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作文 > 正文

关于清醒的高考作文

时间:2017-05-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全国卷)2016年高考语文-材料作文预测及分析

预测2016年高考作文题:清醒做人,理智做事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因为在学问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备受后世推崇。他的“六戒”,就学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告诫人们只要做事就会犯错,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它告诫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曾国藩这“两戒”,哪一戒对你的人生更重要?你更喜欢哪“一戒”?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 清醒做人,理智做事

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他把做人做事之道都凝结在他的“六戒”之中,其中的第二戒这样写道:“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他告诫我们只要做事就一定会犯错误,不能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处,忘记别人的恩情。第四戒写道:“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它告诫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在曾公的这“两戒”中,我更喜欢“第四戒”,因为它深刻明理,他告诉我们待人要理智的道理。

在人生中,不要因为别人有小过错,就厌恶和嫌弃人家大好处;不要因为一点小的怨恨就遗忘了人家大的恩德。生活中的确会遇到一些人一些事,他们在帮助你时,不小心犯了过错,激怒了你。这时,我们就应该像曾国藩那样,学会包容,包容他们的缺点,留取人家的长处。因为他们毕竟无私地帮助过你。但是,我们也要学会鉴别什么样的人师值得包容的,有的人是故意让你心里不舒服的,第二戒意思虽然明确,但道理却有些通俗浅显。

所以,相比第二戒,第四戒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我更喜欢它。利益可以共享而不可以单独获取;计谋可以少而不可以多。为人处世,我们不能一味地宽容迁就别人,不能像愚昧的北魏佛教画中的人物一样,割肉饲鹰,以身饲虎,愚昧无知。因为这样,鹰还是鹰,虎还是虎,根本不会改变凶残的本性。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待他人,理智地处理事情,我们才能分清身边的是与非、对与错、真与假。这一点,对我们成长中的青年人尤为重要,它指引我们理性地待人接物,明辨是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朝的嘉靖皇帝便是那种“随心而动”的人。他一上位便提出了不认上任皇帝当“爹”。而后又无理地提出让自己没当过皇帝的亲生父亲入太庙,最后便是任用严嵩这样的奸臣。任凭奸臣如何贪污,如何玩弄权术,他总是“稳如泰山”。

因为嘉靖皇帝包容了那些奸臣的“小错误”,宽容地对待奸臣的权谋,结果酿成了大明王朝走上了下坡路的大过错。可见,理智地处理问题,清醒地面对他人有多重要啊!

人生可能绚丽多姿,也可以荆棘遍地;可以创造辉煌,也可以碌碌无为;可能友人常伴,也可能孤独一生。但是我们必须长存清醒,保持理智。因为理智,所以我们动则隐性;因为清醒,所以我们豁达;因为辨识,所以我们明确根本。因此,我更喜欢曾公第四戒的深刻。

【修改与点评】1.题目《清醒做人,理智做事》深刻地揭示材料和文章的中心,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2.开篇引用材料,能够亮出观点和态度,揭示原因;正文部分运用“欲擒故纵法”,首先论述第二戒的道理,然后引述材料,列举事例,用两段重点论述观点“第四戒”,饱满深刻。

3.结尾处用排比句再次论述了观点,总结上文,回扣论点,表明态度。

4.文章按照任务驱动型要求,在比较中突出“更”字,表明了作者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剧中出现的“琅琊山”、“琅琊阁”等名称也受到热捧。近日,安徽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引发网友热议;此外,各地跃跃欲试地想和“琅琊”攀亲戚,为争“琅琊”地名而费尽心机:安徽拿出了欧阳修的诗句;山东人拿出了《水经注》中的记载;而《琅琊榜》的大梁国都就在金陵,江苏也可能要过来争一争??

对于以上事(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关于清醒的高考作文)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下水作文】 有一种改名叫买椟还珠

虚拟世界里《琅琊榜》英雄的排行,让这些英雄走进观众生活;现实生活中各地为争“琅琊”之名而费尽心机,本质上是追名逐利;追名逐利本无可厚非,但若因短视而导致“名”微“利”寡,何异于买椟还珠?

诚然,那些执政者是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然而,这种不在自身软硬实力上下功夫而在所谓的潮流上做文章的做法不可能让消费者埋单。也毫不否认,改名或争名的初衷是为了吸引游客的关注,然而,这样的做法即使可以获得暂时性的关注,但真的就可以引发游客欣然前往吗?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是当下取得了所谓的眼球经济,当大众对《琅琊榜》关注的热情逐步消减时,那“琅琊”之名是不是也就时过境迁呢?倘若不久后又有一部电视剧像《琅琊榜》一样的热播,那是不是又要追风而改名呢?

一个城市没有像样的古迹不丢人,丢人的是不去提升自身的软实力而盲目去追逐的潮流;一个风景区没有电视里的名字不丢人,丢人的是降低自身身价去俯就所谓的眼球;深圳是一个没有大山的新兴都市,但这并不妨碍深圳市成为全国登山运动的领跑城市,深圳在把弱项变成了强项的同时,把身外文化变成了人格文化,并使之成为深圳的软实力;法国地中海沿岸从来都是世界最火爆的旅游景点,但它从来没有追逐所谓的潮流去改名,甚至有意无意地忽略文化古迹,这一方面是其硬实力使然,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不同文化种族的人可以尽情享受海帆、碧波、白帆、美食;正是这种为旅客着想的温馨使世界各地的旅客慕名而至。

可见,能吸引游客的是景点自身有无相应的软硬实力,而不是所谓的改名或换名;安徽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的事件,说白了就是当地管理部门尸位素餐;风景区管理部门要做的是如何在软硬两个方面下功夫;而不是追“风”逐“潮”;在“软”的方面,挖掘自身丰富的文化底蕴,让游客在游历美景的同时接受精神的洗礼;在硬的方面,与景点相关配套的设施要跟上,让旅客感受到身心的愉悦,进而让游客恋恋不忘;在树立了良好口碑的同时会让游客蜂拥而至。

一个地方应该有一个地方的景致,这些景致本身蕴含丰富的文化;当“会峰阁”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名胜改名为“琅琊阁”时,庸俗的潮流淹没的可不仅仅是会峰阁!如果我们对这类现象视而不见,那伤害的不仅是景区与游客,更是伤害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期待,“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这类事不再出现在中华大地!

