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导游词 > 正文

东湖磨山导游词

时间:2017-05-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东湖磨山风景区景讲专业讲解词导游词

东湖磨山景区

九省通衢的武汉市,长江,汉水穿城而过,江水拍打两岸,使整个城市生机勃勃,富有情趣;有大大小小的湖泊,犹如一面面镜子,点缀其间,更显生机盎然。在武汉众多的湖泊之中,最知名的要数位于城市东面的东湖了。

东湖位于长江南岸的武汉市区内,水域面积为32.8平方公里。对东湖之大,人们可能没有明确的概念,有比较才有鉴别,如果将她与名冠天下的杭州西湖相比,东湖水域相当于六个西湖那么大。东湖水深平均为2.21米,最深处有6米,湖区港汊纵横,有“九十九湾”之称。放眼望去,整个东湖美不胜收,太湖之开阔,西湖之秀美,鄱阳湖之浩淼,洞庭湖之气势,无不兼具。东湖之美,还在于湖边有山,山湖相依,相得益彰。尤其是绵延南部湖中的磨山。磨山,又名磨儿山,东西长约2200米,南北宽约500米,民间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说。

好了,我们现在就到达了磨山景区的大门口,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关好身边的车窗随我一起下车。 磨山景区分为植物专类园区和楚文化游览区。植物专类园区在磨山以南,也就是我们的右手边。充足的雨量与光照使这里各种观赏树种达250多种,共有200余万株,在武汉有“绿色的宝库”之誉。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和建设,逐步建成并开发有集科普、观赏、游览于一体的13个植物专类园,即梅园,水生花卉园、杜鹃园、荷花园、桂花园、蔷薇园、松柏园、山茶园、竹类园、樱园,盆景园等,花的品种成千上万,是花的海洋,使景区形成了“夏荷冬梅、春鹃秋桂”四季百花齐放的格局。其中,梅花品种就达到300种,梅树、梅桩2万多株,为全国之最,栽培技术与研究水平均领先全国,“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就设在磨山梅园里。中国荷花研究中心占地5.6公顷,品种400余个,四周林木环绕,垂柳依依,桃花环抱,每当夏季来临之时,凉风习习,清香远溢,正如古人诗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东湖樱花园是由日本陆奥银行主要捐资建造的,该园既有中国古典园林特色,又借鉴了日本造园手法,美丽的樱花灿若朝霞、白如初雪,日式的园林经典建筑宏前五重塔是中日人民时代友好的象征。目前已定植樱花树5000株,并于2001年开园迎宾。随着东湖樱园的建设和发展,她将使武汉市在不久的将来与日本的青森县、美国的华盛顿并称为世界三大樱花之都。,磨山杜鹃园是一处天人合一的自然式园林景观,品种冠中南五省之首,阳春三月,花开时节,漫山遍野花海如织,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磨山桂花也一向在民间享有盛誉,素有“八里磨山,十里飘香”之说。盆景园是湖北最大的盆景园,其建筑风格和庭院布置融合了南北园林艺术的精华,园内珍藏有各类盆景近万盆,并常年展出花卉盆景。

那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磨山以北的楚文化游览区。可能大家都知道湖北省简称为鄂,可在楚天都市报上却曾经整版刊登了这样一则报道说是一些市民想政府部门反映要将湖北底简称改为楚,因为从西周开始,武汉一直都接受楚文化的影响,照这样推理,湖北简称为楚为楚也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了,政府部门对此的表态我们无从知晓,那都是后化了,我们目前所要做的只是在此真切的感受一下何为楚文化。

楚国若从周初立国开始算起,至公元前223年秦为一统天下为止,历时800余年,其间曾五次迁都。据清朝王鸣盛考证,楚都有五:一是丹阳,二是郢,三是若,四是陈城,五是寿春。而郢都是楚国历时最长的都城,共有20代楚王在此即位,历时411年。

郢都在楚文王时期被称为纪南城,现在在大家面前的这座楚城门就是依照当时南方第一大都会纪南城的城门修建而成。楚城门是进入楚城的第一风景,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楚城门,气势雄伟,古朴端庄。一大两小的三个门洞给看惯了一个门洞的人以新奇的感觉。最令人惊奇的是城门上面高高耸立的门楼,完全与众不同。中间的望楼不高,两边的望楼却直冲云霄,与中间低矮的望楼形成强烈的反差。中间门洞的上方,正面和背面分别用甲骨文和楷书写的“楚城”二字,正面匾额上的商代甲骨文是胡厚宣先生手书。城门的墙体向两边延伸,一边、向北,伸入湖中,湖中又设一门,小舟可从门中穿进穿出;另一边向西南,末端

