又有“豪荡感激”的情感力量,是七言歌行中沉郁悲壮的杰作。全诗既有浑融完整的意境美,又见语言浑阔锤炼的功力。跌宕起伏的情感波涛随着诗境的变化而变化,尤其结尾两句,凝重哽咽,展现他那“篇终接浑茫”的情感世界。?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新 书 架?
  陆云(262―303),字士龙,陆机之弟,并称为“二陆”。《陆士龙文集校注》以搜佚最全、校勘精良、体例完备、资料丰富为特点,为陆云研究提供了最完备的文本,是一部集大成式的陆云文集校注集评辑佚的文本整理研究著作,为晋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性文献,代表了当代“二陆”研究的最新学术水平。?
  《陆士龙文集校注》(上下册),刘运好著,精装大32开,定价180元。
  

标签:盛唐 追忆 落寞 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