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现代文学读书笔记

时间:2017-05-3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书笔记

《受戒》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1980年汪曾祺发表的《受戒》使人耳目一新,人们惊异地发现汪曾祺文化小说的别一样风格和别一样的情趣。其代表作《受戒》的语言更是别具一格的,简洁明快,纡徐平淡,流畅自然,生动传神。《受戒》的语言简洁自然、清新明快,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不拘世俗、热爱自然的人生追求。

1.汪曾祺小说《受戒》的语言艺术特点:

(1)方言和文言的借鉴与融合;

《受戒》是以汪曾祺的故乡苏北水乡为背景,小说强烈地传达出了一种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风俗化效果,阅读《受戒》犹如在欣赏一幅美妙的风俗画。《受戒》中运用的俗字、方言、俚语,以及口语化的语句,使小说的地方色彩更加浓厚,对小说的风俗效果化功不可没。“车”、“薅”、“打”、“捋”等,苏北水乡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这些词语对于我们来说很新鲜,能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小说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时,也使用了大量的苏北方言或俚语。例如在对赵大伯形象描述时。“赵大伯是个能干人。他是一个" 全把式".在小说语言上,汪曾祺还注重对文言的借鉴和运用。比如现代汉语中,“开蒙入学”就是“上学读书”,“直呼之为”即“叫” 或“喊”,“家道”即“家境”。汪曾祺避开现代汉语中一般的书面语言,而采用古代汉语的词语,使得文章语言更简洁、凝练。

对方言和文言的借鉴和融合,使小说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

(2)、叠言的运用;

“汪曾祺曾自称?通俗抒情诗人?。所谓?通俗?就是要语言贴近民众,贴近生活,口语化,所谓?抒情? ,除了内容之外,在语言方面则要求有美感,包括音律美。在汪曾祺的小说里,叠言使用频率高,与他的艺术追求和语言风格是一致的,是他的语言风格的具体体现。在小说《受戒》全文中使用叠言达到了30多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汪曾祺惯用叠言,也体现了他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

比如:“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

这一句写小英子在田埂上赤脚留下的脚印,“小小”、“平平”、“细细”三个叠字,将脚印描绘得如此美妙, 表现出一种轻轻淡淡的物象美;

“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这一句是对赵大娘形象的刻画,“滑溜溜”、“格挣挣”描写了赵大娘衣着整齐、干净,打扮得得体,说明她是个爱漂亮的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叠言的运用,使《受戒》的语言既富有音乐美有亲切自然,具有和谐的音韵美。

(3)、短句的使用

在《受戒》的语言句式中,短句占了统治地位。大量短句的使用,使句式变化多样,避免了行文节奏上的呆板与单调,而且句子短就形成了文体的干净,无拖泥带水之病,且跳荡活泼,富于生气。例如:“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车高田水,薅头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场子。” ?这些句子以短句为主,最长的一句也不过九字。句子字数时多时少,长短不齐,抑扬顿挫,好似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轻快而平缓,将江南水乡的人情世故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南方

群众的热情及友爱。汪曾祺《受戒》中对短句的使用还体现在对人物对话的描写。小说人物对话往往两三字一句,既简洁又生动,而且极富诗的韵味。如明海烫戒后与小英子隔河对话式的场景:

“明子!”“小英子!”“你受戒了吗?”“受了。”“疼吗?”“疼。”

这些语句看似平淡,然而细细回味,却又韵味深长。不仅精到地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而且从文本中我们可以觉察到英子和明子之间的爱慕之情。

2.《受戒》一篇散文化诗意化的小说

主题:《受戒》的主题意蕴通过一个世俗化的佛门故事,描写了普通人的人生欢乐,表达了对淳朴的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与赞美,同时也含蓄地表现出对清规戒律的否定的批判。

3.《受戒》的风格特色。

在文体风格上追求小说与散文、诗歌的融合,淡化情节和人物性格心理,将散文笔调和诗歌的意境营造手法引入小说创作,以纯朴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原始浑朴的南方水乡生活的诗意化图景,形成了一种清新独特的田园抒情风格。