为一烽火台。城门的三个门道是完全按照考古资料确定的,中门道比两侧的宽一倍。另外,《晏子春秋》记载齐相晏婴在出使楚国,楚国为羞辱他,欺负他身材矮小,故意要他在进城门时从较小的侧门通过,晏婴智谋过人,机智的回答说,我如果是出使狗国,便从狗门进去,现在我是出使楚国,便不应该从这个小门进。楚人没有办法。只好让他从大门进。从晏婴这段幽默的对话中,也可知道楚国的城门有大有小。城门洞是方是圆,是困扰我们设计者的一大难题。如果按历史原貌应当是方门,在泰山岱庙史称秦始皇祭泰山之处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的城门,也均为方门。但从观赏的角度看,圆门胜过方门。征求各方意见,赞成圆门者居多,故最后确定采用圆门。

城门上的望楼如何处理,是整个城门设计难度最大的地方。纪南城发掘资料中完全没有望楼的形制,楚国漆画中也没有望楼资料,若按今日北京天安门的望楼形制,人们一望就知道是明清建筑,显示不出楚文化的特色。在掌握阙型望楼的高度上,也有一定的难度。按建筑设计惯例,望楼高度一般只能似乎是城门高度的一半,如天安门上的望楼,便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设计者早已确定城门的高度是11米,如按此惯例,望楼只能是5.5米,毫无特色,于是,设计者将阙形望楼定为12米,整个城楼高约23.4米,完全打破了一般建筑设计的惯例,实际结果非常壮观。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城墙的颜色与南京,西安和八达岭的青砖城墙不大一样?其实我们也曾考虑过青砖来建我们的城墙,但显得年代过晚,寻价定制,造价高昂。在几乎束手无策之时,设计者想到用武汉地区沿江码头台阶常用的红沙石,但又不知道楚国的城墙能不能采用红色。广泛查阅楚国考古材料,发现楚国正好崇尚红色。又那么巧的打听到离武汉市不远的湖北大冶有大量的红沙石资源,由于此地从来无人注意这种资源,故价格特廉,比同等体积的红砖便宜的多,大量购买后城墙用料的问题彻底解决了。采用红沙石是我们实施“千秋伟业,唯我独有”的历史与旅游观赏相结合的构思,建设楚城原则的典型。

进入楚城门,我们来到的第一个景点便是楚市。楚市由牌坊和街道两部分组成,主要供游客提供休息、小吃、购买纪念品。楚市的牌坊,完全是按照汉代“阙”的形制设计的,其屋顶的坡面呈直线,屋面仿半圆形筒瓦,立柱与屋面之间有“斗拱”辅助支撑,屋顶上面有一取自随州曾侯乙墓棺木漆画上的代表阴间的图案,两边是形状似鹅的楚凤。牌坊正中有“楚市”二字,不是今天书法家的手迹,而是直接从出土的楚竹简上临摹下来的。直接临摹是让人了解一点楚国的文字,如“楚”字,楚竹简上的楚字原形,林字下面是个“足”字,喻示着一个人赤足在深山密林中顽强地行走,这正是早期楚人在山林中艰难跋涉创立楚国的写照,楚国的名字就是因此而来的;“市“字与今天没什么差异,从中可见中国的文字基本上一脉相承,源远流长。楚市中的房屋为干栏式建筑,与现在鄂西吊脚楼相仿,以便与潮湿的地面隔开。在楚市街道的走向上,按照“曲径通幽”的原理,有意破除街道为直线的一般设计,在街正中地段有意弯曲,不能一览无余,增添不少韵味。楚市的房屋上大面积使用楚国漆器群上广泛采用的红、黄、黑三种颜色,使人仿佛置身于巨大的楚漆器群之中。楚国商业非常发达,市场交易量大,在楚国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桓谭在《新论》中这样描写郢都市面繁荣的景象:“楚之郢都,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鲜而暮衣弊。”老百姓到市场上去买东西,把衣服都挤破了,可见市场繁荣到何种程度。

