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考试 > 正文

直击名校300题好吗 直击2010年中考:名校热题追踪

时间:2019-02-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名校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是陕西省重点中学,教育质量一直在西安市名列第一。2000年至今,学校高考重点线达线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先后培养出多位陕西省高考状元,2009年更是有88人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其显著的办学成果在省内外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被誉为“华夏英才摇篮,三秦一流名校”。
  【本期主持】
  裴蓬勃,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优秀青年语文教师。曾多次辅导学生在《西安晚报》《基础教育》等报刊发表作品,得优秀辅导员称号。
  【文题模拟】
  请以“回望”或“拥挤”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字必须统领在题目之下。2.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命题者说】
  从叙事做起
  裴蓬勃
  很高兴能受《美文》之邀,组织这次中考前的作文热身活动。很期待这次活动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使书写变得更加自由放松。
  给了学生两个题目,一个是“回望”,一个是“拥挤”。只给了两条限制:1.文字必须统领在题目之下。2.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从两个班的情况来看,印证了我的想法,那就是:束缚越少,精彩越多。选稿时颇费心力,因为好文章非常多,每一篇我都舍不得放弃。最后只好忍痛割爱,留下最爱。
  “回望”是个庸常的题目。我们已经进入了2010,在我眼里,这曾是个科幻数字。我想应该给逝去的2009一个姿态,那就大家“回望”一下,于是给了这个题目。本来担心学生大多会在感叹时光流逝,大谈珍惜时间,励志进取这儿扎堆。但没想到学生写得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金融危机,H1N1,上海钓鱼事件,暴力拆迁问题,全球气候变暖,个人心路历程,难忘的旧梦,曾经的纠缠……回望之下,纳入视线的什么都有。学生目光的落脚点之分散,让我惊讶。“拥挤”本是个我认为有意思的题目。想着大家一直都处在一个高密度强竞争的生活状态下,肯定对“拥挤”这个词很有感触,结果他们的确是感慨良多。只是觉得思路散得还不是特别开。略有所失。最担心他们群扁教育体制,在控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儿集合。也出我所料,倒是不大关注,可能是觉得已经谈滥了吧。基本都在空间之拥挤和心灵之拥挤上下功夫,想到其阅历构成不过是教室和路上,也就当然如此。大家都表达了想摆脱压迫,走向天高地迥,这就够了,是我想要的。况且他们的文字还写得那么生动有趣呢。
  我对选出来的文章略作点评,说了些喜欢的理由。就不再重复了。
  因为是为中考做准备,我不妨谈谈我对中考作文的认识。
  我们最关心的,当属如何在考试时拿到高分。我想,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打动阅卷老师。这并不是逗你,是想强调,你要打动的是阅卷老师,而不是你自己。所以写时不能全当平日随笔,由自己的兴趣来,还得兼顾比你大好几十岁的人的审美倾向和欣赏习惯,所以在选材上,表达习惯上,文风上都得注意些。如果你的文章充斥着嘻哈HIPOP,时尚体育,网络新词,网游动漫等,我想赢得共鸣获得高分是有难度的。你觉得好吃的,老师们可能觉得难以消化。至于你写什么合适,你是应该知道的,平时讲得够多。实在不明白,回去问爹妈吧,基本就是他们喜欢的内容和风格。当然,我只是说要注意这一点,但并不是说你就不敢大胆创新,写得新鲜有趣。
