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食谱 > 正文

体验式大学生涯设计策略研究:大学生涯总结2500字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当前的大学生涯设计存在着普及宣传多、个体引导少,理论教育多、心理体验少,计划方案多、执行修订少等现实问题。通过采用体验式大学生涯设计策略,如团体训练、主题班会和小组活动等形式,可以达到促进学生体验领会、加强自主参与、实现自我督促的目的。
  关键词:体验式大学生涯设计;团体训练;主题班会;小组活动
  作者简介:戴吉(1976-),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讲师;聂智(1980-),男,湖南涟源人,湖南商学院学生处,讲师。(湖南 长沙 410205)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140-01
  
  一、大学生涯设计的相关理论
  1.大学生涯设计的理论界定
  大学生涯设计是对大学生活的整体规划、科学安排和有效管理,[1]是大学生通过认识自我和评估环境,根据社会需要、专业特点和自己的人生追求,在学校的指导下,对自己在大学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进行具体设计和全面规划,并在学习和生活中付诸实施的过程。大学生涯设计是职业生涯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又比职业生涯范围宽、时间短,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立足于当下,充实地度过大学四年。
  2.体验式生涯辅导理论
  体验式生涯辅导是指辅导对象亲身介入实践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式。[2]辅导采用“多重感官学习法”,包括组织讨论、深度会谈、情景活动、角色扮演、家庭作业等方式,使辅导对象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经验。该辅导方式主要的理论来自于Kolbe提出的“体验式学习模型”,认为学习、转变、成长是“积极尝试―亲身体验―观察反省―总结领会”的过程。
  二、大学生涯设计中的现状与问题
  1.大学生涯设计中的现状
  目前,各高校都已经全面铺开了大学生涯或职业生涯设计工作,除了日常的宣传普及之外,还经常举办生涯设计大赛等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规划意识。我们在湖南省部分高校中进行的调查表明,95%的学生表示知晓“生涯设计”的概念;85%的学生认为生涯设计很有必要;75%的学生知道本校开展了生涯设计的相关活动;但有高达65%的学生认为,虽然觉得生涯设计很重要,但不知道从何入手;60%的学生认为,对生涯设计课上的一些内容似懂非懂,没有切身体验。可见,虽然大学生已经接纳了生涯设计观念并且愿意进行规划,但在具体实施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大学生涯设计中的“三多”与“三少”
  (1)普及宣传多,个体引导少。目前高校中,大学生涯设计工作一般由就业指导部门或者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开展,采取的往往是普及教育层面上的方式,如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提供择业咨询服务、邀请知名专家进行讲座、开展生涯设计大赛等方法。这些措施确实起到了引导学生树立规划意识、激发学生为未来负责的作用。但是,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即使将辅导员和班主任纳入生涯设计指导教师队伍,仍然很难真正做到个体层面的指导,或者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督促和反馈。使得大学生涯设计的效果容易止于表面,无法深入和持久。
  (2)理论教育多,心理体验少。大学生涯设计一般包括兴趣探索、性格探索、能力探索、价值观探索、工作世界探索、职业生涯决策与行动计划、求职准备模拟面试、团队合作与有效沟通等内容。[3]目前这些内容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知识宣传、专家讲座等形式来传达给学生,基本停留在知识层面。但生涯问题具有情境性、问题性、个体性的特点,只有学习者亲历、参与之后才会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反思,[4]这些并不是单纯通过听课就可得出结论,应通过一定的体验方式深入内心。目前,虽然有些学校在教学中穿插心理测验、心理训练、角色扮演等体验式教学方法,但因为课堂教学的场地和授课人数的局限,效果并不理想。
  (3)计划方案多,执行修订少。进行大学生涯设计时,高校比较注重学生制定和撰写方案。一些高校在入学教育时进行了专业教育,要求大一新生通过自我分析,结合社会环境分析,制定并撰写大学生涯设计方案。还有一些高校定期举办生涯设计大赛,选出优秀生涯设计方案予以宣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和撰写生涯设计方案,确实起到了指明方向和确定目标的作用。但这些方案是否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是否进行修订、修订后又是否继续执行,却成为了生涯设计活动的盲区,使得一些学生的生涯设计停留在方案阶段,达不到最初的设想。