穿过了楚市,我们来到了整个楚城的精华——楚凤标跟前。这对巨型铜凤相对而立,尖嘴带钩,矫健异常,爪擒猛虎,振翅欲飞。令人叫绝的是两凤尾部的长羽,似被两边的微风轻轻捧起,越过头部,在凤冠上优美地摇曳,两凤之尾相向微微上翘,凌空悬立,若即若离,形成一个绝佳的凤尾拱门,这种手法在建筑学中叫做框景,是为了烘托重点景物,那么在这里所烘托的便是巍然屹立于磨山主峰的楚天台。凤是楚民族最尊崇的吉祥之物,在出土的楚文物中,凤的出土尤多;楚国丝织品图案及帛画和楚器物中,凤都占主导地位。楚人崇凤,凤同时又是楚国民族精神风貌的象征。《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即位,三年不理朝政,左抱郑姬,右抱越女,整天歌舞玩乐,大臣伍举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有为君王,于是故意拿话来刺探他:“臣听说,山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不鸣,不知道是为什么?大王您知道吗?”他以为庄

王回答不上来,谁知道楚庄王不假思索,脱口答道:“此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伍举一听,知道楚庄王心中有数,是个有作为的君王,不由得心中大喜。他们所说的这种鸟就是楚人所推崇的凤。中国成语中的“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也是源于此。楚凤能够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几乎神力无穷,是够厉害的,显示出楚人一往无前、开拓进取的精神。出土出文物中的凤的形象,大多脚踩猛虎,刚劲有力,脚下猛虎是百兽之王,但是并不是用来衬托楚凤的神力,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如果放在楚国早期对外征战的历史来看,很容易理解。虎,是位于四川东部巴民族部落所推崇的图腾,在楚国还处于“筚路蓝缕”创业的时代,巴民族就有较强大的实力,随着楚民族的逐渐南移,与巴民族所在地靠近了许多,两民族之间的交往与斗争也日间增多。出于对楚国尚武精神的炫耀,在楚人的墓葬中,象征楚族的凤踩在象征巴民族的虎身上,也就十分自然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楚凤标是根据大量出土的“虎座鸟架鼓”加以改进而来的,全部是青铜铸造,共耗铜15.8 吨。

凤标身后的楚天台高高耸立在磨山之颠,俯视着东湖的万倾波涛。楚天台是整个楚城的主体建筑,是楚国建筑艺术发达的集中体现。春秋时期,楚国的建筑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尤以“台”的建筑为最,到了楚灵王时期更是登峰造极,最著名的就是章华台,“章”“华”二字都是古代视为华美、吉祥的象征,楚人以“章华”来命名其最值得骄傲的建筑,是集实物、名称众美于一身。章华台是一组以台为主体,多单元组合的楚国历史上最宏伟的超大型王家园林化离宫,是我国帝王园林化离宫的先导。1984年4月,在湖北潜江市西南龙湾镇发现东周文化遗址,有关专家一致认为即楚章华台遗址,遗址总面积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总面积200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故宫面积的2.5倍。台的高度,汉代贾谊《新书》中说,楚王盛情款待某国使者,在章华台大摆宴席,客人休息了三次才爬上去,故章华台又名“三休台”。而楚章华台的建筑周期,按照《左传》记载,是楚灵王元年动工,六年完工,故起建筑周期大约是六年。楚章华抬是一座对当时有着巨大影响的里程碑式的建筑。《左传》中围绕章华台的建成,楚国和北方的礼仪文明之邦鲁国发生了一系列的有趣故事。楚灵王在此台落成之后,想以此在诸侯过面前炫耀一番,名人到各国发送请贴,不料没有一个诸侯国答应前来。楚灵王有些难堪了,但仍不死心,召集大臣们商议,有一位大臣自告奋勇说能请到鲁昭公。楚灵王大喜,命他专程去请。此人善于辞令,在楚昭公面前说:过去我们楚鲁两国来往密切,鲁国曾答应光临楚国的,但一直没有兑现,先君楚共王每天每月都身长了脖子北望,已经经历了四位楚王,都还没有盼到,这次无论如何也要移步屈尊,宠临楚国,来参加章华台的落成盛典。鲁昭公盛情难却,一口答应了。途中所经诸侯国无不以礼迎送,经过一系列的繁文缛节,三月,鲁昭公到达了楚国。楚灵王十分高兴,在章华台盛宴接待,特地派出长着长胡子、身材魁梧的人战立两旁,以显示接待的隆重。楚灵王一时谈得高兴,把楚国的国宝——名叫“大屈”的弓慷慨送给鲁王,鲁昭公当然千恩万谢收下了。第二天楚灵王又舍不得这张弓,想要回来又开不了口。那位大臣听说后,再次为楚灵王解围,故作惊喜地向鲁昭公下拜祝贺,告诉鲁昭公:这张弓齐国、晋国和越国想要它很久了,楚王一直舍不得给,而送给了您,您今后可要注意防备、抵御这三国,谨慎地保护好这个宝物。鲁昭公一听吓坏了,赶紧将弓还给了楚灵王。这以后,鲁昭公一直住在章华台上,大约一方面是楚国的盛情款待,另一方面是章华台的建筑实在是精美,竟然使行这位鲁昭公流连忘返,一连数月过去,不想回鲁国了。这下可把鲁国的大臣们给急坏了,好说歹说,直到九月,才算把鲁君给劝回鲁国。但鲁昭公还是念念不忘楚国的章华台,硬是下令在鲁国按章华台的样式仿建了一座略小的建筑,住了进去,这才罢休。鲁国是春秋时期中原著名的礼仪之邦,各种制造工艺,无不尽善尽美,为他国艳羡,楚国的一座章华台,竟引得鲁国国君如此神魂颠倒,其建筑之精美,装饰之华丽,必然非同一般。楚章华台于公元前535年(楚灵王六年)落成,大约于战国中期秦将白起拔郢时被火烧毁,一代名台,存世仅257年,令人不胜惋惜。台虽毁,残迹未消,正是因为楚章华台名重一时,故后世文人墨客无不对章华台推崇备至,并借章华台的命运抒发自己的感慨。其中最著名的算是后汉文人边让所作的《章华赋》了,《后汉书》中照录了全文。

