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时间 > 正文

在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风险管理课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探讨]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高职院校风险管理课在教学设计上要遵循基础理论学习、实例学习和案例分析及实训练习合理安排的原则,这样才更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注意规律、引导启发式、参与式以及案例式四种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起特色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职;风险管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的同时,却被另一个问题所困扰――风险。风险造成的巨大损失不仅危害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威胁国家安全。如何加强风险管理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普遍需求,而如何输出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够从事风险管理一线工作的有用人才,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出学以致用的学生,教师是关键。对教师来说,教好风险管理课的关键就是要有合适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一、“风险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一)“风险管理”课程教学设计现状比较
   “风险管理”课程是保险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前期课程有“高等数学”“概率论”“会计学”“保险学原理”“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等。“风险管理”是在学生综合运用前期多门专业课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学习新的内容,它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得以完善和深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保险专业的学生可以对风险管理的工作内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比较系统地掌握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和具体方法,并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上海财经大学许谨良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风险管理》(第三版)教学设计是将风险管理相关知识点顺次编排。在2003年修订的第二版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和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情况,在新修订的第三版中增加了“保险经纪人”“专业自保公司”和“非传统风险转移和整体化风险管理”三章内容。除了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在阐明风险管理的诸环节上还使用了大量的数理方法,最后一章附上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数个风险管理案例的实证分析。可以说,该书第三版整体编排理论联系实际、难易结合、结构清晰,涉及知识面广而全,能够反映最新的国际风险管理实践和学术成果,非常适用于普通本科生和高职院校学生。
   中央财经大学刘钧主编的《风险管理概论》是按照风险管理程序的顺序编排章节,又举以企业风险管理、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家庭风险管理和政府风险管理中的实例,也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本教材知识点比较具体,有针对性,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但是在风险管理程序的某些章节安排的顺序上,笔者认为还值得商榷。例如:该教材将“风险的特征和构成要素”一章放在“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之后,与后一章“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程序”不是很连贯。笔者认为,风险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在让学生了解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之前,应首先向学生介绍风险的相关知识,这样才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风险管理措施”一章介绍了具体风险的防范,属于实例介绍,笔者认为应紧排在“风险控制技术和风险融资技术”两章之后,这样才能使整个内容显得更为顺畅。另外,在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上,该教材普遍篇幅较短,展开不够充分。
   北京大学刘新立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列教材的《风险管理》教学设计分三篇:第一篇“风险管理基础”,主要介绍风险原理和风险管理概述性的内容;第二篇“风险的识别与分析”,主要对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单位面临的财产风险、法律责任风险、人力资本风险、金融风险等主要风险进行分析,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并初步修订了“风险评估模型”一章,涉及了数理计算;第三篇“风险管理措施”,主要是风险管理技术的内容,风险管理决策模型也安排在本篇。整个教学设计对章节内容进行了细分,而且有不少用到高等数学的知识,适合基础较好的本科生或高职院校学生学习。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毛通主编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保险专业群核心课程教材《风险管理》,教学设计以工作流程为主线,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进行系统设计,编排是按照风险管理的程序进行,且每一项目均附有案例,也有数理计算,教材结构清晰具体,富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虽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征,但笔者认为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辅助教材更合适。
   上海交通大学顾孟迪编著的“新坐标管理系列”精品教材《风险管理》(第二版),教学设计较上述教材有其独特之处,除了阐述了风险、风险管理问题、方法、决策及过程,还介绍了现代投资理论中最新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特别提到了针对投机风险的对冲方法。但笔者认为,这本教材的数理计算偏难,适合高职以上院校的学生学习。
   (二)对“风险管理”课程教学设计安排的建议
   在分析比较了国内上述学者的教材并吸取各教材优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并结合教学效果的验证,笔者对高职院校“风险管理”课教学设计安排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基础理论学习
   主要包括风险的相关知识,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范围、目标和程序的顺次学习掌握,按照风险管理的运作步骤一步步展开,分别介绍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应对风险的方法(风险控制技术和风险融资技术),风险管理决策及技术(主要介绍损失期望值决策技术和效用期望值决策技术),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及其效果评价等。