4.简析《受戒》是怎样以平淡含蓄的方式表现主题的。

这种平淡的方式,也是一种含蓄的方式。佛门世俗化,和尚也像俗人一样地生活,和尚也只是人的一种职业,和尚也有七情六欲,会有爱情的追求。作者以平淡含蓄的方式叙述和尚们的这些故事,叙述明子和小英子的爱情。叙述和尚们作为普通人的人生欢乐,这就含蓄地表达了对原始淳朴的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和赞美,含蓄地表现出对清规戒律的否定和批判。

5.《受戒》的艺术特点。

A文体风格上追求小说与散文、诗歌的融合

B淡化情节与人物性格心理

C将散文笔调和诗歌意境营造手法融入小说创作

D以纯朴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原始淳朴的南方水乡生活的诗意化图景,形成了一种清新独特的田园抒情风格

《黑骏马》

张承志,中国当代穆斯林作家、学者。祖籍山东济南,1948年生于北平。回族。早年文风如铁,慷慨硬朗,充满大漠荒原气息。90年代后宗教情感增重,文字开始神秘诡异,甚或偏激。作品多处涉及宗教,遂引发争议。已出版各类著作30余种。197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曾多次获全国中、短篇小说奖。代表性作品有小说集《黑骏马》《北方的河》、《黄泥小屋》;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散文集《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等。张承志具有独立不羁 ,庄严深邃,冷峻热烈的审美品格。以一种独白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精神哲学,以一种自信坚定的姿态捍卫着一种神圣价值观,以一种熔铸诗歌、音乐、绘画、历史和哲学的复杂形态创造着“美文”。其具有燃烧性和震撼力的新语言和思想显示着中国当代文学的独创性魅力。

1.主题思想:《黑骏马》小说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民歌《黑骏马》为主线,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描写了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小说以舒缓的节奏,优美的笔法,再现了草原民族的风俗人情。歌颂了草原人民善良、朴质、勤劳的美德。

2.故事梗概:白音宝力格幼年丧母,父亲无暇养育,把他托付给伯勒根草原上的老额吉(母亲的意思)抚养;少女索米娅(春天的新芽的意思)是个孤儿,因同样的原因也被老额吉收养。额吉没有亲人,把两个孩子当亲生儿女一样抚育成人。两个孩子渐渐长大,额吉想让他们结为终身伴侣,但心怀抱负的白音宝力格一心想到外面读书,将来做一名兽医。白音接到通知,要他到苏木(乡镇)参加兽医培训班,这正是他所期盼的。索米娅送白音去培训班,搭的是一辆运羊毛的货车,因驾驶仓已坐满,两个人坐在货箱的羊毛堆里,货车夜晚出发,

深秋的寒风透骨,两个年轻人相互依偎着,直到天边露出曙光。

在朝霞的见证下,两人立下誓言,要结为夫妻,永世相爱,并约定培训班结束后就回家结婚。白音学成回到伯勒根草原,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他发现索米娅总是躲着他,并以异样的目光惊惶的注视白音。在一次年轻人的聚会上,酒后的白音宝力格得知,索米娅已经怀上了黄毛希拉的孩子,黄毛希拉是个远近闻名的恶棍。白音宝力格的精神几乎崩溃,在巨大的打击下,他决定出走。

九年后,白音宝力格大学毕业,成了自治区畜牧厅的一名技术员。因为作草原牧业调查,27岁的白音宝力格又回到了家乡伯勒根草原。他决定去寻找他的索米娅,而此时,索米娅已经远嫁到诺盖淖尔湖畔的异乡。老额吉死后索米娅带着孩子(此前她生下了黄毛希拉的孩子,给她取名其其格(美丽的小花的意思。))艰难度日。

车夫达瓦仓可怜她们母子,娶了索米娅,索米娅又为达瓦仓生了三个儿子,一家人在诺盖淖尔过着穷困而平静的生活。其其格是个异常瘦弱的小姑娘,继父对她不怎么好,为了给其其格幼小的心灵一丝安慰和期待,索米娅谎称其其格的父亲是白音宝力格,并告诉其其格,她的父亲有一天会骑着一匹叫钢嘎哈拉的黑骏马来找她们。当他们相见时,白音宝力格默认了这个善意的谎言,而其其格真的对白音宝力格产生了父亲一般的依恋??

