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标语 > 正文

[解读股市新政策] 中国股市行情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国股市自诞生以来,一直以波动较大而著称。2007~2008年间股指从6100点急跌到1600点的行情,至今还让投资者感到心悸。股指的这种大幅震荡,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是投资者结构的不完善,显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股市缺乏机构投资者
  
  众所周知,中国股市的投资者结构是比较特殊的。股市虽然已经搞了20多年,但至今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统计显示,在目前的流通市值中,扣除非自由流通部分后,在实际真正可以自由流通的部分中,机构(包括证券投资基金等)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3。这种状况,在海外市场上是不多见的,通常在成熟市场中,机构投资者要占有50%以上的市值。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分析一下,原因有以下这几个:首先,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舆论对股票投资是存在偏见的,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参与股票买卖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对于管理人员而言赚钱了未必有功,但是赔钱了一定会被追究责任。在这样的氛围下,机构投资就缺乏合适的运作环境,因此发展得比较慢;其次,虽然在10多年前,管理层就试图“超常规”地发展机构投资者,并且把重点放在发展公募的证券投资基金上。问题在于,这些公募基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操作上并没有多大的优势。如果说在2008年以前,公募基金的投资业绩比大盘好一些的话,现在则是跑输大盘的。这就使得近几年来,公募基金的发行在市场上也遭到冷遇;第三,直到现在,有关法规还是禁止商业银行买卖股票,同时也禁止企业将信贷资金用于股票投资,这也就意味着,投资股票只能用投资人的自有资金,不能使用资金杠杆。在个人信贷规模并不太大的中国,此项政策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有着很大的影响。虽然现在也开设了融资业务,但这与银行资金以及银行信贷入市完全是两个概念。由于缺乏杠杆效应,机构投资者的股票投资行为受到了某种制约。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股市缺乏机构投资者的状况,管理层是知道的,最近提出的让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等入市,并试行RQFII制度等,都是为了让机构投资者在中国股市得以顺利地发展起来。但是,问题在于投资者结构的改变需要有相应的主客观条件。不容回避的是,在中国股市发展机构投资者,确实存在多种制约。
  
  新政策导向的推动
  
  中国股市还有一个特点是牛短熊长,也就是说容易跌而不容易涨。特别是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这个特点越来越明显。这几年来大家都在关注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实体经济是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最好的,但是中国的股市却又是表现最差的?笔者认为,缺乏长线资金是关键之一。应该看到的是,由于股改的完成,“大小非”都获得了流通权,加上新股发行所带来的源源不断的“大小限”,流通市场扩容非常快。过去,由于市场规模有限,在股市跌多了以后,只要一有风吹草动,民间闲散资金会迅速流入股市,立马将股市推高。此时,为了抑制股市过热,管理层又往往会选择加快扩容的办法,结果是市场供求关系逆转,民间闲散资金大量退出,股市就又跌了下来。如果有一支比较稳定同时又有足够规模的长线资金队伍,以价值投资为理念,那么在股市低迷的时候就会大胆介入,在股市上涨过度时又会适时减持,从而对投机行情构成抑制。尤其是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时候,来源稳定的长线资金,对于股市行情的平稳运行,有着极大的作用。而这样的资金,在性质上只能是属于机构资金,或者是由机构投资者管理的民间资金。
  事实上,中国股市这几年来不尽人意的表现,在相当程度上与扩容速度快、供求矛盾尖锐有关,而在这背后则是长线资金的缺失,是机构投资者的不足。在股市发展到现在这种状态时,理论上应该让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的主体,由长线资金来取代短线进出的游资,成为市场操作的主体。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多年来在这方面做得不那么到位,所以才会出现股市持续低迷的状况。因此,这次证监会换届,新任主席上台伊始,就提出要吸引长线资金入市,同时表示要劝退那些风险承受能力弱的低收入阶层投资股票。取舍之间,政策导向应该说是十分明确的。
  
  长线资金的提升空间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有没有这样的长线资金?有没有能够管理这些资金的机构投资者?有没有适合这些资金运作的市场环境?这里应该明确的是,中国实际上并不缺少资金,这几年来,广义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70万亿元,相当于GDP的150%以上。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市场的确并不缺少资金。中国的居民储蓄余额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资渠道狭隘也是世界上最为突出的。只要通过必要的金融创新手段,就可以把相应的资金整合起来,成为一支规模庞大的长线资金队伍。此外,中国有着世界第二大的经济规模,无论是养老金还是社会保障资金,总量显然是足够大的。在股市具备良好投资价值的背景下,它们的入市是可以预期的。换言之,至少在理论上,中国并不缺少长线资金。当然了,如果真要让长线资金入市,那么在政策上还需要作一些调整。譬如说,长线资金投资股市,需要付出比较高的时间成本,对此国外一般会采取予以税收优惠的措施,以鼓励这些资金进行长期投资。而在中国,这些政策还很缺乏。所以,有人说吸引长线资金参与,光靠证监会还不够,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还有,现在是国际资金全球配置的时代,海外资金一直在觊觎着中国的股市。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对外开放,QFII入市的规模还非常有限,这方面的提升空间是巨大的。
  当然,有了资金还需要有人来管理。毕竟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很年轻,很多模式也是从海外搬过来的,市场没有成熟的投资理念。但是,问题是要辩证来看的,站在现在这个位置去看10年前,会发现中国的资本市场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这表明,无论是市场管理还是投资操作,虽然水平不那么高,但还是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市场的放开,各种金融手段的出现,成熟的投资中国股市的模式也会慢慢浮出水面,并且逐渐发展为适合中国市场的投资理念。应该说,不管是中国的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是非常优秀的,在市场机制很不完善的情况下,就曾经让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市场规范化程度提高以后,投资者自然也就会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最后还需要提及的是,尽管中国股市波动比较大,被认为投机色彩很重。但其实中国股市也有极具投资价值的品种。最近证监会主席就明确指出:中国股市有“罕见”的投资价值,其理由是蓝筹股的市盈率才13倍,相当于投资八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应该说,20多年来,中国股市的市盈率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回落的态势,现在已经与国际水平基本吻合。同时,中国资本市场这几年也发展了很多相应的衍生产品,有了一定的对冲工具。再加上宏观政策方面的透明度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不断增强,市场已逐渐能够适应长线投资者进行投资。虽然,这些还需要实践来检验,但是作为一个越来越规范的投资市场,任何不抱偏见的投资者,都是有目共睹的。

标签:新政策 解读 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