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一周记 > 正文

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北水灾的特点及影响 国民政府时期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北地区的自然灾害频发,其中尤以水灾最为严重。发生频率高、波及范围广、危害性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不仅使农村生产力遭到破坏、财产损失严重,人民的生活也面临着根本的改变。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北水灾:危害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1-0080-02
  水灾是影响河北地区较大的一个自然灾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北的水灾无论是在发生的频率,还是在波及的范围,乃至危害的程度上都比其他地区严重,在全国范围内显得极为突出,故成为这一时期最具典型的代表。即便现在,地处华北重要位置的河北省仍然是全国的重灾省份之一。严重的水灾不仅影响着河北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稳定,还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历史上河北水灾特点及其影响的分析,为今天河北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历史借鉴。
  一、发生频率高
  发生频率高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北水灾的第一个特点。为了对其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笔者特列表如下作进一步分析。
  由表可知,1928-1948年的20年间,有水灾记载的就有17年,几乎无年不灾。笔者认为,水灾频发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河北为半干旱半湿润的大陆性气候,受到季风活动的影响,降水强度的季节性变化很大,雨量相对集中在夏季,夏秋之交便成为水灾的多发时节。而受地形的影响,河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弧形山脉”,“弧形山脉”对南来的暖湿气流有阻挡抬升增加降水的效应(夏季风盛行的时候,由西南、南、东南方向输入的水汽会受到弧形山脉的阻挡,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水汽含量浓缩,形成降雨),就会连成一条东南走向的弧形多雨带。由于山区降水普遍多于平原,降水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大范围的暴雨天气一旦形成就会引起山洪的暴发,加速山区洪水向平原的倾斜造成严重水灾。另外,河流众多引起的河堤决口、洪水泛滥也是导致河北水灾频发的重要原因。第二,受社会因素的制约。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腐败现象严重,对水利建设重视不足;另一方面,人民缺乏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之战事不断,没有安定的社会环境,自然灾害一旦发生,人民生活就会饥困交加。
  二、波及范围广
  波及范围广是这一时期河北水灾的第二个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被灾区域广、被灾面积大、被灾人数多。例如:1936年,濮阳县被灾村数217个,被灾田亩169316亩,被灾人数67852人,被灾成数7成;献县被灾村数48个,被灾田亩179400亩,被灾人数40120人,被灾成数8成;内邱县被灾村数34个,被灾田亩330.53亩,被灾人数5841人,被灾成数10成;濮阳县被灾村数217个,被灾田亩169316亩,被灾人数67852人,被灾成数7成。1939年,文安县被灾村数305个,被灾田亩690000亩,被灾人数110200人,被灾成数10成;雄县被灾村数180个,被灾田亩465000亩,被灾人数54700人,被灾成数10成;新安县被灾村数63个,被灾田亩200000亩,被灾人数29600人,被灾成数10成;隆平县被灾村数138个,被灾田亩480000亩。被灾人数130000人。被灾成数10成。
  可见这一时期河北水灾波及范围的广泛,每一次的灾害过后都必然会造成大量的灾民以及村庄、农作物大面积的损毁。且被灾的成数大部分都在5成以上,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三、危害性大
  危害性大是这一时期河北水灾的第三个特点,也是造成其严重性的社会影响。它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水灾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导致经济衰退。农作物受灾面积大,土地无法耕种,经济损失严重,这些不仅使广大人民没有安身之处,还吃不饱穿不暖,悲惨程度可见一斑。例如1928年水灾,固安县不但禾稼被淹,房屋亦多被冲坍塌,人民野餐露宿。良乡县房屋几经冲塌,田园已成泽国,牲畜漂流,什物淹没,民间储量悉均被冲,灾民饿腹、露宿,田野尽成沙砾。万全县食糠之人十之六七。1933年,被灾人民无处逃避,妇孺老幼,尽数为波澜卷去,少壮者即或登屋顶或攀树梢,不移时,房屋冲倒,大树亦均被水拔去。通过一些数据。也可看出这一时期水灾对河北经济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1931年,河北水灾,损毁土地12200倾,价值4860万元。1939年特大水灾,灾村16450村,淹地32302200亩,倒塌房屋467491间,财产损失20亿元。
