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作文 > 正文

1983年高考作文

时间:2017-05-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北京市历年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doc

北京市历年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1977年:《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年: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文缩写成500至600字。

1979年:将《第二次考试》改写一篇《陈伊玲的故事》。

1980年:读《画蛋》有感。

1981年:《毁树容易种树难》读后感。

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议论文。

1983年:根据一幅题为“这里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的漫画,写一段关于画的说明文字并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1984年:材料作文,写一篇对中学生作文看法的议论文,题目自定。

1985年: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关于环境污染的信,呼吁尽快解决。

1986年:以“树木·森林·气候”为主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副题自拟。

1987年:(1)写一篇简讯,报道育民小学举办游泳训练班取得的成绩。(2)写篇短文,谈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1988年:《习惯》,命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1989年:一位同学为报考高考志愿的事情感到苦恼,请你给他回信。

1990年:材料作文,玫瑰园里的花与刺,(1)描写动作表情;(2)肖像描写;(3)议论文500字。

1991年:(1)材料作文,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2)命题作文: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这题,写一篇辩论稿。

1992年:材料作文:(1)根据众人对垃圾的不同行为,写一篇记叙文;(2)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写一篇议论文。

1993年:材料作文: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题目自拟。

1994年:命题作文:《尝试》。

1995年:材料作文: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1)一段对话;(2)一篇评论。

1996年:看图作文:两幅漫画,(1)说明文一篇;(2)议论文一篇,比较两幅漫画,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1997年:材料作文:(1)根据“材料1”,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2)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1998年:材料命题作文:《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或《战胜脆弱》。

1999年:材料命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题,文体不限。

2000年:材料作文,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只要与材料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001年:材料作文,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2002年:材料作文,登山者遇上生死的抉择,我们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2003年:材料作文,《韩非子》中的寓言《智子疑邻》,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全国卷)

2003年北京卷: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 1

外,文体不限。

2004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包容。以“包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5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以“安”为题写篇议论文。“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自行选定角度写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 2006年 北京的符号

2007年 一句诗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题目自拟,除诗歌文体不限 2008年: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老师让学生们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们各抒己见:

观点一“看起来到了极限,其实还有很大空间”

观点二,做事要有一定的顺序,应该先放沙子

观点三,对,分量重的事应该先做,比如大的石块应该先放进去

观点四,不一定吧,先放沙子和水也未必不可??

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2009年: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2010年: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不限文体 2011年:材料作文:鹿特丹世乒赛----

2012年: 材料作文:老计的故事---

历年各大学录取分数线

2

篇二:高考作文4

高考作文4

备考高考作文“取巧”启示录:楼台近水,先得醉人明月(河北省阅卷专家 赵福海) 以备考2013为例:

每一套高考试题在命制过程中,都要从各个方面精选优质的试题材料,尤其是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等试题,更是典范。深入挖掘这些材料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充分体会这些素材所寄托的情感态度,便可以提炼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和角度;而这些观点和角度,又可以成为进一步升华的基础,引发我们的创新思考。2012年的高考内容,便是楼台近水,自然成为2013年高考备考的精品素材。

取巧启示录A 深度挖掘古诗词

类别导语:每一首古代诗词,都有着丰富的意境,都体现着一种思想。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之上,深度挖掘2012年高考涉及的古诗词作品中的内涵,并将其进行合理迁移,就可以成为非常实用的素材,运用在2013年高考中,同样可以打造出精彩亮点。

>素材一:《送邹明府游灵武》(2012年高考湖北卷诗歌鉴赏试题)

创新思考·2013备考重点:以情境再现的手法,挖掘出诗歌主人公内在的品质。原素材呈现: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备考片段:如果需要珍惜,就请珍惜那种清廉的品质。一首《送邹明府游灵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县令至清至廉的形象。想象着他冒雪远游朔方时的情景,体会他身着单薄的衣衫抵御透骨寒风时的表情,每一个善良的人都会为之动容。清廉者,总是用行动树立自己的形象,留给后人的,永远是高大的身影。

>素材二:《初见嵩山》(2012年高考辽宁卷诗歌鉴赏试题)

创新思考·2013备考重点:以借事明理的手法,围绕作品中的情节,感悟积极的人生哲理。

原素材呈现: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备考片段:让我们想象《初见嵩山》一诗中营造的情境,体会风尘仆仆、鞍马劳顿的张耒期待着见到扑面而来的青山时的豁然开朗,这时,一种欣喜便会在思维里徜徉。

是啊,那巍峨的青山,不仅可以淡去眼前的雨,更能够笼着雨的内心,怎么不让人期待呢?是期待,给了张耒一种人生的希望,那也是一种能够从逆境中挣扎着站起来的信心。>素材三:《野菊》(20i2年高考天津卷诗歌鉴赏试题)