3、【原题回放】台湾爱乐乐团到大陆某市演出,场地两侧不断打出“演出中请勿摄影录音”字幕。演出中,不少观众被精彩表演所感染而猛拍猛录。在场地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发现谁违规,就用镭射光笔直接照谁,被照观众有的自觉理亏,有的恼羞成怒,现场秩序时好时坏。演出后,爱乐乐团官方微博发出帖子,表明不欢迎那些不尊重艺术的观众。

对以上这件事,你是怎么看?请你以网友的身份,对爱乐乐团、观众或工作人员的表现加以评论,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考场作文】文明社会 你我共建

看罢材料,感触颇多。

观众与工作人员看似处理问题方式相左,实则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惊人地一致。观众的猛拍猛录,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但工作人员用镭射光笔直射拍照观众,何尝不是如此?

毫不否认,观众的狂拍猛录,确实有对艺术的热爱的成分;但热爱它就要去尊重它;当场地两侧不断打出“演出中请勿摄影录音”字幕时,不知道那些艺术的爱好者是没有看见还是太过于热情而忽视了字幕的存在?也毫不否认,工作人员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但当他们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在履行他们的工作职责时,那还是对工作的负责吗?无论是观众还是工作人员,这种热爱或工作的方式着实不能让人认可,这是一种相当不文明的行为。

也许,有人会说,工作人员用镭射笔照射拍录的观众是为了维护现场秩序,是工作的需要;是的,我并不否认这个事实,甚至也能认为是尽责的体现;但是,这种“你不听我的劝阻,我就照你出丑”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让人感觉不到一个文明和谐社会的公民应有的素质。

也许,有人会说,观众不就是拍几张照片吗?不错,只是拍几张照片;如果演员本身不反对的话,这一举动似乎也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场地两侧是不断打出“演出中请勿摄影录音”字幕的;那么,一个文明礼貌的观众是应该用热情掌声表示对演员的欣赏,而不是一味狂拍猛摄。这不禁让人发问:他们的拍摄录音仅仅源于对艺术热爱这一个单纯的目的吗?

绝非如此。林语堂曾说,“中华民族是一个由个人主义者组成的民族,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感受而不顾他人。”虽然,这句话说得有些极端,但看看那些狂拍猛录的身影,不正源于这样的一种心理吗?是的,观众的行为是源于这样的一种心理潜意识的行为。古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观众在行使他们的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时,可曾想过演员是否愿意?

荒唐在于此,可怕也在于此。

荒唐在于观众自身不愿意接受这类行为却偏偏潜意识去做,可怕在于观众潜意识里根本不认为这类行为是错的;更可怕的是有这种行为或潜意识的绝不仅仅只是这些观众!

这就涉及到我们中华文化的弱点——疏于公共意识,这种意识的疏于会给我们贴上有色标签,那标签上写着“素质低下”。

是的,公共空间,是最大的文化作品,是最大的文化课堂;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都折射出文明素质。共建文明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肩负的责任。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月3日,在从四川达州到四川成都东的动车上,八旬老人李某,准备到华西医院看病,因节后人多只买到达州到营山座位,后借坐邻座。到南充后,被刚上车的年轻女大学生“请”起来,老人女儿恳请能否挤一挤,被拒。老人被挽扶着往后走,后面两排年轻人同样充耳不闻。大约5分钟后,前面一中年男子将老人让到自己位置。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结果遭到美女反击,“坐自己位置错了吗?”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10.【写作提示】

“该不该让座”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得区别具体情境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似乎可以形成如下共识:可以呼吁道德,但不能搞道德绑架。不能因为自己的“年龄优势”,就可以骂骂咧咧甚至大打出手,强迫人让座;可以捍卫权利,但要厘清权利的边界,只讲权利话语而任由冷漠滋生,也非社会之福。我们与世界打交道,需要法和理,更需要情。否则,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冷冰冰。比如富人极尽奢侈,穷人食不果腹,富人宁愿把吃不完的食物扔掉也不给穷人,表面看没错,不违法也不是多么伤天害理,但一定缺少慈悲情怀、缺少对世界的善意。不少富人发达后为何积极参与慈善,不是法律让他们做的,而是他们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到渠成之举。

人生不止有对与错,还有对与更对,所谓更对,就是推己及人的体贴,助人为乐的自觉和与人为善的优雅。比如在街上碰到有人不幸,我们当然可以选择无视,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如果伸出援手,既能利人又能悦己,何乐而不为?同样的逻辑,当事人当然有权利不让座,但若能体谅老人的不易,让她挤一挤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

尊老敬老是传统美德,也是法律所倡导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尽管法律并没有规定那么细,比如动车有座的年轻人该不该给老年人让座,但自古以来,无论公序良俗还是法律法规,都号召大家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猜题分析】

