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菩提读后感

时间:2017-04-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情的菩提》读后感

《情的菩提》读后感 《情的菩提》是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写的,他先后出版过一百多本著作,且本本畅销,被海内外誉为最有影响力的当代华语散文作家之一。《情的菩提》也是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散文精选集。菩提系列散文原书共有十册,是作者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作者从中选文一百四十篇,分编为《情的菩提》和《心的菩提》两册。

菩提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面对世事纷乱,人心迷惘,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把读者的心灯点燃。使那些命运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气躁的人们重新充满希望和信心,如拨云见日把读者的心底照亮。文章内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练优美,风格清新隽永。追求超凡脱俗,淡泊清净,充满着禅境的喜悦,引领着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自主尊严的精神境界。

文中详细描写到一个生活细节。有一回,他母亲说故事到一半,突然叫起来说:“呀!真美。”他回过一看,原来是他家的狗相互追逐跑进芒花丛中,栖在芒花里无数的萤火虫哗然飞起,满天星星点点,衬着在月下波浪一样摇曳的芒花??他摘抄了铃木大拙的一段文字:在一只猫追逐一只老鼠的时候,在一条蛇吞食一只青蛙的时候??读到这里,我便想到了其他的这样的句子,在一只羊津津有味的吃草的时候,在天上的云悠闲的舒展肢体的时候??自然界中有残酷竞争的一面,也有自在闲适的一面,随心流转。既要渴爱,又要随缘。我在读林清玄先生的散文集,好文字,好意境。我的心是清明的,能够看到晚空的圆月,能够感受清凉的风,能够看到秋天的白云,能够感受碧蓝的高远,课间活动时,在学生队伍之后,随音乐做操、起舞。享受生命,享受自然。然而太过华美,总让我有一种在心门外徘徊的不真实感,就像太美的女子反而让有意的男子退避三舍。唯有读到“青山元不动,白云自去来”时,终于有了怦然心动的感觉。

一座好庙,一位得道者,就是林清玄先生心中的青山,而他十分谦虚的自鄙为任尔飘过的白云,能够偶尔造访青山,得到心灵的点拨与救赎已是幸事。当然,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更是一片在风中飘荡的白云,远处青山的棱角,朦朦......

篇二:心的菩提 读后感

《心的菩提》读后感

崔振鹏

一直想读一读林清玄的书,因为他与古龙的一段趣事。

当年,林清玄是报社副刊编辑,常常向古龙约稿。当日台湾稿费按行计算,古龙常常一个字占一行,“十八个大汉跳下墙,咚,咚,咚……”一连写十几个,每字一行,多赚不少银子。一次,副刊连载古龙文章,本来说好一年结束,可古龙越写越高兴,愣是连载了八百多天,还不肯收尾。

林清玄佯怒,一个电话打过去,逼古龙“赶紧结束”。古龙反戈一击,道:“没办法,我这小说里100多位主角,个个都有生命,我没办法控制他们的生命。”林清玄不甘示弱:“好,你没办法,那我帮你结束吧。”

林清玄的结尾是,100多位主角都到少林寺排英雄座次,却被小人暗算,所有人都被埋在少林寺的地雷给炸死了,一个不留。从此,武林归于平静……古龙大怒,可惜木已成舟,但他另有报复妙法。他在小说中写了一个道长,道长一肚子坏水,自小就偷鸡摸狗无恶不作,长大后放火奸淫掳掠……这还不算,道长最后被砍掉脑袋,挂在武当山上,下场十分悲惨。更惨的是,道长的名字居然叫“清玄道长”。

弄得林清玄哭笑不得,大发感慨:“千万别得罪作家。”

