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二周记 > 正文

[浅析简.奥斯汀创作的真实美] 简.奥斯汀的创作主张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简?奥斯汀的一生共写作六部完整的小说,创作集中于19世纪初期,属于现实主义创作,她的作品中体现出一种真实、朴实的风格,这与她的人物设置与叙事模式密切相关。本文以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为例,分析她的创作模式与人物设置,品读她以小见大的朴实美。
  关键词:简?奥斯汀;人物;叙事模式;真实美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05-02
  
   一、真实美的定义
  真实等同于真理,是人们对物质“存在”的内涵的判定,“存在”是脱离人的精神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这个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但它又是通过人的感觉去感知的。另一方面,“存在”的内涵也是一个逐渐暴露的过程,人们对物质“存在”内涵的认识注定是一个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永恒运动。因此,小说和任何一种认识活动或艺术活动一样,无法完全达到哲学意义上的真实,即形而上的真实。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真实”认识,只是对事物的整体感知,它有时是脱离某种具体时刻的情境所产生的偶然的东西,且与人们的认知方式、价值体系和社会语境直接联系。
  真实包括真理(truth)和现实(reality),二者是分不开的,不能单纯说作品表现的真实是哪一个。
  而美则是一种主观感受。我不能武断地说简?奥斯汀的作品给人的就是美的感受,因为每个人对美的感受不同,对作品的感受也不同。而本文想阐述的重点在于真实,以及笔者自身体验的美。幸好,有许多人与我对真实和美的关系有同样的感受。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希腊瓮颂》(Ode on a Grecian Urn)中有句名言:“美即真,真即美。”而在阅读奥斯汀的作品中感受到的就是一种朴实的真实,她真实地向读者再现了她生活的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和思想,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有着独特的艺术之美。
  在小说文本中,尤其是简?奥斯汀的创作中,真实美通过取材、情节、人物这些方面体现了出来。用本世纪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爱妮特?鲁宾斯坦(nnette.T.Rubinstein)的话说:奥斯汀在世纪之交,对她的作品采取了现实主义的形式。这些作品被认为是英国首批现代小说……这些作品对生活的描述,就像湖畔诗人对自然景物描写的那样真实与不苟。
  二、故事、情节的真实美
  奥斯汀的小说多以当时英国的中产阶级生活习俗为体裁,以年轻女性的爱情和婚姻为故事主线,着眼于生活中一些人人熟悉的环节,描写出她们的忧愁和欢乐,并且通过对她们的爱情过程和婚姻结局的描写,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1]以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为例,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对四起婚姻家事的对照描写提出了道德行为的规范问题,表达自己对建立在相互理解和真诚爱情的基础上的婚姻的赞扬和对以门第财产和情欲为基础的婚姻的讽刺。
  故事发生的背景多是作者的生活体验,读过奥斯汀作品的人都知道,她的小说中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没有生死契阔的爱情,也没有极端强烈的仇恨。寥寥数语,就能把奥斯汀小说的内容概括出来,可是阅读时的趣味和思考是无法体会的。
  而她的创作在西方文学史上也是褒贬不一,有人称赞她为“散文中的莎士比亚”,有人却批评她“全然不知激情为何物”。就像奥斯汀自己说的,“我要描写的不过是乡村中的三四户人家。”对于奥斯汀的创作,许多文学研究的书中用“狭窄”来概括,但我以为不然。真正的好作品只要是反映内心的,具有真实情感的,都具有无限的延伸空间。奥斯汀把所看、所感、所悟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折射出现实,表达了真实的感情,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美的感受。