传统与时代的碰撞,是高考作文永恒的焦点。“让座”事件反响强烈的背后,存在着人们对于当下精神文明的不同理解与碰撞。了解思想碰撞的意义,有利于促进文明社会的建设。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一项针对中国大陆留学生的调查让人出乎意料。多数受访者表示,虽然中美在教育、媒体、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差异让这些中国学生对美国青睐有加,但对美国的尊重增加并非意味着对中国开始抵触。超过五成的人认为,在美学习后,对中国形象的看法更加正面,同时,他们也对中国政府治理偌大的一个中国心生敬意。

材料二:“大陆和想象中的不同,这次交流活动有大陆同学陪同,透过彼此沟通与交流,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以及大陆经济、科技、风俗民情等。”来自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的梁为翔在北京结束参访行程时,对记者表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11.【写作提示】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

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猜题分析】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一。近年来,部分港台青年不时上演“去中国化”的闹剧,妄图去掉中国的血脉,斩断中国文化的根,这是非常危险的思想、行为。面对这种不良倾向,而加强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颗相同的种子一起被抛到了地里。一颗这样想:我得把根扎进泥土,努力地往上长,要走过春夏秋冬,要看到更多美丽的风景??于是,它努力地向上生长。在一个金黄色的秋天,它变成了很多颗成熟的种子。

另一颗却这样想:我若是向上长,可能会碰到坚硬的岩石;我若是向下扎根,可能会伤着自己脆弱的神经;我若长出幼芽,可能会被蜗牛吃掉;若开花结果,可能会被小孩连根拔起,还是躺在这里舒服、安全。于是,它瑟缩在土里。一天,一只觅食的公鸡走来,三啄两啄,便将它啄到肚子里了。

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12.【写作提示】

“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寄语,在广大青年中引起广泛共鸣。

先锋是社会的先导、国家的栋梁。争做先锋,是青年的朝气所在,也是社会的希望所在。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是每一位青年人的责任所系。青年人有梦想、不苟且、做先锋,才能铸就“更好的自己”,也才能成就“青春之中国”。

我们的社会向来不缺少披坚执锐、勇于担当的青年才俊。然而,也有极少数青年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击、浮躁风气的裹挟、功利心态的侵蚀,选择做无所事事的过客或麻木不仁的看客,甘愿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有理想没方向、有文凭没文化”的“空心人”。当别人乐善好施时,他嘲笑为“不开窍”;当别人坚守原则时,他视之为“假正经”;当别人奋力打拼时,他鄙夷为“一根筋”。当青春为负能量充塞,又何来那么一股子冲劲与闯劲?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人的生命何其短暂,韶华何其难留,谁也没有资格去挥霍自己的青春。鲁迅先生说过,对青年不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不同的精神状态决定不同的生命质量。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尽管道路充满泥泞,但“前进的”青年多了起来,就会带领和团结更多的人在坚守平凡中创造非凡。

【猜题分析】

中国当下面临种种挑战,前路充满荆棘,需要大胆敢闯的精神,才能开拓前进。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亚运会冠军周玲美带领来自全省50多个家庭100多名喜爱跑步运动的家长和孩子,参加了由中国移动联合途牛网在常州南山竹海风景区举办的“爱心一公里”公益跑活动。“爱心一公里”公益跑是专为关注留守儿童设计的一项社会性公益活动,参与者可通过自己坚持跑步锻炼积攒爱心公里数,累计达到一定里程就可为留守儿童提供前往父母所在城市旅游的机会。一路长跑,参赛选手们成了“流动的风景”。广大市民在驻足观望的同时,纷纷了解公益长跑和“补爱行动”。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让活动愈加温暖。

原来爱心是可以传递的,人们心中都有爱的基因,只是有人暂时还没被激活。你认为是什么力量促使人们加入到献爱心的行动中?请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13.【写作提示】

犹太作家威塞尔曾说:“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

参考立意角度: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奉献爱心,愉悦身心。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尚的情感,一个有爱心的人,才会被别人所爱所尊敬。用爱去感动身处困境的孩子,让他们自强不息;用心去帮助身处困境的孩子,让他们燃起生命之火。爱心像一方温暖的火炉,让我们彼此相依相偎着取暖。

【猜题分析】

营造良好的社会文明生态,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材料中涉及的“奉献”“参与”“传递正能量”“愉悦”等,正是当下社会急需的精神基因。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社区要选一句名言作为一次宣传活动的宣传语。有三句候选名言:

①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

②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康有为

③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华盛顿

这三句中,你认为哪句更好?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4.【写作提示】材料中的三句名言分别对应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国家层面的和谐、社会层面的平等、公民层面的诚信,写作时可以任选其中一句来立意。第一句可以从“和谐创造美”“社会需要和谐”等角度构思立意;第二句可以从“平等才能和谐”“平等才能发展”等角度构思立意;第三句可以从“信守承诺”“谨慎承诺”等角度构思立意。

【猜题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践行的,高考作文围绕着这方面出题的可能性也会比较大。

篇二:清醒的醉翁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五)清醒的“醉翁”

2011-09-11 14:31:49 来源:百家讲坛资源网 上传者:huyong 点击:

画外音:在与保守派殊死的斗争中,革新派不得不喝下失败的苦酒。曾经被皇帝看重和支持的欧阳修也不得不远离京城被贬滁州,虽然在走之时,皇帝依然对他表示信任和关心,但几天之后,皇帝的一纸诏书却又让欧阳修悲愤不已,然而,政治革新的失败却成就了文学的经典,身处逆境的欧阳修在滁州写下了《醉翁亭记》,成就了传诵千古的文学名篇,那么在问世之初,《醉翁亭记》都创造了什么样的文坛神话,流传近千年以后,康震老师又会怎样解读《醉翁亭记》,而欧阳修的醉翁之意又到底是什么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康震教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第五集《清醒的醉翁》。

