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二年级作文 > 正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时间:2017-03-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新课标分析: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 除法。

教材分析:例 3 教学除法竖式。教材借助操作,通过与横式的对比,了解有余数 的除法竖式的写法(难点在于商写在哪里) ,知道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更 重要的是对照操作过程,使学生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另外,有 余数除法的竖式和横式的对比,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商是多少、分完了多少根 小棒、余数是多少;在横式中,分完了多少根小棒不能直观看到,而是隐含在横 式里面了。从而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用除法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学生已经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教学时,注意结合之前学生已有的表征形 式引入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表征形式,并介绍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将除 法竖式中的每个数与操作过程建立联系,以使学生理解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目标: 1、 掌握用竖式书写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 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能对除法竖式作出合理的解释。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与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各个部分的含义。

教学方法: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 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一、导入新课。

二次备课 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正方形,今天我们继续摆一摆, 请同学们拿出 13 根小棒,每 4 根分一组,看看结果怎 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1) 能分几组,有剩余吗? (2) 怎样列式表示? (3) 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加法、减法的时候,除 了列横式之外,还可以怎么列式。

没错,除法和它们一样,也可以写出竖式的,那么, 怎么写除法的竖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 3,出示除法竖式。

1、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成这样的竖式。

(结合教材图 片)像汉字“厂”的符号表示除号,除号里面的是被 除数,一撇的左边写除数,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 面写除数和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最后写余数。学情分 析 教学目 标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体 教学过 程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你知道竖式中的每 个数的含义吗? 预设: (1)13 表示一共有 13 根小棒,4 表示每份分成几根, 3 表示 13 根小棒每份分 4 根,最终分成的份数。

(2)12 表示分掉的 12 根小棒,就是 4 和 3 的乘积,1 表示余下的一根。

总结:除法竖式的一般写法分三步:一除二乘三减。

2、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竖式,教师巡视订正。

3、师:如果有 16 根小棒,每 4 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竖式怎么写? 学生动手分小棒,然后集体讨论,反馈信息。

预设: (1)16 根小棒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2)可以写算式 16÷4=4(组) (3)它的竖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来写,被除数换 成 16,除数不变,商是 4,除数和商的积是 16,这里 没有余数,相当于余数是 0,表示没有余数。

4 4 1 6 1 6 0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做一做”第 1、2 题。

先写在书本上,然后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 3 题。

教学评 价 课堂检测: 1.⑴有 13 根 ,每 3 根一份,分成了( 13÷3=□??□ )份, 还剩( )根。⑵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余数一定要比( 2.计算。

3 )6 5 )2 0 2 )1 86 )4 25 )2 22 )1 76 )4 0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析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黄伟课时 周次第三课时 第八周新课标分析: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 除法。

教材分析:例 4 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这里不再借助具体操作,而是让学生利 用除法竖式,直接想乘法口诀寻找商。这就需要通过试商得到正确的商,所以, 数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 即看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 小于除数,并学会通过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定所找到的商是否正确。

学生已经学会了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法。学生进行试商的时候,很难一下子就找到 合适的商。教学时,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用乘法口诀试商。

2、 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 使学生经历试商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 数除法色竖式计算方法。

2、 会运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方法:练习法 多媒体课件 一、新课导入。

基本练习(课件出示) 1、 摆 41 根小棒,每 7 根一堆。

列式: 2、摆 41 根小棒,平均分成 6 堆。

列式: 汇报结果,再列竖式,说说每个数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 4 (1) 师:前面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摆小棒来确定有 余数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数,可是,在运用的 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太繁琐了,有更方 便的计算方法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 习更便捷的方法—列竖式计算,上节课学习 了竖式的写法含义,那怎么计算呢? 课件:43÷7= -----(2)师:根据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这样写竖式,被 除数写 43,再写除号,然后写除数。

(边解说边板书) 商写几?43 除以 7 就是把 43 每 7 个一份, 求 43 里面 最多有几个 7,我们可以这么想,7 和几相乘的积最 接近 43,而且小于 43 呢?7 和 6 的乘积最符合这个 条件,商写 6。

(板书) 二次备课学情分 析 教学目 标 教学重 难点教学方 法与媒 体 教学过 程 师:那么,被除数下面写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写出余数 1,让学生 明白余数 1 是 43 里面分掉 6 个 7 之后所剩余的,也 就是 43 减去 42 的得数。师强调: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 法时关键在于试商,灵活运用表内乘法口诀试商,试 商时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2、做一做。

(1) “做一做“第 63 页的第 1 题。

2 名学生板演:26÷4= -----59÷7= ------(2) “做一做”第 63 页的第 2 题。

小组内讨论反馈,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对竖式计算有余数 的除法有哪些认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教学评 价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析 学情分 析 教学目 标 课堂检测: 1、 完成练习十四第 4 题。

2、 完成练习十四得 5、10、11 题。

练习课 黄伟 课时 周次 第四课时 第八周新课标分析: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 除法。

教材分析:练习十四共安排了 15 道习题,用以帮助学生巩固余数及有余数的除 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竖式及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的方法。

学生已经学习了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并知道了除法竖式及有余数的除法 计算的方法。但对于学生来说要把这些内容熟练地掌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练 习,所以这节课就是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以上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 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 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体 教学过 程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四第 6 题。

讨论一下怎样能很快想出商来。

2、练习十四第 7 题。

举手回答,闭关板演完成。

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 课题)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 65 页练习十四第 8 题。

找四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练习。

2、教材第 66 页练习十四第 9 题。

3、教材第 66 页练习十四第 10 题。

发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用这一规律可以检 验计算的正确性。

4、教材第 66 页练习十四第 12、13 题。

5、教材第 66 页练习十四第 15 题。

提示:根据第 10 题的规律,先填得数,再计算出被 除数,答案无数。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 数中最多有个除数,还要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二次备课教学评 价课堂检测: 1.用竖式计算。

9÷4 48÷5 64÷8 46÷72.我做小老师,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2 6 )1 8 1 2 6 4 8 )3 0 3 2 2 3.有 37 个乒乓球,每袋装 5 个,要装几袋?还剩几个?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0÷6=□??□ 31÷□=6??1 19÷□=□??□ 25÷□=□??4 )把,还余( )角。5、小明有 2 元钱,买 6 角一把的小刀,最多可买(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析 解决问题 黄伟 课时 周次第五课时 第八周新课标分析: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 义作出解释。

教材分析: 例 5 是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并要采用 “进一法” 得出问题的答案。教材继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学生已知的,可以自行解决的,需要老师指导的是什么)解决问题对学生 来说并不陌生。解题的一般步骤学生也都已经了解。一般是:一、知道了什么? (找信息) 。二、怎样解答?(分析数量关系) 。三、解答正确吗?(检验) 。不 同的是不在把算出的结果作为问题的答案,而是要采用“进一法” ,这 ui 学生来 说可能有点陌生。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大量的生活实例、不同的表征方式,帮助 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一”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 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熟悉的生活实例的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 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阿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跟余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运用有余数除法知识解决问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余 数”合理进行取舍。

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多媒体课件 一、基础练习。

1、 ( )里最大能填几? ( )× 6 < 57 ( )×5 < 38 ( )×8 < 26 2、用竖式计算 20÷6= 34÷5= 二次备课 ( ( ( )× 7 < 43 )×4 < 31 )×9 < 60学情分 析教学目 标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体 教学过 程 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3、20 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 4 人,他们至少 要租多少条船? 二、教学第 67 页例 5。

1、出示教材第 67 页例 5:22 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 最多坐 4 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 “最多” 、 “至少”是什么意思? ( “最多”是指一条船乘坐的最多人数,不能再多, 多了出危险。但可少坐。

“至少”是指这 22 个学生一 起划船不丢下一人,但花钱少所需要租船的条数。

4、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看看至少得租多少条船? 5 、教师在黑板用画圈的方法得出至少得租多少条 船? 6、思考:如何用数学算式来表示这一过程? 7、列式计算:22÷4=5(条)------2(人) 8、讨论:为什么计算与我们摆的结果不一样?是计 算出了问题吗? (1)租 5 条船会出现什么情况?(有 2 个学生不能 参加划船) (2)多得 2 个学生要划船应该怎么办?他们能租一 条船吗? 9、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至少 6 条) 10、检查:5 条船最多可坐 5×4=20(人) ,22 人肯定 坐不下。6 条船最多可坐 6×4=24(人) ,22 人肯定能 坐下,解题正确。

11、计算一下。

如果题中的 22 个是 21 个,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如果题中的 22 个是 23 个,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12、小结:本题就是有余数的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一 个应用,这类情况需要在计算的商的基础上加 1. 提醒学生:这只能运用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没有余数 的不能这样。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 67 页“做一做”第 1 题。

