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答案 > 正文

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_在语文综合实践中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义务教育课程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因此,《语文标准》中包含这样的目标: 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那么,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九年的学习,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在获得知识和发展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基于以上新课改理念,我们怎样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与方法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这一目标呢??
  结合新课程标准,通过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与创新心理培养”的课题实践,我们认为还是要通过语文课内教学实践活动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来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一、利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在我校自课题“语文德育与创新心理培养”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把其学生学习环节简单地概括为三个字: 悟――探――创.在课内语文实践活动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利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1.1悟,既领会,感知,这是学生探究性学习,自我操作的第一步.以往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初步了解和思考,在学生还没有熟悉课文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课文的基础上就提出一系列教学要求和问题,要学生逐一解决,其结果往往是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行为则是剥夺了学生对文本的知情权。?
  在这一初步感知学习内容的过程中,学生的研读不仅包括对文本仔细认真的整体感知,也包括结合教师的提示,文本的“提示”, “课外练习与思考”或相关资料,边阅读边思考,从而对文本形成一定的独特的感受,并初步明确学习的基础方向。?
  1.2探:即探究.通过前面学生对文本的主动研读.主动发现,学习内容的探究权已经掌握在他们手中了.这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来说,已经是一大进步了。?
  探究,不能说就完全可抛开教师的引领和组织下,让学生能互助,合作,借鉴外力及团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获得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其方法当然是很多的.比如说:我在教学《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时,完成新课之后,我提了一个问题:坎斯`彼勒的文章中讲出了人类有尾巴的种种好处,试设想一下,如果人类真的有尾巴会怎样呢?学生通过设想,提出了有尾巴的种种麻烦事,由此学生获得了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
  1.3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教学目标之一,并不是教学活动的结束点.随着探索活动的展开,学生的思维活动常常一层层展开,这时,新的思想.新的创造都会产生.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学习探究活动引向深入,让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大放光彩.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创造潜能.学生主动感知.深入探究文本的过程中,受到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德育因素的熏陶,并为之折服,他们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在把这此思想.美德融化于自己的行动中去.学了冰心的《忆读书》之后,他们深深懂得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于是开始涉猎群书;读了朱德的《回忆我的饿母亲》,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并把报答父母的决心化为要努力学生的行动;学了《犟龟》以后,他们知道如何接受正确的意见,并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在转化的过程中,学生汲取精神食粮,进行自我教育,使自我教育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关键内因。?
  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开展语文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新课改理念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点指导我们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其创造潜能。?
  如,我们开展了社会调查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完成了一批很有价值的调查报告。?
  蒋鸿伟同学对形象村扶贫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了这个村贫穷落后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村女孩勤奋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找到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的人占60%,然而这其中有30%的人得不到父母的支持,40%的人希望通过捷径步入金钱大厦,由此引出了农村的“三陪女”现象.曾丽婷同学的《国藩故里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指出了荷叶镇旅游开发的价值、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他们的想法有的还很幼稚,但能提出问题并试图去解决问题,这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我们开展了小记者活动、演讲比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运用语文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及创造潜能.创新成为感悟道理、实践探索的必然结果。?
  结论:综合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应通过一套整合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利用课内外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及创造潜能,由此达到培养一代有创新精神人才的目的,真正担负起“科教兴国”的重任。

标签:潜能 激发学生 语文 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