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理综 > 正文

2008—2016年安徽高考理综生物真题及解析

时间:2017-03-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6年高考生物试题及解析(共10套)

lass="txt">2016年高考生物试题及解析(共10套)

目 次

2016年高考全国课标乙(Ⅰ)卷 ......................................... 2

2016年高考全国课标甲(Ⅱ)卷 ....................................... 14

2016年高考全国课标丙(Ⅲ)卷 ....................................... 23

2016年高考北京卷 ............................................................... 33

2016年高考天津卷 ............................................................... 41

2016年高考浙江卷 ............................................................... 51

2016年高考四川卷 ............................................................... 57

2016年高考江苏卷 ............................................................... 64

2016年高考海南卷 ............................................................... 92

2016年高考上海卷 ............................................................... 97

2016年高考全国课标乙(Ⅰ)卷

(安徽、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福建)

理综生物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答案】B

【解析】核糖体无膜结构,溶酶体具有单层膜结构,A项错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组成酵母菌的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B项正确;蓝藻细胞为原核细胞,其细胞中无线粒体,C项错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所进行的光反应过程中,会有ATP生成,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核酸的分布、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 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有“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

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这一信息,说明该离子的跨膜运输一定是主动运输。根据主动运输的特点判断,A,B两项错误。CO中毒会导致血液运O2的能力下降,致使体内缺氧,有氧呼吸速率下降,供能减少,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所以C正确。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使载体蛋白变性活性下降或失活,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下降或停止,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

的量

【答案】C

【解析】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pH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应

控制相同且适宜,而缓冲液能够起到维持反应液的pH恒定的作用,因此需最先加入;酶具有高效性,所以在控制pH恒定的条件下,应先加底物后加酶,让酶促反应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其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4.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答案】B

【解析】在线粒体的内膜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过程是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ATP,A项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是通过扩散作用进行移动的,不消耗ATP,B项错误;突触后模上受体蛋白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

后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涉及到相关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跨膜运输,因此消耗ATP,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前者具有全球性、可以被生物群落循环反复利用,后者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二者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A项正确,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是提高并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措施,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C项正确;人类的活动应该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

2008—2016年安徽高考理综生物真题及解析

D.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答案】D

【解析】题干中已说明是单基因遗传病,若为常染色头隐性遗传病,则在男女中发病率相等,切等于该致病基因频率的平方,A、B两项错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平方,C项错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由于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一)必做题

29.(10分)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

【答案】(1)γ (2) α

(3)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

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带有标记。

【解析】(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产生ADP和Pi,释放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据此并结合题意可知: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γ位上。

(2)dA—Pα~Pβ~Pγ(d表示脱氧)脱去Pβ和Pγ这两个磷酸基团后,余下的结构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因此,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α位上。

(3)每个噬菌体只含有1个DNA分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噬菌体的DNA进入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大肠杆菌细胞外;在噬菌体的DNA

的指导下,利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已知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都用32P进行标记,该噬菌体所感染的大肠杆菌细胞中不含有32P。综上所述并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可知: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带有标记,即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

考点:本题考查ATP或dATP的结构特点、DNA分子的复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0. (8分)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吸收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

_______________。

(2)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

___________(填―CO2浓度‖或―O2浓度‖)。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

【答案】(1)光照强度 (2) CO2浓度

(3)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

【解析】依据题图,光照强度低于a时,两组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都随光站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限制因素是光站强度。

在b光站强度下,甲组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站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因而影响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不再是光站强度,而是CO2浓度。所以,要想提高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CO2浓度。

(3)依题意可知:导致曲线图中甲、乙两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即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后,发生了植株形态结构的变异,如叶面积,光合色素含量等;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所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其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据此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非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

篇二:2016年高考全国课标乙(Ⅰ)卷理综生物试题及解析

>

(安徽、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福建)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答案】B

【解析】核糖体无膜结构,溶酶体具有单层膜结构,A项错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组成酵母菌的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B项正确;蓝藻细胞为原核细胞,其细胞中无线粒体,C项错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所进行的光反应过程中,会有ATP生成,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核酸的分布、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有“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这一信息,说明该离子的跨膜运输一定是主动运输。根据主动运输的特点判断,A,B两项错误。CO中毒会导致血液运O2的能力下降,致使体内缺氧,有氧呼吸速率下降,供能减少,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所以C正确。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使载体蛋白变性活性下降或失活,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下降或停止,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答案】C

【解析】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pH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应控制相同且适宜,而缓冲液能够起到维持反应液的pH恒定的作用,因此需最先加入;酶具有高效性,所以在控制pH恒定的条件下,应先加底物后加酶,让酶促反应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其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答案】B

【解析】在线粒体的内膜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过程是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ATP,A项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是通过扩散作用进行移动的,不消耗ATP,B项错误;突触后模上受体蛋白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涉及到相关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跨膜运输,因此消耗ATP,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前者具有全球性、可以被生物群落循环反复利用,后者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二者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A项正确,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是提高并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措施,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C项正确;人类的活动应该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答案】D