  如果我去阅卷,你想打动我,无非两点,一个是靠情感,一个是靠理性。在情感上我推崇自然真实细腻。最怕虚假和做作,看那些夸大其词的忧郁哀伤和轻而易举的热泪盈眶我就头大如斗。理性文字的核心要义在于独立思考,记住,是你自己的思考,不是哪本书上的,哪个名人的。你的文章必须真实呈现出认真观察,仔细分辨,用心求索,深入思考的过程,然后得出你自己谨慎的结论。这样的文章,即使你得不出什么深刻的结论,它都是有价值的。最怕人云亦云,最怕重复废话。尤怕论那些不用论的理,举那些熟到烂的例。
  情理结合,情真理深的文章最好。这也是这次我选这些文章的标准。
  但情从何来?理从何证?一切都还要和“事”挂上钩。从我所见来看,中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叙事的能力。这包括生动叙事的能力和概括叙事的能力。很多人喜欢堆砌式地抒发浮泛的情感,喜欢空阔地发表议论。要知道情生于心,心感于事,而事出有因。写记叙文时,大家常常水还没烧开呢就开始泡茶,事还没拎清呢就开始抒情。叙事时缺少细腻舒缓地处理和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往往流于粗疏概括。而写议论文时,我们需要用简约的语言来概括事例支持论点,这时却又常常和尚念经般絮絮叨叨地讲开了故事。以至于有些文章举了一个事例就发现字数已经差不多了,匆忙在文末加上个所以要如何如何的结论。我一般不太支持同学们选择写议论文(除非你真的见识深刻逻辑清晰有话可说),这是因为我们从小就没有系统的说理训练,或者说理训练很不正规,常常能做的就是举一两个冗长的例子,或者堆砌一些名人名言,然后喊一句经不起推敲的标语式结论如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之类。我想,咱还是由易到难,先从叙事做起吧。
  有个性的文字才叫好,这是共识。所以最后回答一下学生曾经问过我的问题:文章如何才能新颖个性,不千篇一律?我想,使自己处于放松状态,真正“我手写我心”,真正把自己呈现在文章里就可以。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回望  “逝水与流光,飘忽不相待”,在看似相同的风景和日复一日重叠的日子中,时光载着我们渐行渐远。但意识是连贯的河水,当我回望时,那些温暖的事物像水一样润湿心田。我常沿着记忆向前追溯,这次,我又习惯性地来到那座久违的老屋前,停下脚步。
  老屋是爷爷来支援大西北时政府大院里的房子,转眼间,爷爷老了,老屋也老了。老屋具有北方传统的建筑风格,一个个门洞内幽长的红砖路承载着六七户人家的故事,用青石板搭成的水池流淌着古老的记忆,还有那些用绿瓦架起来的房檐和站过无数四季的树。老屋中的四时是北方四时的缩影,我倾听门洞后悠长的故事亦如我呼吸着北方深沉的气息。
  老屋的门洞外有好长一排杨树。春天,飘飞的杨絮漫天飞舞。我和小朋友在院子里开心地追逐,那些软软的白絮就会钻进我们的头发里。有时,我们也会安静地坐在树下,看时光像杨絮一样从眼前飘过,然后,杨絮被我们吸进鼻子里,痒痒的,我们开心地大笑。我喜欢树,树带给我一种语焉不详的情感,奶奶曾告诉我说树是有灵性的,每一棵树上都住有树精,因此,树总是带给我一种神秘的诱惑。我常常会站在树下对着树说话、微笑、招手,那些在风中摇曳的杨树就会唱着歌谣回应我。老屋的日子,无论是爷爷唱着京剧逗八哥还是雨后我和小朋友一起捉蜗牛,都让我感到人类在自然中永远不会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在看似荒乱孤独的世界中大自然和我们以一种微妙的方式相生相息。
  葡萄架上的黑葡萄结出了灿烂的盛夏,那些向上生长的藤蔓缠住藤架,阳光透过葡萄叶的罅隙给大地撒下圆圆的斑驳,蝈蝈的叫声依稀匿藏在草丛中。儿时的夏空繁星闪烁,我和小朋友们常常靠在树下叽叽喳喳地谈天说地,说到高兴处我们就放声歌唱,那些在星空下叙述的梦想没有被世俗的圆滑和物质的欲望所沾染。现在那些承载着我们快乐与希望的藤架已经拆去,但记忆不会消失,它会告诉我以怎样的心态栖息于世间?
