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资讯 > 正文

关于“形散神不散”一文的通信 形散神不散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肖老师:   您好!   请首先原谅一个陌生人的冒昧。从《文艺报》上得到你现在的单位,故决计写这封信,盼海涵。   自从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形散神不散》的大作后,许多评论、研究和讲解散文的同志,便相继以此论断为尺度和要求。但不知从何时开始?穴大概是1972年以后吧?芽?雪,一些大中学校正式或非正式出版的有关教材中,却把您的观点作为对散文佳作的一种“要求”,当作散文的一大“特征”来谈论了,全国新编中学语文课本中也是这样讲的,有些论著、文章中还由此派生出诸如“形散神凝”、“形散神聚”、“形散神收”、“形散神圆”等说法。如果我对尊作理解不错的话,我以为您提出的“要求”是正确的,而以此作为“特点”却还值得讨论。因为您对“形”、“神”的理解主要是着眼于散文的结构笔法的灵活自由,而某些同志则理解成材料与主题的关系――若按后者,即任何作品都应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做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这就无所谓散文的“特点”了。不知您的本意是不是这样,请简复数言,不吝赐教。
  谨颂文安,并致
  敬礼?
  曾绍义
  1982年6月1日于成都
  
  曾绍义老师:
  好?
  大札敬悉之日,正是我起程去南方开会之时,复信拖到今日,想能见谅。
  您对我二十年前的一点小感想,作如此周密的思考,许多老师和文艺评论界的同志至今在关注着“形散神不散”这个观点,都是我担待不起的。当时那篇几百字的小文,并没有想到要给散文的特点或要求定什么框框,只是从《人民日报》“笔谈散文”专栏的具体情况出发来落笔的。此文之前,在笔谈中有人说散文忌散,有人说散文贵散,都有一定的道理。我感到,要确当地表述“散文”与“散”的关系,似乎将形与神分开为好,便想到了“形散神不散”。
  现在想来,当时我只是想以此说明对某一类散文的要求,则那类“形散”的散文,那类用各方面生活和感情的素材,用写人写事写画面来表现一个意向、一个哲理、一个思想的散文。这类散文,素材之间因为似乎缺乏“形”的紧密联系,就必须格外重视它们之间“神”的联系,内在的联系。没有“神”的凝聚,“形”之散漫无边际,构不成感情或意向上的一个总的趋势,一堆散材料,能表达什么内容,打动什么人呢?芽有了“神”的凝聚,“形”之散围绕着一个哲理或感情的内核散开,有散有聚,形散实聚,散为了聚,这个“散”,便构成文章从多方面、多角度以丰富的材料表现主题的优点了。对这类散文来说,“形散”可以成为优点也可以成为缺点,全以有没有神之不散为转移。在这类散文的写作中,“形散神不散”可以如你所说的,“是着眼于散文的结构和笔法的灵活自由”,似乎也可以解释为某些同志说的“材料与主题的关系”。这是对此类散文写作的一个要求,如果达到了这个要求,不也就构成它在写作上的一个特点吗?芽
  不过,不好对所有的散文作品都做这样的要求。散文本身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以记事为主,或以写人、状物、抒情、议论为主,都可以构成散文的一个品类。其中记一人一事、写一景一物的散文,一般恐不宜以“形散神不散”来要求。对这类散文,用集中的材料,紧凑的结构,凝练的笔墨,未始写不出好文章来。从这个意义上,是不是也可以说,“形散神不散”或者形神均不散,都可以构成散文佳作。形和神的关系,在文章中表现为反向?穴散和不散?雪还是相向?穴都不散?雪,取决于题材本身的特点和作家处理题材的特点。散文是个宽泛的概念,散文的手法自然不会是狭窄的。
  隔行如隔山,因工作关系,对散文疏远多年。以上即兴的感想,恐怕要贻笑大方了。切望指教。即问
  教安
  肖云儒
  1982年7月2日,西安
  原载《河北学刊》

标签:一文 不散 通信 形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