【解析】题干中已说明是单基因遗传病,若为常染色头隐性遗传病,则在男女中发病率相等,切等于该致病基因频率的平方,A、B两项错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平方,C项错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由于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

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第Ⅱ卷(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

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9.(10分)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γ表示ATP或

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用该酶把32P标

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

带有外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

【答案】(1)γ (2)α (3)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带有标记。

【解析】(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产生ADP和Pi,释放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据此并结合题意可知: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γ位上。

(2)dA-Pα~Pβ~Pγ(d表示脱氧)脱去Pβ和Pγ这两个磷酸基团后,余下的结构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因此,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α位上。

(3)每个噬菌体只含有1个DNA分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噬菌体的DNA进入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大肠杆菌细胞外;在噬菌体的DNA的指导下,利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已知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都用32P进行标记,该噬菌体所感染的大肠杆菌细胞中不含有32P。综上所述并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可知: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带有标记,即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

【考点】本题考查ATP或dATP的结构特点、DNA分子的复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0.(8分)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

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

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

(2)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 (填

“CO2浓度”或“O2浓度”)。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

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答案】(1)光照强度 (2)CO2浓度 (3)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

【解析】依据题图,光照强度低于a时,两组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都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

在b光照强度下,甲组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因而影响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而是CO2浓度。所以,要想提高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CO2浓度。

(3)依题意可知:导致曲线图中甲、乙两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即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后,发生了植株形态结构的变异,如叶面积,光合色素含量等;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所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其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据此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非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1.(9分)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

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 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

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

同点有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在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体液免疫中,B淋巴细胞通过产生抗体起作用,在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主要通过接触靶细胞诱导靶细胞凋亡起作用。依据题意:“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病毒甲感染动物乙后,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下降,整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致病。

(2接种的甲疫苗可作为抗原,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进而大量分泌抗体,从而引起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有: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在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2.(12分)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

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

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答案】(1)不能

(2)实验1:

杂交组合:♀黄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实验2:

杂交组合:♀灰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

为黄体。

【解析】(1)同学甲的实验结果显示:在子代雌性中,灰体︰黄体=1︰1,在子代雄性中,灰体︰黄体=1︰1,即该性状分离比在雌雄个体中相同,所以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以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证明该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篇三:安徽省合肥市2016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Word)

ass="txt">理科综合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上的载体和受体都是能接收信号分子的糖蛋白

B.叶绿体和线粒体内合成ATP的过程均在膜结构上完成

C.高尔基体能参与胰岛B细胞内的胰岛素的加工和运输

D.核膜不参与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运输

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

B.验证酶的专一性可选用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和碘液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D.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时,NaOH进入不同体积琼脂块的速率相同而效率不同

3.实验表明: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如图是某高等动物一个细胞(甲)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该细胞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乙和丙).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图中细胞甲内所有同源染色体正在进行联会

B.乙和丙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乙和丙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分别是Aa和aa

D.该生物个体的遗传性状一定会发生改变

4.中心法则反映了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间转移的基本法则。RNA病毒的发现丰富了经典中心法则的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DNA分子和RNA分子的复制均为半保留复制

B.DNA分子复制中模板链和子链的互为倒数

C.各种RNA分子都可以作为翻译的模板

D.图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肾上腺盐皮质激素分子较小而有脂溶性,进入细胞后与细胞内受体蛋白结合,形成R1,R1 启动相关核基因的表达,进而生成IP,IP发挥作用体现激素的生物效应,使肾小管细胞加强 对Na+的重吸收。以下对此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A.肾上腺盐皮质激素的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

B.R1从核孔进入细胞核的过程不需消耗能量

C.IP可能促进肾小管细胞中有机物分解供能

D.肾上腺盐皮质激素有助于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6.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K值)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有下图的I、Ⅱ、Ⅲ三种可能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

B.a点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点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C.三种可能性中,曲线工说明该种群栖息地的受破坏程度较轻

D.当曲线Ⅲ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应采取就地保护

2 9.(9分)

将l0g菠菜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分离开来,提供必要的条件,在离体条件下分别测定光合作用(用C02的吸收量表示)和呼吸作用(用CO2的释放量表示)强度如下:

表1 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离体叶绿体CO2的吸收量

表2 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离体线粒体CO2的释放量

(1)表1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30℃时,光照强度为

5000lx时,与60001x相比,离体叶绿体中还原的C3化合物的量 。

(2)表2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离体线粒体呼吸作用增强,原因是

(3)若植物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生理活性与其离体状态时一致,且光强对线

粒体无影响,在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80001x时,将某植物先光照10 h,然后转入无光 条件下(平均温度为15℃),则10 g叶肉组织细胞一昼夜C02的吸收量为 μg/l0g。

(4)用缓冲液将离体叶绿体制备成悬液,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对照组,并仅 在实验组中加入了适量磷酸(Pi)。在适宜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用14C标记的14CO2供其

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放射性,结果发现实验组14 C标记化合物(CH2O)合成速度

比对照组明显 。原因是 。

30.(11分)