2、教材第 67 页“做一做”第 2 题。

(1)10÷3=3(个)------1(元) (2)多余的 1 元还能买到一个 3 元的面包吗? (2)本题是有余数的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又一个应 用,这类情况计算出的商就是结果,后面的余数不需 要考虑。

3、生活中的余数问题,什么时候需要加“ 1” ,什么 时候不加“1”呢? 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的生活中的余数问题: (1)秋游搭帐篷,一共有 17 人,每个帐篷住 3 人, 至少需要搭几顶帐篷? (2)有 20 元钱,每块橡皮 3 元,最多可以买几块橡 皮? (3)学校女生合唱队 25 人到宾馆住宿,每个房间只 能住 3 人,请问:至少需要几个房间? (4)潍坊萝卜非常好吃,我买了 16 个,想装袋保鲜。

每个保鲜袋装 3 个,至少需要几个保鲜袋才能将萝卜 全部保鲜? (5)17 米长的布做演出服,3 米做一件,最多做几 件? (6)37 人乘车,每车坐 5 人,至少需要几辆车? (7)50 元钱买书,每本 7 元,最多可以买几本? 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加深对生活中的余数现象的再 认识。

四、课堂小结: 余数在生活中真是太调皮了,有时候需要加“1” , 有时候需要舍掉,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在今后的学习 中、生活中,我们一定会经常碰到余数,我们要根据 实际情况合理取舍,做余数永远的好朋友。

教学评 价 课堂检测: 教材第 69 页练习十五的第 1、2 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 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 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但由于新教材 “解决问题” 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 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

但在解 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 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 步形成。

因此, 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 继续培养学生 “倾听” 、 “合作” 、 “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 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

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 统计的内容, 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 1 当 5 的条形统计图, 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 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 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 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 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 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 ,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 (二) ,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 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 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 乘、 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 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学会计算含有乘 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初步理解 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 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 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五、教学措施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六、课时安排(附教学进度表) 2014 年上期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度表周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日 期 2.17—2.23 2.24—3.2 3.3—3.9 3.10—3.16 3.17—3.23 3.24—3.30 3.31—4.6 4.7—4.13 4.14—4.20 4.21—4.27 4.28—5.4 5.5—5.11 5.12—5.18 5.19—5.25 教学内容 第一 1.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 2.练习一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二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单元 2.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2.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3.整理和复习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第三 2.平移和旋转 单元 3.实践活动:剪一剪 4.练习七 1.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 第四 商 单元 2.解决问题 3.整理和复习 1.混合运算 1.混合运算 第五 2.解决问题 单元 2.解决问题 3.整理和复习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第六 2.解决问题 单元 2.解决问题 3.整理和复习 4.小小设计师 1.1000 以内数的认识 2.10000 以内数的认识 第七 2.10000 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整理和复习 1.认识克 第八 2.认识千克 单元 3.解决问题 4.练习二十 第九 1.猜一猜(一) 单元 1.猜一猜(二) 1.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 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 第十 减法 单元 3.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 动 4.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 结束课程,复习迎考。

课时 2 1 1 4 1 3 2 1 1 1 1 1 2 2 1 1 3 1 1 1 2 2 2 1 1 1 4 4 2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备注5.26—6.16.2—6.817 18 196.9—6.15 6.16—6.22 6.23—6.29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 述和分析的过程, 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 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 用, 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 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 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 题。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 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 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 学生的校服、 讲故事比赛、 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 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 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 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 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 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 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 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 课题 教学目标数据收集整理(一)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 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 略。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 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 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 3~5 个学生说一说) 。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 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 4 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 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 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 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 颜色, 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 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 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 教师追问: 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 你觉得调查全 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 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 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 找出大多数同学 喜欢的颜色, 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

那这节课就以我 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 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 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 答。

)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人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 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 中做记号,如画“正” ;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 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 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 出自己的发现。

)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 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 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 说明我们在统计 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 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 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 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 3 页“做一做”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 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强 调数据的准确性)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人。

)人。

)的人数最少。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1 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 1 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人。

)人。

)小组的人数最少。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我喜欢( 四、课堂小结)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这节课, 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 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 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数据收集整理(一)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 4 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 颜色 人数 红色 黄 黄色 蓝 白 蓝色 白色课题 教学目标数据收集整理(二)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 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 便。

2、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 渐步入正轨, 今天, 老师要请你们帮忙, 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 李四。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 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 你有没有合适的 方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 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 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

)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 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 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 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 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

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 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

)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 、画“∣” 、画“正”等。

及搜狐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 记录。

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 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姓名 票数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3)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 吗?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

2、教学例 2. (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 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 赛。

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师: 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 (画 “√” 、 画 “正” 、 画 “○” )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票数 王明明 15 陈小菲 22 )担任数学科代表。

张三 李四 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回答问题: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陈小菲)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 样?(让学生讨论可能性。

) 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 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

(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 说。

) 教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 种记录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3 题。

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 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这节课, 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 中的数学科代表, 老师先谢谢同学们, 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 法——投票, 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 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数据收集整理(二)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姓名 票数 张三 李四 教学反思课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教学重难点1、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一、引入新知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6 题。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 6 题表格内。

出示统计表。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 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

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 。

(强调数据的 准确性。

) 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4 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 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 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 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 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 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 10 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 通工具的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 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 (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 辆数 面包车 6 大巴车 8 小轿车 33 摩托车 12(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 10 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 (小轿车最多, 面包车最少。

) 如果再观察 10 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 论,说出理由。

)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5 题。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 回答问题(1)和(2) 。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三、巩固迁移 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 7 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

读懂统计图。

图中 1 格代表( )份。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 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 星期一最少) 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

) 4、如果每格表示 2 份《电视报》 ,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说出数据。

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 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四、课堂小结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练习一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 2~6 的 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 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 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 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 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 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 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 “平均分” ,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 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 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 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 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 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题 教学目标平均分的认识(一)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 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多媒体课件,糖果,小棒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同学们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了,看看他们在忙什么?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 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 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 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 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 教学例 1:把 6 块糖平均分成 3 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 分一分:把 8 根小棒平均分成 4 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 动手分一分)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第 1、2 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 3 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 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课题 教学目标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 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2、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多媒体课件、小棒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平均分。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 2。出示例 2 主题图。

你有办法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 份吗?每份几个?可以拿出小棒 分一分。

然后交流汇报。

完成第 9 也做一做。

2、教学例 3 如果把 8 个果冻,每 2 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 8 里面有几个 2。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做一做”1、2。

2、练习二第 4、5 题。

(1)、第 4 题。出示分香蕉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授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 5 题。

四、开放题。

1、 学生独立操作。 (1)、用 15 个方木块摆 5 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 3 个木块,可以摆(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五、课堂总结 )个长方体。平均分 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 份,每份(3)个 8 个果冻,每 2 个一份,能分成(2)份课题 教学目标一、通过平均分的练习,感受平均分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二、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通过平均分的练习,感受平均分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多媒体课件一、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这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除 法的基础,我们就一起来练习一下,巩固学到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 师:谁愿意回答,关于平均分你知道了什么? 那么把一个具体的数平均分,是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结果呢?我们 现在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 18 个〇平均分,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各自的方法。

通过刚才的分法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练习二课题 教学目标除法的初步认识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小棒、盘子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 12 支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应放 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 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 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教学例 4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 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 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 12 支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 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 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 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 、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 除以 4 等 于 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 12 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 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做一做” 2、挑战园地: )支竹笋。 四、课堂总结。除法 12÷4=3 除号 读作:12 除以 4 等于 3课题 教学目标除法的初步认识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 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 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小棒、盘子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 谈话,出示例 5 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 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 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 4 和例 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 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 14 页“做一做”。

2、挑战园地: (1)、练习第 4 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 式。

(2)、练习第 5 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 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 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20÷4=5 被除数 除数 商 教学反思课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 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 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谈话引入 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 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 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同学们,在最近的学习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 10 题。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 8 题。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 9 题。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的思考题。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 7 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题 教学目标用乘法口诀求商(一)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 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 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 2~6 的乘法口诀 求商。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小棒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 1 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 猴?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 4 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 那该怎样想呢? 4、学生交流想法。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6、12÷3 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小结。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第 1 题。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 1 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 2、3 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4 3×(4)=12 12÷3=4 想:3 和几相乘得 12 三(四)十二,商是 4 教学反思课题 教学目标用乘法口诀求商(二)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小棒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 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 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屉 4 个包子,有 6 屉,一共有多少个? 一共有 24 个,每屉放 4 个,可以放多少屉? 一共有 24 个,平均放在 6 屉里面,每屉放多少个?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 法发现规律。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完成做一做。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 4 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 6 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4×6=24 24÷4=6 24÷6=4课题 教学目标练习课 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 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一、引入复习 1、我们学过了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 一下。