我们眼前这座楚天台外五内六层,高约35.26米,建筑面积约2260平方米,1989年11月动工,1992年4月1日完工,曾获得“鲁班奖”。整个建筑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楚天台体现的是春秋时期楚国建筑的特点,与武汉黄鹤楼体现的汉末三国时期的建筑特点有很大的区别。考古证实,在汉代以前未见有楼的建筑实物或模型,而一般都是依山而筑,在山坡上犹如楼梯一样清理出不同水平面的地基,每块地基上实际只盖一层房屋,从正面看,几个一层叠加就像一栋高大的楼房了。楚天台的顶,同样可以与黄鹤楼作对比,黄鹤楼的楼顶是葫芦状的宝顶是佛教在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后才出现的,而楚天台的宝顶上有一铜凤,展示了楚国建筑的别具一格。第二,体现出了楚文化浪漫神奇的风格。在前厅与主楼之间有两道巨大的弧形坡道,石栏杆透雕出楚漆器中的云纹图案,整个楚天台犹如浮现在两重绚丽的彩虹之上,格外绚丽妩媚,仙气飘逸。内部也以楚漆器中最常用的红、黑色作基调。门窗按“网户朱缀,刻方连些”全部为网状方格。开敞式楼梯使人在上楼时能移步换景,人在景中。第三,体现出楚文化的神秘特点。楚国风俗中,崇巫、重祭祀、视死如生。楚天台主楼为人间,顶层为天上,走进主楼与顶层阴暗的通道犹如进入阴间,领略楚人崇巫、视死如生的韵味。

楚天台背后,磨山的顶峰,矗立着一尊气宇轩昂的铁像,他是楚人公认的远祖——祝融。祝融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种地位崇高的职务,是黄帝或炎帝时期地位最高的官职。祝融的职责是“火正”(即火神)和“观星”。祝融像高5.5米,重6.5吨,基座1.5米,下为九级圆形台阶,象征九重天。以次为圆心,铺有直径为20米的圆形平台,平台铺石,以白麻石形成八方星座,镶嵌在青石之中。周围石栏有28个石礅,分别为东、南、西、北各七宿,以划四方、定四季。雕像中的祝融双目远瞻,似在观星,左手向上,持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八星宿图纹“斗”字,右手持商代甲骨;祝融须、眉、双脚和胯下火焰熊熊,表明祝融是火神;祝融的背面头髻及背构成展翅高翔的大凤,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祝融观星”四字是中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所书。

我们现在来到了四口楚市古钟面前,一种古朴、庄严的气氛扑面而来,这里是楚才园的大门——编钟门。编钟门是按照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及钟架来设计的,上层编钟教小,起装饰作用,下层编钟较大,每口钟正反两面个有一个字,大家可以认一认。对了,四个字合起来是“惟楚有材”,格外醒目。这四个字是按楚竹简上是原型再按钟鼎文的篆体笔画风格加以修饰,铸在钟上的。有人也许会问,在这种全国各地游客云集的地方悬挂“惟楚有材”是不使有些妄自尊大呢?其实“惟楚有材”四字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了。《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一年,互相攻战多年的楚、晋两大国正在商议停战、各自休养生息,楚令尹子木接待了为斡旋此事从晋国来楚的蔡国使者声子。客套之际,子木问:“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谁更贤明?”客人答:“晋国的人才不如楚国,好的人才都是从楚国过去的。楚国虽有一流的人才,实际上却被晋国用了。”子木很奇怪:“晋国的贵族中难道没有同宗和亲戚加以重用吗?”客人答:“虽然有,但晋国更看重楚国来的人才,对楚国的人才实实在在地重用。”接着,客人列举了一系列例子,使得子木顿时感到人才流失后果不堪设想,赶快报告楚国康王,采取紧急措施,制止人才外流。《左传》中的原文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慢慢演变为“惟楚有材”了。