小说的最后,白音宝力格骑着黑骏马离开了诺盖淖尔,唱起了这首《钢嘎.哈拉》(黑骏马的意思)长调古歌。

3.《黑骏马》中的故事线索?

真实的黑骏马 蒙古民歌中的黑骏马

4.《黑骏马》中“我”(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形象分析。

白音宝力格:是一个追求文明进步的蒙古青年,象征着现代文明和科技进步。

索米娅:勤劳、善良、淳朴的蒙古人民的象征,她身上既有传统美德,也有古老落后的愚昧思想和逆来顺受的认命。

《百合花》

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侠,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 茹志鹃的作品大约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如愿》、 《春暖时节》、 《静静的产院》为代表、注重在对人物心理的探究中勾划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触及他们的精神历史;一类是以《百合花》、 《高高的白扬树》为代表、抒情性较强的作品;一类是以《关大妈》、 《三走严家庄》为代表、反映革命斗争题材的作品。

1、《百合花》的主题思想:小说描写了在解放战争的广阔背景下,一个发生在前沿包(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 网:现代文学读书笔记)扎所里的小故事,通过对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两个平凡人物的精心描绘,热情地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热爱,揭示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

2、《百合花》人物形象分析:

小战士:朴实腼腆、纯洁、朴实、憨厚、热爱生活、关心同志,牺牲自我的人民战士 我:大胆,顽皮

新媳妇:羞涩、纯朴、善良

3.抒写出军民鱼水关系和纯洁美好的人性与人情。

主流意识:军民鱼水情;

主观动机:借对战争年代圣洁 的人际情感的回忆和赞美,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 “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 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 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 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4.小说的特点:

(1)善于运用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小战士枪筒中插的树枝和野花;小战士衣肩上的破洞;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百合花被。

(2)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 :“生起气来”-- “发生兴趣--“越加亲热”--“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我”怀着崇敬的心情。

(3)小说叙事角的第一人称次要人物设置

小说主要通过叙事者“我” 的眼睛看出来或感受到

5.简析《百合花》在选材角度和刻画侧重上的特色及其作用

《百合花》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广阔背景下,选择了前沿包扎所里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平凡的人物作精心的描绘,从一个侧面,热情地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敬爱,表现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在选材的角度和刻画的侧重上,都是独具特色的。

6.简析《百合花》运用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特色。

作品用对比和衬托的方法,通过对百合花被子、野菊花、馒头、破洞等一系列细节描绘,细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展现了人物丰富的感情世界和纯朴优美的心灵。作品语言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抒情诗的意味。

7.简析《百合花》中百合花被子在表现主题、人物塑造和情节结构上的作用。

百合花被子是连接军民的重要纽带。深刻表现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主题。百合花被子在刻画人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刻画了新媳妇对子弟兵的无比崇敬的心灵,也烘托了小通讯员的动人形象。百合花被子在作品的情节结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借被子到献出被子,构成作品的基本情节。在结构上则前后呼应,卒章显志,使作品结构严谨。

8.简析《百合花》的结构特点

全篇结构严密,层次清晰,前后呼应。围绕借被子事件,将先后出现的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作了生动的刻画。最后通过对新媳妇的集中描写,有力地烘托了通讯员的动人形象。作品巧妙地以“我”贯穿全篇,使情节的发展连贯自然

《古典爱情》《现实一种》

余华,当代作家,浙江海盐县人,祖籍山东高唐县。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也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

余华的早期小说主要写血腥、暴力、死亡,写人性恶,他展示的是人和世界的黑暗现象。他小说中的生活是非常态、非理性的,小说里的人物与情节都置于非常态、非理性的现实生活之中。