2 、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 2 ~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师巡 视。

3、汇报。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 第 5 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 法。

(2)、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这 3 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 8 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 12 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 10 题。

(1)、出示 4 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话激趣。

(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 9 题。

(1)、出示第 9 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 11 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题 教学目标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重难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盒子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 3 主题图。

同学们见过蚕宝宝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 15 只蚕宝宝,要请同 学们给它们分别安排好住的地方。

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 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先来看看有什么要求? 每个纸盒放几只?该怎样解答? 如果把要求改一下,又该怎样解答呢?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的第 1 题。

2 、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 题。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的 2~3 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15÷3=5 15÷5=3课题 教学目标练习课(一)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 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 4 题。

2、引导学生完成第 5 题。(中国传统文化)。

3、引导学生完成第 6 题。(乘除法转化)。

4、引导学生完成第 7 题。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 5、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 8 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6、引导学生完成第 9 题。

三、拓展应用 1、 补充拓展性练习。

(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 1 个后还剩 1 个,如果每人分 2 个,还少 2 个,家里有几个人?妈妈拿来几个苹果? (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 20 多比 30 少,如果把它 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你知道盒子 里有多少块饼干吗?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题 教学目标整理与复习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 巩固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 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 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探索学习 1、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 考并回答问题。

2、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平均分,说明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

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

(2)、复习除法计算。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 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复习除法应用题。

每位学生拿出 8 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 的。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 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第 1 题。

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 2、3 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3、引导学生完成第 4 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游戏。

思考题,同时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整理和复习 图形的运动(一) 教材简析本单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从运动变化的角 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

要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丰富有趣的实例,以直观现象让学生感知对称、 平移和旋转现象, 从而感受对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现象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 系。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会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能找到对称轴,并能区别 平移和旋转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 作用。

(2)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换 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 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1)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为学生所创造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折一折、剪一 剪、移一移和 做一做等。

(3)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鼓励他 们发现美。 课题 教学目标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 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发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 数学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准确判断生活中 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一、创设情境 这是假日的儿童乐园,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二、探究新知 (1)贴蜻蜓,蝴蝶、树叶的图片在黑板上。

①问题:小蜻蜓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他们都是一家人? 学生思考 ②观察蜻蜓、蝴蝶、树叶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都是完全相同的。

③对折验证。

④说明:两边完全一样 的现象在数学上叫对称,两边完全一样 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

⑤现在你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 (2)教学例 1 ①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沿折痕画图, 用剪刀把图 形剪下,再打开 学生动手操作。

②把你们剪的图形再沿折痕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③说明:像刚才剪下来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④谁来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⑤认识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作对称轴。

三、巩固新知 (1)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

(2)找一找: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也是对称的,你能列举 一些吗? (3) 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来剪, 剪出的肯定是轴对称图形。

小组讨论。

大家剪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剪完后, 可以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学生剪,并在黑板上贴出。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为什么? 如果用笑脸来评价自己的画你认为今天你可以得到几张笑脸? 为什么?轴对称图形 特征: 对称 对称轴 方法: 对折 完全重合 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地延长。课题 教学目标平移与旋转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课本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通过练习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 观念。

3、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感知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判断出图形平移的位置关系。

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游乐园。

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游乐项目。

(2)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他们分别是怎么运动 的?请大家用手势比画比画。

学生用手势笔比画。

(4)引入课题: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的特点,就是这节课我们 要学习的知识, 。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2 ①像观光梯、缆车、推拉门的运动方式都是平移。

②刚才看到的游乐项目哪些是平移现象? 滑滑梯、坐小火车。

③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学生举例,边说边用手势表示所说物体的运动方式。

④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学生分组讨论 (2)教学例 3 ①像摩天轮、 旋转飞船、 飞机的螺旋桨的运动方式都是旋转现象。

②刚才看到的游乐项目哪些是旋转现象? 学生回答。

③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学生举例,边说边用手势表示所说物体的运动方式。

三、实践体验,巩固提高 (1)画一排小汽车(做一做) 学生动手画。

(2)照样子做陀螺。

学生动手做。

(3)练习七第 4 题:哪些角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把 他们涂上颜色。

①哪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 ②为什么其他的不能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 学生说理由。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的怎样?平移与旋转 像坐缆车、小火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是平移现象。

像吊扇、大风车、摩天轮的转动这样的运动,是旋转现象。课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对称和平移。

2、通过亲自动手剪一剪和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探索剪纸的方法,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3、在剪纸活动中,注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 质。教学重难点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发现连续的对称图案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 律。

彩纸数张、剪刀、铅笔等一、揭示课题 猜一猜,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再不开口的(有折痕) 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 神马?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你们喜欢剪纸吗? 这节课一起来剪纸。

(揭示课题:剪一剪)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 4 ①你能剪出这样的图案吗? 学生观察。思考。

②你知道了什么? 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

③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小组讨论,组员每人拿一张纸,边思考边分析,然后把自己的方 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方法一: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二: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三: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 3 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四: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④试一试 怎样才能剪出四个连续的小人? 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 收集 不同的作品。评一评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

⑤交流剪纸的体会 折纸的方法不止一种, 。

画的时候要注意画在闭口处。

(2)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

想一想: 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 能剪出几个小人?说 理由。

(3)思考 你认为剪连续的图案应注意什么? ①对折②从闭口处画起③连接处不能剪断。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七第 3 题 学生独立连一连,集体订正。

(2)生活中你见到过连续的图案吗? 学生回答。

(3)拓展练习 发挥想象,自主创造出作品。

四、课题总结 谈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说说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 板书设计剪一剪 剪纸人: (1)对边折 (2)画半个人 (3)剪一剪课题 教学目标1、在练习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区分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 形。

3、体会对称、平移和旋转在图案中的应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 察生活。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题图、圆片、剪刀、纸、镜子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这些知识之间都有什么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七第 5 题 出示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图形? 学生回答。

按要求独立连一连,集体订正。 (2)练习七第 6 题 学生独立观察,然后回答 (3)练习七第 7 题 先独立思考,学生再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4)练习七第 8 题 先引导学生看清图,再根据要求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练习七第 9 题 学生同桌之间游戏,教师巡视 (6)练习七第 10 题 动手拼。展示自己的作品 (7)练习七第 11 题 照样子,折一折,剪一剪。

交流自己的作品。

说:在折、画、剪时要注意什么? (8)练习七第 12 题 引导学生观察。

你呢过看出这个图形中是怎样移动这个小人吗? 这些都是正方形的纸剪的,你能看出是绕什么旋转的吗? 都是沿着正方形的中下旋转的, 所以折的时候也要以这个点为中 心。

折法:以正方形的中心为标准,把正方形分成了 8 份。

画法:讨论改注意什么? 以总的一条这边为主,头朝中心,手要连起来。

学生画,教师巡视指导。

剪法:学生操作。展示。

(9)练习七第 13 题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答案。

(10)练习七第 14 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三、自我评价 这个单元学完了,你想说些什么? 表内除法(二)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主要内容有: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 单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着重让学生在熟练 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 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 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1、让学生经历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 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课题 教学目标用 7-8 的乘法口诀求商1、掌握用 7、8 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 7、8 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求商方法讨论、归纳 7、8 的乘法口诀 求商的一般方法。

2、进一步掌握处罚计算的方法,会熟练应用 7、8 乘法口诀求商。

多媒体课件一、新课导入 1、口算练习 2、将下面口诀补充完整 ( )八五十六 三( )二十七 六( )四十八 二( )十六 ( )七二十八 八( )六十四 3、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24÷6= 12÷4= 二、探究新知 节日里, 小朋友们为了布置教室, 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做了很多 面小旗子,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能帮他们解决吗? 1、教学例 1 (1)观察情景图,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 8 行小旗子,每行 7 面。7?8=56,一共 56 面。

) 用到哪句口诀呢?(七八五十六) (2)回答的很好,那么,你会计算下面的题吗? 教师出示:56÷8= 56÷7= 小组讨论后反馈。

(生:56÷8=7 56÷7=8) 你是怎么知道的?说一说。

生:除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56÷8,就想( )八五 十六,用刚刚的乘法口诀,答案是 7。

生:56÷7,可以想七( )五十六。

师小结:根据乘除法互逆运算,可以求出除法的商。

2、做一做 (1)以开火车的方式,合作完成第 1 题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的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2)完成第 2 小题的填空,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3)完成第 3 小题。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集体回答。