   这一部分主要引导学生依次学习和掌握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技术,要求课程知识结构连贯、逻辑严谨,保持这部分专业知识在教学设计上的完整性,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开篇章节的主要内容是风险和风险管理的概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简化对风险相关概念的介绍,因为在前期“保险学原理”课程中已有详细讲述,所以这一章的重点就应放在风险管理的范围、目标及程序的讲授上。授课中,教师要通过系统教学启发和引导学生把对风险管理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对风险管理理论形成系统的认识,为下一步实践学习和运用奠定基础。
   2.实例学习和初步运用
   主要是运用系统学习的理论和技术,分析不同的风险管理单位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教师可以分别以个人、家庭、保险公司以及政府的风险管理为例进行阐述,在每一部分的介绍中都运用第一部分风险管理的程序,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风险管理的步骤,从而为进一步的实践奠定基础。
   在这一部分的实例中,学生运用第一部分学习的风险管理程序的系统知识,由易到难逐步学习,知识体系比较连贯,之后再运用构建起来的理论去分析自己身边的和熟悉的事件,使所学知识得到深化和提升。
   3.案例分析及实训练习
   就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理论知识后进行实训时安排案例分析和具体的实训项目。这部分是对前面两部分知识的深化认识和综合运用。在实训内容的安排上,笔者认为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安排更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微观即从个人和家庭开始讨论分析,如从学生个人开始,分析自己目前可能面临的风险,按照风险管理的程序逐步展开,最后提出对策,这就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与生活有联系,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针对自己前面尚未掌握牢固的内容进行学习总结,将自己还不够完善的理论体系迅速完善。再比如,家庭风险管理可以让学生联系已学过的人身风险和财产风险的知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重新审视已经学过的内容,将已学知识升华,从而促使他们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钻研。
   二、“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方法
   (一)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组织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是否注意教师的教学活动,都会有相应的外部表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外部表现,不仅能够判断学生是否在专心听讲,还能够了解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效果,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比如,课堂上学生表现出积极的神情和适应性的动作,说明学生在全身心地关注教学,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深化知识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相反,学生若是漫不经心或交头接耳,说明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此时就应及时提醒学生,引导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2.注重讲演技艺和板书技巧,合理使用教具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音量要适中,语音、语调应做到抑扬顿挫,遇到重点、难点还应适当加强语气。板书也很重要,一方面,板书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解决疑难;另一方面,板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板书设计上应做到清晰醒目、突出重点,必要时还可借助图表阐述,使所讲问题更直观、更形象。
   (二)运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法
   要注意设疑质疑,以疑引趣。教师要根据所讲授的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设计应遵循难易适中的原则。以往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往往给学生造成“教材内容就是真理”的印象,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事实上,再好的教材其内容也难免有疏漏,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质疑,学生有质疑说明他认真思考了。学生提出异议后,师生共同通过查阅、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当然,采用此种教学方法的前提是教师要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气氛。
   (三)运用参与式教学法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是主体,通常是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信息是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递。在这种授课模式下,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授课及学习的效果都不佳。而参与式教学法则是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以学生为主角,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教师与学生频繁互动,信息是由教师到学生、由学生到教师的双向传递,对于学生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身(行为)”“心(思维和感情)”并用,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当然,教师也要对参与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可以说,在课堂上,学生的每一次发展都是在参与中生成的,每个学生都在学习共同体中通过参与信息的共享和批判性反思,对知识进行再组织,进而构建其意义。
   (四)运用案例式教学法
   作为教材的案例,一般先由学生课前准备并形成初步的想法,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各种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深化关键性发言,引发有关案例主题的分歧意见的研讨,尊重学生的分析,在发问中循序渐进,鼓励和肯定发言的同学,并进行必要的点评和总结。值得注意的是,所选实例往往跟实践结合紧密,学生由于缺乏实战经验,讨论和发言的时候难免偏题,因此教师应适时进行正确引导,有效控制讨论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使学生由之前的“被动记录和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收集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学且思”的好习惯。
   总之,“风险管理”课程因其在风险管理领域中突出的实用性,不仅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设计,而且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现高职院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建立特色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乐意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立雪.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3).
  责编:一 木

标签:教学方法 风险管理 课教学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