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食谱 > 正文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关于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其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文章分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知识结构、实践动手、创意思维培养、课堂教学与生产活动相结合等的特点,了解传统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适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包括理论知识传授、实践环节、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课程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作者简介]黄志刚(1967-),男,四川射洪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研究;闫英(1971-),女,河北尚义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系,讲师,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研究:黄志挺(1970-),女,四川射洪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系,讲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研究。(四川 都江堰61183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0SA02)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128-02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开设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理念、办学效益还是教学改革、培养质量和办学条件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辉煌成就。艺术设计教育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方面的因素。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既有艺术设计教育的共性,又有高职教育的个性。由于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体系与本科院校存在较大区别,高职艺术设计讲求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培养这样的人才,不是出几份文件,学习些制度,套用些经验就能完成的。首先,高职学院的师资大多是从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等,姑且不说艺术设计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单要教师把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内容变为适应高职艺术设计的要求就是一个难题。因此,高职艺术设计的课程改革必须分析高职艺术设计特点,从教师人手,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明确目标,确立学习的方向。
  一、高职艺术设计课程特点
  1 知识结构特点。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由于学生层次、培养目标等原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懂得艺术设计的审美意识和法则。建构美的标准,把握美的尺度。但不要求知识的完备性,而是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何为够用?那就是能认识美、分析美和运用美,通过具备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把握生产产品的质量。
  2 实践动手的特点。高职艺术设计课程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让学生完成一个虚拟的项目或课题,而且要真正从生产活动中去把握实践项目的具体完成细节。从真正的生产过程中去掌握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这也是与高职学生将来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息息相关。本科院校乃至更高层次的学生,往往重视艺术设计之初的艺术完备性,至于这些设计如何变为产品,更多的任务可能就落在了高职学生头上。目前,随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高职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高职学生就业乃至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
  3 创意思维培养特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虽然重视实践动手能力,但也绝不是仅仅培养一个简单的技术工人和操作手。艺术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个人的创意,艺术需要的是创造而不是模仿和复制。在生产过程中,创意思维是艺术产品成败的关键,掌握技术可以生产出与设计完全一致的产品,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之手才有可能创造出艺术的产品。创意思维能力培养是高职艺术设计课程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意思维能力,才能在生产过程中达到艺术设计的最终效果。
  4 课堂教学与生产活动相结合的特点。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艺术的基本特征。通过简单的虚拟课题和作业,可以使学生把握艺术的基本规律和审美法则。单一的课堂教学又必然给学生带来诸多局限,这在本科院校中也逐渐被意识到。对于设计生产活动中基本技术指标和基本操作都无法了解和掌握的设计师是无法将自己的设计变为产品的,高职艺术设计就更是如此。学生不仅要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而且应该与生产活动相结合,掌握和了解艺术设计在生产实践的全过程。
  二、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1 理论知识的掌握。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理论,学生接受知识,这是学校几十年来的普遍教学形式。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理论知识,不仅有局限,而且学生容易死记硬背,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知识的获取渠道已经从单一的书本知识、教师布道变化为网络、展览等,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渠道往往并不少于教师,那种仅依靠教师积累的理论知识沿着教师传授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已经不可取。
  2 虚拟课题项目的完成。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在传统教学中是以教师布置一项虚拟课题来完成的。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设计中去,通过教师对课题作业的讲评,对优秀作业的展示使学生认识自己的设计缺陷,从而提高设计能力。虚拟课题无疑在设计训练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就如军事演习一样,如果每次都使用空包弹,无疑会产生不真实感,所以还得进行实弹演习。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也是如此。在虚拟课程的基础上引进真实的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市场竞争中体会设计的快乐,这是目前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
