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考试 > 正文

[试谈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有关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主动地学习,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问题变成数学研究的对象,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环境和生动的教法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例如: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从4月1日起,明明的爸爸连续工作3天可以休息1天,妈妈连续工作4天可以休息1天,一位朋友想趁爸爸和妈妈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望他们,那么在这一个月里,这位朋友可以选择哪些日子去呢?最早应该是哪一天?你能帮助他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建议同桌两个同学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拿出你们准备的日历,一位同学圈出爸爸的休息日,另一位同学圈出妈妈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个人的结果合起来对照一下,这样就可以找到爸爸、妈妈共同的休息日了。”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板书进一步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爸爸的休息日都是3的倍数,妈妈的休息日都是4的倍数。”
  生2:“我发现12和24是3和4的共同倍数。”
  生3:“也就是说1 2和24是3和4的公倍数,其中12是最小公倍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顺势写下课题:最小公倍数。
  这样创设立足于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可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创设渴望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内部动机是学生对某一知识渴望情境下产生的。而最能引起渴望效应的是学生了解了知识的实用价值,即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目标的手段,因此,教师在上新的一节课(或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开始时,能根据具体内容创设一种渴望情境,必然受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教学《平年、闰年》时,教师对学生们说:“只要大家任意说出一个年份,老师可以马上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二月有多少天。”学生们心里装着一个谜,于是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的想试一试教师的真假,有的想“难”住教师,结果教师不仅说的快,而且说得对。惊叹之余,学生们急于想指导教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带着炽热的追求,开始了对新知识的学习。
  
  三、创设矛盾情境
  
  所谓创设矛盾情境,就是设计学生用已有知识解答所得的结果与实际不甚符合甚至完全不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总结复习时,先给学生们讲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智慧老人在临死前,给三个儿子立下了财产分割的遗嘱,其中对家里的17只羊是这样分的,大儿子最勤劳分17只羊的1/2,二儿子表现一般分17只羊的1/3,三儿子最懒惰分17只羊的1/9,要求不能卖或杀了分。三个儿子想了很久,也没想出办法来,这时,一个老牧民牵着一只羊刚好路过这里,得知这个情况,想了想,帮他们解决了这一难题,三个儿子非常高兴。都说这位老牧民最聪明。”故事讲到这里,教师问同学们;“谁知道这位老牧民是用什么办法帮他们解决了这一难题,请同学们解答,看那位同学和老牧民一样聪明。”这时,学生们开始动脑筋,用已学过的知识解答。当学生高涨的欲望与实际能力产生矛盾,百思不解时,教师表示:“我们可以向这位老牧民借,然后再用分数乘法来解决。”经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这堂课上,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求知状态中,学生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创设操作情境
  
  “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体的桥梁,”这是皮亚杰的名言,学生的智力发展,应用意识的形成,应用能力的提高往往借助于动手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多动手操作,积累一些感性认识,让他们在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都准备几个相同和不同的梯形及小剪刀。在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让他们想办法求出梯形的计算公式。老师边巡视边启发:你能否也像过去一样把梯形分解或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看哪组同学想的办法又多又好。学生开始思考、讨论、操作,得出了许多不同的解法。有的小组把梯形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分别求他们的面积。有的小组把梯形分解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有的小组把梯形分解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还有的小组通过割补把梯形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有的小组从三角形的面积推导方法中得到启发,用完全一样的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无论哪种方法,均是把梯形想法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
  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并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研究思考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教学艺术,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教学,学生会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求。从而导致他们愿意看,愿意做,愿意想。愿意说,学生体验到数学既好玩又有用,享受到学数学的乐趣。这种体验又会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再需要,从而形成“外部诱因引发需要――积极学习――成功体验――引发再需求”的良性循环。

标签:创设 情境 数学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