《古典爱情》

在中国传统文学之中,有许多具有文化色彩的母题原型,这些原型母题维持延续了千年,造就了中国的古典,这些古典中就包括阴阳化合的历史循环论和“才子-佳人悲喜剧”的典型模式,所谓阴阳化合的历史循环论就是指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史无所谓更进步还是更退后,进步和退后没有绝对的意义,只有相对的意义,繁盛的极致必然走向衰败,而衰败过后则是繁华的重现,旧时王谢家的燕子,住在普通人家也是一样的;而所谓的才子佳人的悲喜剧模式指的是才子和佳人总要是纠葛在一起的,要么是经典的才子佳人的结合模式,要么是经过悲情考验之后的复合团圆的大结局。这两种典型的模式特征在《古典爱情》里表现的尤为明显。

其实余华命名这个小说为《古典爱情》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他是在有意地翻腾出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这两个经典模式来表现人世间某些不变的永恒的法则,这法则就是一切都是会变的,人生和时代总是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很多,荣辱和功利总是不可靠的,我们

永远都无法改变很多东西,只有被浮躁的时代和戏虐般的人生所抛弃;人生的爱情是美好的,但总是架不住岁月和世俗的纷扰,人总是会老去,我们的爱情是永恒的,但却总是给人带来更多的凄凉伤痛。这些法则用什么来说合适啊,就用经典的古典爱情吧,这个爱情是典型的,我们已经言说或传唱了千年,但是却还在继续着。

余华的小说总是这样,在繁华中透出些许的悲凉,人生都是无常的,活着也许就是所有的目的和意义,因为我们活着才能感受世间的沧桑变化和无限悲戕,这不是生活的常态,但是却是人生的根本。正如在《活着》中所表现和展示的一样,《古典爱情》只不过是我们在活着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最美丽的一个篇章吧了。在这个小说中,柳生几次踏上黄色大道,有着明显的隐寓色彩,那意味着生活在路上,生活在常态中,黄色大道上的行走就是他整个人生的必然。黄色大道旁的姹紫嫣红、金碧辉煌是他人生的美好时光,但走的最急的总是最美丽的时光,时光流转,我们就走到了时代更替的没落时代,时代总是交替的,在苍凉的吃人时代之后,我们总是能在血腥上建立起所谓的更好的道德、秩序和富庶。柳生走过了黄色大道三次,时代就更替了三次,一次繁华,一次没落,一次富庶,时代和历史总是这样,一直生活在繁华和富庶中的人和一直生活在悲凉痛苦中的人是无法完全解读和理解经过了大起大落生活历程的人的复杂心绪的,那就这样吧,我们总是要生活的。

一个小说在解构和打垮某些东西的时候总要建立起一些东西,那样我们的阅读才是平衡的,才是有快乐的。余华的小说又是坚持一些东西的,他坚持了爱情的崇高和生命的坚韧,坚持了内心情怀的感知和情绪的游走。柳生和惠小姐的爱情就是这种坚持的写照,才子和佳人是般配的,在文章的开始,展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经典场面,柳生和小姐的感知,相逢,相惜,相爱,总是那样的熟悉。但是悲喜出现了,在更替了时候之后,小姐却别人放在刀俎上成为鱼肉,平衡模式打破了,悲剧产生了,但是小姐被柳生象征性的解救了,起码保持了身体发肤的完整,最终小姐被他所牵挂一生。小说中柳生的情绪和感怀贯穿整改小说,往昔的繁华和与小姐的相知相爱总是出现在他的心绪和意识中,从来不曾丢弃过,这应该也是一种别样的团圆吧。但时代总是不一样了,往昔才子已变老,往日佳人已长眠,最后的复生也在草草的阴差阳错中远去了。

