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资讯 > 正文

【中学留守学生管理与教育】中学留守学生帮扶记录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导致越来越多的留守学生出现,给学校和教师的管理与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使“留守学生现象”逐步演变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本文将从分析中学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笔者的管理经验,提出相关的管理和教育建议。
   关键词:中学留守学生;管理;教育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身心都发生巨大改变,极易出现烦恼、多愁善感等的情绪,亟需家长的理解与关爱。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特别强调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关系,尤其指出长期的母爱剥夺极有可能造成儿童情绪发展上的创伤性后果。有关方面研究也已证明,父母离开时间越长,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就越大。笔者班上的许多学生即是在留守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儿童时期未体现出现的问题很多都在初中开始暴露、严重起来。
   一、中学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某调查机构于2007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在浙江省湖州、温州、丽水市等地六所农村中学抽取670名留守儿童和70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初中留守学生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等积极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学生,而忧虑性、次级因素I(焦虑性)、次级因素III(神经过敏性)等消极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具体体现到中学留守学生的性格特征与日常生活、学习中就是性格孤僻、不善交流,脾气暴躁、纪律性差,叛逆性较强等,而且大多存在着相对较强烈的厌学情绪,辍学率较高,违规违纪现象较为普遍,给中学学校的管理与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来自父母所必需的监护,许多留守学生在假期、周末等课余时间游荡于社会之中,极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并开始逐步堕落;许多留守学生的基本人身安全甚至都得不到保障,安全隐患较多。
   二、中学留守学生的管理与教育策略
   笔者认为,造成中学留守学生如此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的原因主要是亲情缺失和家教失当导致各种习惯较差两方面,因此,笔者建议对中学留守学生的教育应主要集中采用充满爱心的手段、给学生们家庭般的温暖,辅以必要的制度保障以加强管理,才能将“留守”对学生的影响降至最低。
   (一)“爱”满心间。尽管留守学生的父母可能都不在身边,但是父母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教育并不能缺失。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利用课上课下时间适时而适当地引导孩子加强与家长的电话、短信交流,在中秋节、元宵节甚至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教师与留守学生们一起度过。在日常与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及各科教师也应格外注意留守学生的日常表现,在私下里尽可能地给予特殊照顾,但不要过于刻意,尽量不要让留守学生觉着自己“低人一等”,反而加深留守学生的自卑、孤僻情绪。
   (二)“家”暖心窝
   1、成立学生组织,丰富课余生活。留守学生性格孤僻、缺乏集体意识等并不是天生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升入中学后,离开了原来的生长环境,缺乏与同龄人的沟通交流,长时间的形单影只而造成的。因此,学校应成立专门针对留守学生的多种多样的学生组织,让留守学生依据自己的性格、爱好等自由选择,在课余生活甚至假期、周末等时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地做一些彼此都感兴趣的事情,在集体的温暖中获得快乐感和充实感。同时,由于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占据了留守学生们的大部分课余时间,能够使他们不再孤单或无聊,减少独自游荡于社会的机会,有利于保障学生们的人身安全。
   2、搭建交流平台,消除“留守”界限。本质上讲,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并没有多大的不同,学校在专门给留守学生创造交流机会的同时,也应注意搭建交流平台,增进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交流,尽可能地消除其中的界限,逐步培养留守学生科学地、正确地认识自己作为留守学生的身份,用名人名事激励留守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等精神,人穷志不短,杜绝“小少爷”、“小公主”的坏脾气,自己照顾好自己,做一个让同龄人敬佩的人。
   3、组成互助小组,共同学习进步。由于缺少家长的督促和指导,许多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长期不理想,或在升入中学后急剧下滑。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们结成互助小组,以优带劣,或者安排学生们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例如,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就发现班上两名留守学生,一个英语成绩极差但是数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而另一名学生则恰恰相反。笔者就让他们两个结成“互助互学小对子”,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共同探讨问题。经过一个学期的相互帮助,二人的学习成绩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且形成了较深厚的友谊,两人在一起时都显得非常开心、轻松,性格也都开朗了很多。
   (三)制度保障。尽管教师卡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留守学生们进行爱心教育,让他们如沐春风,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应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考虑,综合加强制度保障管理学生。首先,学校要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档案库制度,科学、综合分析每一个留守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措施;其次,学校还应利用寄宿制工程,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统一管理,帮助留守学生们从细节入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适应集体生活的节奏;最后,学校方面还应积极有效地联系留守学生家长,加强社会方面的宣传教育,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教合一的良好互动局面。
   三、结语
   留守学生既然是一个社会现象,就必须由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政府有关方面也应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认真研究中学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校与教师共同教育、管理留守学生,搭建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宽广平台,让爱不缺失,家不降温,帮助中学留守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全面发展、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袁琼.农村寄宿制中学班务工作的探索――对留守学生教育的思考和尝试.
   [2]刘鸿渊,曾艳琳.论制度框架下的西部贫困地区"留守学生"问题.社会科学研究
   [3]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
   [4]王美.让更多的师爱流向留守学生――谈班主任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标签:留守 中学 学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