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新闻 > 正文

[网上那些疯狂的“哄客”] 神秘的疯狂彩票客(下)

时间:2019-02-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国网民的力量是强大的,他们用自己各具特色的语言方式,在网络论坛这块公共电子白板上尽情宣泄着自己的情绪,因此,虚拟的网络世界沾染了人情百态,网络文字成为了现实生活或夸大或缩小的投影。在这里,中国人的“起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甚至大有超越千百年来中国人看客心理的趋势,走马观花式的欣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于是,“哄客”群体悄然而生。
  论坛,网民言论的又一阵地
  对网民来说,网络论坛并不陌生。它全称为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板)或者Bulletin Board Service(公告板服务),也就是我们说的BBS,是网络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可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它是一种交互性强,内容丰富而即时的网络电子信息服务系统。用户在BBS站点上可以获得各种信息服务,发布信息,进行讨论,相互聊天等等。
  网络语言风格独特,用语有其独特含义。不懂得这些论坛用语,就可能成为“菜鸟”了。如版块:每个论坛都会按照功能的不同划分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名称,这些区域在论坛中就被称为版块。帖子:在论坛中用于承载文字、图片的网页。灌水:在专门的灌水区中发表一些轻松的话题,不局限形式,如果帖子并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则被称为“纯净水”。
  网络常用语有的精练,有的隐喻,有的以字母替代,有的出于搞笑。如楼猪:楼主,该帖子的作者。MM:妹妹。GG:哥哥。DD:弟弟。潜水员:看帖不回帖的家伙。恐龙:长得难看的MM。青蛙:长得难看的GG。菜鸟、小虾、初哥:就是初级水平的新人。爱老虎油:I love you,我爱你。7456:气死我了。987:就不去。55555:哭。
  初入论坛犹如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要先了解论坛的一些概况,从各个版块的置顶文件中了解版规与最新动态,对论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之后,发帖说话也就心中有数了。而迅速融入一个论坛的最佳方法就是灌水,灌水有很多种方法:纯净水,以量取胜,发一些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帖子,当然这会引起网民的反感。只有原创发帖,以自己帖文的质量取胜,并引来众多人跟进,你的人气才会直线上升。
  一些整天忙于工作的人士对论坛兴趣不大,认为论坛就像一个超级市场,什么人都可以进去,像人人手里都有一个麦克风,谁都可以吼上两嗓子。其中,一些无聊的调侃废话连篇,着实浪费时间。但论坛上也确有一些“猛料”,一些有真知灼见的好文章。
  疯狂的“哄客”
  论坛由一些有志同道合的爱好者建立,对所有人都免费开放。它最大的优势在于人们之间的交流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参与论坛的人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与其他人进行任何问题的探讨。而且,由于论坛的参与人数众多,各方面的话题都不乏热心者。可以说,在论坛上可以找到任何你感兴趣的话题。
  正是由于网络论坛的开放性、匿名性、交互性,除了要有一台电脑没有任何门槛,理论上讲全民皆可登上论坛,可以在上面发表的,既可以是流传千古的美文,也可以是粗俗低劣的胡言乱语,而其中不乏被某种势力左右,成为制造某种舆论工具的跟风者,于是一个新名词诞生了――哄客。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清华大学一位教授主持了一项对假日改革的研究,此后研究方案被国家采纳,取消了五一黄金周。一些网民将怨气发泄到教授身上,在百度建立贴吧声讨他。这位教授一怒之下将百度告上法庭。他要求百度关闭“教授吧”,并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和维权费用共210万余元。