小说读来,让人有些许感慨,其文字功力甚强,景物描写如白描一般,入目三分,入心七分。同时运用了部分意识流的描写手法,这种意识流动了柳生的一生,也流过了整个时代。

《现实一种》

书中收录了三部中篇小说,均以一种冷静的笔调描写死亡、血腥与暴力,在此基础上揭示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尤其是其中的《现实一种》,以纯粹零度的情感介入,异常冷静理智、有条不紊地叙述了一个亲人间相互残杀的故事。哥哥山岗的儿子皮皮杀死弟弟山峰的儿子,山峰复仇杀死皮皮,山岗虐杀山峰,山峰的妻子最后利用公安机关杀死了上岗。

3、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山峰山岗兄弟:山岗和山峰在仇杀过程中已经将兄弟之情完全抛弃,兄弟间的残杀将他们各自人性中残忍丑陋的一面展现出来,他们冷漠得令人不寒而栗。山峰毫不留情地一脚踢死山岗的儿子,山岗处心积虑的谋害了山峰。小说将这个残忍的故事、血淋淋的仇杀过程展示出来。山岗把山峰紧紧地捆绑在树上,接着,山岗“蹲下身去脱山峰的袜子”,“往山峰脚底心上涂烧烂的肉骨头”,让小狗去舔山峰赤裸的脚底,使山峰奇痒难忍。在山峰奄奄一息的时候,山岗“揭开盖子往里抓了一把,又涂在山峰的脚底。那条狗立刻扑了上去继续舔了。”这次,山峰彻底大笑而死。种种暴虐残忍的场面将山岗和山峰血腥暴力的一面展露无疑。

篇二:现代汉语读书笔记

现代汉语

(读书笔记)

姓名________

______年___月___日.

.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二、知识点:

1、口语特点: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

2、书面语特点:用词精审,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3、书面语以口语为基础:文言(周秦时期)

4、语言分为文言(周秦时期)和白话(分为古白话(包括唐宋语录、宋代平话、元明清戏曲小说,这些称为近代汉语)和当代白话(即现代汉语))

5、现代汉语的含义:A、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B、另一种包含普通话和各种方言。

6、语言有官话区(又称北方方言,包括长江以北,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及湖北大部分,湖南的西北地区,南京、镇江一带)和非官话(包括吴语、粤语、湘语、闽语、赣语、客家话)区两类

7、客家多聚集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

8、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9、(汉英相比)汉语的特点:A、属声调语言;B、缺少严格的词形变化;C、修饰语用在中心语之前

三、简答题:

1、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何区别。

A、古代有入声。

B、现代汉语比古代汉语有较多的双音词,主要是名词和形容词,动词、代词和量词仍以单音词为主。

C、现代汉语的修饰语比古汉语复杂,主要反映在书面语上,如长修饰语、多并列的修饰语都是“五四”以后出现的。

2、如何正确认识规范化问题?

A、语言是发展的,原来认为是不规范的说法,若干年以后可能成为合法的。如五十年代的《语法修辞讲话》认为“劳动改造”不能简化成“劳改”,当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后来人们承认了这种简称,是语言发展的结果。

B、要区分对错问题与规范问题。如使用方言这种修辞手法。

C、不能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

第三章 文字

一、名词解释:

1、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3、六书: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即六书。

4、独体字:只有一个单个形体的汉字叫独体字。

5、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

二、知识点: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汉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

2、汉字代表的是汉语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汉字是语素文字)

3、现代主要使用的字体:楷书、行书、草书、艺术体

4、现代印刷体字体

楷体:又称正楷体、活体,日本称“清朝体”

宋体:又称老宋体、普体体,白体,日本称“明朝体”(常用于正文和注释)

仿宋体:又称真宋体,字体笔画细,字迹秀丽。(常用于排正文)

长仿宋:较仿宋体细长,有立体感(常用于排印古籍图书)

黑体:又称粗黑体、方体(方头体)、平体(突出重要内容处用)

另还有长宋体(牟体)、扁宋体、扁黑体

5、六书包括: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会意、象形(前面是结构方式)、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假借(使用方式)。

? 象形:用摹拟事物的形状来表示字义的一种方式,造出的字就是象形字。

? 指示:用符号标出事物的特点来表示字义的一种方式,造出的字叫指事字。

? 会意: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造出的字叫会意字。

? 形声:形声是用意符和声符表示语素意义的方式。一部分表意,称意符/形符/开旁,一部分表声,

称音符/声符/声旁。

? 转注:转注是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如“老”“考”)

? 假借: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似的语素,这

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就是假借字。

6、独体字:象形字、指示字 合体字:会意字、形声字

.

