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考试 > 正文

问政江西 [问政事步步为营,,答要害层层递进]

时间:2019-02-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张大文:1991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并被授予国家级“人民教师”奖章。1992年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现为复旦大学附中特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已发表文学作品1000万字左右。
  
  唐朝武则天是开创我国殿试制度的第一人。公元685年,即垂拱元年,她命进士试题共策问五道,现在择要归纳如下,既可以研读试题重点,亦即武则天施政纲领之要点,也可以领悟进士第一吴师道答题的从容、睿智,无不以他的广博的知识和娴熟的语言技巧为坚实的基础。
  第一道策问的关键词是“政要”。即什么样的施政纲领可以在“吏洁冰霜,俗忘贪鄙,家给人足,礼备乐和,庠序交兴,农桑竞劝”诸多方面做到“预则立,不预则废”,真正做到“未待干戈” “无劳转运”,便“利国安边”。显然,这是最根本的一条。
  第二道策问的关键词是“政道”。即什么样的行政措施可以求得贤人,使国家长治久安。一个帝王要坐定宝座,“诚资献替之功,必待弼谐之助”,即要借助臣僚议论国政兴革的功效,还要依赖重臣和谐一致的辅助。“朕虽惭古烈,而情切上皇,未校滋泉之占,犹虚傅野之梦”,说明她尽管在古代圣帝明王前自愧不如,却思贤若渴。虽然没有去查验周文王对滋泉垂钓的姜太公所做的占卜,但仍等待着殷高宗那种由天帝告知他将会在傅岩原野上访求到辅臣的吉梦。真希望有一天“多士溢于周朝,得人过于汉日”。
  第三道策问的关键词是“政感”。即什么样的德业才能使人民对政治清平所招来的吉祥兆应有准确而灵敏的感悟。早就“闻明王阐化,化感人灵之心;圣后宣风,风移动植之性”,正“欲使瑞?司庖,仙?候月,游四灵于翠苑,集五老于荣河”,即让名为“?脯”的永不腐臭的瑞草占满厨房,名为“?荚”的这种前十五天每天生出一荚,后十五天每天落下一荚的仙草迎候月相的变化,麒麟、凤凰、神龟、蛟龙都来到皇家苑囿,作为五星精灵化身的五位老翁一起汇集黄河岸边。这是多么吉祥的兆应啊!你还有没有启发性的说法?
  第四道、第五道策问的关键词没有现成的,是我沿袭三个的结构、撮要提炼而成的:“政律”和“政师”。
  所谓“政律”是指“三微递代,哲后所以承天;五运因循,明王由之革命”的朝代更替的运行规律。三微即三统或三正,是夏商周三代的正朔。即夏正建寅,正月为岁首;商正建丑,十二月为岁首;周正建子,十一月为岁首,分别崇高黑色、白色和赤色。五运即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古代思想家把它们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春秋产生五行相克的思想,战国则完成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从而成为英明君主取代前朝的理论依据。“兹乃涣汗图书,昭彰历数,受位出震,以迄于今,莫不母子相承,终始交际”,意即但凡帝王承受帝位,没有不按五行相生的顺序来承续的,周而复始地来交替兴起的。
  接着,武则天提出“都君土德,翻乃尚青,天乙水行,宁宜用白!深明要旨,其义何从”?又指出“若以秦氏霸基,便有符于紫色,则魏人鼎足,岂复应于黄星?缅镜前修,又以矛盾。张苍之议,既颇反于公孙,贾傅之谈,复远乖于刘向”,这些现象有否违背五行运行规律,要求解答。
