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保证书 > 正文

[论我国农业的集约经营思路] 农业土地集约和规模经营

时间:2019-03-0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土地等农业资源稀缺及市场竞争等问题。因此,农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土地等农业资源,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换言之,必须实行集约经营。
  [关键词] 集约经营 农业 思路
  
  一、集约经营及其评价标准
  
  农业经营从形式上,可区分为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就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农业生产来说,若以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投放在较多的土地上,或在一定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粗耕简作,广种薄收,就称为粗放经营。若在一定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力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或收益,便叫作集约经营。在粗放经营条件下,农业机械装备等先进生产手段和农业科学技术没有被应用或可以被广泛应用,主要生产要素是人力劳动和土地,增加农产品产量主要靠扩大土地面积,因而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产出率都是很低的,这在经济上是一种严重的浪费。我国农村家庭分散经营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而在集约经营条件下,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机械装备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各生产要素的质量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增加农产品产量,主要是借助于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特别是随着物化劳动的追加,借助于农业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手段的应用,对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空前提高,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土地资源的生产率不断提高,从已经利用的土地上首先是耕地上或的不断增长的农产品产量或收益,一句话,即是使一定面积的土地获得最充分的利用和最高的产出率。
  列宁认为评价农业经营集约水平的最主要、最准确的指标,是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摊得的基本生产资料的价值。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在具体分析农业经营集约化的各项标准时,往往习惯把单位土地面积上摊得的某些重要生产资料数量,作为衡量集约水平的指标,如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摊得的肥料数量、役畜头数、机械马力、良种播种面积、水浇地面积各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等。为了全面综合地反映农业集约水平,可以用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投入的生产成本这个指标。此外,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复种指数、经济作物的比重、优良作物(畜禽)品种所占的比重等间接指标,也能从某一方面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集约化的发展水平。我们选用不同的指标说明农业集约经营的水平,目的在于分析农业集约经营各项标准的经济效益。分析农业集约经营经济效益的方法,就是把表示集约水平的指标和实现集约化所取得的成果加以对比,既把投放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同生产成果加以对比。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指标来反映农村家庭分散经营的经济效益:一是土地生产率,这是衡量农业集约经营经济效益的最重要指标;二是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三是单位资金投入的产出率,即用每投入一定量资金所取得的产值、净产值、纯收入等来表示。这是衡量农业集约经营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而且在农村商品货币关系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这个指标的重要意义也越来越明显。分析研究农业集约经营的经济效益,目的是为了让农业经营者知道追加投资的方向、投资的适合度、投资的构成,以及投资的经济效益,以便用较少的消耗取得较多的生产成果,对农业经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上述各项指标只能把它们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指出各种不同集约经营的经济效益的高低及其高低的原因,为进一步提高集约经营的水平指明方向,找出正确的途径。
  