步入楚才园,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庞大的雕塑群,雕塑之多,形体之大,在看到之前是很难想象的,红沙石麻石青大理石所在多有,石像铁像敲铜像铸铜像样样不缺,是楚国历史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雕塑的宝库。。我们可以一一看一看。

(次非斩蛟)第一座雕塑名叫次非斩蛟,展现的是一位赤裸着上身的勇士在湍急的水流中奋勇拼搏,左手拼尽全力扼住一只硕大的扬子鳄的咽喉,整个场面紧张、激烈,充满了原始的力的较量。次非是楚国的勇士,楚国人民生活在江河湖泊众多的南方,鳄鱼霸道,鱼鳖横行,生活环境十分恶劣。这里以次非为代表反映楚国人民不畏艰险,与之奋斗,顽强地活了下来。

(鬻熊头像)这是楚才园中最大的人头雕塑,光一个头部就有十余米高。整个头部完全用红沙石雕刻而成,颧骨隆起,目光深邃,头发卷曲,胡须浓密,胡须入地时又变成树根,感觉这硕大的头颅与大地生死相依,深深植根于大地中。这个头像代表的是商末楚族部落首领鬻熊,一个率领楚族人民开创楚国辉煌历史的伟大人物。鬻熊在楚国历史上占据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极其重要的作用。鬻熊之前,商王武丁曾出重兵征伐荆楚,使楚人一直衰落不振,鬻熊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当机立断,率众背弃人心尽失的商纣王,亲附深孚众望的周文王,及时率楚人南迁至豫西南的丹阳(今河南丹淅),在宜耕宜牧的膏腴之乡生存,周代商,又以拥商有功免受灭顶之灾。所以鬻熊虽非楚国的开国始封之君,却是肇业奠基之主。鬻熊是楚王以“楚”为氏父子相传的第一人。鬻熊的后代以其名字为氏,楚君的名字前均冠以“熊”字父子相承,代代相传,不再经过氏族首领的选举,标志着楚民族进入阶级社会。鬻熊在楚国祭典中的重要人物,地位仅次于祝融。夔国是与楚国同宗的封国,其君不祭祀祝融和鬻熊,竟成为楚国出兵的口实,可见,鬻熊在楚人心目中是一位神圣不可侵犯的先祖。

(熊绎守燎)这幅大型浮雕刻石酷似远古时代的岩画,上方一个人头像,双目如炬,双眉紧蹙,似有无限心事,他便是鬻熊的曾孙熊绎。这幅浮雕反映的是熊绎在周代所处的地位。熊绎之前,楚人一直自生自灭,无论在夏代还是商代均未得到封号,更谈不上其他。鬻熊弃商从周,与周文王有了良好的关系,但周文王尚未取得政权,也未能给鬻熊什么封号。直到周成王时,封熊绎“子男”的爵位及相应“居丹阳”的禄田,成为楚人得到当朝承认的第一人。熊绎虽取得了诸侯的地位,但却不能与其他诸侯国平起平坐。周成王在歧山之阳召集诸侯举行会盟,熊绎自然参加,却没有在盟会中与诸侯一起议事,只是忙于一些具体事务,如置放滤酒的茅草、设置区分坐次的标志,看守祭祀用的火堆等。石刻中,在熊绎在诸侯大会时看守火堆时的情景。这件事情被楚人视为奇耻大辱,与后来楚国迅速崛起,楚成王能代表周王主持盟会,楚庄王甚至敢向周王朝问鼎轻重、意欲取而代之形成鲜明的对比。

