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网址 > 正文

对儿童作文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实践与思考的作文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对儿童作文“生活化”的理论思考   文章,是客观事物、实际生活的反映。儿童作文过程的实质就是儿童将他眼中的世界,用自己的话真实表达出来的过程。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却无视作文的这一重要特性,在“快速、高效出作文人才”的短期利益行为驱动下,小学作文教学一度产生了一种浮躁心理和功利思想,具体表现在作文教学中即将作文教学局限于课堂上对优秀范文的表达式形式的分析和传授。对作文技巧、技法的机械训练,对作文中立意和构思的成人化拔高,以期快速批量产出符合应试教育观念下的合格人才。应该说这一封闭的传统教学模式确实培养出了一些“作文尖子”,但这极少数人的成功是建立在牺牲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能力的基础上的,短期的利益是以牺牲了学生的长期利益为代价的。素质教育强调的恰恰是应试教育界的对立面――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这一指导思想下确立的作文“生活化”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反思,对生活教育的回归。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是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使生活与作文一体化,在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准确表达生活体验和情感的能力。
  二、对儿童生活质量的思考
  一旦找到儿童作文的源泉――生活,我们就不得不关注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当今儿童的生活状况问题。我曾两次对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了调查。在第一次的调查中我就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的课余生活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范围在不断扩大,形式有多种,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按理说有这样的生活基础作源泉,加上课堂上教师的指导点拨,学生应该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表达生活。但实际上,学生对经常参加的活动,接触的生活常常熟视无睹,似是而非,无法做到准确表达。在第二次的调查中,我侧重对他们的生活内容作剖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儿童生活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生活的无目的性。
  儿童的生活大部分是在游戏中度过的,儿童“跳绳”、“追逐”等并不是为了有意识地锻炼身体。受儿童自身认知规律的制约,他们活动的目的性不强,还只是停留在游戏本身这一层面上,有时甚至并不能说出这样玩耍的理由。
  (二)生活的无意义性。
  在儿童的业余生活中,有许多活动对他们来说是缺乏意义的。如“玩纸牌”、“丢铜板”,甚至“打游戏”,模仿成人玩些赌博的游戏等。加上目前仍有些学校和家长的眼光只是盯着孩子的学习分数,对学生业余生活的其他方面并不重视,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致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偏低,反映在作文上即语言组织能力低下。
  三、对提高儿童生活质量的实践和认识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那么作文教学该如何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使泉源丰盈,活水常在呢?对此,叶老曾明确指出:“要使生活向着充实的路,有两个致力目标,就是训练思想与培养感情。”
  (一)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生活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样,学生也是他们生活中的主人。受儿童自身认知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儿童主体还不能正确进行价值判断,独立分析事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教师作为施教的组织者、指导者,应首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认识水平是生活的基础,更是作文的基础。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可直接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最终形成生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
  1.在观察中认识。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基本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我以身边事为直接观察对象,组织大家有意识地进行多感官多角度的观察。为使学生获得更深入的认识,我常常引导学生作不同时段的追踪观察。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也为他们今后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提供了示范,为写好作文积累了直观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2.在辨析中提高。比较是理解、思维的基础。有比较才有鉴别,才有取舍。提高他们自我辨析、自我认识的能力,最终确立正确的生活观才是根本。为此,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创设比较情境,将真的与假的、美的与丑的放在一起,通过强烈的对比,鲜明的反衬,再组织大家各抒己见,学生观点突出,爱憎分明。此外,我还通过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例子,作对比。学生在不断的自我辨析中发展了生活认识能力,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正确生活观的引导,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陶冶美的情操,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情感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根据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各种相应的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情动于衷而辞发于外”。一个人只有有了积极的情感才能有健康向上的生活追求,对生活充满情感才能在外部表现为急于倾吐,化为文字。
  1.触景生情,情由境生。人的感情常常被景所唤醒、激活。我根据学生喜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特点,充分利用大自然中五彩缤纷的色彩、奇妙壮丽的自然景观,或者带大家一道细细欣赏,或者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生动地再现,用美的情境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产生美的情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验到自然之美,祖国山河之美。
  2.情动于衷。情感是内心的体验和感受。自然是种壮美,社会生活同样也充满着感人至深的美。尤其是学生平时生活的班集体中,班集体应该时时处处充满着美的情感。教室里张贴着生活名言、名人警句,营造情感熏陶氛围。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开展互帮互助的专题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体味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以心换心、以情报情,为他们以后真情对待生活奠定心理基础。
  (三)加强实践,锤炼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
  认识与情感离不开实践,并且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升华。学生有了正确的思想和积极的情感并不能说学生就有了高质量的生活。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认识与情感是极不稳定的,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因此,加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1.在学校活动中学习生活。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为学生的生活实践创设条件,让他们在集体的生活中逐步学习个体化的生活、生存的方式和方法。尤其是他们直接生活的班集体,应该积极创设各种儿童实践情境,大胆探索儿童活动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2.在社会生活中锻炼生活能力。开辟校外生活基地,让学生学以致用。针对我校学生生活环境的实际情况,我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组织学生成立了以敬老院为服务对象的“关爱小组”,以毕业为主题的“吃火锅”,以工厂实践为主题的“做纸包”等多个活动组织,开辟了多个生活基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但深入地了解了生活,锻炼了实际生活能力,而且为写好作文积累了素材,奠定了物质基础。

标签:作文 生活化 实践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