创新思考·2013备考重点:以想象扩展的手法。通过对诗中形象的理解,表现高尚的品质。

原素材呈现: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备考片段:高雅的品格,在率性而纯真的血液中流淌着,流出一种清新的世界。这时,我们不禁会想起宋代诗人杨万里,想起他那首《野菊》诗。那束野菊,默默地开放,并没有因为寂寞而减损它的芳香。这是一种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高洁品质的象征,这是“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在杨万里的思想里植下的一颗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种子。

取巧启示录B 创新拓展人物类

类别导语:无论是作文还是阅读试题,都可能出现典范人物的典型事迹。选择2012年高考试题材料中的人物,挖掘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结合2013年备考,提炼出最恰当的素材,会让考场作文焕发生机。

>素材一:《文化的回归》(2012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试题)

创新思考·2013年备考重点:以思维遐想的手法,从材料中提炼出深刻的写作中心。原素材呈现: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备考片段:汤因比来了,这个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终于回到了公元一世纪,回到中国的新疆。在那个浪漫的国度里,他尽情地呼吸着各种文化交汇时散发出的芬芳气息。他读懂了文化的内涵,更表达了对文化的情感。这时,他无比清晰地意识到,文化,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历史的进程中,展示着光彩夺目的魅力。

链接拓展 伦敦奥运,八旬老翁书“龙服”

2012伦敦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在领奖台上所穿龙服上飞扬的“龙”字,并非出自名家之手,而是由80岁高龄、一生潜心书法的普通老人张振义书写。

>素材二:《克罗齐的求索》(2012年高考辽宁卷阅读试题)

创新思考·2013年备考重点:以问答成理的手法,挖掘材料中所给内容的深刻意蕴。原素材呈现:

1886年克罗齐辍学,开始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他一度潜心于他的家乡那不勒斯以及欧洲的历史研究。期望能在喜欢的学术事业中求得情感的解脱。期间,他结合自己从未放弃的美学志趣,把历史与艺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备考片段:

上帝:不幸的克罗齐,你为什么不想办法从情感的漩涡中解脱出来呢?

克罗齐:我想,但不知道如何去做。

上帝:你的家乡那不勒斯是个好地方,研究一下它的历史,进而潜心欧洲的历史,你会有收获的。

克罗齐:怎么研究呢?凭我的能力还找不到一种科学的方法。

上帝:你曾经有过美学的志趣,你可以在历史与艺术的紧密联系中发现规律。克罗齐:感谢上帝,我懂了。

链接拓展 唐德刚,不落的尘埃

唐德刚不仅是一位善演讲、好文字的历史学家,还有着深沉的情怀。这一点通过他写梅兰芳的《五十年代的尘埃》,可以得到细致入微的体现。

>素材三:《谢希德的诚与真》(2012年高考课标卷阅读试题)

创新思考·2013年备考重点:以镜头连缀的手法,按顺序展示材料中所给人物的精神风貌。

原素材呈现:

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接送。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

备考片段:校车稳稳地停下,校长谢希德轻轻地上了车,环顾了一下车上的同事们,然后选择一隅,静静地坐了下来。

校车缓缓地行进,谢希德拿出一本《相对论》细细地品读。耳边,传来下属们七嘴八舌的议论。

校车准时开到了学校门口,谢希德带着下属们对学校各个管理环节提出的建议,走进了办公楼,开始着手解决每一个问题。

链接拓展 梅贻琦,清华的名片

清华最杰出的校长梅贻琦对知识分子的心态了解得非常深刻,在礼聘教师方面,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任教务长时,他曾亲自到火车站接赵元任先生。

取巧启示录C 经典文学引用类

类别导语:高考试题中很多考区都安排了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将其充分理解,把握作品的内涵后,便可以从中挖掘出丰富的观点和角度。如果能够将2012年高考试题中的经典作品引用到2013年的高考作文中,也是一道很亮丽的风景。

>素材一:老舍《马裤先生》(2012年高考课标卷阅读试题)

创新思考·2013年备考重点:以反驳论据的手法,对经典作品中人物的表现进行批判。原素材呈现: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备考片段:素质,决定着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老舍先生在他的作品《马裤先生》里刻画了一个自私自利、不讲公德的马裤先生的形象。这显然不是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作风,他的行为,让茶房感到气愤,让乘客不齿。当今的我们同样坚决反对这种缺少公德的做法。链接拓展 2011年高考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片段

“你别犯傻了,巴尔塔萨”,蒙铁尔边说边拦住他,“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

“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过要什么钱嘛。”

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开一条路,走了出去。

>素材二:王琼华《最后的黄豆》(2012年高考辽宁卷阅读试题)