  三、人物塑造的真实美
  奥斯汀的创作闪烁着理性的光辉,这表现在她设计人物时的精心与巧妙。她的女主角一般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她虽家境不佳,父母教育不够,她却成长成一个自尊自爱的女性,有独立的个性,正直的世界观,对人和事物有自己冷静的思考,并不受世俗物质的观念影响。就像她对达西先生的偏见一样,是她自尊和平等观念使然。而男主人公达西先生属于上层社会,有着丰厚的家产和高贵的地位,他对伊丽莎白的傲慢是他天生的优越感的结果,也是等级间不平等的表现。但二者终成眷属,是达西先生向伊丽莎白屈服的结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思想的胜利和等级观念必将消亡,这些也体现了奥斯汀对社会冲突的理解能力以及高超的艺术转化力。
  《傲慢与偏见》中的次要人物的设计也是相当精彩,一系列“扁平人物”的塑造带给读者无尽的乐趣。塑造的第一个典型要数急于将女儿嫁出去的贝内特太太,她无智无耻,因为宾格莱先生的金钱,在对他本人毫无了解的情况下,就梦想把大女儿简嫁给他;二女儿伊丽莎白最终于达西相爱,结为连理,做母亲的虽之前厌恶达西,却立刻转变态度,“这是真的吗?哦,我亲亲的丽兹!你一定会很富有很高贵!你会有好多钱财!我太满意了!太高兴了!”[2]奥斯汀通过对贝内特太太的语言、神态、心理近乎夸张的描述,勾勒了出一个愚昧无知、世界观混乱的母亲形象,通过剧情的前后对照传达了无尽的讽意。第二个是科斯林先生,作为贝内特先生的继承人,他的出场前的来信为他的性格作足了铺垫。“承蒙刘易斯?德?波尔爵士遗孀凯瑟琳?德?波尔夫人垂青,提拔我为该教区的教长之职,我自当竭力尽忠,回报夫人的雨露之恩和仁厚之德……鉴于此,特致书欲与您握手言好,我自信这一善举理应得到理解和褒扬。”他的语气极度自负,装腔作势,又对表现出对凯瑟琳夫人的唯命是从,奴颜婢膝。这是一个没有自我、世界观极度扭曲的人物。
  奥斯汀以敏锐的目光,对这些“扁平人物”的成功描摹,不仅使人物成为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更表现了奥斯汀对人世和现实的理解与宽容。
  对人物的塑造是对英国当时现实的真实体现,反映了英国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社会的一种普遍观念,以及当时英国出现了中产阶级这一股社会力量,伊丽莎白则是来自于传统的乡绅家庭,达西则是旧贵新富背景兼有的,而当时金钱地位与贵族地位相制衡,就有了贝内特太太的金钱至上和科斯林先生的奴颜婢膝。
  四、真实美溯源
  简?奥斯汀出生于18世纪末的英国,创作主要集中于19世纪初期,这个时期浪漫主义的花朵浓墨重彩,竞相盛开,她如角落的雏菊,静静地绽放着自己的美丽。她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成长,在汉普郡斯蒂文顿的田园小径独自散步时,抚摸路边树木的粗糙表皮时,低头闻到散发着清新气味的土地时……朴实的田园生活给了奥斯汀淡然的心境和理性的思考方式,她写作不是为了名或利,她只是把心中对天然景色的领悟,对人世的感悟,对感情的思悟写下来,就成了传世的作品。
  而对于自己的成功,她自己却是没有想到的。奥斯汀的哥哥亨利?奥斯汀在《奥斯汀略传》中说:“她在自己家里亲人们中间谈论这些作品时是无拘无束的,她感激对她的称赞,虚心听取意见,诚恳地接受批评。但是在公开场合,只要有人提到女作家的身份,她就会躲开去的。”她没有在生前任何一部作品署名,也是这种朴实、谦逊的个性使然。
  真实在简?奥斯汀的作品中自然地流露出来,而我们,隔了近三个世纪的读者,也能从中体会当时人们的所为、所想,我想这正是奥斯汀作品的伟大所在,也正是文学作品千百年来长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李维屏.英国小说人物史[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8:154.
  [2]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罗良功,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343.
  [3]侯维瑞,李维屏.英国小说史(上).译林出版社,2005:199.

标签:奥斯汀 浅析 创作 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