并说说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 1 题。

这道题是对刚刚学习的运用 7、8 的乘法口诀求商知识的巩固与 加强,组织学生练习,进行抢答,并说说计算每一道题用的是哪一句 口诀。

2、完成练习八第 2 题。

3、完成练习八第 3 题。

这道题是一道综合运用题, 把对乘法口诀和利用口诀计算除法的 考察与数字排序相结合,增加了一定难度,要引导学生分步完成,先 计算,后排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们有哪些收获呢?用 7、8 的乘法口诀求商 7?8=56 56÷8=7 56÷7=8 课题 教学目标用 9 的乘法口诀求商 1、掌握用 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思维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掌握用 9 的乘法口诀求商地方法,正确运用 9 的乘法口诀求商。

多媒体课件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填空 ( )九二十七 八( )七十二 四( )三十六 五( )四十五 ( )九六十三 六( )五十四 3、抢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4÷8 21÷7 40÷5 28÷4 引导学生说出求商的思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2 节日里, 小朋友们除了做了旗子之外, 还不止了很多心形的气球, 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有 27 个气球,每行 9 个,共 3 行。

(1)如果知道有 27 个气球,每行摆 9 个,怎么求一共可以摆几 行呢? (列式 27÷9) 怎么计算呢?用哪句口诀呢? (三九二十七) (2)如果知道有 27 个气球,摆了 3 行,怎么求每行摆几个呢? (列式 27÷3,根据口诀三九二十七可以计算出结果是 9)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1——3 题。

(1)让学生人人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课本上。

(2)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对的多。

(3)尽可能的采用各个小组比赛的形式来完成,利用游戏的方 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完成“练习八”第 6 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思考后, 指名回答, 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 7 题。

(1)引导学生审题,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无论是获胜队还 是负队,队员都是 8 个人。

(2)独立思考后求出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3)发散思维,利用图中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答案不唯 一。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谈谈你的想 法。用 9 的乘法口诀求商 27÷9=3 27÷3=9 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48÷8=6(本)课题 教学目标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 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 2——6 的 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 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 合。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多媒体课件等一、复习导入 口算练习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 明明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 可是面对那 么多好玩的商品, 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 同学们, 你们愿意帮助明明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明明去商店看一看 吧! (出示教材图片)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 6 元 1 个,地球仪 8 元一 个,皮球 9 元 1 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明明求出 56 元钱 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组交流汇报: 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 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 地球仪是 8 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 8 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 56 元里面有几个 8 元。

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

如何列式计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 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 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 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 怎么知道的? (一个地球仪 8 元,7 个一共 7?8=56 元,所以是对的。

)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想一想,如果 24 元买了 6 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 预设: (1)24 元钱可以买 6 辆车,就是将 24 平均分成 4 份,求 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 24÷6=4(元) (3)一辆 4 元,6 辆就是 4?6=24(元) ,计算正确。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内 2 人合作, 一问一答, 其他小组成员看一看他们的回答是 否正确,错误的相互改正,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谁发现的问题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 2 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 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 再让学生独立解 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第 4 题。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解决第 1、2 小题分别需要哪些信息,应该如何解 答。再在小组内探讨根据所知道的信息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九”第 6 题。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分小组讨论,看能知道哪些 信息。

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呢?说一说,算一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 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 也解决了这些问 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问题 56÷8=7(个) 5?6=30(元) 36÷9=4(个) 课题 教学目标整理和复习1、使学生通过有序整理和复习表内除法,发现除法算式的一些规 律,加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除 法运算的意义。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 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们的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合 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通过有序地整理和复习,能熟练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综合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卡片纸等一、新课导入 1、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 内容,熟悉本单元的主要知识。

2、教师根据学生整理的情况,总结归纳板书: 除法的计算:运用乘法口诀求商(7——9 的 乘法口诀) 表内除法(二) 解决问题: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整理算式 (1)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 7——9 的乘法口诀求商, 加上第二单元学习的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我们学习了表内除法 的所有算式,现在让我们在卡片上写出这些除法算式。

引导学生明白为了写的时候不遗漏,不重复,不混乱,可以按照 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来写, 可以参照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 式。

(2)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空白卡片和深色水彩笔。组织学生根据 45 句乘法口诀写出 81 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按一定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 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以及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2、交流反馈 (1)展示学生整理好的除法算式,然后组织学生说一说是按照 怎样的顺序整理的。

预设: 小组 1: 我们是按照除数来写的, 先写除数都是 2 的算式。

小组 2: 我们是按照得数来写的, 先写得数都是 2 的算式。

(2)出示教材中的表格,组织学生观察。

从乐乐整理的表格中, 你能发现什么?根据你的发现把余下的算 式填出来。

预设:生 1:每一横行的得数相等,按照得数是 1——9 的顺序 从上至下排列。

生 2:每一数列的除数都相同,并且按照除数是 1——9 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

生 3:乘法口诀有 45 句,但是除法算式却有 81 道,因为 除了两个因数相同的口诀外,每个口诀都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3、口算练习 组织学生根据写出的卡片进行下面的活动。

(1)一名学生随意拿出一道算式卡片,说出算式,另外一名学 生说得数。同桌之间互问互答,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2)以小组为单位,一名学生随意说出一个得数(1——9 内) , 另外几名学生找出相应的所有算式卡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第 2 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回答各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教材“练习十”第 3 题。

(1)观察教材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3)讨论交流,还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 答。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 4 题。

师:明明把被除数看颠倒了,得到的商是 4,除数是 6,我们是 不是可以求出颠倒后的被除数?是多少呢? (是 24, 用 4?6 得到的。

) 师:颠倒前的数和颠倒后的数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是相互颠倒的。

) 师:那么能求出原来的被除数是多少了吗?(是 42) 师:知道了原来的被除数就能求出这道算式正确的商,想一想, 应该是几? (除数是 6,这时候的商应该是 42÷6=7)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 学会熟练运用 被除数=除数?商求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集体总结。 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 (贴好的除法算式)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 混合运算,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 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 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 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 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 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 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 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 “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 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 经历 “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 —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 的过程, 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 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 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 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 积极主动获得新知。知识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 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 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 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 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 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7 课时 1.混合运算????????4 课时 2.解决问题????????2 课时 3.整理和复习???????1 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 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 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知道混合运算的运 算顺序。

主题图、PPT 课件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 17=25+20-10=48-8+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 53 人, 中午走了 24 人, 下午又来了 38 人, 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 1. 同学们做什么呢? 2.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 53-24+38 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 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 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 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 (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 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 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 ,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 下来 (+38) , 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 (=67) 。

注意: 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 2. 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 15÷3×5= 问题:1. 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 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 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问题:1. 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 第 2 题哪错了? 3. 第 3 题哪错了? 4. 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课堂作业:第 50 页练习十一第 1 题、第 2 题。板书设计 53-24+38 =29+38 =67混合运算(同级) 15÷3×5 =5×5 =25 课题 教学目标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 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 生的运算能力。

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规定混合运算 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主题图、PPT 课件教学重难点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2×4×7= 6÷3×2= 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 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 题吗?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4×3=12 12+7=194×3+7 =12+7 =19 7+(4×3) =7+12 =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追问 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追问 2:为什么先算 4×3?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7+(4×3) =7+12 =19问题:1. 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 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 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 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 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 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 ,再写出第一步 计算的结果(12) ,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

问题:1. 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 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二)小动物回家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四、课堂作业4×3=12 12+7=194×3+7 =12+7 =197+(4×3) =7+12 =19 课题 教学目标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 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 生的运算能力。

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理解规 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主题图、PPT 课件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一、激趣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 7+(7-6)= 10-(5+3)= 7+7-6= 问题:1. 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 呢? 小结: 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 要先算括号里 面的。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 (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问题: 1. 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 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 在第 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34-(28-13) 6×(7+2) (88-56)÷8 76-(12+25) (12-5)×3 48÷(8-2) 问题: 1. 这 6 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 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四)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 2 2 = 2 问题: 1. 你看见什么了? 2. 你能在前三个“2”之间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这个算式的 运算结果等于第四个“2”吗? 板书设计课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 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 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 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 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 方法,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 问题。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主题图、PPT 课件一、复习旧知 口算: (30-20)÷5 = 72÷(18-9)= 65-8×5 = 20+7×5 =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问题: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 (90-36)÷9 54÷9=6(次) = 54÷9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问题: 1. 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需要知道什么? 3. 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 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 ,需要知道什么? 5. 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6(次)问题:1. 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 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小结: 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 如果其中的一个 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 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你会解答吗?请写一 写。

