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700字生作文 >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道德素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道德危机及其应对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互联网具有匿名、开放、虚拟、信息庞杂等特点,目前,社会对网络的监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加之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很容易出现道德认知偏差、道德情感冷漠、道德意志薄弱,从而导致道德行为的失范。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一方面,要完善网络运行机制,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强化网络教育动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学生内在自律意识的培养,加强道德引导,并适当进行心理疏导。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道德建设
  [作者简介]李岩(1974-),男,江苏扬州人,扬州市职业大学社会发展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江苏 扬州 225009)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扬州市职业大学科教研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1J1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6-0059-02
  当前,网络与大学生的生活联系日益紧密。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的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学生仍然为网民的主体,占28.8%。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在给大学生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导致各种负面问题层出不穷,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表现
  1 道德认识偏差,价值取向紊乱。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由于受到政府的监督与管理,所宣传的内容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有利于年轻人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和确立正确的道德标准。但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网络信息的交流是无国界的,这就造成多元文化、多元价值未经过滤就在网上交汇,不同的文化、道德发生碰撞而没有合理的引导,使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很难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甚至会盲目地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比中国好”,产生民族虚无主义,进而导致价值取向的紊乱和价值选择的迷失。
  2 道德情感冷漠,社会责任淡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社会化的人需要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来得到心理的满足与安慰,从而获得幸福感。但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与机器的交往取代了人与人的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在人机交往中,交往者不必以真实的身份面对面地交流,因此不必承担现实人际关系中的压力,也不用承担现实社会中的责任。久而久之,交往者就会适应并喜欢这种交往方式而对现实人际关系产生厌烦、逃避甚至恐惧,并且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
  3 意志心理薄弱,道德人格扭曲。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以不同的身份不受约束地展示着另一个“自我”而完全不用顾及社会的道德规范,网络的虚拟性更容易使大学生充分体验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获得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让心理仍不完全成熟的年轻大学生热衷于在虚拟的世界中去追求成功,而忽视现实世界的努力,甚至难以区分现实与虚拟的两个世界。“网络中人格的无限制性和现实生活中人格的约束性,具体化统一到个体上,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个人具有两种人格的情况。”②这种现实与网络世界的“双重标准”,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道德人格的扭曲。
  4 道德行为失范,相对主义盛行。网络社会是绝对“自由”的,这主要表现在“道德相对主义的盛行和无政府主义的泛滥”。在互联网中,人们以虚拟的身份进行交往,匿名发表意见,不必承担社会责任。所以,有的西方学者称21世纪是在道德方面采取“相对主义”的世纪。网络社会的绝对“自由”,也使得心理还不成熟但个性极强的当代大学生无法抵抗诱惑,以致出现很多道德失范行为,甚至利用网络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因素
  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是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外在因素。第一,网络的快速普及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产生提供了平台,网络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容易使大学生陷入严重的道德危机之中。网络信息的庞杂性使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网络的匿名性使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道德行为失范、丧失自我;网络的开放性使一些大学生在文化冲突与碰撞中出现价值选择困惑和价值观念紊乱;而阿络关系的虚拟性,则使部分大学生在人格、心理方面出现问题,人际交往产生障碍,不能正确区分虚拟与现实两个世界,在网络世界中迷失自我。
  第二,家长对大学生上网行为的认识不够。当前,很多家长往往对网络知识缺乏认知,往往只看到网络的积极功能而忽视了潜在的危机与风险,并且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孩子在网络中的不正当行为。网络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使他们对传统的家长地位产生怀疑,而这种家庭心理冲突,也使青年学生更渴望通过虚拟的网络对外交流,寻找感情的慰藉。
  第三,学校对大学生上网行为引导不力。目前,高校都已经普遍建立了校园网,这也给学生提供了滥用网络的机会。学校往往重在加强网络硬件设施建设和网络技术培训,而对网络道德、网络心理方面的引导往往较少,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时也显得力不从心。
  第四,社会对大学生上网管理不足。网络技术的快速更新,使网络规范方面的工作总是处于被动状态,社会缺乏对网络的有效管理。现在有很多网吧通宵营业、价格便宜,甚至有些商家为追求利益,公开提供色情、反动的内容及游戏来吸引客户,这些都极易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产生。
  2 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内在因素。第一,大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认知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快,知识面广,涉猎广泛,兴趣多元,加之其心理不成熟。人生价值观不稳定,道德判断不准确,意志心理不坚定,他们往往容易在庞杂的网络世界迷失方向。
  第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强,个性独立。他们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却在经济、情感上对他人有很强的依赖性;他们不愿让别人触及自己的情感心理,但在遇到情感心理问题时又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当他们进入高校后,就会充分释放自己的个性。这种极端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独立在现实社会中往往不能得到普遍认同,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他们的“个性心理”能得到充分的满足。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应对策略
  1 净化网络环境。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而环境对人的道德形成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要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就必须净化网络环境。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庭环境是人的道德形成的第一个重要环境。因此,家长要加强对孩子使用网络的监管,形成良好的家庭网络氛围。校园环境是大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防卫系统, 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加强大学生网络知识培训,同时“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在网络行为和行为者之间建立明确可查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使每个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建立和完善与网络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网络信息监控,营造强有力的他律环境,阻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网,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空间。同时,要大力规范社会网络环境,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做到以法治网。
  2 强化网络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就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为使人们接受和遵循其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并按其价值标准处世做人、塑造人的品德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0网络道德教育对于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使他们自觉践行网络道德义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网络文化阵地建设,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只有在全党和全体人民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不断地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成功。”目前,在各高校已普遍建立校园网,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高校应依托这一网络平台,着力开发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思想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
  另一方面,要传承传统美德,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德文化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儒家道德文化的精华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开展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教育,要认真研究和继承那些在我国历史发展中长期形成的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3 培养网络自律心理。净化网络道德环境是从外部确立一种“他律性”规范,但是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是个体对道德的主动认同。如果缺乏主动认同,当“他律性”规范的强制力减弱时,个体的道德行为出现不良倾向,甚至会去故意破坏道德规范。因此,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或能在多大范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大学生对道德标准的主观认同程度。
  第一,要提高德育教师的网络素养。应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首先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这支队伍除了要具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般素质外,还应该能够充分把握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熟悉互联网这一传播媒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网络时代合格的德育工作者,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第二,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引导。网络心理引导对于完善大学生人格和心理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网络德育过程中,应积极利用网络这个平台,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进行引导。这种网络心理引导功能强大、安全、便捷、保密性好,且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限制,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个人的尊重,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顾虑,因此也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要改革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力求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认知和兴趣取向。在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在网络上主动了解各种信息并加以取舍,主动反思社会问题,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校园网建设中,建设德育网站,引导学生自己主动解决问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和直观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标签:应对 道德 危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