  教授建议取消五一黄金周,许多人叫好。认为顺应了民意,但反对的网民却来声讨。教授认为这些声讨“侵犯了他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并对家人形成极大的伤害”。
  制造这些网络舆论的就是哄客。准确地说,哄客就是用酷语、色语和秽语对公共事件或人物进行道德、美学评判的匿名网民。被广泛使用的这一新词是文化学者朱大可先生在2005年提出的,其主要特征是:1.就单个事件展开大规模和群体性的话语表达;2.通常匿名或变换注册名(马甲)上网;3.具有浓厚的集体主义道德(民族、区域、家庭)维护意识;4.大多数帖子具有强烈的攻击性,暴力指数较高。广义的哄客,泛指在互联网上发表意见的网民,朱大可分为赞客、笑客和骂客三类;狭义的哄客,则仅指在互联网上起哄、攻击和制造事端的网民。
  2005年被认为是“哄客元年”,这一年,首次出现了“芙蓉姐姐现象”,这是被哄客一手制造的丑角型偶像。在2006年,哄客进一步显示了“道德民兵”(朱大可语)的特点,先后制造了围剿章子怡、追踪虐猫者、追踪“铜须”和追踪色情外教等重大事件,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强烈反响。
  在众多网站论坛中,天涯社区是哄客最为青睐的舞台。经常上网的人都知道,天涯社区突出言论,每日更新,目标锁定国内网络最热门的话题。此外,天涯还集中了一批老资格的网络写手。与普通的哄客相比,他们的文笔犀利,思路敏锐,在社区内拥有超然的声誉,影响力如日中天。
  除天涯外,西祠胡同、门户网站、高校BBS、博客网站显然也已经成了哄客们争奇斗艳的一块重要阵地。尽管有很多人对“芙蓉姐姐”采取了极度谩骂与讽刺的手段,但大多数哄客还是从中找到乐趣。喜爱“芙蓉姐姐”,或是喜爱“天仙妹妹”,这都只是个人的喜好,但参与到一种集体审美和造星的行动中去,却让人拥有了无限的成就感。
  从网络哄客到网络公民有多远
  人们发现,通过互联网,公民的话语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一个无需为自己言论承担任何道德和法律风险的言论平台形成了。互联网给沉寂了几千年的地火找到了一个喷发口,中国人终于找到了说话的机会,于是,把几千年未敢讲的话一朝喷吐出来。
  对中国历史和现实有一定了解的人都会同意这样的结论:哄客的无序和无理智可以理解,但哄客应该寻找其恰当的社会位置。有人质疑:当一个巨大网络言论平台的主流是一片对骂场景的时候,这种现象还能称为正常吗?
  网民权利被少数人滥用,从而给大多数人带来威胁已经成为一种网络现象,并在波及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道德体系。哄客有时会掀起一股全民起哄的洪流,大部分网民因不辨事实真相,导致真相往往被“阉割”,民意被裹挟,接下来的后果可想而知。第一个总结哄客文化的朱大可说:“骂客成为中国哄客的主流,正是中国文化躯体发生癌变的征兆。”
  近些年来,哄客风生水起,变得异常活跃,经常能在网上看到他们制造的话题,人们日益清晰地发现,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已逐渐浮出水面。网络哄客以道德正义的名义,无情地围剿各类大小人物。
  年纪大一些的网民从哄客现象中看到了“文革”的影子。虽然二者本质不同,但互联网上那些浓烈的后文革意识形态气氛,确实让人联想起大鸣大放大辩论那个史无前例的年代。
  网络上有识之士撰文称:我们既要坚定地捍卫匿名制和网络言论自由,又必须指明互联网言论的偏差,以确保这种自由不会被人以“恶弊”的名义收回。是的,愤怒、宣泄的转移,以及在道德崩溃状态下对维系道德的无限渴望,这些都已成为附加于互联网的美妙功能。对于这种临时的、过渡的、转型期的哄客心态,理应给予必要的理解。
  互联网作为超级诊疗室的功能必须长期保留下去,但人们还是满含着这样一种期望:哄客的社会关注焦点,应从小人物的道德事端上移开,投向更为重要的领域,对这些重要领域,理性地喊出自己的响亮声音,而这才是撬动中国历史车轮前进的真正支点。
  谁来引导、规范哄客的自发行为?除了网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可能找不到其他有效方法。“教授吧”背后的群体歇斯底里症和集体无意识应得到正视,除了法律的不断完善,除了公民的自律,别无他法。
  从网络哄客到网络公民的距离还有多远?人们真诚地期待着,期待着网络公民社会的尽快成熟。

标签:疯狂 网上 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