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倡议书 > 正文

《鹅塘村纪事》读稿心得(代序):塘鹅

时间:2019-02-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徐俊国的这本诗集,让我感到惊奇,这是一本值得静心一读的诗集,作者用充满爱心和悲悯情怀的笔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中国小村庄的美丽,这种美丽是纯朴,更是清澈,更是清苦,还有悲伤。重要的是作者如此沉静而平缓地向我们诉说着他眼中的鹅塘村,当这个诗人眼中的事物变成诗句印在我们的心上的时候,我们成了这个村庄欢乐与苦难的见证者,也成了一个诗人对故乡充满悲伤和爱恋的倾听者。我十分高兴地看到,“2l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绝大多数评委认可了徐俊国的鹅塘村,尽管他们并不是诗人或诗歌研究学者,“读了让我感动”,这是许多专家共同的一句话。久违了的“让人感动”,在当下诗坛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炒作和恶搞已经让我们许多人神经麻木的时候,读了真让我感动的诗,这是对诗歌再一次的价值确认,也再次让我们反思,好诗是什么?什么样的诗是真正的好诗?
  徐俊国是近年活跃在诗坛的青年诗人,1971年生于山东平度,先后毕业于菏泽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曾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为平度九中美术教师。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已在《诗刊》《星星》《绿风》《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诗潮》《散文诗》《北京文学》《北方文学》等数十种刊物发表诗歌400余首。曾获《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飞天》《散文诗》等期刊主办的诗歌奖,入围诗刊社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诗作多次被《新华文摘》《青年文摘》《诗选刊》《中学语文》等转载。连续多年入选诗刊社主编的《中国年度诗歌》及《新世纪五年诗选》等选本。2006年参加诗刊社第二十二届青春诗会。 《鹅塘村纪事》是徐俊国的第一本诗集,这本诗集,读起来常常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因为那些感动我的诗篇――
  这是一篇似乎不起眼的诗《一头牛》,当我读了后,我不得不为之感动,因为诗人在写牛,是用牛的眼光,用牛的语气,看自己的父亲:“……贴着小教堂的树篱向西走/最后一次看看那苦楝树那蹿出嫩芽的旧木桩/敲敲这把老骨头道不尽一生的隐忍/我的恩人是一位诗人的父亲/农民王六顺葬在八百亩麦田的中央”。读这首诗,我们感受到诗人对乡村深刻的洞察力,这种能力来自他与乡村骨肉般的联系。
  正如短诗《乡村词典》展示的对事物名词另类的特别的“解释”,这种特别之处,使诗人引领我们进入鹅塘村时有自己独特的路径:“男人是灶膛里的灰烬/女人是刚蒸出来的白馍/……为什么往井里扔石子总有回声/因为十米之下有魂灵/最后说说脚下的虫子/――那也是一条命啊”。诗在这里戛然而止,让我们再回头体会其中的滋味。
  正如电脑里不同的程序有不同的运行方式,从小被泥土滋养的爱仇,让诗人这样坦言《平度和鹅塘村》: “我在一片苦菜花中呱呱坠地/娘的乳汁不够/外加七碗羊奶三碗牛奶我才长大成人/我在这座小县城教书 写作/这座小县城是树梢和梦幻/老家是我的根枯叶与肉体的安葬地。”数字的运用在这里量出的是亲情与乡情。
  如果都是这种的宁静与平和,乡村也会乏味,诗人笔下常有神来之笔,出奇制胜的是诗人超出常理的联想与乡村本来就蕴含的冲突,短诗《晚了》就是傍晚一个习以为常的景象,一对恋人在落日下散步,只是这对外乡人漫步走向了鹅塘村的坟场:“穿过荆棘丛就是茂密的松林/他们以为松林里有绵软的草床/我想叫住他们:那是鹅塘村的坟场!/因为爱得太深早已失去听觉/晚了丽人越来越亲/我一阵恐慌/就像自己的生命或爱情即将遭遇死亡”。这首诗的力度很强,在平静中写危机,在爱中写死亡,在外部的和谐中写内心的冲突。
  对比和细节,对于一个美术专业毕业的诗人显出了他比别的作者更擅长的技艺。在《上学》一诗中诗人上半段写了“一边赶时间,一边踢石子/冷不防会踢到一根白花花的骨头”这样的时间对比,显得空灵广渺。而下半段写回家看到父亲的冲突:“爹在酗酒娘双手抱膝瘦肩哆嗦/我不敢弄出一点声响/一口气跑回学校/眼泪刷地流下来了”。这一个细节,会勾起人们许多相似的回忆,其实,这些生活中的痛点,恰是成长的年轮,而人们常力图遗忘它们,而诗人却告诉我们,爱本来就是一种疼痛!注重细节,正是因为有了细节的回忆,过去这两个字,对于我们每个人,不是历史,不是经济史,而是生活。我读到《骑在父亲肩上》,我发现细节的组接,就是诗歌的蒙太奇:“骑在父亲的肩上 我替他看见 替他摘/替他品尝高处的浆果用白雪给他染头/有一次 当他脚步渐慢/我泥鳅一样倏然滑落/――我发现/父亲用手顶住胃部再也/再也直不起腰板”。浪漫与写实、想象与现实,都在细节的重新剪辑中完成,这也是一个学习过现代美术的诗人表现出来的才华。
  剪辑和重组细节,这是现代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同时,也是诗歌特有的魅力。诗人对家乡写下的这本诗集,从基本特征来讲,就是将储存的生活细节,重新拼接和组合,完成诗人对故乡的重新诠释。这是一个属于徐俊国的独一无二的鹅塘村,每棵草和每只小虫子都重新变成诗人徐俊国独一无二的美学对象。《相信》这样对我们说:“说不清要耗费多少墨水和泪水才能让你们看见/新编的槐篓忽然漏底/地瓜洒落一眨眼全部腐烂/弯腰拾捡的那个人散成一团灰尘/……”这是我们常说的通感和时空跨越,但是从诗歌本身而言,这就是感人至深的鹅塘村!
  这个鹅塘村是诗人的家园,也是诗人的乳娘。我读到《娘》这一首诗,我感到我找到了诗集打动我的原因,因为母亲、乳娘、亲人、乡亲和村庄对于诗人徐俊国是同一的,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依旧贫困而且很可能在现代化过程中消失的村庄,一个病危而即将离去的老人:“……我真想捧给她一幅油画/让画上的阳光草地鸟鸣和纯净的蓝天/温暖她最后的凄凉时光∥娘说你吃过她的奶/喊一声娘吧∥我没来得及喊出/这位即将被死亡带走的老人早已泪流满面”。读到这里,我有一种震撼感,也许,诗人徐俊国笔下的鹅塘村,正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村庄,那个喂养我们的童年,又让我们离去的穷困的母亲!这是一首母亲的赞歌,也是一个农耕时代田园乡村的挽歌,那些即将消失的乡村风情,正在徐俊国的诗集里,变成夕阳下的晚霞……这正是《鹅塘村纪事》的深层意义,在浪漫抒情的笔触中,诗人以动人的亲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正在消失的乡村农耕文明那凄美的晚景!

标签:代序 纪事 心得 鹅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