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二年级日记 > 正文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问]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用得最多却又很难用精、用巧的一门艺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课堂能否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是衡量一个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多方引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提问 把握时机 新颖奇特 难易适中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难点、重点及学生实际,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钻研、思考,并能准确解答出的一种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适时适度,而且有着技巧和艺术性的提问,能加快学生接受知识并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要把握时机,恰到好处,切忌目的不明,重复罗嚷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任务,紧扣教学重点,所提问题应具体、明确,有针对性,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不能没有设计,想起什么问什么;也不能笼统提问,指向不明。有些教师不分轻重主次、重点难点,提问面面俱到,对一些学生早已熟知的知识反复提问并讲解,内容索然无味,学生也没有答问的欲望和兴趣。这不仅浪费了师生双方的精力和时间,还使学生思维内耗,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那么,什么情况下提问才是最佳呢?教师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深入r解学生,在此基础上抓住火候,巧妙设问。也就是说,教师提问要适时、及时。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要把握住知识的角度,即在新旧知识的过渡处、矛盾处和转化处提问。如教高尔基的《海燕》,为让学生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如此设问:诗的特点是什么?散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散文诗的特点有哪些?新旧联系,逐层加深,达到目的。
  其二,要把握住教学的角度,即在教材的关键处、疑难处、易混处提问。如提问要求学生找出《孔乙己》一文的文眼。文眼跟重点、难点并不相同,它有时并不在显眼处,抓住它,却能使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和者构思的匠心。《孔乙己》的文眼就是一具“笑”,他的衣着、相貌、语言、动作,无不让人奚落哄笑,他“是这样地使人快活”。作者这样写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来龙去脉及社会根源,从而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吃人本质。
  其三,要把握住学生的思想状况,即在学生思维发生障碍、误人歧途或受到外来干扰时担当问。孔子说的“不料愤不启,不悱不发”意即此。最佳提问时机,就在学生的“愤”、“悱”之时。这时的提问定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反复求索。如教《我的叔叔于勒》,通过预习课文已知课文主人公并不是于勒,那么为什么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目呢?这一问恰好抓住了学生的“愤”、“悱”之机,很快把学生带入老师所创造的思维情境之中,促使他们主动去接受课堂上的信息,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要新颖奇特,切忌呆板平淡
  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他提出了一个适度新颖原则。他经过反复实验,认为学习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又要有足够的新颖,因为只有有了新颖,才能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不协调,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他们学习。实验也证明,提问过于呆板,过于协同,就毫无新意。如这篇课文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写作特点是什么?等,千篇一律的提问会抑制学生积极思维,令学生十分讨厌。反之,如果变换一个角度,学生就会感到新奇,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当然,新颖性提问的方法是很多的,不管选作任何角度提问,唯求更利于启发学生思考。
  三、要难易适中.切忌深浅过度
  心理学家维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人的发展水平包括“现有水平”和“最近发展区”两个层次。教师提问时,要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设计能让学生接受并能合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如果“最近发展区”距“现有水平”太近,学生毫不费力便可回答,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样就难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太远,超越学生目前的智力水平,学生就会望而生畏,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因此,要正确把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所提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但经过主观努力之后却能回答的。做到这点,首先要注意别问得太简单,问得太简单的情形大致有:提的问题没有思考量,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这样的简单判断就可以作答;提的问题往往是识记性的,不需要思考的,如课文作者、姓名、水平,作了注释的词语和句子等;提的问题只涉及表面,未作深究,思考量不大,中等成绩以上的学生吃不饱,等等。这类情形出现太多,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致学生轻视语文。其次要防止问题太难太深。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答不出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化难为易”,以避免陷入“启而不发”的境地。如一位教师分析《谈骨气》一文,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论点?”此问一提出,学生默然,他们刚接触议论文呀。教师临阵应变,改为如下几个问题:“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什么是骨气?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每个例子与孟子哪一句相对应?这几个例子综合起来说明了什么?”这样提问既能使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又能使学生把握论证技巧,化难为易,学生乐于思考,从而解决了一个教学重点。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可能整堂课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如此准确地体现出同一水平,都符合“跳一下便可摘到”的要求。提问要难易适度是就一堂课的总体而言,特别是涉及教学重点时必须符合这一要求。而且要因人设问,区别对待,使优、中、差兰类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位置,各尽所能,各有所答。
  总之, 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非常重要,不仅只是提问,而且是一门教学艺术。就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笔者在这里作些强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与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才会主动学习,尤其是配合语文教师开展好课堂内语文教学中应开展民主教学。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徘徊镇中学)

标签:浅谈 提问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