  秋冬时节,天气冷了下来。我和伙伴常常在初冬的阳光下抬头看着大雁飞回南方,它们的翅膀可以那么久地牵动我们的目光。在我搬出老屋后,我再也没有看到过那么多鸟儿成群地迁徙。钢铁城市阻挡了自然和我们的联系,鸟儿可以穿过风,穿过苍穹,但它们不能穿过透明的玻璃。有些可怜的麻雀选择呆在城市里熬过冬天,它们瑟缩着身子,目光忧郁地注视着这灰白的水泥丛林,希望冬日快些过去。而在老屋时,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富有血性的大雁划过天空,给人直击心灵的震撼。人也应该活得血性一点吧,别老像麻雀一样瑟缩着。
  掐指一算,我搬出老屋已经六年了,我曾回去看过它几次,直到它被拆掉。当原地挺立起高大的楼房时,我那些老旧的记忆也摇摇欲坠。但我相信,世界上没有真正会被忘记的事物,只是看你是否会在合适的地方想起它。我不会忘记老屋,我会不断回望它,特别是当我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它已不是物质的存在,它是我的精神家园。
  
  
  【点评】
  描写很精彩,有些句子如同诗歌。如“葡萄架上的黑葡萄结出了灿烂的盛夏,那些向上生长的藤蔓缠住藤架,阳光透过葡萄叶的罅隙给大地撒下圆圆的斑驳,蝈蝈的叫声依稀匿藏在草丛中”。但最让人惊喜的是即兴的发挥和引申,如“ 但记忆不会消失,它会告诉我以怎样的心态栖息于世间?”“人也应该活得血性一点吧,别老像麻雀一样瑟缩着”。我想,如果那些美好的回忆没有经过思考的打磨,就不会在文章中呈现出这样的精彩。
  
  回望
   “人的记忆,只能留住过去的一小部分,没人知道为什么留住的恰恰是这一部分,而不是另一部分,这一部分,这一选择,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在神秘地进行,超越我们的意志与兴趣”。这是米兰?昆德拉说的话,我认为我之所以能够记住这句话,是因为我自己印证了这句话。
  当我回望走过的十五年岁月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些事,而且,总是那些事。那些事被定格为一幅幅的图片,一个个场景,在我脑子里来回播放,连缀成支离破碎的情节。
  关于童年:
  记忆的幕布上总会出现那个不大的女孩,她拿着笔,在专心致志的写作业,阳光打在她的身上,时间像是她身体之外穿梭的线。这是对于小时候学习场景的记忆。我想这样一个画面之所以可以在我脑海中定格,是因为它作为人生中最美的时光永驻我心,我不得不说它有些神圣的味道。小时候,我一直认为学习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但当有一天我了解到,乖巧的顺从缘自于对世界的无知和无力,那被剥夺了游戏和自由的童年才有了某种残酷性。所以现在每每看到那些背着大书包的小孩天真的面孔,我的心中就会升起一种同情,而报之我同情目光的却是那样纯洁无瑕的眼神。我似乎又看到了那个女孩,她的笔在那些仿佛无尽头的纸上轻轻地颤动……
  关于成长:
  幕布渐渐转为蓝色,那是一片一望无垠的大海,海的远处与天相接,一条线将大海分成了蓝白两色,这应该是自己第一次看到的海。记得当时一瞬间被它的宁静与深沉所感染。它是那样的蓝,蓝得那样深沉,似乎将整个冬天都沉淀在了里面。空气中弥漫着海水微微的腥咸,沙滩上都是干净新鲜的触觉。我不禁想起阿莫多瓦在《回归》创作手记里写到的:“无声的享受午夜时分的风,时间静止了。我们向沿途的每家每户问好,他们用一种声音回答,染着香油般的宁静。”我喜欢他所描述的那种生活,虽然此前我从没感受过他所描述的那种宁静,但是那次站在大海旁,那种感受油然而生。那次在大海边,我给自己的人生定了调。我想我的一生不需多么华丽高亢,我只想要那种面向大海,春暖花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我想这应该是我的理想。大人们总会说我没出息,他们会为你制定理想,把你摆在一个急功近利的位置。但没关系,我会假装微笑,告诉他们,我会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但同时,手里会紧紧攥住自己的梦想。
  关于死亡:
  记忆的垂幕渐渐变黑,然后我看到了明亮的多比。它躺在我的腿上,眼睛轻闭着,好像睡着了一般。多比是我家以前养的狗,之所以说以前,是因为它死了。它来我家只有四个月,是一只小鹿犬,跳起来活像《哈利波特》中那个名叫多比的小精灵,所以我就叫它多比。我想那几天它一定是吃了不该吃的东西,一直在吐,后来好不容易不吐了,却再也站不起来。我只好把它抱在腿上,我知道它一定非常难受。它的心跳突然慢了下来,当那跳动在我手中完全消失的那一刻,我只觉得周围都静了下来,我看着它吸进去了那口气,但好久都没有吐出来。于是,我明白了,这就是死亡。语文课本里,勃兰兑斯讲述的《人生》我终于懂了。的确,如他所说,我们永远不知道陷阱的盖板会在哪一刻抽离,自己会在哪一刻掉下去,那种生命消逝的感觉,就像手中的水,不管你是握紧还是摊开,都会从你的指隙间悄然流过……
  不管是美好还是忧伤,回忆都应适可而止。现在,我把目光收回,投向未来,未来还有那么多的路要走。我想,有了过去经历的这一切,我会走得更加轻松,更加从容。
  
  【点评】
  作者对生活有超越她年龄的理解和认识,使我们不能习惯地把她认为是小孩子。语言非常有画面感,情感藏在不露声色的述说中,往往简单几句就能抵达事件的深处,深刻隽永,耐人寻味。 回望
  亲爱的Angel:
  为了你,我可以放弃我所有对未来的渴求。 我甚至愿意重新回到过去, 只要能见到你。 但我现在坐在一直向前的时光列车上,只能伸出头向曾经的一切张望。你能够接到我的目光吗?你此刻也会跟我一样,沉湎在那些梦一样的片段中吗……
  你知道吗,Angel, 第一次见到你,是7月4日,美国独立日,你刚出生, 看上去就像天使一样.
