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标语 > 正文

茶马古道话沧桑 把酒话沧桑

时间:2019-02-2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最高险最神奇的道路,主要线路有两条,一是从横断山脉东侧的云南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穿越横断山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向西延伸,经大理、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芒康、左贡、邦达、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再经由江孜、帕里、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另一条从四川“雅茶”产地雅安出发,经沪定、康定、巴塘、昌都到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茶马古道跨越中国最大的两个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通向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印度次大陆。两条主线将滇、藏、川大三角区连接起来,成为汉藏等多个民族的经济文化纽带。
  一千多年前,中原茶文化向西向北扩散,佛教随着文成公主及印度佛僧传入西藏,经过一百多年与藏族原始宗教苯教的反复较量、融合,最终形成藏传佛教。赤松德赞(755-797年)时期获得重大发展,随着吐蕃军事、政治的扩张而兴盛起来。之后,藏区民众常常成群结队从遥远的康藏高原来往于迪庆、丽江等地,其中迪庆香格里拉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他们虔诚地去那里朝拜梅里雪山、鸡足山、文峰寺等著名神山和庙宇,把这种艰苦的行程叫做“转经”。沿途乞讨,坚定不移地完成自己的宿愿。有的人带一些家乡土特产,一路交换,作为盘缠,再买些茶叶带回去。西藏不产茶,而藏族又以肉食乳汁品为生,必须用茶来解油腻,助消化,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其它微量元素。
  这无疑启发了商人,他们把迪庆、丽江的茶叶等东西运到西藏,可卖好价钱,又把西藏特产运回家乡,也很好卖。这样,交流之路便应运而生。茶叶从云南用马帮驮运。四川马不多且品种不好,不适合走西藏山路,主要靠人背,于是在四川就有了茶马互市现象,取名“茶马古道”。被写进1992年出版的《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书。
  藏族先民及羌族等各族群众早在公元前若干年便居住在滇、藏、川大三角地带,他们通过山涧谷道来往,受到黄河文明影响。在德钦县纳古村,四川大学考古学家李永宪和霍巍从石棺墓中挖出双耳陶罐,这种陶罐遍及这一带的石棺墓葬,无论葬式还是随葬器具都基本相似,显示出先民们已经突破了大山大川的局限,共享着中原文明。
  到了唐代,樊绰在《蛮书》中提到由滇入吐蕃的道路,由川入藏的路线,随着茶文化和藏传佛教的兴起及茶马互市的开展,茶马古道已成为正式的官道。
  1942年,缅甸陷入日本侵略军的魔爪,中国当时惟一的一条国际交通道路滇缅公路被截断,从云南丽江、迪庆,或从四川康定、巴塘,经西藏再转道印度的茶马古道,顿时成为抗日战争中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中国的贸易物资从印度转运,转运的还有英国和美国的香烟、卡其布、毛呢、手表、煤油及各种日用百货,拉萨羊毛也随之运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进军西藏,古道马帮是他们最好的向导、翻译和后勤。1959年在平息西藏叛乱的岁月里,又是古道马帮给予了人民军队最大的最有力的支援。
  茶马古道由于是民间贸易,所以贸易量缺乏完整准确的统计,在抗日战争期间,每年来往于云南、西藏、印度等地的马帮约25000驮,沿途大小商栈1200余家,沿途多数人家都投身于古道运输或从事相关产业,如皮革制作、开设马店等,马店主人相当于马帮的经纪人,他们帮助马帮联系生意,洽谈价格,从中获取自己应得的利益。
  西藏芒康县的上盐井、下盐井犹如世外桃源,镶嵌在河谷地带,这里海拔2450-2650米,下盐井是纳西民族乡,是早年随云南丽江纳西族木天王征战的部下,早已融入藏族,穿藏装,说藏话,吃糌粑,喝酥油茶,但不变的是,他们占据着当年争夺的下盐井,继续从事传统的藏盐生产,上年岁的人还懂纳西话。纳西族人下关70多岁,是“东巴”(巫师),他父母在云南大理的下关生下他,所以取名“下关”。下关的父亲和年轻时的下关都是马帮,他们有20匹驮骡。他去过3趟拉萨,一趟要65天左右。他阿爸去过13趟。藏、纳关系源远流长,通婚频繁。早在吐蕃时代,两个民族就信仰苯教。明代时纳西族的居住地向藏区扩展,比元代大了两倍。下盐井还有个叫冯道成的汉人,是下关的朋友,祖籍四川,祖上是清末威名显赫的川边大臣赵尔丰的士兵,辛亥革命后留在下盐井,与藏族结婚,几代人下来,除了一个汉族名字外,已完全融入藏族生活,连汉话都不会讲了。
  盐井是茶马古道必经之路,过去远近18条沟的村寨都到这里来贸易,每天有上百匹马在这里驻足,大量马帮由此远征西藏腹地和云南、四川藏区。即使在公路交通相对便利的今天,盐井小街上还可以见到不少马帮。过去进入藏区的道路全靠马帮、牦牛帮。由于这一带地理环境特殊,不通公路,水上航运更是不可能,货物只能靠骡马、牦牛或人来驮运,他们一步一步踩出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上的赶马人大都出身贫寒,为生计所迫才走上赶马的路,异常辛苦。他们会看天气变化,会选路,会选宿营地,会说各民族语言,识骡马性情,会马帮的各种生活技能,如支帐做饭,砍柴生火,上驮下驮,钉掌修掌,找草喂料,乃至医人医畜。一般一人负责七八匹骡马,形成专业化运输集团,物资交流几乎覆盖到每一个村寨,成为联络大西南各地的重要纽带。
  夏季茶马古道雨水丰盛,冬季河水清碧如玉,从山上奔泻而下。如果说山是西藏的骨骼,江河就是西藏的血脉,奔涌流动,为高原注入生命活力。马帮从来不以苦为苦,而以苦为乐,苦中作乐。只要有一块披毡,他们就可以在风雨中睡觉;只要有一点闲暇,就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坐下来,将一切抛在脑后,尽情吃喝玩耍,唱歌跳舞。他们脸色黧黑,健康豪迈,用粗犷的歌声和欢快的舞蹈领略生活和大自然的内蕴,他们的眼睛充满信仰之光,常年累月不辞辛苦地跋涉在通往彼岸世界通往宁静和谐的天国之路。
  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滇藏、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和青藏铁路陆续诞生,茶马古道逐渐被现代化运输工具取代,人们的传统生存方式和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茶马古道还默默无闻地在短途区域内流通,马帮逶迤盘旋在山路上,挂在骡马脖颈上的铜铃随着骡马的蹒跚有节奏地叮当作响,这种古老的运输方式还保留在僻远地方,为那些交通阻塞之地做着最后的贡献。

标签:古道 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