  二、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发展思路
  
  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发展方向,一是向深度发展,这是指集约经营的程度;二是向广度发展,这是指集约经营的范围。目前,农业集约经营在这两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同时集约经营不论向深度发展,还是向广度发展,都必须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采取多种形式。
  1.发展多种形式的集约化经营
  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农业生产所需的自然资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因此,不同地区的农村,与其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适应,要求有相应的生产组织形式,切忌一刀切。在农村家庭分散经营的集约化问题上同样如此。应该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集约化经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时当地的条件,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非农产业不发达,集体经济力量薄弱,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的农村,可以选择以劳动集约为主的方式,同时,选择以单项(或几项)使用技术推广应用为特征的集约经营模式。如山西省泌水县的一些农村,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粮食亩产量由原来长期徘徊的50多公斤,一跃上升到397.6公斤,土地产出率比以前增长了7倍。陵川县积极发展立体农业,采用条田带状种植和有机旱作技术,优化作物组合和茬口安排,变一年一熟制为两年三熟、三年五熟制,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编辑效益。可见,以单项(或几项)技术推广应用为主的初级形式的集约经营模式,适合在广大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普遍推行,即使不增加更多的物化投入,农业生产水平仍能取得较大的提高。
  在非农业产业收入不够稳定和来源不够广阔,农户不愿转让土地,而集体经济组织能够为农村家庭分散经营提供一定的社会化服务的农村,可以实行“分户管理,统一服务”的形式。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权不变更的前提下,集体经济组织对承包农户经营的土地的耕、播、施肥、打药等诸项农业生产环节实行统一服务,间苗、收获则由各户分管。这种形式,既保留了农户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地位,又把合作经济 “统一服务”的功能和农村家庭分散经营联系起来了,也就是把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经营和社会化生产联系起来,使双层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和承包农户两方面的积极性。这种形式,有利于农村家庭集约经营水平的提高,而且集约经营的经济效果较好。
  在经济条件处于中等水平的农村,应推行以劳动集约和以采用综合使用生产技术为特征的资金集约相结合的集约经营模式,把传统经验同现代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如山西省阳城县上李邱村农民张善,依据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季节性规律,在时空结构上对农作物布局进行科学运筹,主要依靠工人、畜力,并采用优良品种、地膜覆盖、滴灌等综合技术,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收益。1986年他耕作的1.5亩田,在农作物种植上实行园艺式的栽培管理措施,先后种了粮、瓜、菜共8个品种的农作物,亩均投工70个劳动日,亩均投资167.6元,亩纯收入达1913.4元。
  在非农产业比较发达、非农产业收入来源广而比较稳定的地区以及农田较多的平原地区,或是劳动力转移水平较高,或是土地易于集中,或是原本家庭土地规模较大等,创造条件发展专业化的家庭农场、渔场、牧场,实行适度规模的集约经营,是切实可行的。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或是以家庭劳动力的雇工经营,依靠活劳动投入为主的专业户,或是以家庭自有劳动力和农业机械为主的机械化家庭农场、牧场、渔场。农村家庭在适度的较大土地规模上,实行专业化、机械化、集约化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总产量和总收益。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在选择集约化经营这一生产组织形式或在借鉴外地经验时,要因地制宜。政府在组织或推广集约化经营时,更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注意到同一地区内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给集约化经营带来的影响。因为任何一种生产组织形式都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营无时不面临着市场波动的风险,因而某种特定的生产组织形式,在此时此地是适宜的,在彼时彼地就不一定适宜。
  2.充分注重和发挥科学技术在集约化经营中的作用
  发展农业集约化经营,主要靠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旦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就会迅速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经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中,20世纪初20%是依靠的科学技术成果实现的;而到20世纪80年代,则有60%~80%应归功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据朱希刚估算,“三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3%,“四五”期间为15%,“五五”期间为27%,“六五”期间为35%,“七五”期间为28%,“八五”期间为34%。可见,充分依靠科学技术,并促使其迅速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农村家庭偏重于劳动集约的经营应向偏重于资金(技术,知识)集约的经营转化,充分发挥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对集约经营的决定性作用。
  科技的应用在农村集约化经营中之所以起决定性的作用,是由土地资源本身特性决定的。土地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一个特点是:它在合理使用的条件下,其质量不仅不会下降,而且还会得到改善,生产能力得以提高。土地的质量表现在土地肥力上,土地肥力分自然肥力和经济肥力两种。土地自然肥力是土地的一种固有属性,土地的经济肥力却可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而不断增加。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集约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也是不断提高的。正因为如此,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科技和文化的进步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境界,为农业集约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雄厚的物质基础。近几十年来,在有利于集约经营的农业科学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条件下,农业经营者愈来愈把集约化当作保持优越的市场地位的主要手段。
  科学技术在农业经营中的应用,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农业生产物质要素的改善,如生产工具的改良、更新,尤其是机械化生产工具的应用。
  (2)农业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如农民接受农业专门技术的培训,掌握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自己的生产技能。
  (3)经营管理方式和制度的改善,如采用新的耕作方式,适当变更复种指数,采用地膜覆盖、培育壮苗、巧施肥料、综合灭草等措施,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产过程等。
  机械化是集约经营的牵头力量。在具有相当规模的家庭能够农场和家庭工厂中,机械化是集约化经营的主要内容,并且正是由于机械化的实现,才进一步提高了经营的规模效益。
  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经营者积极采用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国家制定适当的政策,调动农业生产经营者采用新的、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的积极性,鼓励农业科技工作者与用业生产经营者合作;建立高效率的、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村青壮年进行技术培训,增加对农村智力资源的开发性投资;筹建农机具租赁组织,对农村家庭实行农机具租赁服务等。所有这一切,对于提高农业集约经营水平,发挥科学技术在集约经营中的作用,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3.拓宽集约经营的领域
  长期以来,我们将集约经营的领域,禁锢于农作物种植业,而对养殖业、林业、农村加工业和服务业等生产领域却有所忽视。自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我国实行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集约经营的领域得到扩展,在农村出现了一批各种各样的专业户。这一扩展,有助于提高农村经济集约经营的总体水平,有利于开发利用耕地资源以外的其他农业自然资源,有利于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
  4.增加农村家庭积累
  农业要实现经营的集约化,要提高集约经营的水平,就必须增加劳动力和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后者的投入。在现阶段,农村家庭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农村家庭积累是农业投入的主要来源。增加农村家庭积累对于提高农业集约经营水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此外,提高农业集约经营水平,还依赖于观念的更新,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宏观环境的改善等。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集约 论我国 农业 经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