  不,你就是天使。
  我会一直记得初见时你的样子。小小的你就像一个毛球一般,圆滚滚地缩在你母亲身边。你眯着眼睛,似睡非睡地赖在绵绵的毛单上。我好奇地托起你,你是那么小,小得刚好把我的手当枕头――你在我的手上睡着了。我无奈地望着你,你睡得很香呢,我不知道把你放下好,还是一直捧在手心里。
  那天的阳光是橘黄色的,因为玻璃的反光而折射成斑斓的彩虹。可是你却一点都不给阳光面子,紧闭着眼睛不愿看看这个世界。我看见你卷卷的毛因为阳光的洗礼而愈发棕红,你有长长的睫毛甚至有我梦寐以求的双眼皮,这让我对你眼睛的好奇又加深了一层。于是,我伸手企图让你睁开眼睛,看看我,看看这世界。
   “快住手!你干嘛折腾小狗啊,人家才出生!赶紧给我进屋去!”耳边传来妈妈的爆炸式轰击,我灰溜溜地捧着你进了屋。
  Angel,我意识到我快要失宠了,你还没睁开眼睛,妈妈都这么护着你了。
  可是后来我发现,你生来就是要被人疼爱的。因为就算是讨厌狗的人也会对你一见钟情呢。
  你明亮的眸子,让整个世界都黯然失色了。
  你睁开眼睛的时候,是7月5日,你用了一天的时间来回味母腹的温暖,然后决定睁开眼去面对不可测的世界。
  你从爬行开始,歪歪扭扭地站起来,一只腿还没来得及向前迈,“扑”一下就跌倒在单子上了。由于你的卧倒姿势太搞笑,我们都忍不住大笑起来。我看见你趴在单子上,一动不动,这太伤你自尊了,是吗?呵,对于这件事,我一直想对你说声对不起。
  对不起,Angel。
  你还记得你第一次去草坪吗?我才放你下地,不过一个锁车子的时间,你就已经跑得没影了。我急得大喊你的名字好多遍,你才从树后探出小脑袋来,可是只是象征性的一眼,你就继续疯跑开去,从这头跑到那头,再从那头跑到这头,玩得可欢了,还时不时高兴地“嗷”两声。你倒是开心了,我却累得满头大汗。
  从此,我带你出门时再也不给你解开绳子了。
  唉,Angel,我也不想这样限制你,可你太小,不知道这个世界的危险。我是多么担心你受伤,可是又是多么想给你自由。我发现自从有了你,我变得像父母一样了,一天到晚地为孩子担心,孩子晚回家一小时就能急得报警,恨不得把孩子拴在身边却又怕被孩子讨厌。我不一直就是那样的孩子吗?总嫌父母烦。可是因为你,我得以体会父母的感受。我一直想,你再长大些就可以懂事了吧,我就给你自由,可是,我却没有等到那个时刻。
  你离开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
  妈妈说你是在门口玩,突然像发了疯一样向街角冲去,你的力量挣脱了牵绳,你的疯狂让妈不知所措。你听不到妈妈的呼唤,妈妈也追不上身为猎犬后代的你。
  于是你就那样头也不回地跑了,不见了,像一个谜。
  有一种药,放在数米之外,只要小动物一闻到那个味道就可以失去理智地向那个味道奔去。
  事后,有人这么说。
  时至今日,因为我没有看到你离开,所以我对你的离开也只是停留在反反复复的想象中。我的想象力发挥出可怕的力量,那些梦魇般场景缠绕着我,当我挣脱出来,眼前还是你发呆的样子,你任性的样子,你疲惫的样子,你撒娇的样子……
  Angel,天渐渐冷了,你在哪里?过得好不好?
