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二作文 > 正文

采用现场纪实手法提升新闻性电视节目冲击力:电视节目《纪实》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关键词]新闻性电视节目;纪实手法;电视思维方式       现场纪实手法是新闻性电视节目的最好形式,最锐利的武器,应该成为新闻性电视节目编辑、记者的首选形式――新闻性电视节目的内容最注重的是真实性,那么,就必须选择最表现真实内容的形式,这是新闻性电视节目的客观要求,电视现场纪实手法能把事物的客观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并把它直接或稍后送入到受众的耳目,是真正的“第一手材料”,是原情实貌的纪录。而其他媒介或表现手法送给受众的却是“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们的头脑并在人们的头脑中经过改造的东西,是间接的非“第一手材料”,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打了折扣或不真实的。如记者的“转述”是报刊新闻性稿件的特征,记者写得再好也只能产生“现场感”,而没有“现场性”;广播除了让听众听记者的“转述”,还可让听众听现场的音响和人物的讲话;只有电视现场纪实手法能让观众既看到现场的真情实景,又听到现场的各种音响。这在传播事业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改变了受访者的被动地位。所以,现场纪实手法是新闻性电视节目的最好形式,最锐利的武器,应该成为新闻性电视节目编辑、记者的首选形式。新闻性电视节目编创人员也应该将其视为看家本领,不断研究提高,达到娴熟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刻意创新,使新闻性电视节目的真实与现场纪实表现手法的真实浑然一体,共同增强传播的准确性和可信性,让观众充分感受真实的意境,深刻领悟人生的真谛。
  采用现场纪实手法的新闻性电视节目能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取得良好的认同效应 ――新闻性电视节目首先应当强调客观事实真实,这是第一性的。但是,仅有真实性还不行,还得让观众看了产生真实感。如果只有真实性而没有真实感,观众看了节目将信将疑,那就破坏了真实性,对电视新闻工作者是非常遗憾的,真实感是指在内容真实的基础上实现的良好传播效果,使人一看就信服。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强调“用事实说话”。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不用多费唇舌宣传就会产生真实感,令人心服口服。新闻性电视节目采用现场纪实手法向观众展示现场情景就是标准的“用事实说话”,最能使观众产生真实感。特别是现场纪实手法的视觉因素,也就是画面,能证明事实的确实无误,会在观众心目中产生良好的认同效应,达到圆满的传播效果。“真实感”与“真实性”相比,尽管是第二性的,却绝不能轻视。现在我们的不少新闻性电视节目事实完全真实,可就是因为缺乏真实感而不能使观众心悦诚服,缺乏认同效应,社会效益差,经济效益也差。有的观众对此不满意地说:“用嘴巴说话和用事实说话完全是两回事!”所以,新闻性电视节目本身要求真实性和真实感能有机地统一,即新闻性电视节目要通过记者在现场采访拍摄过程中的视觉选择、画面调动和组接以及同期声注入等等有效的现场纪实手法,向观众展示事物的原生形态,有力地证明节目内容的千真万确。在真真切切的现场纪实声画面前,记者、主持人用不着长篇大论地解说,略加引导即可让观众确信无疑,独立自主地做出正确判断,留下深刻印象,达到新闻性电视节目的教化目的。
  新闻性电视节目理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现场传真纪实性的独家优势和特点,为观众提供事物的“原生形态”――新闻性电视节目所以能在众多新闻的竞争中赢得众多观众,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视听双通道的现场传真纪实性,观众既能看到又能听到现场的实况,可满足他们渴望了解事物本来面貌的心情。相对而言,各种谈话类节目形式更适合广播电台、报刊等媒介。如果舍弃电视媒介得天独厚和无与伦比的现场纪实优势和特点,而在处于劣势的各种谈话类节目形式上大动干戈,似乎有悖于电视规律和特点,实在可惜!新闻性电视节目的编辑、记者都应当以拥有别的传播媒介没有的现场纪实优势和特点而骄傲,百般珍视和潜心开发现场纪实优势,朝朝暮暮刻意追求现场纪实手法的更美满境界。
  强化电视意识,确立电视思维方式,创造电视现场纪实手法更好的新形式――有人说一些新闻性电视节目采编人员运用现场纪实手法少是因为工作太繁忙,但是,笔者却觉得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电视意识不强造成的。所谓“电视意识”就是指要时刻牢记、努力发挥和开掘电视的优势和特点,并以电视固有的优势和特点而自豪和自立,使电视保持一个纯洁的个性化的自我。在各媒体激烈竞争中,电视意识就是电视事业的生命线,电视意识有与无、强与弱,直接关系到新闻性电视节目的好与差、兴与衰。可以说:成也,电视意识,败也,电视意识。电视本身具有极大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具有很强的兼容性,而这种特点便给了我们不断创造新的纪实形式以广阔的天地。但是,在任何情况下电视都要有浓浓的电视味,不能失去自我,换了模样,变了味道。新闻性电视节目尤其如此。大家都公认新闻性电视节目运用的现场纪实手法以最容易融化各种媒体新闻手段的特性而成为最富有创造性的独立传播新闻手段。而关键是外来新闻手段要被“融化”。被“融化”就是不生搬硬套,得经过选择、消化、融合、创新,成为纪实手段的新形式。而这种“融化”绝对不能削弱和改变电视固有的优势和特点,即双通道现场传真纪实性,只能被电视现场纪实手段所“融化”,而千万不能相反;只能使新闻电视节目更真实、更生动、更具魅力,而不是相反。这要作为一道坚固的防线巍然屹立。这道防线就是强烈的电视意识。有了强烈的电视意识,就可以防止非电视化倾向继续发展。新闻性电视节目工作人员如果没有强烈的电视意识,就容易舍弃电视固有的优势和特点,偏离自己的正道,与别的媒介的表现手法混杂纠缠,那就将失去自己的个性,变得“似我非我”,既像电视又不像电视,这无疑将给电视事业带来深重灾难,而如果新闻性电视节目的表现手法,包括借鉴其他媒体的表现手法都有鲜明的电视特点,都有浓浓的电视味,都是电台、报刊没法模仿的,那才真的是电视化了,是纯正的新闻性电视节目,而不是“假洋鬼子”般的似是而非的电视节目。新闻性电视节目所以不能过多地办成人头接人头式的谈话类节目,就是因为它摒弃了视听双通道现场传真纪实性这个电视的最大优势和特点,几乎变成了只有一个听觉通道的广播类节目,破坏了电视思维方式,犹抱瑟瑟半遮面地向广播思维方式靠拢,其收视效果有时还不如听广播,专心致志,没有干扰。这种“广播式的电视节目”与“报人电视”等一样,都在电视节目打假之列,电视观众理所当然地拒绝接受!□ (编辑/永安)

标签:冲击力 纪实 电视节目 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