(3) 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 明。

(4)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剩下的要用 5 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1)问题: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会解答吗? (2)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60-15)÷5 (3)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 同学们在做操,如果 9 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6×3÷9 (3)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5)解答正确吗?90-36=54(个) 54÷9=6(次)(90-36)÷9 = 54÷9 = 6(次)课题 教学目标整理和复习 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主题图、PPT 课件一、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6÷8= 72-5×8= 30÷6+29= 7×(36-30)= 48-18+32= (14+21)÷7=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 1. 你能把这 6 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

2. 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2)只含有加减(或乘除),要从左至右按顺序计算。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18+27÷9 4×8-3 (18+27 )÷9 4×(8-3)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在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复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1.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 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4)解答正确吗? 2.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5)解答正确吗? 本单元总结。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

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 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 计算方法。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 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 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 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 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 学时, 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 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 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思考: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 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新 - 课 -标-第 -一- 网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 际问题。

情感态度: 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 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时安排 9 课时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4 课时 2.解决问题?????????????2 课时 3.小小设计师????????????1 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认识有余数的除法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 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 意义。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一、复习铺垫 1、摆一摆。用 9 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2 个 小或者 1 个大) 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9 根小棒,每 3 根一摆,可以摆 3 个小三角形。

9 根小棒,每 9 根一摆,可以摆 1 个小三角形。

3、列式计算 摆两个小三角形:9÷3=3(个)9 表示什么?3 呢? 摆一个大三角形:9÷9=1(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1 (1)师:儿童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 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 2 颗草莓放一盘,现在有 6 颗草莓,请同 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 6 个学具表示 6 颗草莓来摆一摆。

(学生动手 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 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 3 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6 ÷2=3(盘) (2)如果不是 6 颗草莓,是 7 颗呢?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 几盘,有没有剩余。

(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 3 盘,还 剩 1 个)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 师: 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 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讨论) ?说明:7 里面最多有 3 个 2,这余下的 1 不够再分一组,这个 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 列式:7÷2=3(盘)??1(个) ?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 6 个小 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3) 观察比较 6÷2=3 和 7÷2=3??1 这两道算式, 引导学生再 次认识到: 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全部分完没 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 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师: 想一想, 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 余数表示什么? 2、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 1 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 2 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 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 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 1 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是一道开放题,三种装法,不同的选择会 有不同的结果, 根据自己的选择, 圈一圈, 然后填空, 教师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 2 题。

出示题目:17 个红果,平均分给 3 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几个? 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红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 否有剩余。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 疑问吗?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17÷2=8(组)??1(个) 7÷2=3(盘)??1(个) 23÷3=7(组)??2(个) 课题 教学目标余数和除数的关系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 除数的关系。

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激 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发现并理解“余数定比除数小” ,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 除数小。

多媒体课件、小棒等。教学重难点一、导入新课 1、口算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 10 根小棒,平均分成 3 份,每份几根?剩几根? (2)拿出 9 根小棒,每 4 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还剩几根?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 2,展示课件。

1、动手操作。

请每位学生分别用 8、9、10、11、12 根小棒,每 4 根摆一个正 方形,看看这些小棒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

操作完毕后,全班交流、互动,反馈信息。

(1)如果给你 8 根小棒,每 4 根摆这样的一个正方形,最多能 摆几个呢?会有剩余吗?(摆 2 根,没有剩余) 你能列出算式吗?8÷4=2(个) (2) )如果给你 9 根小棒,最多能摆几个呢?还剩几根?(摆 2 根,还剩 1 根) 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9÷4=2(个)??1(根) (3)10 根呢? 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10÷4=2(个)??2(根) (4)11 根呢?12 根呢? 11÷4=2(个)??3(根) 12÷4=3(个) 为什么不是余 4 根,写成 12÷4=2(个)??4(根)呢? (因为 4 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 2、观察发现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每道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 数与除数的关系。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呢? ?余数小于除数。

(师板书) (2)学生验证: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看看余 下的小棒根数能不能是 4 根、5 根、6 根??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余数不能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因 为这种情况下,余下的还可以再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此时余数小 于除数。得出余数 除数的结论是正确的。

小结:?剩下的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师: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是 小于除数的。现在让我们用一堆小棒摆一个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 能会是几根小棒? ?总结:每 5 根摆一个,就是把小棒每 5 根分一份,除数是 5, 根据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可能剩 1、2、3、4 根。

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2、完成“练习十四”第 14 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已知除数是多少, 在被除数和商未知的情况 下,求余数最大是几,然后指名回答。

(除数是 8,不管被除数和商 是几,余数都小于除数,可能是 1——7 中的任意数,其中,最大是 7。

)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8÷4=2(个) 9÷4=2(个)??1(根) 10÷4=2(个)??2(根) 11÷4=2(个)??3(根) 12÷4=3(个)余数 除数 教学反思课题 教学目标识除法竖式1、掌握用竖式书写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能对除法竖式作出 合理的解释。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掌握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理解竖式中各个部分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小棒等。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正方形, 今天我们继续摆一摆, 请同学们拿 出 13 根小棒,每 4 根分一组,看看结果怎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 巡视。

(1)能分几组,有剩余吗?(能分 3 组,剩 1 根) (2)怎样列式表示? 13÷4=3(组)??1(根) (3)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时候,除了列 横式之外,还可以怎么列式?(竖式) 没错,除法和它们一样,也可以写成竖式的,那么,怎么写除法 的竖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 3,出示除法竖式。

1、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成这样的竖式。

(结合教材图片)像汉字 “厂”的符号表示除号,除号里面的是被除数,一撇的左边写除数, 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面写除数和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最后是 余数。

也就是: 3 ??商 除数??4 1 3 ??被除数 1 2 ??4?3 的积 1 ??余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你知道竖式中的每个数的含义 吗? 预设: (1)13 表示一共有 13 根小棒,4 表示每份分成几根,3 表示 13 根小棒 每份分 4 根最终分成的份数。

(2)12 表示分掉的 12 根小棒,就是 4 和 3 的乘积,1 表示 余下的一根小棒。

师生总结:除法竖式的一般写法分为三步:一除二乘三减。

2、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竖式,师巡视订正。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除法竖式,大家会写了吗,我们是怎 样写除法竖式的?我们回顾一下。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竖 式的步骤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师:如果有 16 根小棒,每 4 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 写? 学生动手分小棒,然后集体讨论,反馈信息。

预设: (1)16 根小棒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2)可以写算式 16÷4=4(组) (3)它的竖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来写,被除数换成 16, 除数不变,商是 4,除数和商的积是 16,这里没有余数,相当于余数 是 0,表示没有余数。

4 4 1 6 1 6 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 1、2 题。

指导学生分别拿出 11、12 根小棒,每 3 根一组分一分,根据分 得的结果,确定商和余数,然后书写除法横式和相应的除法竖式,先 写在书本上,然后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 3 题。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 分一分, 写一写竖式, 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 然后指名说说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的收获是什么?X k B 1 .认识除法竖式 3 除数??4 1 3 1 2 1??商 ??被除数 ??4?3 的积 ??余数课题 教学目标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用乘法口诀试商。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1、使学生经历试商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会运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多媒体课件教学重难点一、新课导入 基本练习(课件出示) 1、摆 41 根小棒,每 7 根一堆。

填: ( )根小棒,每( )根一堆,分成了( )堆,还剩( ) 根。

列式: 2、摆 41 根小棒,平均分成 6 堆。

填: ( )根小棒,平均分成( )堆,每堆是( )根,还剩 ( )根。

列式: 汇报结果,再列竖式,说说每个数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4 (1)师:前面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摆小棒来确定有余数除法算式 的商和余数,可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太繁琐了,有 更方便的计算方法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更便捷的方法—— 列竖竖计算,上节课学习了竖式的写法含义,那怎么计算呢? 课件:43÷7=???? (2)师:根据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这样写竖式,被除数写 43, 再写除号,然后写除数。

(边解说边板书)商写几?43 除以 7 就是把 43 每 7 个一分,求 43 里面最多有几个 7,我们可以这么想,7 和几 相乘的积最接近 43,而且小于 43 呢?(六七四十二)7 和 6 的乘积 最符合这个条件,商写 6。

(板书) 师: 那么, 被除数下面写什么? (7 和 6 的乘积 42) Xk B1 . c o m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写出余数 1,让学生明白余数 1 是 43 里面分掉 6 个 7 之后所剩余的,也就是 43 减去 42 的得数。

6 7 4 3 4 2 1 ?师强调: 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时关键 在于试商, 灵活运用表内乘法口诀试商, 可以提高试商的准确性和计 算的速度,试商时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2、做一做 (1)师:我们能不能用刚学到的方法,做一做第 63 页的第 1 题,为它们找到合适的商呢? 出示:26÷4=???? 引导学生试商,想 4 和几相乘的积接近 26,而且小于 26。

