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二年级作文 > 正文

[论小学体育“惩罚性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 身心健康方面总结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惩罚性教育是小学体育教学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是学生因自身的错误行为和不良行为而不得不接受的一种强制性教育。然而,惩罚性教育是一把双刃剑,若使用方法不得当则势必会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严重违反了我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相关法律。基于此,本文在探讨小学体育惩罚性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危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建议。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惩罚性教育 身心健康 危害
  
  惩罚性教育是指对个体或集体的不良行为、错误行为予以否定和批评,目的在于制止该种行为的再次发生。这是一种与奖励教育截然相反的德育教育方法,有利于使学生减少受罚行为的动机,用强制性手段使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直至其改正受罚行为。然而,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善于把握惩罚性教育的最佳尺度,不仅给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对学生健全心理、人格、性格的形成极为不利。
  一、小学体育“惩罚性教育”概述
  惩罚性教育是教育者为了达到教育目的,维护校规校纪而对受教育个体或群体的不恰当行为所采用的剥夺式或否定性的教育手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会因为学生扰乱课堂教学秩序而对其实施惩罚性教育。惩罚性教育手段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其一,轻度类惩罚性教育,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罚走、罚跳、罚坐、罚站、罚冻、罚晒、罚蹲等惩罚事项;其二,中重度类惩罚性教育,让学生在较长时间或半节课内完成接近于学生运动极限的惩罚事项,如连续罚跑步、罚往返跳、罚做俯卧撑或仰卧起坐等,或被教师强制性停课,勒令学生写检讨做深刻自我反省;其三,重度类惩罚性教育,教师对学生实施变本加厉的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的身体或心理受到严重创伤,如使用训斥、威胁、殴打、谩骂、恐吓、侮辱等不正当教育方式。
  二、小学体育“惩罚性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
  (一)造成学生心理伤害
  小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发育时期,在接受惩罚性教育时很容易受到伤害。尤其是部分教师在使用中重度或重度惩罚措施时,忽略学生身体运动的极限而一味地施加体罚,易造成学生生理上的损伤。如果这种损伤不可治愈,就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样只会使学生对生活、学习等失去兴趣而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学生在接受惩罚性教育后觉得颜面无光,逐渐形成自卑、胆怯、压抑的性格。
  (二)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小学体育教育的目标是通过锻炼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并使其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然而,由于惩罚性教育措施的实施,极易使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严重受挫,妨碍了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从而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伤害,会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对教师和学校产生抵触情绪,不但难以实现教师实施惩罚性教育预期得到的教育效果,而且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在自认为得不到教师尊重和重视时,极易受不良外因的引诱步入歧途。
  (三)导致学生形成不健康心理
  教师经常实施惩罚性教育,会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处处提心吊胆、谨小慎微,惧怕因自身不正当的行为而遭受惩罚。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接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天性,甚至可能形成自卑、孤僻、冷漠、自闭等不健康心理。
  三、解决建议
  (一)惩罚性教育与尊重关爱相结合
  惩罚性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改正过错,促进其健康成长。所以,体育教师在实施惩罚性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体验,将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始终贯穿于惩罚性教育的全过程之中,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无微不至的爱护和关注,从而引导学生深刻意识到教师对自己实施惩罚的真正意图。由于一些学生在接受惩罚后,会产生畏惧、痛苦、羞愧、不安等不良情绪,就需要教师首先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感基础,在实施惩罚后要及时给予学生呵护和关爱,使学生增强对教师的亲切感和信任感,并下定改正错误行为的决心。
  (二)惩罚性教育与谨慎适度相结合
  惩罚性教育既会产生积极作用,又会产生危害性极强的负面作用,如果体育教师使用不当,就极有可能使学生充满敌意,使负面效应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教师在实施惩罚性教育时应采用谨慎的态度,将惩罚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避免采取过激、恶意、变态的惩罚手段伤害学生的身心。同时,教师在实施惩罚性教育时应坚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所具备的心理素质、性格特点、顽劣程度和错误行为等方面的差异采取不同力度和方式的惩罚。
  (三)惩罚性教育要平等、公正
  体育教师应营造一个平等、公正的惩罚性教育实施环境,不应以学生的家庭背景的好坏和学习成绩的优劣为评判标准实施惩罚措施,以此避免学生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产生抵触情绪,对教师甚至是学生心存不满。教师还应在学生犯错时,立即实施惩罚性教育,而不应事后再进行惩罚,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错误行为和正确行为的认知,起到引导教育的良好效果。
  (四)尽量减少或避免实施惩罚性教育
  惩罚性教育虽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由于惩罚的威慑力会随着惩罚次数的增多而减弱,并且易对学生造成身心上的危害,因此教师应尽量减少使用惩罚的次数。为了达到改正学生缺点和错误行为的教育目的,教师可以多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既有利于营造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是健康和快乐。
  总而言之,惩罚性教育是一把双刃剑,若使用得当则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从而起到督促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责任感等积极作用;若用之不慎,则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尽量避免采用惩罚性教育,或是通过运用合理、适度的惩罚手段使惩罚性教育发挥积极作用,保证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冉玉霞.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与学生发展――从教师不敢惩罚现象说起[J].华东师范大学,2010.
  [2]顾伟清.关于对学生进行惩罚性教育合理性的探索[J].江苏教育,2007,(20).
  [3]朱小燕.让惩罚成为理性教育[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8,(4).
  [4]邓石莲.浅议“惩罚教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6,(5).

标签:身心健康 性教育 惩罚 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