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担保书 > 正文

grasshopper 路径分流 [创新,拓开中国水运业发展新路径长江口分流口工程]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说起这些年快速发展的中国水运业,承载着国家发展战略、体现国际水运市场格局中中国元素的几个重大项目不能不被提起: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突破了世界最大的河口拦门沙治理技术瓶颈,目前建成已担当起联动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要载体的洋山深水港工程,打通了国内“深水软体排铺设”及“深水筑堤”技术通道,开启并践行着上海航运业的繁荣与强盛;被纳入国家战略性发展规划的曹妃甸区域,应用陆域形成技术建设的通路路基工程为其大开发搭建起了一条“光明之路”。
  “多年的技术积淀和持续的集成创新使我们增强了参与和承接这些项目的实力,也为我们深耕国内外水运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航道院”)总经理周海表示。周海介绍说,有着35年发展史的上海航道院已发展成具备综合能力的甲级勘察设计研究院,围绕“海内外市场并重,设计与施工联动,打造国际工程公司”的战略目标,在科技创新、勘察设计、工程承包、文化建设等方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为中国水运业的可持续发展辟出了一条创新路径。
  
  科技创新――
  提升实力绘就世界航道版图
  
  记者面前的一张上海航道院的工程业绩表显示,近十年来,该院累计完成各类设计、研究课题千余项,共获国家、交通部、上海市及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优秀成果奖数十项,其中国家优秀成果奖11项,交通部优秀成果奖22项,上海市及中交公司优秀成果奖25项。“这些成果离不开科技创新作支撑,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周海如是说。
  在周海看来,上海航道院的科技创新之路其实就是其“科技兴院”战略的传承和延伸。近些年,上海航道院坚持自主创新、打造核心技术,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让科技创新支撑发展,推进重大项目的承接。
  以长江口航道项目为例,上海航道院突破“传统自上而下的治河理念”,提出的“先行治理口外拦门沙”的可行性,奠定了该项工程建设的理论基础,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术”为河口、航道等水运工程起到引领作用。作为项目总体设计研究单位,运用“动态工程”思想和“动态管理”方法成功开发的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和砂肋软体排护底软体排及其组合形式,成为工程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被国外专家誉为“长江口工程中最成功的创新”。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涌现出了诸如“土工织物充填砂袋”、“袋装砂堤心斜坡堤结构设计”、“粉细砂用于斜坡堤的袋装砂堤心(代替块石)”、“软体排的压载砂肋”、“半圆体和半圆沉箱的腔内填砂(代替混凝土)”等数十项新技术、新工艺。
  技术创新使上海航道院在国内航道和陆域形成领域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引发了市场的联动效应,洋山深水港航道工程设计和陆域形成工程设计、曹妃甸围海造地工程、冀东南堡油田人工岛工程、连云港工程等多项重大项目被其纳入囊中。去年9月,“十二五”期间国家内河水运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重大工程――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一期工程总体勘察设计,也凭借其技术领先优势而中标拿下。
  周海认为,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还应该瞄准市场潜在需求,不断挖掘市场、满足市场,进而刺激市场、影响市场,科技创新也应该围绕着这个主导层面来谋划布局。
  传统市场的快速变化使上海航道院加快了转型的步伐,他们提出发展内河航道、环保疏浚、人工岛、地基处理等新兴业务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上海航道院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共享和科研成果交流。强化行业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的研究,在相关领域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可持续发展构建支撑体系。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有市场前景、经济效益项目集聚,加强以项目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目前,上海航道院在航道、疏浚、整治、填筑及其配套专业等领域初步形成了核心技术系列,取得了“土工织物充填袋”、“联合体管状充填袋”、“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护岸墙体植草砌块”等60多项专利及专有技术,基本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专业发展框架,借助疏浚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上海航道局技术中心的科研平台,整合科研、勘察、设计、施工力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专利及专有技术的成果转化率达到了76%。上海航道院在实践“海内外并重”的构想中,近年来积极拓展尼日利亚、安哥拉、巴西、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外市场,为打造国际型工程公司而奋勇前行。
  
