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语文 > 正文

荣念曾:我就是想怎样去破格 破格的近义词

时间:2019-01-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当人家说你离经叛道、不专业的时候你就问他,什么叫专业,是不是朝九晚五、拿薪水、拿学位找工作才是专业呀?我觉得很专心地做相应的事情才是专业。”      “可能年轻人对犬儒这个词还不是很明白,我就说,穿着孔夫子衣服的是小狗。呵呵”
  
   前往成都红星路35号,是在一个暖阳普照的冬日午后,兔脚展厅的工作人员调试完设备,投影仪开始播放荣念曾的戏剧作品选段,这个富态的小老头先是不停地在后台与前台间穿梭,最后才安静地落座在沙发上。《寻找新中国的舞台》主题对话,在视频与话音间交错暂停。
   自1979年返回香港之后,荣念曾开始投入漫画、剧场等多种艺术领域,梁文道对他的描述是“我们这一代香港年轻人都受到荣念曾先生的极大影响”。香港重要文化团体“进念?二十面体”孵化出林奕华、胡恩威等青年导演,荣念曾正是他们的老师。
   他从未削弱密集发问的喜好,对话快结束时,他将4个提问机会平均分配至入场者手中,当大家呈上问卷时却被他笑颜告知这影印问卷只是他又一场实验的开始,回答早已预备妥当。
   老顽童又让大家陪他玩了一把。
  
  (小标)我爱香港杂种文化
   “有时候我觉得在成都的人,可能对本地的文化底蕴不太知道,就像我在香港的时候对香港也不了解它是怎样的。”荣念曾以掺杂中英双语的句子讲道,他17岁那年离港赴美后,新的生活环境带给他截然不同的认知。
   在美国,他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哥伦比亚大学求学,分别念完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兴趣颇广的他还考虑过要不要再去学学法律和新闻,“后来再一想觉得学法津和新闻好闷哦”,于是放弃。回到了香港,荣念曾开始参与各种艺术活动。谈到从漫画到戏剧的流转过程,他用简单的理由做了回应:“画漫画是一个人画,很容易、很快,搞剧场就可以解闷,群体创作有互动,有很大的吸引力。”
   1982年,一群由18到22岁间的年轻戏剧爱好者创立“进念?二十面体”,荣念曾算是他们当中的长辈。“当时那些年轻人自发掏出不多的钱租到一处排演场所,在没有依靠外界支柱的情况下前行。”三年后,进念?二十面体以曹禺的《日出》参加香港某戏剧比赛,排演中,荣念曾慢慢将这出戏的主题对白演变成各种尖锐的置疑:“谁给你的评判身份”、“你是怎么评判的?”一出本是给评委和香港领导看的演出几乎被改头换面。
   演出时,比赛的评委坐在台下,很快对此做出了反应,成为当次演出内容互动的部分。令荣念曾记忆犹新的是,当初评判很尴尬,最后特意授予了他们一个特殊群体类的奖项。
   他们一直在寻找着相应的表达空间,常常又会触及到边缘。发起之初,这个艺术团体也遭遇过职业的戏剧界人士批评,有人认为这些年轻戏剧人根本不专业。而三十年后的今天,这种评议已消散殆尽,“当年的专业人士差不多都淘汰了。”
   不可否认,香港相对独立的文化空间保证了中性态度的存在。荣念曾曾说“香港的文化够凶,是因为它的独立”,采访中他则再次对此以“杂种文化”概括,阐释为:一个不以自我为中心的边缘文化,相比台湾和大陆的信息流通走在很前面,与世界互动的机会更多。
  