7、分不出偏旁的就是独体字,由偏旁和偏旁组成的就是合体字。

8、部首和偏旁:部首由汉字中表意作用的偏旁充当,形声字中表音作用的偏旁不作部首;分不出偏旁的就把它们起笔的笔形作作部首。

9、汉字的五种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

10、汉字的一般笔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外后内;先中后边;先进后封 例外:连(先里后边)、毯(先边后里)、凶(先里后外)、区(先横中后外)比(先横)匕(先撇)

11、汉字的构成分成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次。

12、部件(现代汉字结构分析系统)和偏旁(汉字结构学)属于两个不同的汉字结构分析系统。

13、划分部件原则:A、从形切分;B、成字(切分下来的最小部分还能成字);C、组配(虽不能成字,但有组配成其他字的作用)

14、部件分析的用途:A、汉字教学常作偏旁部件作单位;B、中文信息处理也用部件作单位;

15、汉字结构关系:上下关系、左右关系、内外关系

? 上下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

? 左右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

? 包围结构:两面包围类:左上包围(庙房)+右上包围(句习)+左下包围(超连)

三面包围类:上包围(同间)+左包围(区医)+下包围(凶画函)

四面包围类:困团回因

? 特例:品字结构(可列为上下结构)、穿插结构(禺重)、框架结构(噩坐爽)

16、汉字的应用:书写和阅读、书法与篆刻(指镌刻印章)、印刷、打字和传真。

17、汉字进入计算机的困难:汉字数量大;汉字字形复杂;存在大量同音字、多音字

18、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字有定量,字有定形,字有定音,字有定序

? 定量:规定现代汉字的使用总量(《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现

代汉语通用字表》,收7000个。1988年修订版)

? 定形工作:

? 同一字的不同字形并用。如“奸(姦)”;《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 同一个字繁体和简体并存,如“斗鬥闘鬬” 《简化字总表》

? 字结构、轮廓基本相同,但笔画如出入,笔画形状有差别,如“吳吴”《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 淘汰的异体字情况包括:A、纯粹异体字,即音意全同,形不同,如“于於”“窗

B、同音包孕异体字,即音同,意义可大包小的字。如“彩綵”彩多义,綵仅指“彩色

.

丝绸”;C、多音包孕异体字,即甲字多音多义,乙字一音,则把甲与乙相同的音给乙苯,

把甲与乙相同音的部分作为乙的异体字处理掉。如 “偷”和“媮”。

? 整理工作:同音同义词中的异形字的整理

? 单独异形字:意义完全相同,词中的异形字的字义具有封闭性,如“笔画笔划”“推委推诿” ? 系列异形字:在特定的意义上完全相同,而且词中的异形字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组成一系

列的同音同义词,如“订—定”:订户定户、订货定货、订婚定婚、订购定购

? 条件异形字:在一定条件下才是同义,异形字不能成系列地组成同音同义词语。“利害历害” ? 定音工作:异读词是指表示同一个意义的词中的字有不止一种读音。

? 广播电视部于1985年12月27日通过《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 定序工作:主要是查字法的标准确无误化,即规定标准的查字法。

? 四种查字法:部首法、笔画法、音序法、四角号码法

? 根据《康熙字典》《辞海》《新华字典》的部首改订,部首共201个

? 三种主要的排字法:丶一丨丿乙;丶丨丿一乙;一丨丿丶乙

第四章 词汇

一、名词解释:

