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阶段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是在对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城市绿地系统在承担游憩功能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将游憩功能概念引入绿地系统规划,补充以功能为导向的子系统规划,拓展了规划层次。
  关键词:绿地系统 ,游憩,功能导向,子系统,规划层次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in the current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in bear recreation faced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recreation ideas into the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added to function as the direction the subsystem of the planning and expand the planning level.
  Keywords: green space system, recreation, function orientation, subsystem, the planning level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简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防护、景观和游憩等功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下的专项规划,其地位和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重视。
   1.1城市绿地系统的主要功能
   作为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绿地系统承载着许多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作用:日益严重的环境破坏,使人们意识到绿地系统生态格局稳定性的重要;90年代城市改造大潮造成“千城一面”的局面,引发了人们对塑造特色城市形象的思考,对打造标志性景观的重视;汶川地震后,人们对防灾避难绿地有了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目前,中国已进跨入休闲经济时代,城市居民对于日常休闲娱乐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体闲游憩已成为普遍的大众需求。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室外休闲活动的载体,其发挥游憩功能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1.2城市绿地系统的游憩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城市居民对于日常休闲娱乐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体闲游憩已成为普遍的大众需求。城市体闲游憩的发展已进入了空前活跃的阶段,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正在日益突出。不断增长的休闲游憩需求,引发了城市游憩系统在城市空间上的建构与扩展等一系列新变化。城市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室外日常休闲活动的载体,大块的绿地不仅为居民提供活动的场地,还能根据绿地的不同性质,达到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宣传教育的目的。因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针对游憩需求的规划具有极强的挑战性和现实意义。
   1.3城市绿地系统在发挥游憩功能时的现实问题
   城市绿地系统在发挥游憩功能方面,其规划应主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数量问题,即是否具有足够的绿地空间来满足居民的游憩需求;二是布局模式的问题,即在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合理布局使得居民能够便捷、均等的享受游憩资源;三是如何利用的问题,即在规划中合理定位、控制开发,使每处游憩绿地资源都能最大化发挥其游憩功能。就这三方面而言,现状绿地在发挥游憩功能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⑴ 游憩绿地空间不足
   黄金周节假日的设立是为满足人民的旅游休闲需求,但由此产生的景区拥挤状况不仅降低了人们的游憩质量,更对游憩资源和游憩设施产生威胁。不仅仅是黄金周如此,越来越多有特色、高质量的城市公园在平时或节假日时也人满为患。例如2011年4月上海宝山区顾村公园樱花开放,连续几天客流超过10万人,远远超过了设计之初预计的最大客流5万人这个数字。同样是樱花开放的季节,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内的樱花大道也成为了市民赏樱的景点,一到周末,原本应是清净的校园一时间游人如织。
   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游憩绿地并没有相应的增长,尤其是一些具有特色的游憩活动场所容量远不能满足居民需求,成为游憩绿地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⑵ 缺乏对绿地规模和类型的合理分配,造成市民使用困难。
   现行的城市绿地规划编制中对公园绿地的布局主要依靠一些指标控制(表1),在我国各类标准规范中,对公园绿地数量的指标控制比较完善,涉及到布局的控制指标仅在社区层面有所体现,缺乏分级分类的控制指标。并且由于建设开发的种种限制,仅靠公园绿地有时不能满足居民的游憩需要。
   表1:国家相关标准中有关绿地布局的指标规定
  标准名称 指标值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10) 服务半径达到500m(1000m2以上公共绿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居住区公园服务半径0.5~1.0km
  小区游园0.3~0.5km
  
