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感言感想 > 正文

论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晋城凤鸣中学官网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新一轮的历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乡土史作为一种历史学科的课程资源,是中学历史教材的必要补充,在中学历史课程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十分突出。开发与利用乡土史课程资源对于实施中学历史新课程和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渝东南民族地区乡土史为例,从该地区的乡土史课程资源内容着手探讨,提出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 中学历史 乡土史 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085-02
  
  在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均提出了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问题。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乡土史作为一种历史学科的课程资源,是中学历史教材的必要补充,在中学历史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十分突出。因此,乡土史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文章以渝东南民族地区乡土史为例,从该地区的乡土史课程资源内容着手探讨,提出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从而为当下的历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一份微薄之力。
  一 渝东南民族地区乡土史课程资源内容
  渝东南民族地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辖黔江、秀山、酉阳、彭水和石柱五个区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大娄山和武陵山两大山系交汇的盆缘山地,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是我市唯一集中连片,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地区自然山川秀美、生态环境优良、民俗乡风淳朴、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资源。
  乡土史资源从广义上说,它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体系,包括一个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特征、人口状况、风俗习惯、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和环境等许多方面的内容。从狭义上说,乡土史资源主要包括本地区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风土民俗、名胜古迹、革命遗址、重要人物和事件等。可以从地域历史古迹、革命遗址、建筑园林、方言、民间艺术、诗词歌赋、居民娱乐形式、传统体育项目、宗教信仰、地方精神等领域着手。根据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地区的乡土史课程资源内容作一简单地介绍:
  1.历史文物古迹、革命遗址
  在渝东南民族地区这块土地上有着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物古迹、革命遗址。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有郁山镇郁江东岸台地上的大量汉墓群及其郁江边悬崖上的岩馆葬和悬棺葬、红三军司令部汉葭旧址、绿荫轩和南渡沱红军渡口遗址等;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有土司墓群遗址、猫圈坡“红军井”等;黔江区有一处汉墓(位于九龙乡,人称“皇城堡”)、恐龙化石遗址(位于正阳镇群众村三阳岭)、土司夫人墓志(1946年),在正谊乡(今黔江区冯家镇)渔滩官坟堡出土酉阳二十世土司冉跃龙庶夫人白氏墓志碑(今珍藏于黔江区文管所)、红土弯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冯家镇茶花村北1公里的红土弯老屋基洞)、“红军树”、万涛故居等;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有曾侯乙?(1951年收集于酉阳龙潭王勃山家,今珍藏于黔江区民族博物馆)、赵世炎烈士故居、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等;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有酉水边悬崖上的岩馆葬和悬棺葬、红军倒马坎战斗遗址、刘邓大军入川处红茶渡口、二野司令部旧址凤鸣书院等。
  2.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且以某种仪式固定下来的生活经验的凝结。渝东南民族地区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风俗习惯独具特色,民族风情纯朴浓郁。如舍巴日、哭嫁、戏新郎、拖干龙船、泼水龙、放河灯、吃社饭、打绕棺、赶年、赶秋、三月三、七月七、过马节等。
  3.民间艺术
  渝东南民族地区民间艺术包括民间音乐、舞蹈、美术、武术以及民族服饰、织绣等。如黔江南溪号子、土家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土家“?儿调”、苗族山歌、土家摆手舞、玩牛表演、土家耍锣鼓――丢马锣、土家龙舞表演、秀山木板画、秀山花灯(表演形式有:花灯二人转、双花灯、花灯群舞、花灯戏(剧)等)、黔江中塘向式武术、酉阳面具阳戏等一系列民间艺术。
  4.历史人物
  渝东南民族地区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唐朝实行“羁縻”州制,任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地方长官,得以出任黔州(治彭水)都督府都督的赵国珍(黔江区文物管理)所珍藏的唐钟上镌刻着“金紫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兼黔府都督御史大夫持节充本道观察处置选补等使?国公赵国?(珍)”。红军高级将领、湘鄂西革命武装和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红三军政委万涛。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赵世炎。
  5.地方精神
  地方精神是一个地区的群体在地方文化长期熏陶下形成的共同的意识观念、精神面貌和内在气质。如渝东南地区各族人民在波澜壮阔的扶贫攻坚历程中创造出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20世纪80年代末成立的黔江地区,所辖该地区的5个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在面对极端贫困落后的面貌,这里的共产党员和各族群众树起“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大旗,不怨天尤人,不等不靠,发奋图强,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在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中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从1988年到1995年,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不仅超过所有少数民族省区水平,而且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从此,黔江精神成为全国特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面旗帜。
  二 渝东南民族地区乡土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随着历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日益重视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经过前面的介绍可知,渝东南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乡土史课程资源。这些乡土史课程资源不仅是历史研究中的宝贵资料库,而且也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帮手。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乡、爱国的情感,以及有效地开展历史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又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素材。因此,要善于搜集、积累、整理乡土史的资料,发掘乡土史与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把乡土史渗透到中学历史教学中,更好地提高中学历史的教育教学质量。对渝东南民族地区乡土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相互协调,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选择地进行开发与利用