  Angel,你回来好吗?邻居的朵儿还等着和你玩呢,它每天都在咱家门口徘徊着,怎么都不肯走。妈妈已经为你积攒了一冰箱的骨头了,她还说要给你做新衣服呢……你不回来,谁来做我的天使呢?
  Angel,你只是迷路了而已,你会回来的。在晨光微曦中,你会再次用毛茸茸的脑袋蹭着我醒来……
  我就这样回望着,细想着,不想再出来了。
  【点评】
  “明媚的忧伤”,这曾被我视为恶俗的短语,此刻竟冒了出来。而且是在我看完文章如此感动的时刻。是的,可以用它形容我的感受,这是个让人忧伤的故事,但这个忧伤的故事中一直有明媚的,像阳光一样的东西照着,它就是作者流露出来的让人心动的善良和爱心。 回望
  ――给我深爱着的奶奶,我一直记着我们的一切,岁月悠长,但我不会将美好遗忘。
  如果要我转头回望,此刻,我最想看到一个人,那就是我奶奶。离开家乡这么久了,我太想她。
  从小就住在奶奶家,住了四年。奶奶家有个大院子,还有挨着的几间平房。我喜欢中间的那间,因为那是奶奶住的地方。我和奶奶睡一张大床,我睡里面,奶奶睡外面。我很怕黑夜,很怕噩梦,于是很怕睡觉。每天晚上我都要看天花板――不知什么时候屋顶的墙皮就落了一大块,像个很大的侧脸,也像个葫芦,看着变着,让人恐慌。但就是睡不着,还是想看。喊奶奶,奶奶便轻轻拍我的被子,唱着调子。不觉得有多好听,但就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夏天晚上总有盏灭蚊灯,发着紫色的光。那上面挂有许多小蚊子,怪可怜的,我一直奇怪上面的蚊子为什么那么傻,并且为那些能叮我的蚊子表示赞叹――居然没有上那盏灯的当。
  奶奶的院子有许多树和花。记得清楚的有石榴树,无花果树,还有一棵极高的树,我叫不出它的名字,每年秋天都会落下纷纷扬扬的像喇叭的紫花。还有一种花记的很深,应该叫指甲花。奶奶闲时就说指甲花开时,女孩就会用花把指甲染得很漂亮。我很好奇,便一次次问奶奶,奶奶一次次说再等等。我就很兴奋,总期待着花开。终于开了,奶奶细致地把那些花瓣都揉碎,堆在我的指甲盖上,拿叶子一个个把手指裹缠起来。我伸出十指,像棕子一样,又闷又湿,很想脱下来了。奶奶说不能提前摘掉,但那时的我心急啊,还是忍不住偷偷摘下一个“绿指套”,看看是不是染上了色。终于等够了时日,可以正大光明地卸下去了,却没有惊喜,因为整个手指都成了橘红色的了,埋怨了一顿奶奶。后来手指上的颜色褪干净了,红红的指甲显了出来,很好看。于是又向奶奶炫耀,奶奶也笑呵呵说好看。那指甲上的颜色,虽然不华丽,也不闪光,但散发着自然的气息,盛载着那个时候爱美女孩的梦想。
  奶奶很信佛,一直供着菩萨。奶奶每天晚上都会很虔诚地念一次经。因为信佛,于是逢年过节就一定要磕头,我也就学着模样,祈求神灵了。奶奶心善,看到穷人就施舍,其实她自己就是个穷人。有时还会被骗,被妈妈说了一次又一次。听奶奶讲她从11岁就不吃荤了,我当时着实有点吃惊和不解。
  后来我上小学。记得有个暑假把奶奶接家里住了。那时有作业要抄写并默写《弟子规》。背了还要家长签字。背了大半实在是烦了,就有点偷懒地找奶奶签字。也是那时,我才真正注意并知道她的名字。她在每一页的上方,艰难的写下――姜秀英。字很大,有点孩子气,掩饰不住的认真,还隐约有几分秀气呢!
