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试题 > 正文

【让心灵遍开情感之花】 情感扎心语录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地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成为阅读教学的导向与目标。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审美情趣始终都应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挖掘教材、丰富内涵
  语文教材为阅读教学加强人文渗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入选篇目可谓文质兼美。面对一篇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阅读积累与阅读经验都极其有限的高中生而言,他们未必都能深入透彻地感悟作品的内蕴,更无从谈及“美”的濡染。教师此时所扮演的正是作者与作为欣赏者的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的桥梁。所以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用心灵与作品碰撞心灵的火花,感悟文之魅力,美之所在。陶渊明酒后杂感,赋诗《饮酒》,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道出田园诗人不为庸碌红尘所羁,不被凡俗污世所绊的超凡脱俗;《边城》清香如莲:社会纷乱之中如莲“出淤泥而不染”,依然情真情美如一;战火硝烟之外如莲充满诗情画意,淡洁清婉。苏轼赤壁作赋,一舟一月,酒歌同雅,于自然变化中顿悟生命,尽显豪放诗人豁达之胸襟。文学是世态人情,是社会人生的再现与浓缩。文学是一个窗口,学生体会感悟出人间的善恶,并内化为个人的素养与品质。教师是导航,可以带领学生泛舟于文学的海洋,驶向真善美的港湾。
  二、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美的感悟
  多媒体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在一定程度上有其独特的价值。它能做到声、像、文并用,打破课堂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从色彩到画面,音乐到文字,中外古今,天文地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不仅能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而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创设出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情境,激发思考。《长亭送别》中一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可谓凄美婉约,令人柔肠百结,霜林之艳与离人之伤“矛盾”而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遍野红枫,竟是离人血泪所染!学生初读并未能完全领会,若通过画面把美艳的莺莺悲哀无奈的眼神放在红枫如火的背景之中,让学生发挥想象,把握人物心理和环境的融合,凄美而令人心碎的离情将动人心扉。学生通过多媒体进入情境,从而感受莺莺对爱情的坚贞和封建家长制的专横。
  三、适时引导、张扬个性
  现代教育理念中极重要的一点是发挥阅读主体的能动性。对于阅读者而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解读多样性的体现。作为高中生,他们希望用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审视文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居高临下地代替学生,展示并强加给学生自己对作品的主观感情,从而扼杀学生释放个性,展示自我,表达观点的渴望与积极性。教师应把鉴赏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发现、讨论中张扬自我,在思考中提高审美情趣并从中获得美的浸润,而教师只是以旁观者、参与者、主持人的身份予以适时适当的有效引导。在诗歌《致橡树》学习中,不可避免地触及关于爱情这一敏感而永恒的话题。舒婷用其细腻的笔触抒发了对一种独立平等、同甘共苦、相恋相知的爱情的执着追求。诗歌的真情不仅打动学生,有同学甚至提出与之不同的爱情观,表达对心中理想爱情的向往。这是令人欣喜的改变:学生不再简单认同教材内容,而是用自己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大胆释放自我,这是对美的再体验和再创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开放式”的阅读,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作品,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力,这将为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四、拓展迁移、增大阅读量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培养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学生阅读能力和审美意识的提高,除教材之外,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他们希望开辟另一片“世外桃源”,采摘人类的智慧之果。学生对美的追求,教师应该做的便是在课堂内外为学生提供更多“精神养料”以滋养生命。卡夫卡地《变形记》让他们走出认为荒诞不羁的误区,走进变成大甲虫的格里高里无奈而悲伤的命运,揭示掩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利己之私,感受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在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心灵渴望里寻找到为现代人所缺失的精神家园;而由橡树与木棉的爱情则看到与木棉不一样的为爱而付出全部的《一棵开花的树》,在感叹和唏嘘中明白爱的真谛与价值。课外的适当拓展迁移是必要的,它不仅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但是拓展迁移不能舍本逐末,而导致淡化文本,游离文本而成为空中楼阁。特别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把拓展迁移训练建立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坚实的基础之上。
  钱理群教授说: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语文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或技能,更重要的是要用人类精神的财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需要调剂与点缀,生命需要信仰与支撑。把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滋养,以人文精神的渗透为内核,培养学生高尚而美好的情感、情趣和情操,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理想之境。

标签:之花 心灵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