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辞职信 > 正文

[六安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探讨]产业核心竞争力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十二五”时期,是六安市推进三大跨越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六安市位于合肥经济圈的核心位置,应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辐射带动下,快步融入合肥经济圈,加快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组建一批产学研战略联盟、搭建一批自主创新平台、凝练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培养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推进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建设,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融入合肥经济圈,组建一批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合肥科技资源丰富,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5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各类科研机构200多个,在校大学生和科技人员65万多人,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六安市紧临合肥,区位优势明显,应加大与“合肥经济圈”及“皖江城市带”的科技合作,利用合肥高校院所的科技资源及技术转移,加强产学研合作,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切实解决制约该市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努力在创新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
   二、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搭建一批自主创新平台,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基地,主动承接长三角技术成果转移。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孵化企业、形成产业”的功能,加大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力度,加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建设,提高入孵企业质量,使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真正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二是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与长三角科技公共平台的对接。积极协调市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仪器设备等共享机制,为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服务。三是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专利代理、技术市场、专家大院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专利申请实施等方面提供服务,逐步建立“运作市场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凝练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皖发[2010]29号),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皖江城市带发展的重大契机,推进合肥经济圈产业链合作,加大与合肥、淮南等市联合开发及上下游产业间协作的力度,支持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重点培育汽车零部件工业、钢铁工业、机电与家电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二是依靠科技进步支撑规模以上企业做大做强,突出节能减排、生物医药和民生工程等技术需求,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键技术,主动深入企业摸排并与有关部门会商,凝练一批对该市产业提升带动力强、关联度大、产业化明显、拥有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项目。三是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行动和科技专家大院建设,增强农村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农业科技发展引进专家、推广技术、培训人才。四是组织认定一批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充分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增强自主创新与产业竞争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幸福六安提供支撑。
   四、完善科技奖励机制,培养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为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根据市产业发展需要,通过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专家大院工作,培养、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型人才,尽可能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科技人才的智慧和创造力。二是加强企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企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速知识更新,提高创新能力。三是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鼓励高校、企业、行业协会和其他人才培养机构开展满足行业创新需求的人才培养,为六安市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四是研究制定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抓好《企业研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具体操作办法》、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专利申请和实施资助办法等一系列科技政策的落实兑现,为推进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实现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科技情报所)

标签:核心竞争力 自主创新能力 探讨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