创新思考·2013年备考重点:以名著联想的手法,在分析的过程中阐发对作品内容的感悟。

原素材呈现: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

就别来找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备考片段:岁月,带走的是年龄,带不走的是精神。我不禁想起王琼华的那篇《最后的黄豆》,想起爷爷临终前对孙子的嘱咐。爷爷带走了一生的积蓄,孙子则在爷爷的鼓励下通过打拼构筑起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让精神永恒,需要一种信念,一种超越了平凡与世俗的信念。

链接拓展 2011年高考山东卷《审丑》片段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给我找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素材三:师陀《邮差先生》(2012年高考江苏卷阅读试题)

创新思考·2013年备考重点:以读后感的手法,展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原素材呈现:

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备考片段:师陀的笔下,有一个始终带着微笑的邮差先生,他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体验着最充实的人生。在他的世界里,只要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做好自己的事,只要能够以静的心态平衡自己的情绪,活着,便是幸福的。平凡的人,告诉我们平凡的道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

链接拓展 2011年高考大纲卷《针挑土》片段

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评判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我们这次带了些来。”

取巧启示录D 感动真情浓缩类

类别导语:高考试题中精选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和小说,往往饱含丰富的情感。体会2012年高考试题中每一篇作品的情感倾向,感受情感支配下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从而提炼出与某种角度一致的构思,便可以成为2013年高考写作的又一个方向。

素材一:鲁迅《忆韦素园君》(2012年高考湖南卷阅读试题)

创新思考·2013年备考重点:文本引入法,通过对文本中具体内容的引述表现写作中心。原素材呈现: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现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备考片段:鲁迅先生在《忆韦素园君》一文中的回忆,勾起的是一种对踏实苦干精神的感悟。是啊,“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心痛;可是,“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则更让人难以承受。正直的人、激进的心,要想找到一个恰当的定位,真的是很不容易。

链接拓展 2011年高考江西卷《晚秋》片段

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

>素材二:甘典江《母亲的中药铺》(2012年高考浙江卷阅读试题)

创新思考·2013年备考重点:巧妙联想法,在记叙的过程中以素材内容简单烘托。原素材呈现:

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更有效地帮我发热而痊愈,至少,我心已暖。

备考片段:曾经,多少个夜晚,母亲将这盏灯亮起,照亮了黑暗。亮着的灯,对我来说,已经成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想到《母亲的中药铺》里,母亲在孩子感冒时为孩子煎的那一碗比最昂贵的感冒灵还珍贵的红糖姜开水。于是,下定决心,告诉自己,未来,也为母亲亮起一盏灯。

链接拓展 2011年高考辽宁卷《怪人》片段

那男童站在被公牛冲毁的火堆旁,面色如土,但是安然无恙。有着不幸经历的怪人马 乌罗却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他的头枕着灰烬,结实的胸膛已经被公牛的凶恶犄角挑开。

>素材三:刘亮程《柴禾》(2012年高考四川卷阅读试题)

创新思考·2013年备考重点:类比引申法,分析时以类比形式引述素材,并加以引申。原素材呈现:

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20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有一年扩菜地,往墙角移过一次,比以前轻多了,扔过去便断成几截子,颜色也由原来的铁青变成灰黑……在那个墙角里它们独自过了许多年,静悄悄地自己朽掉了。

备考片段:生活中总是有很多的无奈,但我们又必须学会面对。就像刘亮程笔下的那一堆柴禾,花费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最终也只能成为一堆朽掉的垃圾。想一想都让人心疼。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肉体上,更附着于精神。没有人能够挽住历史的步伐,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

链接拓展 2011年高考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片段

风铃忽然摇动起来,幅度愈来愈大,素来低沉的铃声愈来愈高昂、急促,好像生命的暴雨尽情冲泻,充满了紧张的欢乐。众草木用心倾听这共同的声音,花园笼罩着一种肃穆的气氛。

取巧启示录E 自然现象启迪类

类别导语:一些以自然界为描写对象的文章,尤其是科普作品,都会通过对一些科普知识的介绍,让我们清楚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理。对2012年高考试题中的此类文章进行挖掘,便可以在2013年高考中引申出一些具有启迪意义的角度和观点。

>素材一:《蟋蟀之话》(2012年高考福建卷阅读试题)

创新思考·2013年备考重点:运用素材叠加的手法,在分析过程中以自然现象为一个角度表现生活哲理。

原素材呈现:

蟋蟀等秋虫的鸣声比之鸟或蝉的鸣声,是技巧的,而且是器械的。它们的鸣声由翅的鼓动发生。把翅用显微镜检查时,可以看见特别的发音装置,前翅的里面有着很粗糙的状部,另一前翅之端又具有名叫“硬质部”的部分,两者摩擦就发声音。

备考片段:速度,决定着效率。在越快速的状态下,思维越能够集中,精神越能够专注。鸟类和飞行类昆虫能够飞翔,靠的是翅膀振动的速度;石片能够在水面上打出一个个水漂,靠的是投掷的速度;学习时能够全神贯注,当然也需要大脑高速运转才能实现。运转速度越