  3 校外实践性课程。无论是高职还是本科,目前都有3-6个月的顶岗实习期。高职的综合训练课程一般是在企业、公司中完成,但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集约化的大生产在艺术设计中基本不存在。学生的综合训练要么在校内实训基地,要么分散于各个企业、公司。教师的指导、企业层次的差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实践环节。学生的校外实践性课程要么成为为企业打杂的工人,要么只能是走马观花地学习。
  三、改革思路
  1 理论知识的传授。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是以够用为度,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理论知识往往又是他们认为枯燥难懂的、抽象的东西。如何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解决这个矛盾?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变学生的被动接收为主动学习。通过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分析讲解,发动学生利用网络、图书、参观访问等形式收集资料,引导学生对课程结构、目标和方向进行讨论,分析和研究优秀范例、优秀作品,从中得到体会和启发。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学生探讨艺术规律。这当然也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前沿的设计趋势,变换旧有的教学模式,更新观念,把握尺度。
  2 实践环节的改革。“工作室制”是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相适应的教学实训生产一体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基于工作过程 的基础课程学习,在校内进行基础素质与专业素质的学习;第二阶段主要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学习,进行职业素质、岗位技能知识学习与岗位技能实训;第三阶段主要是基于企业岗位的、以任务驱动“工作室制”下的生产性实训,进行校内外“工作室”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各“工作室”生产性实训教学中,实训指导老师以企业设计师的身份参与管理并指导学生,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实际生产过程,定期轮岗,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实际上,实践环节教学是现在高职专业课程中的最大难题。如何做好实践环节既对专业课程提出了挑战,也是检验学生能力高低的标准。实践环节的训练应该具有“仿真性(虚拟)”和“真实性(实际生产)”,这就要求学校应该与企业、公司结合,建立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学生在生产或辅助生产过程中,掌握艺术设计作品成为产品的完整工艺流程和生产环节细节。校内外实践环节离不开企业、公司,而企业、公司的运作模式和管理体制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又往往有较大差异。如何真正实现实践环节的改革,使学校和企业、公司在此过程中实现双赢,必然涉及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教育观念的改变。只有通过一般性专业课程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核心专业课程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才能达到目的。学生在生产性实训中体会设计成品的完整流程,才能奠定实际操作经验。改革以前虚拟实训课程,变虚拟为实战,或部分虚拟部分实战,都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 精品课程建设。《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地方和学校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精品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起点,通过对某专业的几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推动其他专业课程的改革。精品课程重点是探索出课程改革的新路子、新方法,透彻分析课程的结构体系,前后知识的连续性,校企合作的制度和形式。在专业课程改革中进行推广和借鉴,从而达到专业整体建设的目的。
  4 教材建设。校企合作的成果之一就是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地域特点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课程教材是课程学习的指导性书籍,以往人们对教材的认识是它必须具备知识的完备性,但是,实践性教材只要具有特点就是好的教材,它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目前,国内虽有众多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但具备高职特点的应用性教材还是少数。江苏省高职教育研究会艺术类专业协作委员会依托省内高职高专院校编写出体现江苏特色,反映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方法的高职高专艺术类专业“四大学程”,即“基础学程”“实训学程”“实验学程”“精品学程”教材,打破了以前本科院校教材的理论构架,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但每个地域必定还有自己的地域特点,从服务地方区域经济角度出发,与企业合作开发适用的教材是每个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5 课程考核制度的改革。课程考核是学生关心的问题,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过去教师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考核基本局限于学生对规定作业完成情况的优劣评价,完全忽视学生个性和特长,忽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高职艺术设计课程的考核应该根据不同课程特点采用不同的考核形式。理论课程实行统一考试,以百分制等方法给出成绩,实行教考分离。实践课程的考核要求学生写出实践报告,按学生在企业工司的实际能力由企业公司给出成绩。实践课程主要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成果及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在高考制度下,部分学生的“高分低能”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高职学院艺术设计学生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根据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是值得探讨的。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是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并且起步较晚,根基不深,没有过多的对比和参照,无论是专业建设还是课程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要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地域特色和教育体制的适应高职发展的课程改革方案还需付出百倍的努力。转变观念,放下包袱,接收新知,共同努力,才能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中稳步前行。

标签:高职 艺术设计 课程改革 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