康震:

欧阳修离开中央到地方去任官,临走之前向宋仁宗辞行,宋仁宗对他表现出了非常信任的态度,一再地告诉他到地方上工作不会多长时间的,很快你就会回来的。如果在地方上工作,看到中央的工作做得有哪儿不对的,你就提出来,像以前一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欧阳修说你看,我原来做谏官的时候,我们有特别的职权,是可以搜罗证据然后向朝廷提建议。现在我是个地方官,中央的情况我就不一定很了解,我就不敢随便讲话,宋仁宗说不必有顾虑,尽管讲。非常地信任,对不对?让我们感觉到宋仁宗还是非常地支持欧阳修包括范仲淹等这一批改革的人。

可是谁都没想到,欧阳修这边刚走了不过五六天的时间,宋仁宗就下达了一道诏书,这道诏书的内容是什么呢,我用白话文给大家说一说,诏书的主要内容说,我,宋仁宗说朕听说古代的盛世大臣们聚集在朝廷上的时候,从来都不会结为朋党,君王圣明,大臣们也非常地贤能,我希望我所在的这个朝政、我所在的王朝也能达到上古时代那样一种贤明的王朝的水平,但是现在朝廷上上下下、大臣之间结党营私,表面上是推荐人才,暗地里是贿赂、拉拢、勾结,沽名钓誉,有关部门应该严厉地查处这个事件。

大家一听这个不对啊,因为前边宋仁宗问过范仲淹,说君子也结党吗?范仲淹的回答说君子结党,君子结党是以义结党,以国家利益结党,所以君子结的党结得越多越好,那后来欧阳修进一步地引申和论证了这个观点,那就是说从古至今只要有政治、有朝廷、有大臣,都会有朋党,关键是看君子之朋还是小人之党,小人之党越多国家越乱套,君子之党越多国家越受益。可是你现在看宋仁宗这番话,可以说是直接针对的就是范仲淹和欧阳修的言论。那换句话说,在宋仁宗看来说你说你们是朋党,是君子之党,在我看来甭管是君子之党还是小人之党,只要你们结了朋结了党,你们就不对,你们就对我的统治有威胁。再说一句话,那就是说宋仁宗肯定是经过了周密地考虑之后,听信了有些人的言论之后,终于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局势里边,一屁股现在就坐到了革新派的对立面那边去了,也就是说他的立场发生了一个根本的转移,他认为范仲淹等人借改革之名行朋党之实,要不然怎么说结党营私、沽名钓誉,对不对。

当时欧阳修已经到地方做官,他远离了朝廷的政治漩涡,按理说这个事,多一句的少一句的,对他来说都没什么,可是我们知道以欧阳修的个性,以他对革新运动的忠诚,他是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言论,他远在地方愤而上疏,他说什么呀,说现在范仲淹等人已经离开了朝廷,这些人都是当时皇上您自己亲自委任的大臣,国之重器,天下人只知道他们是栋梁之才,可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犯了错,他们罪犯何条,现在我不在中央做官,对中央的情况不太了解不太清楚,可我知道坏人要想诬蔑好人,无非是两条,第一,善良的人他就说他们结朋党,因为善良的人以义结朋党,如果是

手里有权力的人,就说他们专权,我认为您就是中了这些人的毒了,有人在您的耳朵边上说坏话,您听了他们的话,在这封奏章的结尾,欧阳修说正直的大臣只要在朝廷,小人就嫉恨他们。有谋略的大臣如果离开了朝廷,坏人就拍手称好,您的朝廷里头现在全挤的是一帮小人和坏蛋,他们天天都在庆贺这些正直的大臣离开朝廷。皇上,我替你深深地惋惜。

大家听得出来,他这个奏章有两个语气,前头是给皇上分析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你得懂道理啊。接着他看说不通的情况下,他直接就跳出来说了,说我都替你惋惜,那意思是说,像您这样的皇上,耳朵根子太软了,眼睛里头有白内障,看不清楚东西,耳朵也听不明白东西,是不是?谁跟您一说什么,您立场就动摇了。换句话说您的立场如此地不坚定,所以才害得这些忠臣们、这些大臣们纷纷地被贬。

大家要知道,这么跟皇上说话那可是很没有分寸的,这叫“忘身而报国”,那就是把话说出来,早都把自己的生死荣辱和升降都置之度外。那反对派能放得过他吗?你小子到地方上去你还不老实,还教训起皇上来了,皇上前两天跟你说话那是跟你客气,是不是?你真还把自个儿当根葱了,是不是,怎么着?贬的就是你们这批人,不把你们这批人贬了,我们怎么能舒服呢?行,前边跟你玩的文斗你不吃,后来又给你来阴斗的,后来又来阳斗的,这回给你来一绝招,来一流氓斗,哎,我就说你的生活作风有问题。

你看坏人治好人他有几种办法,一种是正面打击,正面打击不行的话,他不打你了,他怎么办呢,他拿盆脏水在路边等着你,你从路边穿得整整齐齐往过走,啪,一盆脏水撂上去,对不起啊。这回完了,身体脏了以后觉得挺恶心,但也没办法。可是你想一个人身上被泼了一盆脏水之后,别人看着你也恶心,他的目的就是恶心死你,他恶心不死你他脏死你,他脏不死你他就让别人看着你就是一个道德败坏、道德沦丧的人,你的道德品质都不能保证了,谁还会信你说的话呢?所以摧毁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摧毁他的名声,特别是他的生活作风方面的名声,