  管理创新――
  积势蓄能构建企业竞争优势
  
  周海认为,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不仅体现在科技方面的创新,还应该包括管理、服务及理念的创新。应对国内水运市场的竞争格局,强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应该成为企业的一种制胜之道。
  上海航道院接的项目基本都是“技术活”,项目本身牵涉的重要意义使上海航道院质量这根“弦”一刻也不敢放松。他们注重对质量管理的把控,勘察、设计、研究、施工等始终在院各级技术责任制度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架构下实施,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地方强制性标准和规范,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健全技术管理制度,把建立和形成一套技术规范化文本、企业标准、企业的专利和专有技术作为具体保障措施进行落实。企业于1998年取得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2009年,上海航道院开始实施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2010年成功取得中国船级社颁发的“三标一体”认证证书。
  上海航道院对安全管理在整个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得很重,“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其多年来一贯秉持的宗旨。在实际工作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度,构建了组织健全、责任明确、监管有力、运转有效、反应快捷的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截至2011年,已连续实现了28个安全生产年。
  企业规模的扩张及市场的拓展对上海航道院的财务体系提出了考量。他们建立财务分析报告制度来及时掌控经营效益和财务状况;成立了公司预算委员会来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资金管控能力;针对企业外地开设账户较多资金比较分散的特点,通过实行资金统一管理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上海航道院更加注重管理手段的提升。2010年开始将“效能监察”的概念引入流程管理中,通过对流程的指导效果进行评估然后优化流程,形成“流程-运行-评估-优化”的闭合工作链,从而在物资采购、工程分包、成本控制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经济效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强。比如,通过对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使市场效率快速提升。2011年,在完善“商务信息互动平台”、“项目基础信息管理共享系统”的同时,还启动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预算报销登记管理系统”建设。
  上海航道院坚持以优质服务赢得市场,通过提升服务能级实现服务增值。在做精做强航道和陆域形成专业领域的同时,还在环保疏浚、人工岛建设、地基处理等方面建起了专业设计团队,利用信息先导和技术服务优势,形成“科研、设计、施工”联动模式,进军新兴市场。
  管理、服务理念的创新使上海航道院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院设计出图、工程项目合格率100%,客户满意率超过80%,安全质量达标,安全事故为零;市场从长三角向南北两个方向延伸,取得了国内航道、陆域形成及环保疏浚、人工岛、地基处理等板块相当部分的市场份额;获得了诸如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各类奖项百余项。
  
  文化创新――增强引力营造包容式增长氛围
  
  谈到这些年在企业文化方面的传承及创新,上海航道院党委书记姚逸云感触很深。他说:“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员工的精神支柱,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产生的企业聚合力和文化张力构成了我们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姚逸云表示说,面对市场形势的快速变化,企业必须有更快的学习速度和敏捷的反应能力,以确保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基于此,上海航道院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动,让创新和持续创新成为企业文化的一大亮点。
  上海航道院从2004年起开始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之旅,按照“理念导入、建设愿景、构建组织学习、变革管理、提高贡献率”的“五环”创新路径,摸索了一套具有上海航道院特色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模式。
  姚逸云解释说,我们首先构建起了“一个愿景引领、院公司与部门在两个层面协同推进、‘创建基础、创意天地、创新贡献’三创平台建设、四个‘因式’为创建工具的简化创建程式、‘学习力、创新力、竞争力、凝聚力和文化张力’五力提升”的“五层”推进的总体格局。其次,搭建起“创建基础、创意天地、创新贡献”三个平台。“创建基础”平台有效地组织团队学习,“创意天地”平台推动群体性的创新活动,“创新贡献”平台提升创建工作的贡献率。第三,摸索出一套包括“理论引领”、“共享平台”、“每月案例”、“创意天地”四项内容的“套餐”组合学习模式。第四,构筑起“三程”保障机制,即创建活动摆上议程,赋予创建活动更强的执行力;创建活动体现流程,赋予创建活动更大的活力;创建活动升华规程,赋予创建活动更内在的文化张力。
  上海航道院以独创的“因势利导发现式、因地制宜嵌入式、因效取舍比较式、因优升华巩固式”四个“因式”为创建工具,推动创建活动的体制内整合。创建活动与管理工作的整合,使两者由初始的双元双重推进开始向交叉和合二为一的一元管理模式转化,促进了部门管理理念的转变和管理行为的创新。从成效上看,提升了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学习速度,“比对手学习得更快”越来越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优势。创建活动与科研生产的整合,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成为许多部门组织生产、推动管理的重要载体。创建活动与人才培养的整合,为员工提供了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培训教育。
  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的开展,使上海航道院实现了从活动氛围型向制度管理型和由初创阶段的双轨推进加速向一体化运行的两次转轨,并使得上海航道院三次获得上海市学习型企事业单位荣誉称号,连续五次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上海航道院近些年还着力营造和谐发展包容式增长的文化氛围,并把它作为文化创新的又一着力点倾力打造。严格履行和完善民主管理的有关制度,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公司经理信息发布会等民主管理渠道,构筑员工权利与义务的和谐;以关心员工生产生活为落脚点,认真履行好各类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构筑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和谐;以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为宗旨,积极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构筑员工身体与心灵的和谐。
  创新使上海航道院步入了国内水运业的第一方阵,为中国水运业发展辟开了一条崭新路径。归“零”的思考又使上海航道院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创新将会进一步推进其“打造国际工程公司”战略的实现,进而谋求在国际水运市场格局中的中国元素。

标签:水运 分流 中国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