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考试 > 正文

数学课堂提问基于“有效”:数学课堂如何有效提问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智能,而课堂提问已成为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媒介,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已逐渐成为一项可操作、可评价,可把握的教学技能,越来越受数学教师的重视,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的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追求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双结合,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本文是笔者对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1 提问不宜范围过广,应当有的放矢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果提问范围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重点不明,时间严重不足,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连加》一课时,创编小故事的同时,在黑板上创设了一幅很漂亮的情境图,在森林边有一棵大树,树上有4只小鸟,树下草地上有6只小鸟,树顶上空还有5只小鸟。然后老师问:看着这幅图画,你能写出什么算式?学生的算式可多啦,但思维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只有4+6、6+5、4+5、6-4、6-5,5-4等算式,可就是不见连加算式的影子,这样一来,老师着急了,不知如何收场,后面的教学也变得不知所措了,因为学生的回答超出教师的预设范围,整个教学思路被打乱了,回想一下,教师设置的问题那么“大”,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后面的教学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教师把问题设计成: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你是怎样写算式的?那情况肯定就不同了。因此,教师课堂教学提问应尽量缩小范围,便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解答。
  
  2 提问不宣难度过大,应当面向全体
  
  提问的有效性在于问题提出后有多少学生能进行正确的思考与解答,如果提问是为了通过难题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那教师的教学场所就不应是课堂,而是竞赛场,如果提问后只有个别学生能解答,那么只能说明这种提问是选拔人才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情况,而提问正是起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知识的作用。因此,提问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整体水平,兼顾到班集体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弱势群体。提问的难度要适当,同时要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难度过大,提问的有效性就会降低。如:一位教师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这一节课有个难点,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发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规律。教师在教完例题后,要求学生运用“试商”的方法完成书上的“试一试”。学生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道算式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提问,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这时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寂静无声,极个别的学生举手回答,但都不是那位教师所期望的结果,仔细推敲一下,在毫无问题情境的条件下,这样的问题难度非常的大,对学生来说显得很抽象,提问的有效性也就由此丧失。
  
  3 提问不直流子形式,应当启发思维
  
  在课改理念渗透相对不深的课堂上,你经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问题:“这道题是不是该用加法呀?(该)”,“5+7是不是等于12啊?(是)”,“这个混合算式该不该先算括号里的呀?(该)”……请问:这种问题有价值吗?这种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吗?学生获取知识还需要“努力”吗?学生的思维能得到锻炼吗?答案不言而喻,诸如此类的随意提问显然是无效的,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也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因此,教师提问不能流于形式,而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形成体系,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一味地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追求所谓的师生“互动”,追求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期待的效果,让学生投其所好地齐声应喝,那就失去了课堂教学的真意,背离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我们的学生也会因此成为机械式训练的牺牲品,由“无知”变得更“无知”。
  
  4 提问不宜按部就班,应当随机应变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谁都无法预测在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状况,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一旦问题出现,教师应当灵活地处理这动态生成的教学活资源,当场设计出一些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有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应当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回答,并加以利用,使之成为新的数学资源,让教师灵活地把握课堂,随之生成新的问题。如:一位教师教了整数减带分数后,要求学生做5-(2+1/4)等于多少。有一个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3+1/4,另一个学生从被减数中拿出1化成4/4,相减时5又忘了减少1,得3+3/4。在分析这两个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如果要使答案是3+1/4或3+3/4,那么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这一问题恰恰把整数减带分数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教育教学无论如何改革,数学课堂提问基于“有效”的原则是永恒的,这就强烈要求我们一线的数学教育工作者重视课堂提问的四个“不宜”与“应当”,使“提问”这一有力手段真正成为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并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从而为学生成功地开启智慧之门提供有利的平台。

标签:提问 课堂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