这不是就回到我们第一集的时候讲的那个故事了吗?欧阳修是怎么最后被贬到滁州的,就是因为这帮人实在是把他拿不下了,最后就想这么一流氓招,这流氓招也没把他拿下,我们知道最后实际上是因为还有很多有天理有良心的人就不愿意这么做,不愿意执行这样一个诬告他的路线,最后欧阳修并没有因为说生活作风有问题而被贬,是因为找了些别的理由被贬滁州。

画外音:欧阳修被贬滁州是“庆历新政”政治改革的不幸,却是中国文学的大幸,因为欧阳修到了滁州之后,才写出了著名的《醉翁亭记》,使他的文学创作达到了又一个高峰,《醉翁亭记》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经典,那么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当时都引起了怎样的反响?而它的流布传播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康震:

你看我们现在,前面讲欧阳修讲了四集,讲到今天是第五集,绕了这么大的一个圈子,又回到了滁州,又回到了《醉翁亭记》。你还记得我们最开始讲的时候说这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哪儿呢?在乎山水之间。他沉浸在山水之乐当中,沉浸在山水之美当中,那时候我就问大家,我说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四十岁的欧阳修难道仅仅就是到了滁州以后就沉醉在这山水的美景当中了吗?现在当我们已经了解了欧阳修从最开始步入仕途参与革新的运动,经过了起起落落,不知道跟这些人经过了多少次的战斗,最后被泼了一盆子脏水,然后来到了滁州,如果你把整个的这前面的四集

讲的内容都回顾了以后,你现在再来看这《醉翁亭记》,就别有深意。那歌上怎么唱来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大家说你弄错了,欧阳修被贬滁州怎么叫成功呢?你该不是保守派那拨的吧?你没听明白,《醉翁亭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散文史上的一道彩虹、一道美丽的风景,但是这道美丽的风景是怎么来的呢?是欧阳修经历了多少风雨才得来的,我们甚至都不希望他写《醉翁亭记》,因为我们不希望他被贬滁州。但是他被贬滁州之后,这个被贬滁州的结果是经过了前面我们讲的那四集的所有的内容,才落这么个结果,这时候四十岁的欧阳修他的全部修养、他的全部积累和他的才华都从《醉翁亭记》里边表现出来,所以这时候你要读《醉翁亭记》,发现里边别有深意。它为什么能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原因就在这儿。

其实我告诉大家,它不光是流传千古,它当时就非常有名,一写出来立刻流布天下,家家户户恨不能都有一本,到了什么程度,我可以给大家说“天下莫不传诵,家至户到,当时为之纸贵。”这文章一写出来,基本上小学文化程度的人都知道,都在作文本上抄,抄得纸都贵了,就这夸张的说法,“洛阳纸贵”嘛。最邪门的是什么呢,大家知道,他这个醉翁亭不是他盖的,是什么呢,是琅琊山上有一个和尚叫智仙,就是这山上是有僧人的,哎哟,这《醉翁亭记》一写好以后可把这帮僧人忙坏了,为什么呀,他这《醉翁亭记》写出来以后,他就刻在那石碑上了,就跟咱们现在所有的旅游者做的行为是一样的,都听说那山上有块碑,死活就要上那山,就得去看那碑,不但看了,还要把那字拓下来,大家知道吧,要把它做成拓本。大家要知道拓碑的时候得用什么呢,得用拓包来捶打它,你把纸贴上去之后,然后得用一个拓包来这么很精心地把它拓得很平,把字都抠进去,这才能拓得清楚嘛,这拓包是拿什么做的?拿毡做的。这寺庙里头所有的毡都被用光了,就这拓包天天搁这儿拓,库房里的毡都用完了,最后僧人们非常高尚,把他们铺在床铺上的毡都拿出来了,用铺在床上的毡做成这拓包在这儿拓。

这就说明什么?欧阳修四十岁的人,真的不大,现在也就可能是一个处长这样一个职务,他的《醉翁亭记》能这么快地被大家认同,是因为他这个人被大家很早就认同了,所以当他的心声流布出来之后,天下的人莫不景仰,无不传诵。

那商人也瞅这机会拓一块下来揣到怀里,过海关的时候不想交税,就把这玩意掏出来,看,想要吗?想要,想要就不交税,顶税了,就这么大作用,这不是我编的啊,这是史书上的记载。

五年以后,欧阳修已经不在滁州做官了,他已经到颍州做官了,可是当时有一个著名音乐家叫沈遵,这个人是个琴师,弹琴弹得特别好,他就听说《醉翁亭记》这文章写得好,看了以后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的心情,那看了以后真是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自费就到这琅琊山的琅琊谷来,听那个飞瀑的声音,看那鸟儿的鸣唱,再观察那涧边的溪水,然后谱了一个琴曲叫《醉翁操》,又叫《醉翁吟三叠》,这个音乐、这个琴、琴曲在当时也是广为人知,沈遵,音乐家。

又过了五年之后,那个时候欧阳修已经做了大官了,他出使契丹国,嗨,就在那路上遇见了沈遵,沈遵当天晚上就把他随身带的琴拿出来,给他弹了一曲《醉翁操》。欧阳修听了之后非常地感动,当时就填词,填了《醉翁词》。这就齐了,是不是?有《醉翁亭记》,有《醉翁操》还有《醉翁词》。又过了三十多年以后,你注意啊,人生就是这样被

流传的,先是五年以后,然后又是五年以后,

然后又是三十多年以后,欧阳修和沈遵都已经去世了,当时庐山有一个道士叫崔闲,此人精通音律,是个音乐家,他特别地喜欢这个《醉翁操》,他就找到了大文人苏轼,请苏轼又填了新的词,配着这个琴曲广为流传。所以你就看,我前面说来着,就是你光在第一集里头讲那《醉翁亭记》啊,那根本不行,你必须得再讲上四集以后到这第五集里,你再次看《醉翁亭记》它就别有风韵别有深意,别有一种人格的操守的光芒,这个光芒不仅是文字的流传,也有音乐的流传,而且是代代相传,光这个算了就四十年了,是不是,这就是人格的流传。

画外音:《醉翁亭记》凝聚着欧阳修丰富的人生感悟和人格理想,深深地打动了人心,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流传近千年以后,康震老师又会对《醉翁亭记》做出什么样的解读呢?