1、词汇:词汇是语言里词和熟语的总汇。词汇是个集合概念,指一种语言里或某一特定范围里所使用的全部词语的总和。

2、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是构成词语的材料。

3、词:词是表示一定意义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4、单音节语素:单音节语素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语素,书面上记录下来就是一个汉字。

5、多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语素。

6、成词语素:成词语素是指其本身就能成为一个词的语素。

7、不成词语素:是指不能独立成词的语素,它只能和别的语素结合成词。

8、定位语素:语素与语素结合成词时,总遵循一定位置的语素称为定位语素。

9、不定位语素:语素与语素结合成词时,那种没有一定位置,可前可后的语素称为不定位语素。

10、前缀、后缀:定位语素中,有的是不能独立成词的,只能作用结构材料,这类定位语素称为词缀,前置的词缀叫前缀;后置的词缀叫后缀。

11、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12、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组成的语素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

篇三:中国近现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其中不同的作品都给我不大相同的感受,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狂人日记》里的“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看我。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吃人的社会,让鲁迅发出震耳聩聋的呐喊:救救孩子!

《潘先生在难中》严格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刻苦追求艺术上的"真切见到";善于通过精细而冷峻的细节描写传达小说的主旨。作品意蕴丰富,讽刺意味明显。它以20年代军阀混战下的江浙地区为时代和生活背景,通过一个小学校长潘先生在逃难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揭示了封建军阀的罪恶,同时也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卑怯、自私、苟且、偷安的思想弱点,塑造了潘先生这一患得患失、明哲保身、自私精明的小市民知识分子的形象。作品截取了潘先生在逃难中的三个片断:一.在军阀混战中,潘先生丝毫不顾及国家的危难和人民的疾苦,满脑子只是个人的得失和自家的安危。当他所住的让里地区受到战争威胁时,他张惶失措,丢下学校不管,带着一家人仓惶逃到了上海。在上海,他把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的“租界”看成是保护他们一家的“圣地”和“乐园”。在租界地的旅馆里,他不顾“刺鼻的油腥味”和“阵阵的尿臭”,竟自我陶醉地喝起了酒,吟起了诗。二. 到了上海的第二天早上,潘先生一想到自己不辞而别,若是上司追究起来,就会丢掉学校里的职位。考虑到这些,他又不顾夫人的劝阻,急急忙忙地回到了让里。为了“抢头功”,获得上司的“赏识”,他积极筹办开学之事。后来,学没开成,他跑到红十字会办事处去申请入会,还给全家领了红十字会徽章。三. 先写潘先生听到正安失守的消息后,仓惶逃入洋人的“红房子”里避难,后写战事停止后,潘先生为欢迎杜统帅而写颂辞。对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作细致具体的描摹,使人物灵魂真实地暴露出来,是这篇小说最主要的艺术特征。

《沉沦》描写的是一个患忧郁症的留学生,故事发生在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上个世纪清朝末年,那个时候东渡求学的爱国青年很多,然而本篇的主人公虽然东渡,却不是去寻访救国的道路的,封闭孤独的生活加上长期压抑的青春的冲击,使他不免忧郁竟至于性格扭曲的发展,最后就到了自己也不相信的猥琐沉沦,以至于才21岁的他就要走向自裁,在自裁前,他还有一段血泪交加的的哽咽:“这干燥的生活.......祖国啊,祖国啊,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在我看来,这部小说与其说是写爱国主义,不如说是写一个性躁动的年代,只是借着小说中几次出现的“祖国”字样,将小说的主题拉到“爱国主义”上面罢

了。

《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闻一多先生通过写死水具体形象地揭露出了旧中国腐朽颓败的社会现状,表达了他对“死水”一般的旧中国腐败现实的激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另外,闻一多也是最早提倡和实践新格律诗的诗人,这首诗也是实践其新格律诗主张的范例。