   ⑶开发建设不合理,导致游憩利用大打折扣
   现有一部分游憩绿地的设计粗放、设计没有以人为、缺乏细节关怀也大大影响了已有的和新建开放空间的游憩功能。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城市广场的设计,本来应是居民良好的公共空间,但由于过份追求形式,导致现在我国很多城市广场一遍遍刷新大的记录,偌大的场地上有的只是精致的铺装、各色的花坛而没有可以蔽日的大树和休闲的座椅。除此之外,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导致房地产开发对郊区风景资源的侵占和破坏。许多大中型城市的郊区,在风景优美的地方进行大规模房地产建设开发的现象屡见不鲜。高档别墅区、度假区、游乐场、时尚运动场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建设,导致本应该属于大众的游憩资源被少数人享有,自然资源变成摇钱树。
   以功能为导向的规划方法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补充
   2.1传统绿地系统编制方法的不足之处
   传统的城市绿地规划编制是以指标为导向的自上而下的纵向规划方法,即在上位规划的引导下,确立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目标和主要指标,围绕不同类型的绿地分类规划,进行三大指标的确定和各类绿地的控制。现行的绿地分类标准更多的是从城市建设角度考虑分类,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而不是从城市居民的使用角度或城市自然发展需要的角度。这样的后果往往是图面表达上满足点线面综合成网,园林城市的指标也满足,但是就某项功能而言来评价会发现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具有游憩功能的绿地分布不均衡,仍有部分居民享受不到或很难享受到绿色,日常游憩需求难以满足。因此,我们尝试在现行的城市绿地规划中加入以功能为导向的子系统规划部分,成为分类规划的补充,并以之检验城市绿地分类规划完成后是否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各项功能。“游憩子系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2.2“游憩子系统”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子系统规划的编制办法是基于绿地系统的功能特点,以解决现实需求为目标。因此在编制过程中与传统的纵向规划不同,编制的重点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对基础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就游憩子系统而言,基础资料一方面是技术性的资料包括以往的相关规划、城市规模、人口、文化、现状公园布局与布局等等,另一方面是……例如居民对现状的意见和建议、大众的期望等等,解决问题就是要在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的基础上,突破分类的限制,将具有游憩功能的所有绿地整合,依据位置、规模、服务半径等因素重新定性,分层分级规划。
   3、“游憩子系统”的编制体系
   3.1“游憩绿地”的概念辨析
   游憩子系统规划中的主要对象是游憩型绿地,这一概念是对传统绿地系统分类中G1公园绿地概念的扩展与外延。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包括城市中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以及街旁绿地。这一分类方法主要是为从绿地的建设、管理角度考虑,由城市中各区园林绿化部门负责,明确了其从属关系。
   游憩绿地的概念范围与公园绿地不同,游憩绿地是以绿地的功能为出发点,强调其在游憩方面的价值。笔者认为,位于城市范围内的开放公共空间,其自身或经过人工建设开发后,具有一定的游憩设施,能够承担一定范围内居民的游憩活动的绿地即游憩绿地。
  
