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文综 > 正文

体育教学模式有哪些 [论小学体育复合教学模式]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的效果对一个人的未来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下的必然性要求,也是现阶段社会发展与需求的客观性要求。我国人才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五个方面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又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智力可以通过能力的培养而得到发展;而智力的发展促进能力的提高。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对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提高,而且对提高大脑右半球的功能可起特殊作用,通过体育教学对智力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辅助和保障的重要作用。
  现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必然重视体育教学,在本文主要探讨小学体育教学特别是复合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所谓复合模式就是综合运用多种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相对应的几种教学模式或有针对性地设定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过程。笔者根据几年来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积累和总结,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小学体育复合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业余训练和体育课堂训练相结合
  体育教学过程不但涵盖课堂训练的各种活动,而且在学生课外活动中所进行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体育教学的延伸。所以,小学体育教学是课堂训练和业余训练的结合,二者合力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小学体育教学课堂训练国家有专门的教材提供依据,这种课堂教学是在一定范围统一下来的标准,当然也是针对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课堂训练活动单一,而且课堂时间也是很有限的,在现阶段我国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整体有待提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小学体育业余训练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体育才能的小学生进行系统训练,为培养高素质的竞技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笔者认为小学体育业余训练不仅是对部分学生的训练,作为学生的课外活动和各种运动会等集体活动都可以算作业余训练所要求范围之内的。所谓的业余训练也就是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不影响正常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小学体育业余训练具备几个特点:训练的业余性、训练的基础性、内容多种多样等。二者都是体育教学的两条途径,课堂教学是主要途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政策的强制性;业余训练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面对着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普遍重视文化课学习,对体育锻炼重视的程度不够,而业余训练一系列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发展基本活动能力,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为提高小学生运动技能提供保障。二者结合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二、情境教学和激励教学模式相结合
  情境教学和激励教学模式在具体目标要求上是一致的,只是采取不同的手段,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情境教学主要是寓教材内容于各种具体的、生动形象的、有趣的情境中,把教材内容形象化、趣味化,来诱发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心理、能力等方面充分发展。”融入趣味性的情境内容,营造轻松的课堂情境,从内容上下大功夫,结合社会实际和技术发展情况,运用不同的手段,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可以使枯燥的体育教材和单调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增强学生们的体质和运动技能。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其实激励也是需要一定的情境的,二者在教学模式上是相通的,只是体现的作用点不同而已。激励是一门学问,离不开具体的环境和采用的方法,表扬是激励最直接的体现和有效途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和思想特点,注意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表扬和合理的评价,达到激励的效果。激励教学不仅仅是直接激励,还应包括间接的处理,例如帮助学生解决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他们的参与和学习激情,照顾学生的自尊心,真正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情境教学和激励教学模式相结合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其目的就是更好的开展体育训练活动,情境的设置更好的为了教学效果,而激励教学离不开一定的情境。二者教学模式结合,相互促进,增强教学的综合效果。
  三、基本体能训练和运动技能训练相结合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无论学习和工作都不会好的保障。对于学生而言身体素质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起码基础,小学体育教学必须重视基本体能训练,要从小抓起,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立足课堂,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渠道,抓实基本技能教学并落实相关训练,在练习时间上予以足够保证,基本体能训练时体育课的延伸,也是主要目的,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运动技能训练是体育课教学的较高层次的要求,高于基本体能训练,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培养高素质的运动人员也是主要目的之一。体育学习的最主要目的是技能的掌握,而体验运动乐趣的必要条件也是技能掌握。运动技能训练不仅是身体能力的体现,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小学生的体育教学,还应关注学生心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运动技能锻炼的过程,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形成意识,锻炼品质,陶冶情操,进而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意识。人各有所长,作为小学生而言要有自己的爱好,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有用的运动技能,同时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享受到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乐趣,这也应是体育教学目标之一,也是体育教学应该期待的效果和境界。
  基本体能训练和运动技能训练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层次要求不同的两个方面,体能训练是基本要求和基础,是体育教学目标的最基本要求;运动技能训练是体育教学在培育国民体能素质方面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国家体育教学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二者相互补充,共同发展,整体合力提升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智力培养和体能锻炼相结合
  智力培养和体能锻炼不可分割,二者缺一不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又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其中发展智力和培养体能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这也是素质教育下学生能力的体现。小学体育教学要注重智力培养和体能锻炼的结合,体能锻炼为智力培养提供基础和保障。智力和体能的含义不用过多解释,体能锻炼对提高大脑右半球的功能可起特殊作用。
  根据小学生身体生理的特点,小学生骨骼、心肺功能的发育尚不成熟,在运动项目的教育性、教师的可操作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基础上,更好的把体能训练作用在小学生的智力培养方面。智力培养和体能锻炼相结合,但不能脱离实际和急功近利,在体能锻炼基础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智力,进而使其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标签:教学模式 复合 小学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