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文艺:文艺

时间:2019-02-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小哀   一个不务正业的广告学科班小女子。于90前呱呱坠地,遗传着60后的责任心, 保留着70后的人情味,坚守着80后的理想主义。对于“文字可以兑换温柔的刺刀和甜蜜的毒药”深信不疑。
  
  我觉得自己写的东西不分雅俗,有时小众有时主流。正是想来回跨越那道界限,使众声喧哗,故名《噪音太多》。梁文道到底是个既老实又狡猾的人。
   因为《噪音太多》,我们得以洞见一个颇具文艺气质的梁文道,也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文艺的敏感和情怀。
   梁文道在书中讲述了他眼里的音乐和电影、电视和娱乐,评判有褒有贬。文章虽然涉及了小众和大众两个群体的认知,但读者不难看出他个人的实际态度和倾向,实际上,梁文道也在通过他的文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而具体的审美范式。
   走进音乐意味着人们能够逃离可憎的庸俗的现实,得到精神的自由,内心的疆域无限扩大。走进电影是需要勇气的,我们要让自己面对日常琐事掩盖下的真实,认清人之存在的质地。这些我们都知道,然而,什么才是好音乐,什么才是好电影。
   总有人认为,能让他们痛快的就是好音乐和好电影。哭得痛快或是笑得痛快。
   于是我们很容易见到一群又一群在烂熟的曲调中提取吟唱乐趣的人。而这些人在另一些时间里,可能又在反反复复地相互叨念着电视剧里滥俗的情节和桥段。他们痴迷,但却从心底将做音乐、拍电影当成不入流的事情。
   正因为这样的人太多,于是才有了另一批人存在,他们努力寻找不凡的自我感觉,试图逃离庸俗的宰制,他们向着真正的文艺奔去。
   艺术家都是偏执狂,因为偏执,他们才能够获取普通人捕捉不到的东西。很多艺术家和文艺从业者都是富于才情的,全面的,综合的,他们是这个社会群体中杰出的优秀的人。现实被他们踩在脚下,心中燃烧的是崇高的艺术理想。他们从一大堆所谓的热门、流行和浮华的文化中挤出,借助艺术的力量寻到生命的真我,为这个世界构建着一片自由空间。
   也许会有人置疑,艺术的确很高贵,而世俗就那么不堪么?
   记得编剧廖一梅曾大胆放言:大众审美就是臭狗屎。
   这句话看似极端,但我们必须承认,娱乐工业培育出的大众审美基本上是以娱乐为目的的,此外,娱乐工业生产的是批量式的文化快销品,它们起到的作用不过是对大众情绪进行暂时性的安慰和消遣,如同人们消费一瓶可乐或是一顿KFC,以填补当下的精神饥渴,但这很难对人的生活产生更为长远的影响。
   虽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群众也往往是盲目的。人类是一种容易集体性混沌的动物。当文艺一味地迎合市场需求,逐渐失去自己的主见和立场时,它也便不再有资格被称为文艺。毕竟文艺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而以市场为导向,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文艺创作者而言绝对是毁灭性的。
   当然,真正意义上的文艺有时看上去也会显得很娱乐化,但那不过是以娱乐的形式和手段来展现。当娱乐被当成一个外壳,它的使命便不只是博取一笑,而是为触及最核心的本质,那个本质是严肃的,是值得深味和反思的,是容不得戏弄和亵渎的。因此,无论音乐、电影或是戏剧,它们都在以艺术的,美的形式传达着潜藏在人类灵魂深处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才得以获得宝贵的审美体验,收获自我的真性情。
   我们总能听到周围存在着一种刺耳的声音,这种声音总在喋喋不休地牢骚着演员、导演、编剧的各种不是,然而他们是否想过,提高观众的自我修养。
   这世界噪音太多,耳朵里充斥的都是别人的声音,但我们并不能清晰地听到他人,也很难听到自己。
   为了躲避噪音,我们选择了文艺。在文艺的庇护下,我们感到自己无比强大。
   我们选择文艺,并不仅仅是为了躲避噪音,更是为了自立、自强和自足。
   我不是文艺青年,但我热爱文艺,非常认真的那种热爱。

标签:文艺 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