  综上所述,“三多”和“三少”的主要根源在于大学生涯设计由学校和教师唱主角,没有突破知识传授的固有模式,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和自我督促的功能。
  三、体验式大学生涯设计策略研究
  目前,一些高校尝试着采用体验式生涯辅导方式,如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心理测验、心理训练、角色扮演等方式,很多学校在体验式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面做出了尝试和努力。[5]但这些体验式模式基本还是以教师为主导,并未完全发挥学生主导作用。我们认为,应多采用以学生为导向的深化学生体验、强化自主参与的体验式大学生涯设计策略。
  1.生涯探索之团体辅导
  生涯设计团体辅导的内容一般包括自我探索、生涯探索、生涯规划等。通过“生涯十字路口”、“价值观大考验”、“价值观大拍卖”、“工作的世界”、“职业大访谈”、“我的未来不是梦”等活动环节,相互沟通交流,协助成员了解自我的兴趣、人格特质,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发挥潜能,规划个人蓝图,最终实现自我成长。与普通课堂讲授相比,团体辅导没有枯燥乏味甚至脱离实际的理论讲解,而是通过游戏、活动、交流、分享等方式,达到自我认知和价值澄清等目的。生涯设计团体辅导比普及教育针对性强、灵活高效,比个体教育效率高、省时省力,成员相互间的启发与借鉴,更能触及个体自我的深思与感悟,达到课堂上无法触及的体验层面。团体辅导强调成员的参与和体验经验,促使他们变被动规划为主动规划,帮助成员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科学而有效的规划。因此,是重要的、以学生为主导的体验式策略。
  2.生涯设计之主题班会
  大学生主题班会是在一定环境和背景下,围绕一定主题或针对班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日常行为和生活中的某个问题而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6]相比团体训练而言,生涯探索主题班会具有参与者同质性更高、指导教师专业背景更强的特点。参与主题班会的学生具有更高的同质性――他们具有相同的专业背景,有着相同的学习任务,并且在大学中要完成的其他任务也有很多类似之处。因此,在生涯设计主题班会中容易放松和投入地讨论分享,相互之间容易产生共鸣,所讨论的话题、使用的方法和规划的路径适合于本班的广大学生。班会的指导教师一般是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他们对于学生较为了解,对学生所学专业较为熟悉,在个体指导方面能进行有效地工作。
  3.生涯践行之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指一定数量的人集合在一起,每人都意识到自己与其他成员的存在,为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进行讨论切磋,以达成一致或做出决定。[7]在小组内有各种需求,如互相支持,发展与确认自我的特点,共同对付外来压力,为完成一项任务分工合作。小组活动也合适于大学生涯设计,可以8~10人为小组,定期开展生涯发展的小组活动。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式,对组员的生涯设计方案、执行情况和修订情况进行了解和讨论,再进行自我评价(Self-assessment)和同伴评价(Peer Assessment),最终达到促进成员思考和提升执行力的目的。小组活动比团体训练和主题班会更灵活,学生可以自愿选择成员,自主制定小组契约、按需确定活动内容、灵活调整活动频率,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参与的作用,尤其在方案执行和修订方面充分发挥了同伴督促和自我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光荣.进一步提高认识,着力推进大学生涯设计活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6).
  [2]程肇基,廖萍蓉,陈发云.大学生体验式生涯辅导及其实施例举[J].青年探索,2004,(4).
  [3]王丽.高职院校体验式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7).
  [4]乐晓蓉.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探微[J].职业教育研究,2010,(1).
  [5]刘德恩.体验式生涯教学的初步探索[J].基础教育2011,8(1).
  [6]李宗岩,孙悦涵.主题班会――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途径的理论探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4).
  [7]王洪志.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10).
  (责任编辑:孙晴)

标签:生涯 体验式 策略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