  后来,初中的假期越来越少,我越来越忙不过来了。奶奶仿佛被遗忘在了城市的一角。说是常看,但往往没有空闲时间,原来老说是和奶奶一起住的,但恐怕是骗了她。偶尔回家几次,也是停一会就又匆匆走了。记得最近的那次分离,在熟悉又陌生的院落(无花果树和那高大参天的花树没有了,院落一片荒凉),奶奶烧了柱香,弯下那弱不禁风的腰,向菩萨磕头为我祈福。我站在她身后,望着她苍老的背影,终于忍不住,眼泪一下涌了出来……
  好了,不能再想了,不然又得哭。我劝说自己从回忆中走出来。抬头向外望去,此时的窗外,夕阳正准备收拢它最后一抹霞光。一棵树倾斜着,伸出手臂,好像要抓住那最后的余辉。而此刻,我心中有暖暖的太阳,缓缓升起。
  
  【点评】
  我惊讶于作者叙述时的细致和耐心,很多打动人心的细节都藏匿在这仿佛平淡无奇的叙述和描写中,而这些,正是那些作文空泛的同学所缺少的。文章有一种平缓从容的节奏,牵引着情感,特别容易让人感动。很多同学作文时,表达非常急切非常用力,却往往流于概括和粗疏,正好也可以从这篇文章中有所借鉴。 拥挤
  她是来省城打工的小工,他亦是。
  生活中的互帮互助以及经历的相似,使他俩相识又相恋。渐渐走向婚姻。
  结婚很仓促,只是简单地请几个一同做活的伙计吃了点什么,再花些钱在报亭打电话给爸妈,甚至连结婚证都没有,只因为要花很多钱。
  结婚时是住在一间租来的房子里,又窄又小,只能放下一张床,虽然拥挤,但是他们的心里是甜蜜的。
  一眨眼,三年就过去了,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从厂里分到了一间房,这间房是卧室,是会客厅,也是厨房,还是餐厅,各种生活用品加上女儿各种玩具,狭小的空间分外拥挤,却总收拾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女儿在床上到处乱爬,发出咯咯的笑声唤着爸爸妈妈,空气中荡着甜甜的味道。
  一年又一年,他们都步入了中年,凭着吃苦耐劳的劲,他被提拔为主任,换了一个一百平方米的大房子,空间足够大,从乡下赶来的母亲照料刚刚上学的女儿,因为他俩总忙忙碌碌的,偌大的空间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有些许生气,才像个家。
  日子哗啦啦地撒着脚丫子向前跑,他又被提为副厂长,她也成了厂里的骨干,他们又换了一个两百平方米的大房子。可是因为忙,孩子送去住校,母亲也自城里回去了,因为有太多饭局,家只有晚上睡觉时才有人,所有的家具都成了摆设,上面落了厚厚的一层灰也无人知道,家,完全成了宾馆,没有任何温情可言。
  终于,到了女儿的生日,为了让孩子开心,他们相约去学校门口一家不大的餐厅吃饭,一家三口点了一大堆菜,不大的桌子上放满了菜盘子,他们边吃边聊,竟发现生活也可以如此甜蜜。他们看着已经与他们一样高的女儿,又想起了以前那个不懂事的,成天叫妈妈爸爸的女孩,眼眶不禁湿润了。
  在送女儿回校后返家的路上,一阵子沉默后,她笑了,似乎突然明白了什么,他亦然。
  从那以后,他们卖掉了二百平方米的房子,就在学校边买了一个七十平方米的房子,两室一厅,不大,够住就行。女儿每天都回来,一家人,挺挤的,甚至一不小心会互相磕碰,然而说笑斗嘴的声音和每天炒菜的各种香味,总会幻化成甜甜的欢乐,弥漫到整个房间。
  拥挤,拥出来的甜蜜,挤出来的幸福。
  
  【点评】
  很欣赏作者叙事的技巧和构思的创意。语言干净洗练,控制力很强,在客观冷静的叙事中有作者对房子越来越大,亲情却越来越稀薄这一现象的深刻思考。要知道,精彩的叙事远远胜过议论。 拥挤
  曾见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公交车怎样才算是达到“饱和状态”?最常见的答案是:“一个人也挤不上去”,而正确答案则是:“前门挤上去一个人,后门挤下去一个人。”
  这答案确实够理论。虽然没有见过这样的 “理论饱和”,倒也听说过因超载而把车子挤变形的事例。所以,说到“拥挤”,理所应当地,要说说这公交车。
  中国人多啊,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不挤一挤怎么行?记得以前看到过一篇文章,作者写自己初次见到沙丁鱼罐头时,惊叹于以此比喻拥挤的公交实在绝妙。只是可怜这“万物灵长”落得个和鱼一般待遇。当然,我们也有理由安慰自己:至少,咱进了这“罐头”还可以再出来,而且出来了还能活蹦乱跳的。