(卞和抱璞)这尊雕塑十分奇特:一个人匍匐在地,头部向下,双手高擎一石,显得一种悲愤莫名、怨气冲天。《韩非子·和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脚下发现了一块璞石,他知道这块璞石中藏着无价的宝玉,他满心欢喜,出于对楚国的热爱,他毫不犹豫地将璞石献给楚厉王。不想楚厉王看了半天也不能判定这是一块玉石,于是让宫廷的玉匠前来辩识,谁知道玉匠平时只是将现成的玉石雕琢成玉器,并没,见过外表粗糙的璞石,偏偏他不懂装懂,硬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这下卞和犯下了欺均之罪,楚厉王大怒,命人砍下了卞和的左脚,以示惩罚。卞和十分伤心,但他意志坚定,坚信石中有玉,只是无人识别。等到厉王去世,武王登基,他又向武王献上玉璞,哪想武王依旧宠信原来那位玉将,卞和再次犯下欺君之罪,被砍下右脚。武王去世后文王即位,失去双脚的卞和仍旧没有死心,但这一次他没有到宫廷献宝,而是来到发现璞玉的地方放声大哭,一连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血从眼中流了出来。这个消息传到楚文王耳中,楚文王问卞和:“天下被砍掉脚的不止你一个人,为什么你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哪里是悲伤我的脚,我悲伤的是明明是宝石却说是石头,明明是忠心为国却说成是欺骗大王。真假不分,忠奸不辨,这才是我最伤心的!”楚文王深受感动,他命人璞玉表面的石质去掉,玉璞里面的真玉显现了,果然是举世罕见的无价之宝。楚文王感慨万分,马上将宝玉命名为“和氏之璧”,将卞和和玉石视作国宝,教育楚人。这块和氏璧在历史上可是大大有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就是因它而发生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它刻成“传国玉玺”,此玉更加身价百倍。

(铜矿开采)这一组巨幅浮雕全面展现了楚国铜矿、冶炼、丝绸、刺绣、乐器、歌舞、教育、农学、天文、水利、赋税、货币、商业、交通、戏曲、气节、交友、典籍、巫风、法制、平叛、与晋国及巫国之间的战争等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右边第一幅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矿井,人们在井内辛苦劳作。右面一个叫作“升鼎”的圆形石鼎,刻工精致,喻示由铜矿冶炼而成。左面有一面正在冶炼的“山”字铜

篇二:东湖导游词

东湖风景区

在路上呢我先和大家玩一个猜谜游戏吧.

这是一边充满诗意的土地

这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这里洋溢着浓郁的楚风楚韵,一年四季风情万种

这是哪呢?

对了这就是著名的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

武汉东湖风景区,占地面积8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达33平方公里,是著名杭州西湖的6倍.湖岸蜿蜒,曲折别致,素有99湾之称. 东湖之美,美在自然。东湖之胜,胜在人文。东湖之水,烟霞似海。东湖之山,清秀妩媚。

自然环境优美啊,是东湖的一大主要特征。亚热带气候里的东湖,植被繁茂,满眼青翠,古木遮天,鲜花吐艳。春樱、夏荷、秋桂、冬梅,季季有花可赏。东湖樱花园是中国最大的樱花园。东湖风景区培育和收集的300多个荷花品种,是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梅园为江南四大梅园之首。磨山南麓的桂花园,每到农历8月,漫山桂花浓郁芬芳,民间有“八月磨山,十里飘香”之说。

有的游客朋友们就会问小胡了,东湖的湖面这么宽广,自然环境这么优美,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啊,目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认为东湖基本上是长江汛期洪水泛滥,泥沙在两岸不等量淤积的作用所形成的河流壅塞湖。

现在的东湖风景名胜区沿湖依次划分为听涛、白马、落雁、磨山、珞湖、吹笛、6大景区,但是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有听涛和磨山两大景区。好了,说话间我们已经到达了东湖风景区大门了,大家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请注意我们的车牌号是,我的手机号是

游客朋友们,一进东湖大门,我们就步入了听涛区了。这一带叫黄鹂湾,大家知道这名字的由来吗?对,有的游客朋友很聪明啊,这正是取自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林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您看,这里沿湖垂柳拂岸,湖面上游船点点,此情此景颇合杜甫的诗意。

这里格外引人注目的是这种既古老又年轻的树木——水杉。大家可不要小看它噢。2007年4月,来武汉参加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的24名外国生物学家,不过长途旅行之苦,到汉第二天,边不远千里乘机专车前往湖北省利川,考察水杉王。