假期到书店,终于看到了林清玄的两本书,分别是《心的菩提》和《情的菩提》。回到家迫不及待的拿起书就读了起来,不禁被林清玄所打动。打动之下觉得再称呼“林清玄”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尊敬,以下尊为“林先生”、“林老师”。 林先生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切身感想着笔而写,对人生的思考、领悟以及内心的美好都化作一篇篇清新、哲理的文章,这些文章淡雅、智慧、简朴,使人们尘封已久或蒙蔽已久的心灵在自然流淌的语言中受到启迪、感化与洗礼。 《佛鼓》中写到先生住在佛寺里,佛寺里的木鱼分为两种,一种是整条挺直的鱼,与一般鱼没有两样,挂在库堂,用粥饭时击之,另一种是圆形的鱼,连鱼鳞也是圆形,放在佛案,诵经时敲之。这两种不同形的鱼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眼睛奇大,与身体不成比例,有的木鱼,鱼眼大如拳头。我不能明白为何鱼有这么大的眼睛,或者为什么是木鱼,不是木虎、木狗或木鸟?问了寺里的法师。法师说:“鱼是永远不闭眼睛的,昼夜长醒,用木鱼做法器是为了警醒那些昏惰的人,尤其是叫修行的人志心于道,昼夜长醒。”

与佛结缘,是因家人皆为信徒。林清玄老师的文字,有着淡雅的意蕴。他有一颗佛心,慈悲而明净,如同温柔延展的莲花一般。于细微之中见佛理,以凡间俗事说慈悲。这是我所欢喜的文字,有精致的姿态。品读他的文字,如同是冬日于屋中品茗一盏铁观音,清香袭人,温暖弥漫。

林清玄说:“心若能持平,清静入水,装在圆的或方的容器里,甚至在溪流大孩子中,又有什么损伤呢?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因为水性永远不二??”

哦,原来是人心变了,或者说是:失其本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变得越来越滋润。人们不用自己辛苦的下地耕种,布网打渔,这门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是,事物总有两面性,富贵奢侈的思想,渐渐地使人们脱离了本心。他们开始为了能更好地享受而努力挣钱,钱,似乎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抢手的东西,但它确实只是一种价值符号,本身分文不值,可笑

啊!人们在忙忙碌碌中,只为了寻找自己用血汗钱换来的,也许只有一瞬间的快乐,这又是何苦呢,何必呢?

林清玄老师说,人人都有一颗柔软心,只是有些人尚未得到启发。柔软心使欲念的火气温和,甚至消散,当欲念之火消散了,就是菩提。

很多时候,我们被自己的妄执所缠缚,无法挣脱,因而痛苦不堪。若愿得菩提,则须手刃我执,须历过那痛彻心扉的割与舍,才见清明。

柔软心是莲花,因慈悲为水,智慧为泥而开放。

若能菩提,若得菩提,要有多好。

篇三:读《心的菩提》有感

读《心得菩提》有感

林清玄,高雄旗山人,著名散文作者。

之前看到林清玄的名字就觉得那是很诗意的名字,这次读他的作品,字里行间确实无不透漏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字字如诗,句句动情。 这部作品更能够体现出作者对于佛道的领悟。

菩提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而佛教中的禅意是充满智慧的结晶,也许我现在的年纪对于这些还不能够有(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菩提读后感)充分的领悟,也许处于当今的社会,身不由己,我也不能去安下心来静静地悟禅,但是扪心自问,到某个年纪之后我是很乐意去专研的。

佛寺里的木鱼有两种,一种是整条挺直的鱼,挂在库堂,用粥饭时击之,另一种是圆形的,连鱼鳞都是圆的,放在佛案,诵经时击之,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鱼眼奇大,法师说用鱼的形状做成法器是因为鱼的眼睛是昼夜不闭的,这样可以警戒那些昏懒的人,尤其是叫修行的人,志心于道,昼夜长醒。

心若能持平,清静如水,装在圆的或方的容器里,甚至在溪河大海中,又有什么损伤呢?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因为水性永远不二,但是如水的心要保持温暖的温度,心若寒冷,则结成冰,可以割裂皮肤,甚至冻结世界,心若燥热,则会化成烟气消逝,甚至烫伤自己。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清欢二字我是极其喜欢的,清欢的境界我向往。也在极力的寻找。

鸟残以羽。兰折由芳。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总觉得读一遍是不够的,还待拜读。。。。。。

标签:读后感 菩提 林清玄菩提读后感 紫色菩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