康震:

我前边曾经说过,这《醉翁亭记》里头有三个要点,第一是翁,第二是醉,第三是乐,对不对?翁,我前边说过他本来不老,他自己也承认,四十岁怎么能叫翁呢?他要叫翁了,那我今天给你们讲课的时候,那就得弄上胡子,也像个“翁”一样。他之所以把他叫做“翁”,就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的曲折、崎岖和坎坷,对于四十岁的欧阳修来讲,咱们实事求是地讲,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难免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慨。

我这儿说得是很轻松,一会儿十年过去了,一会儿五年过去了,但是对于欧阳修来讲,他坚持革新、推行革新、冒死犯上,这都需要付出巨大的精神的代价和身体的代价、体力的代价。他叫“醉翁”,是因为他虽然只有四十岁,他已经有了一种翁的感觉,这种“翁”的感觉是什么呢,我们常说“四十不惑”,可是对于这时候的欧阳修来讲,那早都过了不惑了,他是什么呢,他这时候是人情练达、洞明世事,比一般四十岁的人,起码比我要成熟。所以我们说这个“翁”在这儿是最契合这个时候欧阳修四十岁的年龄的一个心理感觉。

还醉,前面也说他喝醉了,为什么要醉呢?因为人心叵测、官场险恶呀,来到了这琅琊山,来到了这滁州城,来到这醉翁亭边,他看到的是一种单纯的可爱,一种纯粹的优美,一种远离官场险恶的桃花源式的宁静。一个人只有在他遇到了很多挫折的时候,他才非常渴望能沉浸在一种简单纯粹的优美当中,在这种简单和优美的沉醉当中,他才能在心灵上获得一种平和、一种暂时的安宁,所以我们说这个醉从根本上来讲不是酒醉的醉,而是什么呢,而是沉醉于或者说沉迷于一种远离的状态,所以我们说这个滁州的美景、这个醉翁亭对于欧阳修来讲有可能是灵丹妙药,起码我觉得这个醉翁亭有点像他的心理医生,他在这亭子里一坐,身心就宁静下来了,浑身就安静下来了,就不那么躁动了,他是愿意醉也渴望醉,但是从这点上来讲,恰恰能看出来欧阳修不是真醉是假醉,他的本质是什么呢,非常地清醒,他甚至比一般的人都要清醒得多,正因为无比的清醒,他才愿意让自己醉去。

画外音:翁、醉、乐,是康震老师解读《醉翁亭记》的三个关键词,是了解一代文豪欧阳修心路历程的密码,那么在《醉翁亭记》里,欧阳修的“乐”有表现在哪里,而这个“乐”的背后又包含了欧阳修什么样的为政之道呢?

康震:

还有一个乐,你看他写这“乐”呀,他开始说自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但是底下你看,他紧接着写了一段,这个乐可不是他自己乐,他怎么说的呢,他说: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我在醉翁亭这儿坐着一看,唉哟,你看今年这春游的人,有前边走的,后面跟着的,前面喊着的后边呼应的,络绎不绝、往来不绝,这是干嘛呢?是滁州城的老百姓出来玩了。接下来又说: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傍晚时分太阳要下山了,树林子里头也变暗了,大家都要回家了,回家了以后呢?树林子里头就剩下一些鸟雀,鸟雀们也很欢乐,可是欧阳修说你们再欢乐,你们不知道滁州城的人为什么会欢乐,滁州城的人跟着太守出来玩儿,你们欢乐,但是你们永远都不知道我这个太守为什么会快乐,大家说有什么复杂的,转来转去的挺拗口的,不就是出来春游吗?春游了就快乐了,是吧,不用上班,当然不用上班。欧阳修在给他的朋友的信里边说过一句话,就对这个乐是最好的注解,他说什么?

“某此愈久愈乐,不独为学之外,有山水琴酒之适而已,小邦为政,期年粗有所成,固知古人不忽小官,有以也。”——【与梅圣俞四十六通】二十〈庆历七年〉

我呀,来这儿才不过一年多,来了以后我心里边很高兴,为什么高兴呢?“不独为学”,不光是因为我来了以后我勤读书,也不是因为这儿山水有美景,也不是因为这有曼妙的琴声,也不是因为这儿有美酒佳肴,而是因为什么呢?我来了以后这么短的时间里头,这个小城市就让我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各得其所,人民欢呼雀跃,所有老百姓生活得都非常幸福和快乐,这是我欧阳修来到滁州城最大的高兴,也就是说老百姓高兴了;老百姓幸福了;老百姓快乐了,我就高兴;我就幸福;我就快乐。这种快乐是他的真快乐,正所谓我要幸福着你的幸福我要快乐着你的快乐,这不光是说爱情的,也是在说一个为官者对老百姓的感情。

