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文书 > 正文

【浅谈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重视课堂教学中客观有效的交往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呢?    关键词:尊重;激发;互动
   一、把握好课堂情绪是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的有效方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际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堂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进行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感悟,体验情感,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这就需要控制课堂情绪。课堂情绪控制得如何,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这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和心理需要呢?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特别是小学生对老师的喜欢,可以激发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科的喜欢,这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如果师生不能进行情感交融,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也就根本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甚至放弃学习。
   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平等对话,创设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在上课时必须始终做到“心中有人”,明确课堂的主人是学生,从心灵深处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在整个师生互动过程中,要以一种商量、协商的口吻进行对话,要和颜悦色跟他们交流。例如,“你说得真好,老师跟你学学行吗?”“你的观点(看法)我表示赞同,但我还有这样看法的……你同意吗?”这样的话语使学生跟教师的距离拉近。“老师,我还有这样的看法,我认为……”“老师你说的我还是不理解,我还是觉得我对!”等等,这样的积极互动,势必能完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各种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不仅迸发出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还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气氛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找准教学起点,要以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办法获取果实。创设有意义的、现实的积极的学习情景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认知情趣,激活学生的灵感,促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二、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创造条件促进多向互动的根本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生活背景不一,从而导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解题策略。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学习、独特体验,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要重视学生的自学、合作、讨论等行为的培养,让学生在集体讨论、小组合作等多向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达成共识,实现共同发展。
   从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在课堂中适度引入开放形式的题目,让不同的学生能够找到不同的解题思维,呈现出不同的解题水平和解题策略,从而实现不同学生在数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善于挖掘教材题目中的开放因素,这有利于全体学生显现不同层次的个性化思维,不同的认知策略,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又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掌握实时调控是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的保证
   现代教学十分重视课堂的互动生成。高效互动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也就是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高效互动。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需要不断实时调控互动的策略,才能有效地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教师要发挥参与和组织者的作用,要随时注意引导,把握好师生互动的时机,使课堂朝着有利于学生的方向发展,这是课堂必须的。
   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调控捕捉能力,尤其是教师要当好组织者的角色,组织有效就会事半功倍。在与个别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吸引其余学生一起来倾听,通过这样的交流、讨论,使学生都参与到对话互动中来,扩大互动参与的面,提高互动的效益。
   师生互动需要深化提高,教师要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提升思维的层次,引导梳理,促进学生思维的程序化,有序性,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树立问题意识是师生课堂有效互动的基础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师生课堂有效互动的基础。以问题为中心就是围绕问题展开互动。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矛盾论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得以发生、发展的。让学生产生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矛盾中掌握知识、升华提高。整个教学过程,应该在不断解决问题、不断产生新问题中进行。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一个学生有问题“想”问,说明这个学生有了互动的心理需要;有问题“敢”问,说明他的思维非常活跃了,有了互动的心理动力;有问题 “会”问,证明他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有了互动的思想方法。
   五、不断改变课堂提问方式是激发学生互动的动力
   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方式不同,学生对问题的参与度及理解也不同。参与度越高课堂气氛越浓厚,理解问题越深刻。为了使学生思维不断得到升华,教师在课堂上尽力激发学生更多地使用探究性对话。在课堂当中,教师运用探究性对话时,师生并没有就某一问题下最后结论,而是承认自己并不知道所有的答案。这种探究性对话的特征就是较多的试探性的语言和较少确定性的语气。探究性对话是通过迂回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这表现在教师面对学生时似乎犹豫不决,难以给出明确的答案或评价。为了创造了互动的空间而形成性对话却遵循的是从他(她)启发、提问,然后学生回应、作答,最后他(她)再加以评价,这往往暗示了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的引导性而削弱互动性。尝试改变一些提高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更灵活,也让课堂互动气氛更活跃一些。
   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只有形成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多方面的交流、交往以及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而使实现自身发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因此,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的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加强师生、生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得到保证,让课堂充满人文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作者单位:和政县第一中学)

标签:互动 浅谈 师生 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