  其二,水灾会直接破坏农田使其荒芜。首先,洪水中的泥沙会在地面产生淤积造成土地沙化。1929年,“七月以来屡降大雨,中高、东山等村地亩多被淹没,计水冲沙压地亩225.5亩。内丘县青山村南一带被河流冲浸沙压地亩728,8亩。永年县西辛等被水冲沙压耕地3622.8亩。1934年,“清苑县郝王力、刘王力两地村民地740亩被沙淤滩占,不能恳复。”被淹土地的土质遭到破坏,荒地增加不能被利用。势必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农作物产量下降影响税收。其次,大批劳动力在灾害的冲击下迁徙流离,造成农村大面积的土地无人耕种而废弃荒芜。1929年,河北省出关逃荒者约20余万人。1934年在发布的人口调查中显示,正定的人口在减少,“较之二十年度(1931年)一月份已减少三分之一。并非由于死亡率增高,而是由于离村运动的加强。”阜平亦是如此,“生活的铜鞭无情地驱策着,使他们不能再株守故乡,于是一部分便逃荒他地,另谋生路了。”1939年,河北省冀中平原较重,天津附近各县最重,灾民800万,逃往天津难民5万多人。虽然不能说每一次的灾荒都能引起大规模的逃荒潮,但可以确定的是自然灾害的发生与人口的流移有着必然的联系。
  其三。水灾导致人民生活贫困。水灾造成能耕种的土地减少。农民失去了基本的生活来源必然会导致生活的贫困。据调查,在河北、安徽、江苏、浙江等9个县3306家农户中,无土地占调查数的14.8%的雇农,每年平均总收入为55元:有土地5亩以下者占全农户的27.7%的贫农,平均总收入全年为62元;有土地6-10亩者,占全农户19.7%的中农。平均每年总收入为105元;其土地在11-25亩者,占全农户18.5%,其平均每年收入为160元,至于每年收入在300元以上仅有土地26亩的,占全农户19.3%的富农。
  可见。农民的生活极其的贫困。
  那么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原因又是什么?一是生产力水平低,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旧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始至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农民利用传统的生产工具和耕种方法维持着生计,因此农业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之土地耕种面积小,粮食产量低,人民防灾抗灾的意识十分薄弱。国民政府时期,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落后的农业基础必然会导致人民生活的贫困,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便会遭遇重大的打击。二是政府内部腐败 现象突出,人为扩大灾情。灾荒发生以后,甚至灾荒严重的时候。官府非但不采取积极的防范和救助措施,还暴敛赈款赈物、残酷剥削农民,这就必然导致灾祸愈演愈烈,很多防灾抗灾的工作无法进行。人民境况愈发的悲惨。三是战事频发。统治者对水利建设重视不足。受战乱的影响,虽然水患灾害极其严重。国民政府却无暇关注水利建设,投入的经费自然少之又少,而原本就不发达的水利设施遭受破坏或常年得不到整修和维护,河堤基本处于失治的状态,根本承受不了灾害的发生。由此看来,加强防御防灾抗灾的能力,积极制定改进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上述粗浅的分析。我们对这一时期河北水灾的特点及影响大致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北地区的水灾发生频率高、波及范围广、危害性大。由于降水分布不均,河北的水灾多发生在夏季,除了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外。对水利设施建设缺乏足够重视、抵御灾害的能力低、连年战乱等社会因素也起着作用。
  严重的水灾给整个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当代社会要想从根本上减少水灾发生的可能就需要: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优化种植结构,扩大农作物播种面积,避免灾难来临时出现粮食供应不足有价无市的局面。第三,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水利灌排设施建设。第四,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程,防治水土流失。第五,加强科学教育,大力宣传、认真扎实地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防灾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的保护好我们生存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Z],河北省志:自然灾害志,2009
  [2]臧建升,郭迎春,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河北卷)[K],2008
  [3]李文海,林敦奎,程啸,宫明[J],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1993
  [4]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J],抗日战争研究,1987,(02)
  [5]夏明方,抗战时期中国的灾荒与人口迁移[J],抗日战争研究,2000,(02)
  [6]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EB/OL),百度文库,1957
  [7]张静如,卞杏英,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冯延臣]

标签:国民政府 水灾 河北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