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资讯 > 正文

[顺应学生思维能力,,拓展词语教学空间] 思维能力测试 选调生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恰当意义”等要求。笔者认为,万丈高楼平地起,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基和原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词语教学。
  一、启发引导法
  正确理解词义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起点。在教学中我根据汉字字义方面的特点,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领会字词的意思和用法,不仅使学生正确地理解了词义,而且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词义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全面发展的素质。
  如《两只鸟蛋》一课中,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投向”一词我是这样教学的:一边指导学生看图中小朋友的动作,一边让学生把目光投向天花板,投向窗外,再投向黑板。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说“投向”的意思,这样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创设情境法
  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平时的词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情境,从课文具体的语言环境入手,诱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描绘的意境中,使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词语。如我在教学《月光曲》一课,学生一时难以理解“陶醉”一词的意思。我适时创设情境,边配乐朗读,边引导学生想象盲姑娘听《月光曲》时仿佛看到的景象:“……她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配乐朗诵结束了,教师还痴迷地盯着课文发愣。全班同学注视着老师,感到莫名其妙。“老师!”班长叫了一声,老师猛然醒悟过来,说:“噢!刚才老师陶醉在贝多芬先生弹奏的《月光曲》中了,现在你们应该懂得‘陶醉’一词的意思了吧!谁来说说?”一个小男孩迫不及待地回答:“‘陶醉’在课文中的意思就是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之中。”这样,不仅取得了预设的教学目的,还使学生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美的熏陶。
  三、联系比较法
  1.联系上下文: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在引导学生理解“张冠李戴”、“囫囵吞枣”这两个词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再弄清两者关系,并据此说因果句。我是这样设计的:①找到成语在课文中的位置,并读读含有该成语的句子。②“囫囵吞枣”原指吃枣子不嚼,整个儿吞入肚中,课文中指什么?找出表明“我”看书“囫囵吞枣”的句子,读一读。③“张冠李戴”原指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课文指什么?哪里看出“我”看书张冠李戴?④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根据文中的意思,用上关联词来说一句话。这样的教学不仅加深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一定的效果。
  2.联系生活体验感悟:一切知识的学习只有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会体现出价值来。当学生把学习的知识内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能力后,学习过程才是有效的。教师要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具体的语境里,让原本单调的词语,在学生的心里“活”了起来。
  3.换词比较: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 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4.删词比较:如《种子的力》一文中的一个句子:“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头终于被它掀翻了。”删去“终于”一词再与原句比较,学生便可体会到“终于”一词情味是很浓的,它突出了小草掀翻石块的艰难里程,也显示了小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决心。
  5.添词比较:如《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准备转移时,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部队转移的方向,一条通往三面悬崖的顶峰。走哪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句中的一个“走”字,干脆、果断、坚决,表现了战斗形势的严峻。如果添加一些字,说成“快走”或“我们走”都显得冗长多余。
  6.调词比较: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中的“陆续”、“继续”、“连续”出现在课文的三个句子中,如果将三个词在课文中的位置相互调换,看看调换后表达的意思是否准确。
  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一篇课文中要用到很多方法,就是一个词语在理解时所用方法也是多样的。这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特点去精心设计情境,并灵活运用。“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理解词语及课文,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掌握这些方法并逐步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学习中,这才是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标签:顺应 词语 思维能力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