  第五道策问具有总结前面四点的意义,然后提出哪位君主可以代为效法的典范,哪个时代可以取代摹仿的准绳。武则天首先提出有的帝王在昆仑山下的柱州推行教化,有的在刑马山下创立基业,它们承受的是五德中的哪一德?――这样,就把第四问结合起来了。其次提出当时都城建立在偏僻的地方如琅琊、穷桑等地,轻视中原和黄河流域等中心地带,这有什么天象星兆呢?――这样,又把第三联系起来了。至于选拔人才,打下立国的根基,夏朝据说布施教化到了禁止使用武器的程度,可是七十一次讨伐,反倒出现以鸟作图腾的少昊金天氏承接时运的年代;五十二回征战,转而归属于以云作图腾的黄帝时期。这岂不是平息争霸战争的人,太古时代并没有一个人,而凭武力取胜的祸害,反倒在中古时代得到消除了。可见使世道浇薄或淳厚的治理方法与原则,在名称和实效上多么不一致!所以提出哪位君主可以作为“师范”,哪个时代可以作为“规绳”呢?――这样,就与求贤之道与立国之本两个最先提出的问题呼应起来了。
  从以上五道策问来看,前三道是提供论题,要求深入挖掘发挥,后两道是提供矛盾现象,质疑问难,希望分析解答。
  吴师道的第一对策,除了颂扬唐朝自太宗、高宗,到武则天的政绩之外,主要谈了“远肃迩安,飞英声而腾茂实”的具体措施:一是察识“洗?布衣之士,任以台衡”,“委金让玉之夫,居其令守”,这样可以忘俗贪鄙,吏洁冰霜;二是表彰“好学之流”,“力田之伍”,这样可以家罕贫惰,位列文儒;三是“降通亲之使”,“发和戎之官”,这样,衣襟向左边开的四周少数民族部落,也就把衣襟向右边开,前来朝见称臣了;在东、西、北边境上捣乱的头号首领,也就唱起歌谣,服从教化了。这显然是立国之本。
  关于第二对策,吴师道一开始就强调:“立极膺乾之君,当宁御坤之主,欲臻至道,将隆景化,莫不旁求俊彦,广命英奇,凝庶绩以安人,绥万邦而抚俗”。即给天下确立起最高准则而承受天命的君王,没有不广泛求取俊杰贤人,大量任用英才奇士的。接着便指明武则天在引进人才上已有的功勋:官职封授严明,重大谋划落实,辅助朝政的大臣聚合在自己面前,协和阴阳的三公列布在自己后面,宾客汇集在朝廷台阶之下,从箕星昴宿来到人间的英才全都踏上归附天子的路程。――但是陛下仍然思贤若渴,所以再次献策:诚愿“发德音,下明诏,咨列岳,访群公。举尔所知,不遗于侧陋;知人不易,无轻于慎择”。这样广泛招罗,破格提拔,必然出现“汉未为得,周岂能多(赞许)”的大好局面。
  在对第三道“祥瑞策”的时候,吴师道列举灵验的瑞应和美好的征兆:长有五只足蹄的仁兽麒麟,对皇家苑囿非常喜欢,自动来到里面游动;形体有六个部位分别同六种鸟兽很相像的凤凰,拂弄帝宝的梧桐树,成群栖居在上面而不愿离开。哪里仅仅是深山中闪射出黄银紫玉的光芒,白雉和赤乌在各地降现,涌生出镐京郊外一壳二米的谷穗,挺立出江淮间出产的茎有三?的茅草呢?原本上已经在黄河边上巡视,承受玉制的天书,在洛水岸畔敬拜,批阅天赐的神图,使五星的精灵化为五位老人从天空的运行轨道上降下来,把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星精灵化成的龙、虎、鸟、龟送回到天上去。“盛矣美矣,巍乎焕乎!”――在这里,不但对武则天所举的事例大加补充与发挥,而且列举了许多新的征兆,以说明“化浃乾枢,景纬呈其灵贶;泽周坤络,卉木效其祯祥”,即教化深入到皇天的中心区域,太阳与星辰就呈现出神灵赐给的福佑;恩德遍及到大地的边缘一带,花草与树木就献上它们的吉祥兆应。这时,提出陛下抚运登皇的众望所归便恰到好处了。
  事实上,武则天早就参与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中宗即位,她临朝称制;684年废中宗,立睿宗,这一年既是睿宗文明元年,又是武则天光宅元年;直到690年废睿宗,她自称“圣神皇帝”,改元天授。可见吴师道这样说是符合当时舆论倾向的。