  乡土史课程资源大多是通过县志、家谱等形式保留下来的。各区县的“史志办”,收集、编辑、出版了大量的地方史资料,这些史料都是很有价值的乡土史课程资源,在其开发过程中,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与当地“史志办”等部门和社会力量联系,进行合作开发,同时根据掌握的相关资料,进行有效的利用。同时中学历史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如田野调查、登门拜访、组织座谈会等,向本地区的一些历史事件的当事人、知情者、目睹者进行调查访问,搜集相关资料。在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时,特别要注意对其进行鉴别。一些地方志类书籍,在编写上难免会有一些差错,而有些史料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和时代的烙印。对此,历史教师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遵循历史教学的科学性原则,对史料进行认真的鉴别和分析,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乡土史料的质量。
  2.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地探索出乡土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方式方法
  教学理念是施教者的指导思想,它的转变是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基础、前提,所以渝东南民族地区的中学历史教师在对其乡土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应重视教学理念的转变,同时应不断地探索出这一地区乡土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方式方法,以适应历史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如中学历史老师在课程目标的制定和课程实施中,在注重对所在地区的乡土史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同时,应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重视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研究性,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开发与利用乡土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历史的感受不仅仅局限于历史课本,还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历史,进而使历史教育摆脱从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的局限,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3.正确处理好乡土史课程资源与历史教科书的关系
  历史教科书是中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重要课本。中学历史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时,是以讲授历史教科书中的内容为主,但是由于统编教科书篇幅的限制,对地方史内容提及较少,或者一笔带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弥补、填充、拓展,可以把一些乡土历史资料作为补充材料(例如在讲明朝“改土归流”,可以适当补充石柱、酉阳的土司),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运用,以配合历史教科书的讲授。其目的在于充实教学内容,使其讲授更加生动具体,但要注意与历史教科书的紧密配合,所利用的乡土史资料不能喧宾夺主、舍本逐末,更不能代替历史教科书,随意缩小全国性事件而夸大地区性事件的历史地位,把课本上的内容完全讲成该地区乡土历史。所以,一定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酌情利用一些乡土史课程资源。
  4.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渝东南民族地区乡土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不仅仅局限于中学历史课堂,其更好的方法是走出教室,积极开展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感悟体验自己家乡的乡土史。如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参观渝东南民族地区的革命遗址、名人故居、民族博物馆,收集各自家乡的传说故事、风俗习惯、山川奇貌、改革开放的成就等,进而根据这些活动写调查报告、开展图片展览、开展故事会、进行专题辩论赛等,这样则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统一,不仅能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历史学习中来,而且还能使学生融入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和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
  5.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步伐的迅猛推进,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已成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乡土史教学极其必要。中学历史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进行乡土史教学,即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极大提高整体的有效性,又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活动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在乡土史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历史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如网上搜索、查找、阅读与自己家乡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乡土史课程资源是中学历史教材的必要补充,将其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是中学历史新课标实施的重要途径。渝东南民族地区自然山川秀美、生态环境优良、民族风情浓郁、民俗乡风淳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资源,为该地区乡土史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积极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就一定能让中学历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进而推动渝东南民族地区历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宋丽婷.中学历史教学中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以周村乡土史教学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08:3
  [2]何银.地域文化视野中的校本课程开发[J].全球教育展望,2007(11):50~51
  [3]姚锦祥.乡土史的教学规范问题[J].历史教学,2003(8):19
  [4]朱煜.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2(9):56
  [5]周学文.新课改下中学乡土史教学理念的转变[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126
  〔责任编辑:高照〕

标签:新课改 利用 课程 中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