  挤车的感觉实在难受,空气不够清新不说,目的地前两三站就得开始向门口挪,一路说着“抱歉,请让一下”,收获的是每个人一脸的无奈:“我也想让呀,可让我往哪儿让?”好不容易下了车,深吸一口气,只觉得车外世界很精彩,车里的世界太无奈。
  因为拥挤,即使是车晃得再厉害,也不必担心摔倒。所以在无聊时人们也会找些事消磨时间。然而毕竟人多,经常是后面一个人轻轻松松就能清楚看到前面人编写的短信。打电话时,左右的人有时连话筒那边的声音也能听到。我曾有次挤车,正好见前面坐着的乘客翻看报纸,便一起阅读,读到有趣之处也不禁发笑,却不知自己的样子或许更可笑。
  人也真是有趣,整天嚷嚷着没有个人空间,到哪儿都是一大群人,这倒好,真正是一个挤着一个了,却也该怎样就怎样,打电话聊天喜怒哀乐全不遮掩,就好像是看不见身旁那么些人。这莫非也是“物极必反”?拥挤到了极点反而忘掉脸面,有独自一人般的自然。
  其实真和独自一人没什么区别,上车时那么多人挤在一起,下车还不是各走各的路?日后重逢,又有谁会记着曾一起挤过车?我们都很有些“独立人格”意识,能将那些和自己无关的人转眼即忘,也知道自己也会被别人转眼即忘。反正是陌生人,也就不必有什么顾忌了。
  看到这,你一定会和我一样感慨:这人啊,还得彼此有点距离,贴得太近,反而不容易产生感情。
  
  【点评】
  语言轻松幽默,对公交车中的拥挤现象有堪称精彩的描述。更可贵的,是面对人人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做出了自己独特而又理性的解读。 拥挤
  
  街道上的车越来越多,楼房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小,生活在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的我们,越来越感受到了生活的拥挤。
  无论是骑车还是挤公交,甚至在人行道上走路都要拼尽全力去“挤”。骑车时和汽车挤;乘公交时和人挤,常常被夹在人群中,变成了肉饼喘不上气;在人行道上走路,时不时要寻找缝隙钻过去,同时还要时刻提防身后串出的自行车和摩托车。在这拥挤的环境下,人们的心情变的越来越烦躁,为了节省一点时间,这辆车硬要超另一辆车,另一辆车也想超这一辆车,于是两辆车就撞在了一起了,于是司机就下车破口大骂了,于是周围立刻围起一群人了,于是身后的车辆全堵在那儿狂按喇叭了,于是超级拥挤的现象产生了。唉,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实在常见,每个人都想快一点,再快一点,结果就挤成了一团,谁都走不了。所以,拥挤的根源,不仅仅是人太多,还有人的素质不高,人的心态不好。
  在南二环的劳动路口经常出现堵车现象,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由于南北的距离比东西的距离长很多,常常是南北的红灯已经亮了但有些车还没有过十字继续过十字,同时东西向的车辆已经启动,于是四个方向的车辆就挤在了一起,互不相让。产生堵车的原因有很多,有一点是交通信号灯的时间设计问题,在时间的间隔上应做以调整,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所有的车辆都想快点走,如果每个人都放慢一些,严格遵守交规,那么十字路口就不会乱作一团,每个车辆也都能走的快一些。这么简单的道理每个人都能想到,但每个人都不付诸行动呢?也许这源于中国人的普遍心态:“我们这样做了别人不一定这么做,还不如自己先挤过去,这样就不会吃亏了。”
  有一位作家曾经用电梯来比喻整个中国,中国人坐电梯时最常用的两个键就是开门和关门,无论任何人上了电梯之后总是按这两个键,仿佛多按几次电梯会快一些。而在西方国家,电梯里常常根本没有这两个键,一切都是自动化,秩序井然。中国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个人都急着达到自己的目的,走在别人的前面,以致于常常失控,干些有害无益的事。有人曾经在上海街头做过一个实验,他试着放慢自己的脚步,看能否带动一批人慢下来,但结果却是自己的鞋被别人踩掉了。
  我们能不能让整个世界变得不拥挤?可能很难,因为人数摆在那儿。但我们能否试着谦让一些,优雅一些,别让拥挤总转变成混乱,而能让它制造一些温暖呢?
