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永业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科技助农永业样本]

时间:2019-02-0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通过农业科技研发及推广创新模式,实现科技助农“最后一公里”      在中国有一个独特的科学院,它以特殊的组织结构而称奇,它拥有一百多名农业科学家和29000个农技服务站,服务站是农业科学家最新成果的实验站和推广站,服务站更是农业专家的信息源,他们在双向交流中传递着中国农民最需要的农业技术……”――这是日前在某“年度农业科技人物”颁奖典礼上,主办方为惟一的团队奖获得者精心准备的颁奖词。
  永业科学院就是这惟一的团队奖获得者。作为一家企业科学院,永业科学院的成立过程并无多少传奇色彩。2009年,随着永业在纳斯达克上市钟声的敲响,永业的缔造者、现任公司董事长吴子申“消失”了,但在他隐退的同时,一个团队却诞生了。仝宝生就是这个团队的一员。加盟永业公司后,仝宝生组建了永业科学院,建立了一个百人专家团队,这些专家不仅参与研发,还针对科技服务站、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服务。
  仝宝生告诉记者,“中国的农业增产增收,一靠稳面积;二靠提单产;稳面积要靠国家政策,提单产要依靠科技,提高农民的增产增收。在目前阶段,科技创新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研发要和推广结合,科技要和服务相结合,科技工作者、营销服务工作者和农民生产者相结合,创新的科技研发和科技推广模式,对中国农业的增产增收要起更大的作用。”
  然而,科技研发和科技推广首先要以农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多年来,在田间地头与农民打交道,仝宝生就始终将农民的需求作为研发推广的指南针。“我们经常说科学技术创新,其实就是要根据这些需求,沿着科学技术自身的规律去寻找解决方案。”他说。
  而公司的拳头产品――永业生命素就是永业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多年的潜心研究成果。这款产品能使农作物增产10%~30%,在仝宝生与永业科学院多位科学家的努力下,永业集团完成了从科研项目到产品的转化,并于2008年进行全国市场广泛推广。
  但仝宝生认为,“永业生命素产品只是一个开路先锋,永业科学院是服务跟进,和农民共享科技,同时为农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生产调节剂、肥料、种子等等。中国农业,创新科技产品非常多,很多农业研发机构都有大量的科学成果,但很多都不能很好地产品转化。”
  据了解,永业科学院拥有100多位科学家开展了很多产品领域的研究,这些科技成果在科学家指导下到田间地头的永业科技服务站,就可以有效地实现产品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转化。在科技、营销和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机结合之下,为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创出了一条新路。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永业科学院院长仝宝生。
  《新经济导刊》: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对包括永业集团在内农业科技公司带来哪些契机?
  仝宝生:2012年的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在强农、惠农、富农方面的政策力度。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高科技农业公司也将获得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发挥企业的功能杠杆作用,更好地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在第四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研讨会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特别分析了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推动作用,并希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树立科技兴企的理念,建立科技投入的增长机制、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加快实现科技进步,这些都为农业科技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今年一号文件在强调科技兴农的同时,还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的力度,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以及推动农民教育培训等等。农业科技研发以及农技推广培训带有公益性,需要国家的持续投入,但是农业科技公司可以作为辅助力量,充分发挥企业在运营机制、渠道建设以及市场推广方面的优势,与各地的农技推广机构展开合作,加快农业科技转化进程,助力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
  2009年,永业公司就在各地乡镇、村庄初步建立起9110家科技服务站,2010年底发展到24036家,截至2011年底,已建立起近3万家永业科技服务站。通过各地科技服务站,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帮助农民解决买难、卖难问题,在减少投入同时实现增产增收,并通过种植样板示范与致富能手经验推介活动,带动周边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新经济导刊》:永业科学院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成立的?在科技助农的路上发挥怎样的作用?