   如图所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游憩绿地涵盖了公园绿地,同时与其他四类绿地产生交叉。例如G2生产绿地主要指为城市绿化提供树苗、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等圃地,但近年来出现不少“花卉世界”、“农业观光园”等项目,一方面在平时主要用作植物生产,另一方面可以在植物花期面向市民开放,为市民提供特色的游憩项目。G4附属绿地指城市建设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不参与城市用地平衡,绿地的建设与维护管理有各单位自行负责。但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开放的单位附属绿地都成为市民日常休闲的新去处。例如上海世纪大道的道路绿化,一方面成为上海的标志性道路绿化,另一方面设置多处节点成为附近居民晨起锻炼、傍晚纳凉的街头游园。G5其他绿地中涉及到游憩绿地种类更为多样,例如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等等。
   类似于这样在城市绿地分类表中不属于G1公园绿地,同样具有游憩功能的绿地,贴近市民生活,在城市内部土地紧张公园建设步伐较慢的情况下,可以发挥其补充作用。在游憩子系统规划中,这部分绿地与G1公园绿地一起,作为重新整合规划的对象。
   3.2游憩子系统的分层与分级规划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空间综合体,一般而言,城市的发展是由中心向四周不断扩张的过程,由于各层次的城市空间特征各不相同,其规划建设也不尽相同。就城市绿地这一领域而言,呈现出以公园、广场为主的人工造景绿地向以自然农田、林地为主的自然景观过渡的形态。
   2002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提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为“城市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空间的规划布局”两个空间层次。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市域部分,有大量的具有游憩功能的自然资源受到城市开发建设的蚕食,而这一层次的绿地建设与城市发展格局关系密切,因此本文研究的游憩子系统将在市域和市区两个层面分别讨论。市域层面的绿地系统虽不计入城市用地平衡的指标统计,但依然承担了重要的完善、补充、控制等功能。
   3.2.1 市域层面的游憩子系统研究
   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其他绿地的定义为:“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生态、景观、旅游和娱乐条件较好或亟待改善的区域,一般是植被覆盖较好、山水地貌较好或应当改造好的区域,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市域层面中的游憩绿地主要以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旅游度假区和湿地公园等隶属于“其他绿地”的绿地为基本载体。绿地之间以区域绿道或环城绿带相连接构成完整的游憩绿地系统。该层面的游憩绿地不计入城市用地平衡。
   随着城市居民工作生活压力增大,闲暇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在周末或小长假期间走出家门寻找“呼吸空间”。市域游憩系统位于城市外围,自然环境良好,交通便捷,介于“旅游”与“日常游憩”之间,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通过穿过城区的绿道或楔形绿地,可以与城市内部的游憩绿地系统系统形成有机串联。因此,完善市域层面上的游憩绿地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3.2.2 市区层面的游憩子系统研究
   市区层面中的游憩绿地主要满足市民日常及周末的游憩活动,因此使用频率较高,服务对象较为广泛。规划应考虑不同类型人群的游憩需求,充分结合与游憩相关的城市要素如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分布、道路交通、河流水系等,整合城市游憩绿地资源,对游憩点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并建立联系各游憩点的游憩廊道以形成绿色网络。市区层面的游憩绿地主要载体为不同层级的城市公园、带状公园、专类公园、城市广场、部分可利用的生产绿地、附属绿地等。这些绿地按使用时间、频率和条件分为:假日游憩绿地规划、日常游憩绿地规划和主题游憩绿地规划。
   ⑴假日游憩绿地规划:假日游憩绿地规划主要满足居民节假日的游憩需求,包括的绿地类型主要有综合公园(包括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以及部分与城区结合紧密的郊野公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特大型城市来说需设置全市性公园并分区设置区域性公园,对于中小城市而言,仅有全市性公园或区域性公园即可。综合公园主要的评判标准是面积大小、游憩设施是否完备以及能否提供各种类型的游憩活动,在选址上要求交通便捷,绿地资源良好的区位。郊野型公园主要包括城区范围以内的,与城区关系紧密,方便市民游憩利用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等,但不计入指标统计。
   ⑵日常游憩绿地规划:日常游憩绿地规划主要满足居民每日的游憩需求,规划绿地类型主要有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街旁绿地、可利用的附属绿地等。其中可利用的附属绿地指临街的、具有开放性和游憩功能的附属绿地,实际规划中一要注意基础资料的调查收集,在充分研究基础资料的情况下明确哪些附属绿地是可向公众开放的,再将其纳入游憩绿地体系。社区公园的规划布局应充分考虑住区布局,住区规模、周边绿地资源、居民游憩行为习惯等。除社区公园以外,还可纳入部分有条件的居住绿地,在居住区一同规划。作为居民日常生活接触最频繁的绿地,日常游憩绿地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周边居民,对游憩设施的要求不高,需配备简单的运动器械、营造开敞或私密的交流集会空间。
   ⑶主题游憩绿地规划主要根据居民的不同游憩需求,城市的特色绿地资源、历史文化遗迹等因素规划含有特殊内容,特定主题的公园。主要包括儿童公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其他主题园。游憩设施及活动结合自身主题而设定。
   ⑷游憩廊道的规划:游憩廊道的设置是以增强游憩绿地的联通度,可达性和游憩的安全、舒适性为主要目地。规划中依托城市道路、河流形成的绿色廊道,开发其游憩功能,沟通三个层面的游憩绿地,形成完整的游憩子系统。
   4.结语
   基于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游憩领域已经暴露的种种问题,将功能导向的规划手法引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引出游憩子系统分支,不仅拓展了公园绿地规划的内涵,更有效解决了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问题,使规划更加人性化。将游憩子系统分为“市域――市区”两个层面,在市区层面上建立 “日常游憩绿地――假日游憩绿地――主题游憩绿地”三个层级并以游憩廊道相串联,充分挖掘了各类型绿地的游憩功能,满足市民不同的游憩需求,限制了城市空间的无序蔓延。
  
  
  
   【参考文献】
  张晓佳.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
  雷芸.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探新――基于绿地适宜性评价的规划布局[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蒲英磊,管华,庞志显.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系统功能的探讨[J].城市,2009年07期:73-76.
  雷芸.对中国城市公园绿地指标细化的一点设想[J];中国园林;2010年03期:09-13.
  刘纯青.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
  
   作者简介:王连,同济大学在读研究生

标签:绿地 规划编制 城市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