我们就很奇怪,欧阳修对人民做了什么?对滁州城的老百姓干了什么?他怎么“收买”他们的,让他们变得如此的快乐、如此的高兴?我告诉你,欧阳修没别的招,他有两个字,一个叫宽,一个叫简。宽,不是松弛不管事,而是什么呢?而是不急功近利。什么叫简?简不是省略,也完全不是说不管事,而是什么呢?而是不打扰。也就是说,一个宽一个简,概括了欧阳修为政之道的核心,他管理百姓,他治理一个小郡小城乃至一个大郡大城,基本的原则就是顺应老百姓本来的愿望,顺应老百姓自己的要求,引导老百姓实现他们的幸福的感觉。这就是他治国、治家包括他治一州郡的一个最主要的经验。他说六个字,“务大体,简细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抓大放小,大事可以管一管,小事不要去纠缠。据说欧阳修后来到南京、在扬州、在山东青州都做过官,他一到那儿去三五天,衙门里的公务就减轻了十之五六,一个月以后,那衙门冷清得就像山里的寺庙一样。我一直很怀疑这是否是真实的,是不是,你总得打卡吧?你这办公室里头要有十来个人打卡也得是游人如织那种感觉对不对?我想这是比较夸张的,他

篇三:2014高考语文(人教版·湖南专用)一轮复习【配套word文档】考点复习 作文序列化提升 专题九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九 深刻——府城深深深几许

阅卷老师是如何就“深刻”评分的

1.作文是否达到立意深刻,具体表现为三条标准要求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在作文中,通过记叙、描述、议论某种现象,进一步发现现象的真相,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揭示其中蕴含的道理,总结出经验教训。

(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预测其导致的结果。

(3)观点具有启发性

提出的观点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警醒和反思。

2.评卷老师具体的操作标准

(1)看立意

千古文章“意”为先。“意”是文章的中心和灵魂。“深刻”,首先看你文章的立意深刻与否。一看你能否化大为小,从小题材、小问题落笔,通过引申发挥,往往更能揭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二看你能否对材料作深入的挖掘,从中产生独特的见解,发“前人之未发”,道“同学之未道”。

(2)看“深刻”技法的运用

“深刻”是有具体标准的。在文中,看你是否使用了几种常用常见的“深刻”技法。如议论文,只能清楚是什么,有什么,不能回答为什么,怎么办,不会用内外因果法去分析问题,不会用辩证法去分析问题;记叙文,只会就事写事,就人写人,这样都不会使文章升华。

(3)看能否贴近现实、反映生活,使阅卷老师产生共鸣

3.考场作文要做到立意深刻,提升在“深刻”得分点上的等级,可以运用以下三种写作技巧

(1)深入追问法

文章表现或引用了某一材料后,要进一步追问现象的真相、原因、结果等。

(2)扩展联系法

由文章的材料、观点扩展开去,联系更大范围的现象展开分析说理。

(3)上升哲理法

从文章的材料中概括提炼出观点,从人生、处事、文化、历史等大方面展开思考。

现场佳作

清醒面对祖国巨变

2011年河南高考优秀作文

近年来,中国的大国崛起可谓赚足了不少人的眼球,以至成为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而国

人似乎也十分赞同。高呼“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等乃是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

对于此,我在为祖国崛起而深感骄傲的同时,也有着一丝担心——我们是否在一些成就面前失去了清醒?

就“经济成就”而言,诚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成就突出。我国已于去年成为GDP世界第二的国家。但这些所谓的GDP快速增长是有代价的,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其实,在清朝晚期,中国的GDP是世界第一,比美国还牛,而英国只用了几千名士兵和几十艘军舰就轻易打败了有4亿人口的中国。因此,“唯GDP”论是错误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要想迈向现代化,仍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我想,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高层领导者们对之清醒的认识是有很大关系的。

其实,在其他方面,中国的成就虽大,但仍不足以用来自夸,而是需要加以清醒的认识。 我一直很佩服温家宝总理的“清醒论”,他说“中国政府是十分清醒的”,认为只有清醒,才能不断地发展与壮大。古语云“居安思危”,我想,温家宝总理所说的清醒正是源自于这种危机意识。试想,如果政府没有这种清醒与危机感,国家何以能挺过亚洲金融风暴、非典、大地震与金融危机,更何以不断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民生的持续改善?

一个人,只有“知己之处境,审他人之势”,才能长足发展,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大国崛起需要的不仅仅是民族自信心和人民的勤劳智慧,他更需要一群人,一群能在他受阻时给他力量、在他前进时打镇定剂的人。这些人便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民族的脊梁”。

柏杨曾指出中国人的缺点,只是让国人改掉陋习。我在这里谈清醒,也是出于这样的心情。我并不是在灭祖国之威风,长他国之志气,而是提醒一下,我们不能为暂时的成就冲昏了头脑,而要冷静一下,清醒地审时度势,为的只是更加安全地前行。

是的,面对祖国巨变,我们需要清醒!