(四七二十八,大于 26 不符合,四六二十四接近 26 又小于 26, 商写 6。

) 学生再独立思考另外一个竖式的计算,然后指名板演。

(2)出示第 2 题,生读题。

这是一道应用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求可以做多少根长跳绳, 就是求 39 里面最多有几个 7,用除法计算,所得的商就是所求的结 果,余数是还剩下的米数。 小组内讨论后反馈,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 4 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说一说你是 怎么想的,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 5 题。

这其实是一道有余数除法算式计算的文字表述题, 本质上就是求 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

学生完成后反馈,教师做出评价。

3、完成“练习十四”第 10 题。

完成计算后, 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题, 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完成“练习十四”第 11 题。

判断对错,指明回答,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对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有哪些认 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新课 标 第 一 网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6 7 4 3 4 2 1课题 教学目标解决问题(一)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地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 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 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 感。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并能够结合商和余数在具体情境 中的正确含义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 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等。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卡片,说得数) 2、解决问题。

(1)学校食堂买来了 23 棵大白菜,每筐装 6 棵,可以装几筐? 还剩几棵? (2)学校食堂买来了 23 棵大白菜,装 3 筐,平均每筐装多少? 还剩多少棵?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 究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 5,出示教材。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 个学生去划船, 每条船最多坐 4 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从教材的题目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有效信息呢? 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 4 人,要求至 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同学们,想一想, “至少”是什么意思呢? ( 就是最少的意思,要想租的船最少,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 人。

) 师:该怎么解答呢? (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 22 里面有几个 4,应该用除法解答。

) 22÷4=5??2 5 4 2 2 2 0 2 师: 竖式中的 22、 4、 5、 2 各表示什么?新|课 | 网| 标|第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5 表示船的条数, 单位写条, 2 表示剩余两人,单位是人。

小结: 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 写的时候要 静心思考。

(板书)22÷4=5(条)??2(人)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 刚才同学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一起来说 一说, 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

是 5 条吗?那余下的 2 人怎么办呢?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集体反馈。

预设:生 1:安排 5 条船不够,剩下的 2 人坐不下。

生 2:多出 2 人,应该再租 1 条船,一共要租 6 条船。

总结: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有剩余的情况, 余下的不管多 少,都要给商再加上一个 1。

(3)师:同学们真厉害!想想刚才我们的解答正确吗? 每条船最多坐 4 人,5 条船最多坐 20 人,多余的 2 人也要有船 坐,所以 6 条船肯定能坐 22 人。解答正确。

2、做一做 完成第 2 小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师:用 10 元钱买 3 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就是求 10 里面最多有多少个 3。

(2)学生独立解决: 10÷3=3(个)??1(元) 交流讨论:这里的余数 1 该怎么办? 学生交流,最终形成认识:余下的 1 元买不到 1 个面包,10 元 只能买 3 个面包。不管余 1 元、余 2 元,都只能买 3 个面包。这里的 余数应该舍弃。

(3)师:同学们,请仔细比较这两道题,思考一下,它们有什 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预设:两道题都有余数; 第一道有余数,不管余数是几,都给商加上“1” ,第二道 题,不管余数是多少,都舍弃,不加“1” 。

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时候需要加“1” ,什么时候不加“1”呢? 小组讨论交流。

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 我们不仅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 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安排, 不同的情况, 有不同的 处理方法。

(4)用这些钱能买几个 4 元的面包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解答并说说理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 1 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50÷8=6(天)??2(个) 需要 7 天。

2、完成“练习十五”第 2 题。

指名学生说说从图片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对于余数应该怎么处理, 并说说怎 么想的。

23÷4=5(本)??3(元) 能买 5 本。

25÷4=6(本)??1(元) 能买 6 本。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呢?解决问题(一) 22÷4=5(条)??2(人) 5 4 2 2 2 0 2课题 教学目标解决问题(二)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与研究,进一步学会用有余数除 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解决较复杂问题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 用知识解决问题得成功体验。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和余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将生活实际问 题转化为有余数的除法计算问题。

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小游戏,从 1 开始依次往下数 1、2、3、 4、5,轮回来 6、7、8、9??一直这样数下去,每一个数都对应一 个手指。

现在老师说任意一个数, 你能马上就找到这个数对应的手指 是哪个吗?试一试。

数到 24 是哪个手指呢? 有的同学是一个一个的数, 老师一下子就知道是哪个手指, 你想 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学习完今天的知识你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6,出示课件图片。

(1)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有 13 面小旗子,它们摆的很有规律) 师:知道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吗?X|k | B | 1 . c|O |m 师: 按照这样的规律, 你知道第 16 面小旗子应该是什么颜色吗? (2)解决问题。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看看谁能很快就知道第 16 面小旗子 是什么颜色。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反馈。

(是黄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说你们的方法。

预设:生 1:最后一面小旗是第 13 面,我接着往下画,画到第 16 面小旗是黄色。

生 2:小旗每 3 个一组是一样的,每一组里面的小旗都是 按照同样的顺序排列。16 个小旗 3 个 3 个一圈,圈了 5 组,剩余 1 个,这 1 个就是第 16 面小旗子,他是第 6 组里面的第 1 个。按照排 列的顺序,可以知道是黄色。

(引导学生明白这种圈一圈的方法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根据摆小 旗的规律, 用除法的余数能够快速解答这种周期问题。

因为余数是 1, 就说明第 16 面小旗时某一组里面的第 1 面,应该是黄色。

) (3)验证结果。

师: 用 16÷3=5??1 这样的求余数方法进行判断, 结果正确吗?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然后说一说。

2、想一想:如果按照那样的规律往下摆,第 27 面小旗应该是什 么颜色呢?(第 27 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 4 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 说说图中的珠子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串 在一起的, 然后独立思考第 24 个珠子是什么颜色, 说说解题的思路。

2、完成“练习十五”第 5 题。

六一儿童节, 校园会场上摆了很多漂亮的花盆, 看看是怎么摆的。

如果一共要摆 32 盆,那么最后一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讨论后交流、反馈。

3、完成“练习十五”第 6 题。

(1)引导学生用求余数的方法进行判断。

(2)这是一道思考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应该引导 学生明白一个月里面完整的星期有 4 个, 就是说一个月里面至少有 4 个星期六和星期日, 但是题目中说 6 月有 5 个星期六和星期日, 意味 着六月的前两天应该是星期六和星期日,这样才符合题意。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做的小游戏,其实它和我们今天学 的用除法余数来解决问题有关系。

你发现其中的奥妙了吗?它的奥妙 就是每次都数 5 个,就是把 5 看作一组,做除数,报出的数就作为被 除数,然后用报出的数除以 5,看余数是几。余数是 1 就是大拇指, 余数是 2 就是食指,余数是 3 就是中指,余数是 4 就是无名指,没有 余数就是小拇指。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二) 可以用除法解答: 5 3 1 6 1 5 1 余数是 1,说明第 16 面小旗是某一组里的第 1 面,应 该是黄色。 教学反思课题 教学目标小小设计师1、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的对称、平移等知识,能够设计出各种漂 亮的图案。

2、培养学生对设计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3、自己设计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 维能力。

纸、剪刀、学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重难点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在桌布、墙纸等生活物品 上见到一些很漂亮的图案,知道它们是怎么得到的吗? 课件展示图案。

师: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得到的。同学 们,还记得哪些现象是轴对称,哪些现象是平移吗? 学生讨论交流。

师: 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 制作这些漂亮的图案呢?今天 这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一起成为一名出 色的设计师。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中的四张图案。 引导学生观察, 思考这四幅图案分别有什么特点, 可以怎么得到, 然后集体讨论。

预设:生 1:这些图案都由几个相同的图形,平移后拼接在一起 得到的。

生 2: 可以按照以前学的轴对称图形的剪裁方法剪出几个 一样的图形,然后再平移拼出这样的图案。

生 3:同时还需要剪一个正方形,把这些图案贴在上面。

2、动手操作。

(1)每人发两张纸,按照刚刚讨论的思路进行设计,分别剪出 一个正方形和像教材中的那些图形,然后贴出喜欢的图案。

(2)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 的各种难题。

(3)拓展想象,鼓励学生用前面剪裁的那些图形,试一试自己 设计一个图案。

?哪些同学制作的图形一样?把它们拼在一起看一看。

3、作品展示、评比。

通过欣赏各个小组同学的作品, 根据评选标准, 评选出你认为好 的作品及“优秀设计师” 。

三、课堂小结 利用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 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 在生 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我们能不能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设计出更美 丽的图案呢?课下的时候一起来研究。小小设计师 旋转 平移 对称 (设计图案)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向学生介绍熟悉的体育场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 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 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 内数的读写法,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 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 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更大的计数单 位的教学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已经学习 了“20 以内数的认识” “100 以内数的认识” ,掌握了百以内的计数单位名称以及 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明确“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并能体会数在生产、生活 中应用的广泛性。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 为学生学习多位数的认识打好基础。在整数的认识过程中,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 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 用。

