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资讯 > 正文

[浅谈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浅谈数学高效课堂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数学是一种实用工具,如果不将它还原于生活,那它最终免不了渐渐被人所遗弃的命运。显然,教学中应适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体验到人的生活实践是离不开数学的。
  关键词:生活 数学 课堂
  
  在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都少不了学习,也少不了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可见,数学是生活的缩影,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存于现实世界中的,离开了现实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显然,教育者如果能和学生一同走近生活,去体验学习、去体会发现的过程;而不是把数学变成枯燥的运算,冷冰冰的数字。这样,学生会更热爱数学,更愿意去探寻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那么,数学也就会因走进生活而显得更加精彩了。
  一、数学就在身边,捕捉生活现象学习数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研究者。”而在青少年的内心世界里这种需求尤为的强烈。那么,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就要灵活地驾驭课堂,而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老师要做学生和教材之间的桥梁,要善于从生活中去采撷数学实例,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提炼数学知识,学习数学。
  1、巧寻素材。孩子们的兴趣有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或熟知的事物。那么,巧妙地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蕴涵的数学信息。从而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知识。学习“数据的代表”时,如何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呢?我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导入。首先请文娱委员唱支歌,随后请四名小组长和教师一起按百分制打分,由此引入求平均数问题教学。这样设计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生活中时时有数学,并能通过学习自发寻找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有效地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识数学学习的实用价值。
  2、妙用素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实际上,学生在生活中是不易发现数学问题的,只有用数学的眼光才能找到数学问题。所以,我们要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习的素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熟视无睹的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借用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学
  好的学习情境是生活经验的浓缩。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数学和现实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那么,我们要努力打通数学与生活间的通道,恰当地设计教学情境,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课堂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以此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比如,我在教学《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一课时,做了一些尝试:我选取了“比较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内容进行细化教学,让学生能在有趣的活动中感知知识的精髓。如,我事先给每组准备了一根吸管,要求学生能凭着自己的想像任意剪出3段来搭成一个三角形。操作后,我便问:“是否任意剪出的3段都能搭出一个三角形呢?”这一问,搭成功的小组马上回答:“是的”;而没搭成的小组,他们对三条边的长度产生了质疑。我趁势追问:“那么,你们思考过围不成的原因吗?”有学生说:“这两根太短了。”我问:“这两根和谁比短了?”学生说:“这两根加起来也没有第三根吸管长。”于是,我慢慢移动吸管与第三根平行,让学生观察这两条边加起来都没有第三根长是围不成三角形的。就在这样的探讨和交流中,大家慢慢发现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接着我又结合学校的实际画出了学校教学楼,餐厅,和学生宿舍三者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形。这样学生很容易知道: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是得出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理论基础。可见,数学的学习并不需要华丽的外表、但需要扎实的内涵。而生活情境的引用则为数学课堂谱上了一曲新的旋律,也为学生们通过生活,走进数学打开了一扇门。
  三、步入生活舞台,让学生应用数学
  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其实,教师如果把小课堂能延伸到大社会,把生活中点滴积累吸纳到学习中,那么数学的学习必能闪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数学如同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处处充满着美。所以,教师应热情的牵着孩子们的手,正确引导孩子体会数学所展示的奇妙而多彩的生活,从中达到优化生活,热爱生活的目的。
  1、 融入生活,应用知识。数学是一种实用工具,如果不将它还原于生活,那它最终免不了渐渐被人所遗弃的命运。显然,教学中应适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体验到人的生活实践是离不开数学的。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于是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生活实例。星期天,教数学的张老师提着篮子(篮子重0.5斤)去集市买10斤鸡蛋,当张老师往篮子里拾称好的鸡蛋时,发觉比过去买10斤鸡蛋的个数少很多,于是她将鸡蛋装进篮子再让摊主一起称,共称得10.55斤,即刻她要求摊主退了1斤鸡蛋的钱。她是怎么知道摊主少称了大约1斤鸡蛋呢?学生顿时来了精神,说出了自己的种种设想,最后应用正比例函数的知识解答了此题。学生明白了原因后说:“老师真聪明。”我说:“是学习使人变聪明,学好数学还能使人变精明。”
  2、回归生活,展示才能。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以张扬。总之,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生活回到课堂。更要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等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最终让数学走向生活。生活给数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而数学则给生活以科学、艺术和文化的品位……正如文学创作一样,它来源于生活,但却虚实相间,使创作充满了魅力。所以,数学尽管要源于生活,其应用也要高于生活。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在生活化数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

标签:浅谈 课堂 走进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