[得分点评] 当很多考场作文都在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和大好形势高唱赞歌的时候(并非不可),这位同学却在面对鲜花掌声、欢呼鼓噪的热闹中,独自保持一份清醒,从中国崛起的大好形势中,冷静观察其中蕴含的危机、潜在的不利因素,眼光不可谓不独到,思想不可谓不深刻。而且分析问题能辩证地对待成就、对待赞扬,再加之语言冷峻老道,列举比美国还牛、GDP是世界第一的清王朝却败在英国几千名士兵和几十艘军舰的手下一例,不啻盛世警钟,无怪乎博得评卷老师的青睐。尽管新材料作文提倡多角度立意,但能运用相反联想,如此从相对的方向立意的考生毕竟极少,获得满分当之无愧。

如何使文章深刻起来

1.“深刻”的标准

“深刻”是《考试说明》中作文发展等级的第一条要求。

“深刻”要求作文的见解深刻,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记叙性文章要形象生动,意蕴丰富;议论性文章要说理透彻,思想深刻。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透过表象,透过局部,透过暂时,深入探究事物内在的、普遍的、稳定的根本属性。

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理性概括。如果我们写记叙文能够透过事件的过程或人物的表现,积极地反映生活或展示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写议论文能够透过纷繁芜杂的事物表象抓住问题的核心,那就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了。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有以下四种基本途径。

①概括共性:探究现象的共同特征,概括事物的本质。

②探究背景:探究现象存在的背景,凸显事物的本质。

③比较异同:通过比较异同来辨析事物的本质。

④辩证分析:用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分析现象所具有的普遍意义,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

(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就是要求在行文中能运用辩证思维,考察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从而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思维过程看,“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有两个方向:一是由果寻因,二是循因导果。因果关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一因可以多果,一果可以多因。如2010年江苏卷作文“绿色生活”,一考生在剖析当前实现“绿色生活”的深层次原因时,就用了一果多因的分析方法:发展现状的制约,理念还没有切实地深入人心,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人的欲望太多太疯狂等。

(3)观点具有启发性

“观点具有启发性”主要指观点要富含哲理,具有思辨性,能让读者有所感悟,观点新颖独到,使人看后能够对某个问题豁然开朗。如2010年北京卷命题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一考生立意新颖,比较北大与清华两所名校后,把北大比作“仰望星空”,作为中国的文化领袖站在时代前沿,把清华比作“脚踏实地”,踏实为社会作贡献。观点颇具启发性。

2.怎样使文章“深刻”

(1)关注社会现实,能发现现实中值得思考和注意的问题

新颖在于有独到发现,包括对历史和对现实的发现。就学生来说,最重要也是最可能的,还是对现实有所发现的问题。不少好文章都对社会有所感,甚至对某些社会不良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但它很正确,能促进人思考,推动社会进步,这就很有意义,能让阅卷老师会心一笑。

(2)认真学习理论,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比如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要从政治理论的学习中真正汲取营养,这种得益于政治而收效于高考作文的事情,过去经常出现。学习政治,绝不只是死记硬背,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观点,学习辩证的分析方法,如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个别看一般、透过偶然看必然等。这种辩证的分析方法,理科学生也应该掌握。

(3)善于多向思维、求异思维

善于多向思维,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观察问题,努力寻找新颖的见解;善于求异思维,反向、侧向思考问题,提出与常见观点不同的观点。

①反向(逆向)思维法

确立一个鲜明的中心,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也可从问题的对立面去思考。但所持观点或所得见解要经得起自我反驳,使说理周密,不带片面性。用逆向思维法可能会有创新的、独到的深刻见解。

例如:a.不要班门弄斧(弄斧要到班门,这样才能超越自我,符合当今社会的竞争形式) b.莫学杞人忧天(要有“忧天”意识,像环保、计划生育等)

c.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是内因)

d.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臭皮匠不可能赛过诸葛亮,一般人才与精英人才之关系) e.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癞蛤蟆为什么不能吃天鹅肉,只要有理想,有追求)

f.知足常乐(不知足才能常乐,人在不断进取中享受过程的快乐)

运用逆向思维一定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对有些传统的得到公认的说法不要轻易地否认,所谓 “逆向”,有时不过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而已。应当注意的是有些“敏感”问题、国家政策等,不可妄言,不要去“逆向”。

②比较思维法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人们正是看到了事物的差别,从它们的不同中抓住了事物的特点,从而才把握了事物的本质。“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比较有纵比和横比两种情况。纵比就是将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对比,从而认识它的发展趋势。例如,近三年和前三年相比,中国大陆中学生的语文水平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横比则是将同类的不同事物进行对比,从而认识它们的特点。例如,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同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对比,看看高低如何,各有什么特点。这些对比都有助于深入探讨教育教学的规律。通过与相关或相对事物的比较,或求同,或求异,以正确地认识事物,把道理讲透。

③发散思维法

善于对一个观点从不同方向作辐射式联想,或一层深入一层地想下去。这就是俗称的“多角度思考”。

例如:关于诚实人

a.做诚实人,说诚实话,办诚实事

b.做人不能诚实,诚实人吃亏

c.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

d.诚实人终究不吃亏

e.诚实不等于愚蠢、糊涂、无能

f.诚实人朋友多,朋友多了路好走

g.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h.诚实与虚伪

④“三问”思维法

就是对一个话题或观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采用追问的方式,自问自答,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观点、看法。

例如:关于素质教育,可以从“为什么”角度不断追问,得出观点。

为什么要素质教育?因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为什么负担过重?因为考试压力大,竞争激烈。

为什么竞争激烈?因为高等教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为什么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为我国经济、科技实力不足。

为什么实力不足???

(4)“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窥一斑而知全豹。有的是把典型的小事放到社会的大背景上去思考。例如从一个人的变化,一个家庭的变化,认识到社会的变化。有的是看到事物的苗头,预测它的发展趋势和结果,从而看出它的意义。教材里提到的,商朝的箕子由商纣王吃饭的变化,看到了纣王思想的变化,想到国家前途,预见了商朝的灭亡。有的是从看似不相干的小事,悟出了带有普遍性的道理。《游褒禅山记》就是由登山这件小事,悟出了治学、做事的大道理。

1.思考下面的事物或情况,对它们进行两面性分析,或运用求异思维,提炼出新颖深刻的见

解。

(1)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略。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标签:高考作文 清醒 高考优秀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