因为万以内的数需要大量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而二年级学生的经验有 限, 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 学生在读、 写大数时可能会出现错误, 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教学时,应留给学生自主探索 的空间,教学计数单位认识时,更多地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 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学思考: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 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问题解决: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 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 减法。

情感态度: 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会数 10000 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教学难点 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2.掌握中间、末尾有 0 的数的读写法。

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课时安排 12 课时 1.1000 以内数的认识?????4 课时 2.10000 以内数的认识 ????5 课时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2 课时 4.整理和复习????????1 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千以内的数的认识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 掌握 10 个一百是一千。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拐弯数。

课件、计数器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一、信息汇报 汇报收集到的有关 1000 以内数的资料。

二、探究新知 1、数的认识。

1000 有多大?(估计说) 大的数往往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咱们看看电脑演示。

动态演示 P75 例题 1。

(1)一个一个地数,10 个一是( 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 ) )(2)一十一十地数,10 个十是( 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3)如果要数更大的数,你想怎么数?为什么? 边演示边数。

你发现了什么?2、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10 个一是 10 10 个十是 100 10 个一百是 1000。

(板书) 观察后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3、数数练习。

(1)集体数,P75 做一做 (2)数数接龙游戏 4、猜数游戏 三、生活中的数。说说生活中 1000 以内的数。

1.完成第 75 页的“做一做”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 小结:通过今天的数数,你有什么发现?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

2.在计数器上拨数 806 480 521 600板书设计 10 个一是 10 10 个十是 100 10 个一百是 1000 教学反思课题 教学目标三位数的读、写法1.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组成,学会正确地按照数位顺序读写三位 数.为以后理解四则计算做准备.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习认真观察、思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如何估数 点子图 小棒、计数器一、复习引入. 1.一位数和两位数的读写法. (1)让学生口头各举出一个一位数和两个两位数.(要求两位数 应包括末尾是 0 和末尾不是 0 这两种情况) (2)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上面列举的 (3)引导学生说出列举的数的组成. (4)提问式小结. 读数、写数都从什么位开始,末尾的 0 读不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 P76 例 2 出示例 2 主题图,想一想怎样用比较合理的办法数出图中有多少 个圆点? (1)先数出一竖行,有 10 个 10 个 10 个就是 100,圈出 100, 同样数出 100 再圈起来,2 个一百是二百,与三十五合起来是二百三 十五。

(2)借助小棒 (3)出示计数器 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 235 这个数。

教师出示计数器并进行如下提问: ①从右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各表示什么数位? ②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③10 个一是( ) 、10 个( )是一百、 ( )个一百是一千. (2)教师分别在计数器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拨上两个珠子. 提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 2 个珠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2 个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意思也不同. (3)三位数的读写法. 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 1000 以内的数。

(1)不带 0 的三位数.在计数器上表示 235. (2)中间带 0 的三位数. (3)末尾带 0 的三位数. 2、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234 520 806 721 910 9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六十二 六百五十 四百零四 七百(3)P77 “做一做”1、2 三、发展练习 (1)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三位数呢? (2)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上是最小的一位数,个位上最大的一位 数,十位上是 0,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3)用 0、1 和 3 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四、作业 板书设计 P79 1、2、3 课题 教学目标三位数的大小比较1.使学生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0 个十是( ) ,10 个百是( )(2)读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109 (3)写数 999 345 870 106 800 289 330 100(4)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61○56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3: 出示 P77 图 小组讨论:怎么较快数出主题图中的点子图。

2.练习: (1)P79 第 4 题 45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47 100○98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同桌互相说 说说你是概括什么来判断的。

3.数学游戏 (1)每人请写出 3 个比 230 大,比 250 小的数。然后四人小组中 找出所写数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

(2)每人请写出 3 个比 970 大的数,汇报后全班找出最大数和 最小数。

三、课堂练习:P81 13 题课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 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2、让学生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

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之一。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一、 介绍算盘的历史和现在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 我们的祖先在 600 多年前就已经发 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留传到现在。所以算盘的我国 的优秀文化遗产。算盘还传到日本、朝鲜、美国、东南亚、欧洲等许 多国家和地区。

二、 介绍在算盘拨数的方法 1、 认识档、上珠、下珠 2、 认读算盘上的 1-9 各数。

3、 拨珠的方法:拨入下珠用大拇指,拨去下珠用食指,拨入拨去上 珠用中指。

三、探究新知 1.教学例 4: 出示 P78 图 认识算盘 定位:算盘上哪一档都可以定为个位。只要个位确定下来,其余的 数位也就确定了。

各部分的名称 一个下珠表示数字几? 一个上珠表示数字几? 学生汇报 (4)在算盘上分别标出数位。

2.练习: (1)P78“做一做” 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数学游戏 (1)同位每人拨出一个数。然后俩人分别说出、写出算盘上所表 示的数。

(2)拨一些数让学生读写。

三、课堂练习:P80、6课题 教学目标万以内数的认识1、让学生感受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进一步体会相邻两个 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3、 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 使 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课件、计数器,练习纸即一张空的数位顺序表格。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一. (一)复习旧知。 1、观察规律,再接着往后数 5 个。

27、37、47、57、 ( ) ( ) (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2000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二)讲授新课 1、通过看图,并揭题。强调数学信息,学生汇报结果,那如果一千 一千再往上数, 更大的数又该怎么读呢?——揭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 认识《万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

2、教学例 5。分三步走 (1)观察例 5 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 1000 个小立方体,这儿有 10 个大立方体, 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 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 千位在左起第 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计数器上拨一千,数一千,直到拨 10 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3、教学列 6。ttp ://w ww.x kb1. com(1)教师拨出 2458,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四百五十八。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

(写作:2458。

) (2)师:这个数是由( 个一组成的。

)个千, ( )个百, ( )个十和( )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4、课堂练习。

(将两个例题的内容整合) (1) 课本第 83 页的“做一做”第 1 题。

看计数器读书并说出这些数 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 994-1000; ②从 9995-10000。

5、玩游戏(投飞镖)猜一猜这个数是多少?请你在计数器拨出数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能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4)记这个表格。

(三)综合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 在玩过之后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结过后有时间再安排个欣赏,是有关对知识认识。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千一千的数,数 10 次是 10000 10 个一千是一万。

计数单位“万” 数位顺序表。 课题 教学目标万以内数的读写1.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万以内数的读写。

2.在经历中间、末尾有 0 的四位数的读写过程中,加深对数位的认 识和理解。

3.通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 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万以内数的读写。掌握中 间和末尾有 0 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法 计数器、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资料。教学重难点一、回顾旧知,激活基础 1、填空: 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三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位。

500 47582 我读,你写 820 409 3、我写,你读(开火车读) 400 306 930 623 5794 学生读。

二、学习新知,探究规律 (一)创设情景 揭示课题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汶川大地震吗? 2、师:在灾区的小朋友最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大家都伸出了 援助之手, 纷纷为灾区小朋友捐款。

老师这里有一张新纪元学校各班 的小朋友的捐款数额, 大家想知道他们各班捐款的情况怎样吗? (出 示统计表)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5305 三年级 4005 四年级 4306 五年级 3500 六年级 6003合计 (元) 26303、师:谁愿意当一下播报员给大家播报下一年级的捐了多少钱? 4、师:二年级呢? 5、师:还有谁也想试一试报一下三年级的捐款数? 6、师:小老师们,你们觉得他这样读对吗?有没有跟他读的不一样 的。

7、师:到底哪种读法是正确的呢? (二)分类感知,探究读法 1、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数(4005) ,哪个小朋友愿意告诉大家它 是几位数,它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2、师:你能上来在计数器上表示出这个数吗? 3、师:你为什么在千位上拨 4 个珠子,百位跟十位却一个也不拨? 4、师:像 4005 这样百位和十位上都没有,用零来站位的四位数,我 们读时只需读出一个零就行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下这个数。

5、师:4005 用中文表示出来就是四千零五(板书四千零五) 6、师:下面谁来试试读出六年级的捐款数?其他小老师竖起你们的 小耳朵听仔细了他读的到底对不对? 7、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课本 85 页,在上面的空白处先写下 6009,再在旁边用中文写出它读作什么。

8、师:剩下还有四年级和五年级的捐款数没播报完,最后一次当播 报员的机会,老师要看看给哪个小朋友好? 9、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说说一到六年级的捐款数,看看对 方说的对不对,2、4、6、8 小组说,1、3、5、7 小组听他说的对不 对。对的夸夸他,错的教教他。