这是为什么呢?史料记载啊,约1.3亿年前,水杉诞生于北极圈,后来逐渐分布到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第四纪冰川后,人们只见过从底层中发掘出来的水杉化石,为此,植物学界曾宣布水杉在地球上已经绝迹。直到1941年,在利川发现了水杉,才推翻了水杉早已灭绝的定论,一时轰动 世界植物学界。水杉不仅是观赏林木,而且是速生优质树种。是造船,建筑和造纸的良材。现在,水杉树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传播友谊的使者。而我们,为纪念着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被首次发现,并以其刚毅坚强,耿直不啊的精神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现在水杉已被定为武汉市市树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翠竹、苍松,在湖面石砌的护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东坡居士书写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几株苍翠的劲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走过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这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会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始十分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由于实施他这一套正确的方针,使得楚国一度强盛。而后来屈原却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被放逐到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

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国家的沦亡,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罗江怀石投江,以身殉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保留了一个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端午节,而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行吟阁是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为一正方形。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大家看行吟阁前的这尊塑像,通高达6.8米,塑像表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从行吟阁往南我们可以看到沧浪亭,黑瓦飞檐,其名也是出自《渔父》里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由于行吟阁过落羽桥是一块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势建有一个扇形的长廊,而又临近湖岸,所以取名为“濒湖画廊”。画廊后金桂夹道,可直达屈原纪念馆。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这里主要是以长天楼为中心的景区,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号称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而著称,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名贵,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三国时,吴王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就是现在的鄂州,陆凯上书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以后元朝的马祖常也有“南游莫忘武昌鱼”的诗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开了,解放后,毛主席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大都住在东湖风景区内,他曾在当时的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1956年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

我们再往前走,长天楼便跃入眼帘。这是一座保留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站在长天楼上,凭栏远眺,碧波万倾,您是否也会有“秋水长天一色”的感叹呢?其实长天楼的名字正是这样得来的。 在长天楼右侧的这是鲁迅广场,鲁迅半身像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刚才我们游览过的行吟阁在听涛景区的南面,而这鲁迅广场则是在听涛风景区的北边。一个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另一个是纪念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可谓是天作地合。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就走到这里,现在沿原路返回,也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东湖如画的美景吧!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我叫孙兴美 ,是大家此次归元寺之旅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孙导或小孙。这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具有多年的驾驶经验,坐他的车请大家放心佛经曾有云: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很高兴能在这茫茫人海中与大家相遇,这是我们的缘分。我一定会让大家玩的开心、玩的尽兴。希望我们的服务会给你们带来在家千日好、出门也不难的感觉。

篇三:湖北武汉东湖导游词3篇

湖北武汉东湖导游词3篇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其湖面约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下面是湖北武汉东湖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湖北武汉东湖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和大家相约在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您此次东湖之行的地陪导游**,来自湖北东方国际旅行社。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大家可以叫我*导或者小*,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在这里,我代表武汉人民以及我们湖北东方国旅对大家的远道而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预祝大家在武汉玩的舒心,游的尽兴。

在大家的家乡杭州,有大名鼎鼎的西湖,而在我们武汉呢,则有美丽的东湖。东湖虽然比不上西湖那样有名,却也是国家首批命名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它的湖面大约有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所以又素有99湾之称。那么大家看着车窗外东湖的广阔湖面,优美的风景,大家一定想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吧?东湖濒临长江,在青山港这个地方和长江相通,在这一片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在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大家可以闭上眼睛发挥一下想象力,想象一下每当汛期的时候,长江水位上涨,水流就流入这片凹地,等到汛期结束,枯水季节来临的时候呢,水又无法外泻。于是,久而久之,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事实上,在1949年以前的东湖是没有现在这么漂亮的,那个时候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政府就对它进行了规模的建设和改造,正如大家现在所看到的一样,现在的东湖啊,已经是人们休闲度假,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了!

按照它的自然环境,东湖可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是现在对外开放的主要是磨山及落雁以及我们今天要游览的听涛三大景区。朱德总司令在视察完东湖以后,曾这样说过:"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所以啊,大家在这次的游览过程中,我建议大家不妨过一把评委瘾,睁大眼睛瞧一瞧,集中精力比一比,看大自然造就的这两个姊妹湖,各有什么特色,究竟哪

个更强。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来到了听涛景区的大门外了,看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下车,前往风景优美的听涛风景区吧!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植物水杉了,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可是后来却一度消失了。所以它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水杉和恐龙一样,已经在地球上灭绝了。可是幸运的是,1945年我国的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并成为了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用它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热情奔放的武汉人民。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的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苍翠的竹子和松树,大家看到前面石砌的护坡了吗?护坡上面有"松坡"二字,大家可以猜一猜是谁写的呢?其实这个人和杭州西湖还有一定的渊源呢!对了,那就是苏东坡了!所以大家可以在石刻旁边拍照留念,这样就可以把东坡居士的真迹免费带回家了哦!大家再看石板上面有几株苍翠的松树,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也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水云乡临湖并与磨山隔湖相望,是一座二层楼的琉璃瓦建筑物,登上二楼远眺湖面,非常的心旷神怡。那大家要是有时间,想放松一下心情的话呢,可以登上水云乡,在上面喝一杯咖啡,看看杂志,听一听音乐,您就会感觉仿佛置身于水云之中,特别的舒服。