  
  【点评】
  作者留心生活,对拥挤现象有着非常细致的观察,所以才会有如此精彩的描摹。当然,文章对这种现象的分析才是真正让人感慨的地方,它并没有讲出多么深刻的道理,只是常识,但常识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少的吗?
   拥挤
  到处都是拥挤的。
  这个世界已经让我们拥挤得喘不上气了。无所不能的人类已经占领了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以至于我们想找一处清净的地方来放松自己已然成了奢望。高尔基曾说:“地球上简直拥挤到可笑的程度,人们走的道路也都是一模一样的。”可他如果现在还活着,又该说些什么呢?
  看看我们的一天是怎样开始的。清晨,在一阵急促的闹铃声中,我们走出家门,或许你穿行在拥挤的人流中,或许你在拥挤的人群中等到了拥挤的公交车,或许你在拥挤的停车场中找到了属于你的那辆车,驶入了拥挤的车流中,总之,我们在拥挤中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白天,你会在拥挤的人群中学习或工作,即使安定下来,也只能呆在属于你的那个狭小空间里。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个学生,那么你一定会为教室的空间利用率而感慨,你要在那一排排课桌与课桌的缝隙里挤上整整一天。放学后,大家一同走上那条通往校门口的路,这时,潮水一般涌出的同学使你不得不小心翼翼,生怕踩到别人的脚。
  夜晚,当我们忙碌了一天饥肠辘辘回到家中,累得不想动弹,想就近到一家味道不错的餐馆吃点。接待员匆匆赶来,撕下一张字条告诉你,对不起,人已满,座已完,请等待。当你等来你的座位你的饭菜,心情已败坏。品尝这得来不易的菜肴时,你又发现厨师的厨艺已经远远没有你上次来时那么好了。人太多了,萝卜快了不洗泥,厨师做菜已经不那么细心了,机械般的流水作业已使他失去了制作菜肴时的细致和耐心。
  周末,当我们在拥挤的城市中生活了一周之后,我们会想到自我调节一下,开着车到郊区或是山中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可结果却总是,在通往某个风景区的路上,车辆饱和,一路拥堵。原来,有不少人也有着和你一样的想法。此时,用来放松心情的郊区和城市中的菜市场没有什么两样,同样是乌泱乌泱的人群。你也许会问:人们为什么一边抱怨拥挤,一边却又总是爱扎堆凑热闹呢?
  人口的膨胀、汽车数量的增加、工业的污染使得地球不堪重负,气候不断恶化,气温逐渐升高使得许多岛屿国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消失,而为此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却毫无进展,没有达成一个行之有效的协议,减少碳排放也仅仅是写在旗帜上的理想与目标。
  不只是在地球上,现在甚至连太空中也是拥挤的。几十年来,人类出于对太空永无休止的好奇之心,更出于国家安全和商业等方面的需要,展开了激烈的太空竞争,竞相开发,发射了不计其数的太空飞行物。唯一的一条地球同步卫星轨道上已经布满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卫星,以至于美国和俄罗斯的卫星竟然相撞。浩瀚的太空也很拥挤,这话想一想都令人头疼。
  归根到底,造成这一切的,是越来越拥挤的人们心中的欲望。
  人们内心的拥挤使谁都无法过平静淡泊的生活。在这个拥挤的世界和拥挤的年代里,也许只有灵魂足够强大,心域足够宽阔,才能成为一个清净自守,不去跟人拥来挤去的人。
  
  【点评】
  文章语言成熟老到,对拥挤的世相有深刻的观察和体会,在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无奈时,也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恶化表示了担忧,是一篇有深度的文章。

标签:名校 直击 年中 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