10、师:现在请小朋友转动一下自己的小脑瓜,想一下刚才我们读这 些数时, 我们是从最高位读起还是从最低为开始读起。

X|k c|O |m|B|1.11、师生小结读法 我们读数的时候要记住从高位读起, 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 百位上是 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 0 或两个 0 都只读一个 0,末尾的 0 不管有几个都不读。

12、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 85 页,读读书上的小男孩和小 精灵的话。

(三)探究写法例 8 1、师:我们会读万以内数了,那么你会不会写呢?老师现在就考考 你们。

师: 请小朋友们把计数器上显示的数写在你们的练习本上, 边写边想 写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师:这也难不倒大家啊!那老师再拨一个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 有老师想象中的那么厉害。

(在计数器上拨出 3003) 2、师:这次小朋友在写的过程中还要想想写这个数的时候要注意什 么。

师:奇怪,四千三百零五,三千零三,它们当中都只有一个零,为什 么在写的时候 4305 写一个 0,3003 却要写 2 个?哪个小朋友愿意帮 助老师解答一下。

(四)师生交流、归纳方法 1、师:刚才我们读、写了很多数,现在你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了吗? 和小组同学说一说怎样读、 写万以内的数。

小组汇报读数时和写数时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2、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我们知道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就可以读 和写各种各样的数。

三、巩固新知,拓展迁移 1.教科书 P85 做一做第 1 题。

师:这几道题,你想提醒同学们特别要注意什么呢? 2.完成教科书 85,第 2 题。

3. 完成教课书 88,第 9 题 2010 年,可能有学生会出现二千零一年的读法。

师:对于年份,车牌号,电话号码等,我们直接读数字就行了,例如, 2008 年,我们读? 4.教课书 88 第 10 题 板书设计课题 教学目标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 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做事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大于、小于号的正确使用。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调整 一、引入新课: 昨天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家用电器的价格, 谁能给我们说说你 的调查结果。

同学们真能干,看得很清楚。今天我们就用这些价格信息来比较 万以内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二、新授: 1、师:你们可以从中任意选择两样商品比一比,看看谁贵谁便 宜?能不能用“□○□”这样的形式写下来? 2、学生活动。

3、师:谁能汇报一下,你们选择哪两样商品,谁贵谁便宜?并 用□○□式子表示出来了。

4、式子都整理在下面并编上号,你们给它们分分类,好吗? ①825 2413 ③4998 2413 ⑤825 4998 ②2413 4593 ④825 4593 ⑥4998 4593你认为可以怎么分? 5、老师出示:第一类①④⑤ 第二类②③⑥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位数相同怎么来比 较大小,位数不同又怎么比较呢? (1)问:谁能结合例子来说说? 问:如果二位数和三位数比、三位数和四位数比,四位数和五位数 比呢? (2) 谁能说说位数相同的数怎么比较呢?千位、 百位、 十位都相同, 比哪一位呢?千位、百位、十位、个位都相同,又怎么比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自己能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看一看、议 一议,发现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找到和自己收集一样商品的好朋友,两人将价格比一比。

2、在○里填上“ 或 、=” 。

299○302 1010○999 6029○6031 1456○1456 3、有三个小朋友,他们为三个数排了队请你看看他们排得对不对。

小羽: 1010>936>963 小舟: 1010>963>936 小健: 936>963>1010 4、游戏:找座位 X|k | B | 1 . c|O |m 4780○3987 568○570 3248○3249请四位同学上台来,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请这四位同学互相帮 忙、合作,按老师要求组成数字。

5、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四、作业:90 页 板书设计 做一做课题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 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一、游戏引入: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 4 位数,学生猜猜是 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10 (1)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 1500 人” 。

请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 个数的? (2)比较 1500 和 1506 两数 指出:1506 是一个准确数,1500 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 确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出示主题图 2 参加本届全运会 9985 人”9985 的近似数有什么? 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 9985?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本届全运会的人 数?为什么? 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2、生活中的数学 近似数的使用 举例:二年级同学 304 人,可说大约 300 人。

购物总价钱 2998 元,可说大约 3000 元。 3、练习:P91 三、课堂作业 P93 四、课后任务 P80“做一做 5、6 7课题 教学目标整百、整千的加减法(1)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 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一、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将部分数据板书。

2、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11 (1)刚才大家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整百、整千的数,小强也收集了 两个数据。张爷爷家新买了一台彩电 1000 元和一台电冰箱 2000 元, 请同学们帮他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 (2)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 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

2、教学例 12 (1) 出示学校图书馆书籍的部分数据, 让学生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 法问题。

文艺书籍:50 种 科学书籍:80 种 学习参考书籍:130 种 (2)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较这组数与例 11 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 (4)进一步口算:900+600 1500—600 三、联系实际应用 1、让同学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法或减法的口算问 题。

2、挑战赛 “做一做”13、捉鼠比赛。练习十七第一题。

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收获。 四、作业: “做一做”1、2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例 11 1000+2000=3000(元) 方法 1:1 个千加 2 个千是 3 个千,就是 3000. 方法 2:1+2=3 例 12 1000+2000=300080+50 = 1308 个十加 5 个十是 13 个十,就是 130 130-50=80 13 个十减 5 个十是 8 个十,就是 80课题 教学目标整百、整千的加减法(2)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 策略。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一、口算练习 1.口算 900 - 300 4000+300 3300—800 2.口算计时比赛 二、数学游戏 1.让学生观察第 96 页 买电话和台灯这两件物品情况,发现提出的问题: 买这两件商品, 500 元够吗?” 2.让学生讨论小精灵提问题的意思从而引出估算。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估算。

3.谁能解决小精灵的问题?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尽量让学生把不同的策略都展现出来。

5.通过对各种估算的对比,学会合理估算。

6 根据第 96 页图表,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挑战赛。

第 96 页做一做。

四.联系实际应用。

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九第 6 题。

2 同桌同学讨论完成第 7、8 两题。

五.全课小结。

500+400 2000+5000 8000 — 3000 300+50 4500+7003500 — 500600+7000 800+900 板书设计课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 能较灵活 . 熟练 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 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 ,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 行计算。教学重难点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 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 口算 72-50 35+3 93-6 24+9 45+30 28+7 87-5 36-8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一)观察第 96 页情景图。

1.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 息,可以提出哪些有关的问题? 2.学生提问题。

(二)观察情景图。

1.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师根据生答板书:电话和台灯一共要用多少钱?” 带 500 元够吗?” 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 (二)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四.巩固练习。 1.第 96 页做一做. 2.练习十九 6、7、8.(选加法做。) 五.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课题 教学目标整理和复习1.引导学生温故知新,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数的组成、大 小比较、近似数知识以及整百、整千数口算加减法。

2.通过整理,使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形成知识 网络。

3.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发展数 感。

万以内数的组成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一、梳理回顾,理清知识点 1、导入揭题 谈话:同学们喜不喜欢看课外书?瞧,这是咱们学校的图书室,这里 藏着有关课外书的一些信息,想不想去了解? 2、呈现信息。

图书室有《百科探谜》 本,有《世界名著》 本,有《少儿 读物》 本。

3、 师: 现在,老师想了解一下在这一单元里你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和本领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读数、写数 数的组成、 比较大小、 近似数、 整百整千口算加减法 二、针对复习,巩固知识要点 1、拨一拨: (1)图书室《百科探谜》到底有多少本呢?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两个 数,你们先把这两个数记下来,再选一个填到括号里。

(2)试一试:同学们,如果让你们像老师这样拨两次珠,每次拨 5 颗,你还能创造出其它万以内的数吗? 2、排一排: 5050 55 5005 505 550 5500 哪个数最小,为什么?看来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要先看数位,如果位 数相同呢?怎么比? 3、猜一猜: 《世界名著》有多少本呢? 猜猜我是几? (1) 我由 2、0、1、0 四个数字组成。

(2)我的最高位数字是 2。

(3)读数时一个“0”都不读。

2010 2001 2100 4、评一评,谁对谁错? 明明说:三(1)班有学生 60 人,60 是近似数。

( ) 兰兰说:三(4)班大约有学生 60 人,60 是近拟数。

( ) 两个 60 有什么不一样? 5、说一说 《少儿读物》有多少本?咱们去看一看。

《少儿读物》的本数是 80 个十。

《世界名著》有 2100 本 。

《少儿读物》有 800 本。

看了这 2 条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口答吗? 三、拓展小结,构建知识体系 在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碰到比 10000 更大的数, 有兴趣的同学课 后可以从这五个方面对更大的数进行研究! 板书设计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

标签:初二数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视频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