  在对第四道五运策时,吴师道进一步在历法上为武则天登皇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一开始就指出,自从“摄提纪”作为一个历史阶段被列入天地开辟以来的十纪中,各个王朝在东方像春雷那样化生万物,登上统治宝座,都是按照木生火这种依次类推的五行相生的顺序,彼此取代;在使用深黑色或赤身白腹的战马等礼制规定上,也后代变更前朝。“莫不垂天人之统,顺寅子之正”,即没有哪一个朝代不是垂示皇天和人间的统系,在历法上循用正月做岁首或十一月做岁首的。至于虞舜,本属土行之德,但是按照五行相克的顺序,正该属于木行而崇尚青色;商汤属水行之德,但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由水生木而崇尚白色。“略言其美,斯穷奥旨”,大致谈一谈五行相克的妙处,也就搞清那深奥的义旨了。至于秦朝恰属非正统地位,说它是搅乱正色的紫色,表明它不在正统的王朝的序列之内。曹魏占据了中原地区,土行黄色正代表着与黄星相对应的纲纪。所以“未有矛盾,允惬随时”。汉高祖承奉天命建立政权,人们对它该属哪一德有不同说法。张苍强调应属水德,是因为水生木,高祖正致力于增立祭祀黑帝的名为北?的专用场所。公孙臣坚持土德,是因为土生金,又有黄龙降现下来。等到到了刘向、刘歆父子那里,推导出历代王朝按五行相生相克的顺序更替不已的谱系,就更显得恰如其分了。这样就回答了武则天提出的问题。
  第五道策问既然具有总结上面四问的意义,那么,其对策也同样具有总结上面回答的意义。首先回答天皇既然宣称占据木行之德,那么木生火,地皇也就占据火行之德了。它们在天地开辟的起初阶段首先崛起。至于石楼山位置遥远,穷桑也地处偏僻,都不在中心地区,为什么成为有巢氏,金天氏的理想都城,这是由于当时人们还处在食无定物、居无定所的野外方式,有谁能懂得风雨在哪里都降临?还有中心区域可修建皇天下或王天下的宫殿呢?即“斯乃时犹? 饮,道尚鹑居,谁知风雨之均,能建皇王之宅?”。但尽管这样,还在九州分别设置管理人员,并非在偏僻的地方说了算。因此观察天象,无为而治,教化在伏羲氏和黄帝时代非常美好。
  到了夏朝讨伐有扈氏,周朝消灭了商朝,世人在这段时期变得浅薄了。在称皇天下的年代里,并没有彻底消除战争的祸患,到了称王天下的岁月里,又出现了收藏起兵器,制止住争霸的一段时间。这就表明,“怀柔伐叛,取乱侮亡,虽钟大道之行,终伫胜残之战”,即要安抚远方,讨伐叛逆,尽管有赖于大道的兴行,但最后还要靠那战胜凶残之敌的军事行动。因此,事情不如太古时代所标榜的那样好,也不如中古时代所美言的那样好。――在否定了这一切以后,便可理所当然地指出:“陛下选芳列辟,垂范千年,王化既平,能事斯毕,亦何必损益今辰之政,师谟往帝之规!抚和琴而促柱,御夷途而止辄,因循勿失,臣谓其宜。”他认为,武则天是历代众多帝王中最为杰出的,仁德的化导已使天下太平,大见成效的治国措施都已登峰造极,又何必对现今的朝政进行减损或增益,偏要取法古代帝王的那套做法呢?弹拨和谐的琴具却使琴弦收紧,驰骋平坦的大道却使车停驻辄印,这是不值得的。只有照原来那样去做,并不放弃它,才是最为合适的了。
  就这样,吴师道不但解答了武则天提出的问题,指出天皇与地皇是木生火的五行相生关系,承受了木德与火德,又指出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把边远地区当作祥瑞之征,实现无为而治,而且解除了“太古时代想平息争霸战争却未能、中古时代凭武力取胜却得以消除”的疑惑,原来,太古时代的确是战事频发,而中古时代也只是靠战争使凶残之敌有所收敛罢了。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他们都不足成为师范楷模,能够登上皇位的,非您莫属。这虽然有阿谀之嫌,但是,由答疑而顺水推舟,并由此对上述五个答案作制高点上的总结,是富有逻辑力量的。――难怪他在这次进士殿试中,是严格意义上唯一及第的人!

标签:递进 政事 步步为营 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