走过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这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会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大家所熟知的,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他而来的。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始十分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由于实施他这一套正确的方针,使得楚国一度强盛。但是不是忠臣都会奸诈的小人陷害呢?后来的屈原正是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而被放逐到了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后来,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了国家的灭亡,悲痛不已,就在汨罗江投江自尽了。

而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眼前的这座行吟阁跟我们昨天参观的黄鹤楼一样,是钢筋混凝土的仿木结构,如果大家从高空俯视就会发现它的平面其实是一个正方形,非常的有特色。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那有朋友想要深入地研究屈原这位伟人的话,里

面的这些珍贵的资料可千万不要错过了,我相信它对您的研究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大家想要拍照留念的话呢,可不要错过了眼前的这尊塑像,它是行吟阁的一个标志,通高达6.8米,塑像表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这里主要是以长天楼为中心的景区,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号称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而著称,而说到鱼

东湖磨山导游词

啊,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名贵。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其实在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三国时期,吴王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也就是现在的鄂州,但是一个叫陆凯的人不同意,于是就上书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后来元朝的一个叫马祖常的人也有"南游莫忘武昌鱼"的诗句。而到解放后,由于毛主席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大都住在东湖风景区内,他曾在当时的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赞赏有加,1956年,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开了。那我们今天中午呢,也会去尝一尝这传说中的武昌鱼,一起去体验它的美味。不过*导我啊,在此要提醒大家在吃鱼的时候不妨数一数一条鱼有多少根刺,因为听说正宗的武昌鱼是有13根刺的,所以大家不妨来做一回鉴定师,看一看我们吃的究竟是不是正宗的武昌鱼。

请大家再跟随我往前走,前面的那一座保留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叫做"长天楼",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所以啊,这里布满了伟人的足迹,大家一定要好好沾沾灵气。站在长天楼上,会有一种"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其实啊,长天楼的名称正是来自于王勃的这句诗词。

在长天楼右侧是鲁迅广场,那里有鲁迅的半身塑像,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大家过会儿自由活动的时候可以去那里看一看,走一走,去感受一下鲁迅大师的正义之气!

好了,各位来宾!关于东湖的听涛风景区,我就为各位介绍到这儿,相信在各位的心中,对东湖有了一定印象了吧?那究竟东湖好还是西湖好呢?相信在各位的心中也有了答案,总之,大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希望您在东湖玩的舒心,畅意!当然,如果您还没有答案,觉得还没有看够的话呢也不要紧,*导现在留给大家半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大家好好的再感受一下咱们武汉东湖的美,半小时后我们在鲁迅广场集合,再一起前往下一个景区磨山,去那里感受一下楚文化的独特魅力!谢谢!

篇二:湖北武汉东湖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欢乐行旅行社的导游员小_,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其湖面约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东湖的湖面是这样的广阔,风景是这样的优美,那么大家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吗?

其实东湖濒临长江,经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有长达十多公里的环湖长行高地,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每当汛期,长江水位高于地表时,凹地上游来水便无法外泻,于是,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

1949年以前的东湖几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依其自然环境,东湖可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是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有听涛和磨山两大景区。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同进去游览。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一块地方叫做黄鹂湾,这个名字是来源于杜埔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绿树成荫,也正合杜埔的诗意。

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已经灭绝了,但1945年我过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成为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以其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

象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样,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翠竹、苍松,在迎湖面石砌的护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东坡居士书写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几株苍翠的劲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走过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这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会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始十分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由于实施他这一套正确的方针,使得楚国一度强盛。而后来屈原却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被放逐到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国家的沦亡,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罗江怀石投江,以身殉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保留了一个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端午节,而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行吟阁是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为一正方形。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大家看行吟阁前的这尊塑像,通高达6.8米,塑像表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从行吟阁往南我们可以看到沧浪亭,黑瓦飞檐,其名也是出自《渔父》里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由于行吟阁过落羽桥是一块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势建有一个扇形的长廊,而又临近湖岸,所以取名为"濒湖画廊"。画廊后金桂夹道,可直达屈原纪念馆。

标签:东湖 导游词 东湖磨山樱花园 东湖磨山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