  肢体不会唬你
   荣老爷子在沙发里眯眼微笑,最近十年他已不怎么讨论剧场本身,他的兴趣移向“了解我们的过去”。
   在外人眼里,各类古典文化已被荣念曾融汇贯通,但他却自称门外汉,“当我发现一个人做事有点闷的时候,搞剧场是很好玩的”。当初因为好奇而潜进古典文化,长久的经历中他逐渐发现,大多数人阅读历史却很少会主动了解书籍的作者及出版人,更别提花精力去思考作者在撰文过程中是否裹挟了政治诉求。“文字有可能会欺骗读者,肢体是不会欺骗你的。”于是他开始试想通过传统戏曲来了解身体的历史,比如通过传统戏曲找到现代人与明朝人的行为差异,由此“好玩地”搭建起过去与现在的关系。
   荣念曾的最新作品是《文化大革命》,他解释说真实名称应该是《百年孤寂》,从1982年至今经多次排演,里面的表演极简、理性、抽象,很多观众不高兴地说“你不理我们”。
   这个作品的确没有类似让演员跳上观众席的互动设计,《百年孤寂》将与观众的互动收敛起来,只是让台下的人在一旁观察,发现演员肢体带出来的经验,至于能否体验到,则人各有异。正如他的漫画一样,将对话的空间留白,交给阅读者自行填补。
   谈及观众的不解,荣念曾只是挽惜好奇心的泯灭:“看戏的时候通常有两种心态,看它有什么话要讲,喜欢的话这个戏就好,不喜欢的话就觉得这戏糟糕,不懂的时候就会说‘你在唬我啊?’,但是很少会说‘干嘛会这样或那样处理’。”
   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随成长泯灭,被封锁在套子里的思考也失去了穿透的力度,放松地看一部作品才能看到从没看过的东西。“我们就是想怎么去破格嘛。”荣念曾说,“当然不是非得为了破格而破格,而是我们想了解这个格怎么来的,怎么会有这样一个表达方法,这个表达方法后面是什么,然后你慢慢就会有一个参与。”
  
  熊猫好可怜,不要做熊猫
   荣念曾拿舞台做试验,别人说他浪费,他说向传统资深演员一成不变的所谓国宝挑战,是很多普通演员想做的事,只是迫于市场和粉丝,他们的步伐难以迈出。“没必要做熊猫,熊猫是只给人观赏的,熊猫很可怜的。”对于实验剧伤害到传统戏剧的指责,荣念曾不大在意 ,“大多数人听明星的歌就是想重复一次自己过去的经验,很少有人想去看明星在舞台上做自己从没见过的事。当然你真的关心明星的话,你会关心他现在在想什么,他下一步想做什么。”
   他的“实验中国传统三部曲”的最后一章名为《夜奔》,内容几乎触及到敏感边缘,首场演出在挪威,受邀作为中挪建交50年之际的压轴演出,40分钟的演出过程中,一直在讨论政治正确与否的问题。剧终,除了迎来了本国观众长久的掌声,也迎来了中国驻挪威外交部人员的置疑,他们不知如何回应这种“政治问题”,只能不断对他说:“荣老师,我们不知道你们在做什么。”
   在国内,传统的戏剧演员纷纷离开,觉得这是一个没有前途的行业。这是现实版的《夜奔》,大家都离开了,觉得这没有希望。“我们自己的体制不争气嘛,环境不争气,对传统艺术家不尊重,总让他们重复做一件事情。这是个背景。”
  
  “官员们干嘛老是讲套话呢”
  叛逆的思维从始至终都伴随着荣念曾,即便在他认为比艺术实验空间更窄的香港教育领域。十年前他就开始批评香港的教育体制,直到香港教育方面通过法案,允许他成立起一所民间独立运营的学校――香港兆基创意书院。同时,香港政府还解决学校的硬件问题,并向该校学生按期提供资金补助。
   如果说艺术有使命,想必应该是启发人们的视野更宽更敏感,附庸风雅和消费都不是恰当的态度,但这也需要大众跳出原有的习惯。进念?二十面体成立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在摸索做实验。学生一开始有很大疑惑,说从前甚么都得跟规矩,现在却甚么都可以试验。“我们也在问,我们教育体制里基本上是没有试验的,甚至我们现有的艺术体制里也没有什么试验,基本上跟市场走了。评论也有局限,我觉得写评论的人有时候也很可悲,他们到底是在写一种文化消费指南呢还是在写大家都不明白的理论。”

标签:破格 我就是 荣念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