  仝宝生:永业科学院是在永业深入研究中国农业问题和提供中国三农问题解决方案的战略背景下成立的,在集团董事长吴子申的倡导下,按照集团发展战略,坚持科技立企、科技兴企、服务三农、回报社会的理念,同时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与高级管理人才,构建起农业科技研发与农业技术推广两支人才队伍,并在全国各地稳步推进实验室建设、研发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以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致力于加快从科研成果到高科技产品的转化进程,推动农业高科技成果成功地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通过永业科技服务站,农技人员提供免费的农技指导服务,帮助农户对永业生命素等高科技产品进行规范使用,同时也帮助农民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种植、养殖难题。如果遇见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基层的农技人员会将问题通过系统渠道,反馈给永业科学院组织专家进行专项研究找出解决方案。在遭遇农业极端灾害时,永业科学院也会提供减灾降害的种养殖方案,尽可能地减少农户经济损失。这样,通过建立起农业科技研发与农业技术推广两支人才队伍,将研发与推广、科技与服务紧密结合,打通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双向科技信息通道,一方面传递农业技术需求,一方面传递科技研发成果。
  同时,永业科学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近百个试验示范基地。这些试验示范基地,一方面承担着永业科学院新产品研发的试验,产品使用方法的试验,地区适应性试验等;另一方面也从农业生产一线汇集大量研究数据和农业生产一线的信息,是永业科学院主动地从田间地头“找寻”农民真正需求的一种方式。
  此外,永业科学院还充分发挥平台聚合作用,通过具体的农业新产品、新品种、新肥料、新型生产模式的课题研究,汇集科学专家,并通过科技服务站完成科学技术的层级教育指导。
  《新经济导刊》:永业集团在践行农业科技做了哪些工作?今后又有哪些规划?
  仝宝生:首先,永业公司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直接感受农民的需要的同时,也直接获得一手的市场需求信息。永业的科技工作者也是农业生产的技术服务人员,在为农民服务的同时会提出需要研究的课题;随着问题的增多和内容的深入,研究和解决方案的提供就需要更多的人才和更多的科研机构来参与。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研究项目,需要整合各种学术资源和技术资源,从而逐步形成了永业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
  永业的产学研模式,符合国家政策,符合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利益,从尝试与个别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合作,逐步发展到与大专院校等机构合作,这种模式上的探索实践,是永业在如何发挥企业科技兴农作用上的一种有效尝试。
  目前,永业科学院已先后建立了7处研发基地,6个实验工作室,同时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企业研发中心,开展了上百项科研项目研究,其中承担国家和地方政府项目5项,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研发项目20多项,自主研发项目80多项,取得了3项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重大科技奖项。
  从发挥科技示范功能上来说,通过永业科学院,永业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近百个试验示范基地,其试验示范基地遍布于内蒙古、北京、河北等20余省市区,示范项目涉及大田作物、蔬菜作物、经济作物、花卉、绿化树、食用菌等50余个品种。这些试验示范基地,一方面承担着新产品研发的试验、产品使用方法的试验、地区适应性试验,包括产品功效性试验、稳定性试验和安全性试验等,另一方面也从农业生产一线汇集大量研究数据和农业生产一线的信息,为永业试验研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承担着技术成果转化和示范工作。
  在今年宏观政策的推动下,永业还将启动“百万农民致富工程”,即是要以永业近3万家永业科技服务站为依托,提供产品服务、市场信息、技能培训,为周边农户订制致富方案,计划每家科技服务站帮助10户农户,整体目标带动30万户农户,致富百万农民,并通过样板示范传播,影响受益更广泛的中国农民。
  《新经济导刊》:您认为,企业在开展农业科技实践中,还面临哪些障碍?
  仝宝生:农业科技创新和研究首先具有公益性、基础性、长期性的特点。国家鼓励以企业为研发和创新的主体,因此国家对企业的科技投入很重要,农业科研院所具有更多的研发资源和人才资源,因此,作为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实践,需要与更多的科研机构合作,发挥企业更加开放的平台优势、更加接近市场需要的信息优势、更加灵活的创新机制和有效的成果转化优势,撬动更多的力量参与其中。这也就要求企业自身需要不断加强在产品营销、渠道建设、服务推广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此外,农业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这里包括了专业技术型人才与农业行业的管理型人才,也是在开展农业科技实践中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标签:样本 永业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