假设某种一年生植物的种群足够大,随机交配,不考虑迁入、迁出和突变。连续三年在幼苗期统计种群关于R(r)基因各种基因型所占比率。第二年统计结果如表格所示。

(1)若基因R(r)对植物生活力无影响,三年间R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与第一年相比,第三年RR个体所占比率(增加、减少、不变)

(2)若r r个体在花蕾期死亡,RR和Rr正常开花结实。第一年RR和Rr个体的比率为

。第三年纯合子所占比率为 R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

(增加、减少、不变),原因是 。

31.(8分)(1)甲同学为探究某单子叶植物胚芽鞘向光性产生的原因,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为:

①若a、b、c、d的长度关系为,则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部分生长素分解;

②若a、b、c、d的长度关系为,则说明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向背光

侧转移了。

(2)甲同学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和结论为上述第②种,但乙同学查阅资料知道,科学家已 经发现有些植物的向光性生长与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有关,据此他认为甲的

实验结论不严谨,应修正为:

该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可能由于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或单

侧光使胚芽鞘中的生长抑制物质向 侧转移了或以上两种原因同时存在。

若乙同学进行进一步实验研究,测定A、B、C、D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相同,则可以得 出的结论是。

32.(1 1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下图为某简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式图。

(1)图中箭头a表示能量的输入,主要通过植物的 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太阳能→ →

(2)若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为2 0%,则c/a= 。箭头d的含义除了包括枯 枝败叶等的能量,还包括____ 的能量。

(3)甲同化的能量一部分

群落演替的某一过程中,生态系统中植被明显发展,生物量显著上升。此过程中用于甲

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除了流向下一营养级和流向分解者,剩余的能量

(4)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有效利 用。“桑基鱼塘”中蚕沙喂鱼从而提高鱼的产量,能量从蚕到鱼的传递效率是____

39.[生物一生物技术实践](1 5分)

将月季花粉细胞通过无菌操作接人含有全部营养成分的培养基的试管中,在一定条件下诱导形成试管幼苗,其过程如下:

月季的花粉细胞一→愈伤组织一→丛芽一→植株

(1)月季形成花粉细胞的分裂方式是,花粉发育成植物体的过程中细胞分

裂方式是。还需要用

幼苗进行处理,得到二倍体植株,从中选育出需要的品种。

(2)影响诱导花粉植株能否成功及诱导成功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和

(3)花粉细胞经

幼小植株形成后还需要

(4)与诱导丛芽培养基相比,诱导生根培养基中应增加

40.[生物一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将刺槐的耐盐碱基因转移到主要的农作物水稻体内,可以增大水稻的种植面积,科学利用盐碱地。

(1)刺槐基因组文库含有该生物种群的

mRNA DNA( cDN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储存于一个受

体菌群,建立cDNA文库。与基因组文库相比cDNA文库的基因中无和

(2)培育耐盐碱的转基因水稻可以从刺槐的基因组文库中

入到 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使耐盐碱基因进入水稻细胞并将其插入水

稻细胞中的染色体上。

(3)将转基因水稻细胞通过技术得到转基因植株,要确认该耐盐碱基因是

否在水稻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水稻植株中该基因的,如果检测结果

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是否得到提高。

(4)让二倍体转基因耐盐碱水稻自交,子代中耐盐碱与不耐盐碱植株的数量比为3:1,推 测该耐盐碱基因整合到了 (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合肥市2016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

1-6 ACCBD DB

29.(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9分)

(1)光照强度和温度 少

(2)呼吸酶的活性增强

(3)54.5(2分)

(4)快 (2分) (充足的)Pi有利于光反应ATP的形成,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形成(CH2O)(意思答对即可)(2分)

30.(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1分)

(1)不变(1分) 不变 (2)1:2 5/8 增加 白然选择(合理给分)

31.(每空2分,共8分)

(1)c<a=b=dc<a=b<d

(2)向光 该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由于单侧光使胚芽鞘中的生长抑制物质向向光侧转移了

32.(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光合作用 活泼的化学能 稳定的化学能

(2)4% 初级消费者粪便(下一营养级生物粪便)

(3)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散失(2分) 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未利用)(2分)

(4)0(2分)

39.(15分)(1)减数分裂(1分) 有丝分裂(1分) 单倍体(1分) 秋水仙素(1分)

(2)材料的选择(2分) 培养基的组成(2分)

(3)脱分化(2分) 再分化(2分) 光照(2分)

(4)生长素(1分)

40.(15分)

(1)全部(1分) 逆转录(或“反转录”)(1分) 启动子(或“非编码区”,或“具有启动作用的DNA片段”等。合理给分)(此答案可与后一个答案顺序调整)(1分) 内含子、(或“非编码序列”)(此答案可与前一个答案顺序调整)(1分)

(2)筛选(2分) (Ti质粒的)T-DNA(或“可转移DNA”)(2分)

(3)植物组织培养(2分) 表达产物(2分) 耐盐碱性(2分)

(4)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1分)

标签:高考 安徽 真题 2016高考理综化学真题 2016天津高考理综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