朱自清散文: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而我所学过的《荷塘月色》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在整个写景过程中一直充溢着开始的“淡淡的喜悦”,但原文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后还有一句“峭楞楞如鬼一般”;仅此一句,就足以搅扰了温馨的美景,破坏了喜悦的心情。峭楞楞的鬼影带给人的只有恐怖,没有喜悦,就连那“淡淡的哀愁”也不会由此产生,更不会生出“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如此美妙的联想。尽管身处良辰美景,到底无法排遣“淡淡的哀愁”。“一个人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语中置一“觉”字,文章便增添了无穷意味;少这一字,则真成了自由的人,那就只有喜悦,没了哀愁。还有,“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中的两个“一定”,更能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难言的苦衷。

《林语堂散文小品选》林语堂的文章很有自己的风格,其散文、随笔半雅半俗,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可谓是独具一格。林语堂的这种风格同他对文字的见解有关。他认为:“世上有两个文字矿:一个是老矿,一个是新矿。老矿在书中,新矿在普通人的语言中。次等的艺术家都从老矿中去掘取材料,惟有高等的艺术家则会从新矿中取掘取材料。”此话说的确实精辟,道出了文字的活力之源泉。林语堂曾先后将其散文、随笔整理成集,每一篇都折射出不同时期不同心境的林语堂,从青年时期的激愤到老年的淡泊,他所走过的心路旅程都用文字记载着,时间的推移和思想的的沉积使得他散文风格日见个性分明,幽默而机敏、淡泊而深远。手捧他的散文,读到得意处不由会心一笑,幽默处会忍俊不禁,深远处则回味无穷。有学者云:“林语堂的散文没有绚词丽语,也没有丝毫的说教成份,仿佛是知心好友间的娓娓闲谈,谈生活谈思想谈艺术谈情趣,在不知不觉中犹如一汪清泉沁入人的心脾,让人心旷神怡。尽管他的散文风格看似闲淡,却也并非散而无形,他对散文创作是有自己的追求。林语堂认为理想的散文乃得语言自然节奏之散文,如在风雨之夕围炉谈天,善拉扯,带感情,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如与高僧谈禅,如与名士谈心,似连贯而未尝有痕迹,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欲罢不能,欲删不得,读其文如闻其声,听其语如见其人。从他的散文风格里我们不难看出,他在创作中是力求达到他既定的理想化。因而,文如其人,从他的散文中便活脱脱走出一位自自然然,亲切闲适,学者式的林语堂来。” 有人说林语堂是斗士,有人说林语堂是隐者,有人说林语堂深刻博大,有人说林语

堂浅薄平庸。学者王兆胜认为,林语堂的“快乐哲学”紧紧贴近人生本相,爱常识,喜务实,尊个人,重自由,从而给十分重视人的阶级性与时代性的20世纪中国文学注入了更多的灵气与情趣。

《骆驼祥子》:。本文采用的是传统小说单线结构,以希望—奋斗—绝望—堕落为主线,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祥子三起三落的一生。

通过这故事,我仿佛看到了天桥、鼓楼、白塔,是牌楼、街道、小巷,是车厂、大杂院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这就是几十年前的老北京,但是这儿没有丝毫田园诗一般的快乐, 而是祥子的那双大脚马不停蹄地跑过大街,穿过小巷,烈日下,雨雪中处处有他艰难的身影。兵匪的鞭子,杨先生的盘剥,刘四爷的臭骂,孙侦探的明抢,洋大夫的冷漠,这是一座千真万确的地狱!最后虎妞惨死了,小福子上吊了,老马头倒毙在街头,祥子也终于穷途潦倒,逐渐消失在一座城门洞里……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我为这一社会的悲剧感到愤懑和无奈。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文中,弟弟傩送和哥哥天保都喜欢上了翠翠,翠翠的爷爷让翠翠自己做决定。故事的最后,天保出海遇难了,傩送也因内疚出海了,或者一两年会回来,或者永远都不。而翠翠却一个人渡着船。全文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通过对湘西儿女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的描述,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翠翠是如此,翠翠的母亲也是如此,她们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痛而惨淡的人生,却找不到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

《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钱钟书。它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者怅 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我想说:

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七彩城中的一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

标签:现代文学 读书笔记 现代汉语读书笔记 外国文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