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二年级日记 > 正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华丽转身”三步曲】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阵地。吴忠豪教授曾经说过:“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我们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那么,我们如何做好小学的阅读教学,如何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呢?下面是我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和做法。
  一、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精益求精。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全国第六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2008年7月)总结中指出:“当前阅读教学的一大问题,是阶段性目标不清,各年段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教学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阅读教学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的倾向明显。”教师一味地拔苗助长,对学生而言,长远的发展在哪里呢?记得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学期初,首先必须要阅读、吃透课程标准,年段目标了然于胸,然后再去阅读、理解,制定适合学生的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这样在教学中才会胸有成竹,才会方向明确,才会游刃有余。”
  正如吴忠豪教授讲过的一个案例所说:台湾和大陆两位老师同时讲授《太阳》一课,大陆老师主要研究的是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太阳和人类有什么关系。而台湾老师没有用太多的时间来讨论太阳的特点,而是让学生认识说明文用什么方法来阅读。而后来台湾老师的话点明了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那就是我们应该用课文来教语文,而不是一味研究课文内容。这就充分说明目标定位的重要性。
  而在目标的制订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精益求精,努力做到在学生的原有学习基础上制订新的学习目标。如在教学《给予树》时,在往年的教学目标中有一部分我是这样制订的: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言语。
  *采取分段读,教师范读等方式进行阅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实践告诉我,这样的目标不利于操作和评价,学生也不能深入人物的内心,因而有感情的朗读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反思之后,我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修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画出描写金吉娅表情、动作的句子,猜测她的心理活动,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
  *默读课文,画出妈妈心情变化的句子。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妈妈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感悟妈妈心情变化的原因。
  *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用填空的方式,理解“给予树”的含义,感受用自己的爱、同情和善良之心去关爱他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修改后,学生在合理的目标引领下,将课文理解得很深刻,朗读自然也就绘声绘色了。
  因此,做为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准确定位课时目标,做到精益求精。教师只有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才能得到教学的良性循环,学生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方法指导过程要稳,面向全体。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把学习方法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并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运用、提炼总结。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中去,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这个“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应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的阅读动机都能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活动状态,以达到学生语文学习自主性的目的。
  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在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鱼的多呢?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出示“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游来游去,好看极了。”接着问:“在这句话中,有一个四字词语,你发现了吗?那你知道‘成群结队’是什么意思吗?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学生依次回答之后,指导学生在这个词的旁边写上“鱼多”。然后接着问:“那在这段话中,还有哪些词句也表达出鱼多的意思,赶快找一找,然后把你的体会写下来吧!”
  而在学习第六自然段“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时,我则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学。要求是:“先自读课文,找出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还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鸟的多?”因为有了第四自然段方法指导的学习基础,学生们很轻松地就完成了任务。这种方法指导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还面向了全体学生。学生通过教师合理引导,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对某一问题展开发散性思考,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是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为今后的自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阅读教学的最高理想境界。
  三、朗读感悟过程要细,贵在品悟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读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因此,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回”,让学生在潜心读书中,进行认读、体悟、融情、碰撞和思索。
  如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的教学中,当看到“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和“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应该怎样选择?为了能让学生们深刻体会毛主席的当时的心情,我分别让学生以父亲毛泽东、伟人毛泽东的不同身份来读相关句子,“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再加以对故事背景的渲染,配以哀伤的音乐,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将课文读得入情入境。
  做为教师,我们如果想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而教师只有真正把握教材,明确到底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而小学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她的华丽转身。

标签:小学语文 三步曲 阅读教学 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