篇三:高考作文指南

凤头豹尾最精彩 高考作文开头的五个经典句式

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有人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些都说明了开头的重要。同样,好的开头,对于高考作文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呢?文无定法,开头无固定的格式,衡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否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服务,能否吸引读者读下去。

由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考场作文的开头讲究简洁、生动、优美,可考虑选用如下开头方法。

1、开门见山式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如《谈骨气》一开头就亮出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方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单刀直入点明敌论。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2、背景渐入式 自然科学告诉我们宇宙是一个大系统,社会科学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又是一个大系统。一棵树是在一座森林的系统之内,一片叶又属于这棵树的系统。一个人属于社会这个系统,一根指头又属于这个人的系统。因此,任何单个事物,任何一种现象都离不开它所属的系统,即它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或自然背景。如《孔己已》开头:“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可以随时温酒”。《在烈日和暴雨下》开头:“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这些开头或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气候或阐述论题的背景、环境等。在考场作文时,有些题目乍一看,觉得突兀,不可捉摸,但联系背景一想,便豁然开朗了。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联系近几年的科技发展,克隆技术的问世了,基因可以移植了,航天技术更是突飞猛进。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联系这些背景,文章的内容可写了,联想与想象也便有了立足点了。

3、设问置疑式 先倒叙事情的结果,设置悬念,或先设问破题,引起说明或议论。如《枣核》的开头:“动身访美之前,……可是却很蹊跷。”又如《万紫千红的花》开头设问:“花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这种开头方法,其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这种开头技法在中考作文中的频率很高。当然,这种开头形式要注意巧妙运用,避免单一、或追求形式上的好奇。

(其实,这种开头的形式是很丰富的,如:

①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②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断。

③先交待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

④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

⑤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

4、名言警句式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如《回声》开头引用了艾青的一首诗。《怀疑与学问》开头引用了程颐的话:“学者先要会疑”等。这种开头法,也是一般考生容易掌握和便于使用的方法。试想,哪个考生记不得几首古诗,几句格言,几条名言呢?考场作文,因题而异,相机引用,又何乐而不为?名言警句式开头运用得自如,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突兀、峥嵘、高远。当然,引用时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5、精辟设喻式 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马说》开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以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为喻引出中心论点,精辟设喻式多用于议论文的开头,它能使文章发端新颖,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既然是“设喻”,就得注意所言之“他物“与本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不能牵强附会。

此外,还有抒情议论议式,刻画人物式等开头法,在此不一一赘述。

总之,考场作文怎样开头,这决定考题所规定的内容,文章的性质和考生独特的构思。各位考生拿到题目后,勿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

巧用三招提高高考作文的思辨色彩

“加大试题的思维含量、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将是今后高考作文试题命题的发展趋势。”这是近日由省教育考试院“高考质量评价课题组”编写的《高考湖北卷试题分析与评价》中的一段话,那么,对于高三学生,在这半年的冲刺时间里,如何提高思维能力,并且在作文中充分体现出来,从事高考作文研究多年的黄德灿专家提出了建议。

缺乏思辨性是高考作文的通病

黄德灿说,对一个问题的分析,考生只看到表面现象就断然下结论,不去分析事物内部的因果联系,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使得所写文章的立意停留在“是什么”上,忽视在“为什么”上的深入开掘,缺乏思辨性。这是一般考场作文的通病。

提高文章思辨力的三个步骤

黄德灿说,对于议论文,考生不妨从以下三个步骤去提高文章的思辨色彩:

①由此及彼想开去。读完命题,考生不妨想一想,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与命题提到的事实有相似之处,若能快速准确地举出两三个典型事例,第一步就做好了。当然,为了避免形似而神不似,我们可以把话题材料的内容(或命题内容要点)进行分解,若各小点对应相似,整体必然神合。考生要注意的是,不应站在单一角度选择同类材料。多角度联想,扩充材料的涵盖面,为揭示问题实质作好量的准备。

②透过表面看实质。有些考生在文章中列举很多材料,但只下一个结论,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分析。这里的分析是指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即探求事物内部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判断一篇文章的逻辑性,往往是看作者的因果分析是否能使人折服,分析是否揭示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性。

③多问一个为什么。写作时,当考生得出某个结论时,不妨再想一下,产生这个结论的原因,那么问题分析也就向前推进了一步,当然也就显示了深刻透彻的文章特点。

如果写的是记叙文,考生要注意用事实说话,以形象显示。虽然记叙的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但是文章要思考这件小事在社会生活中的普遍意义是什么,主旨能引起读者怎样的思考。总之,记叙文无非是通过形象化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产生某个结果的各种原因。文章最好有画龙点睛的文字,或有意味深长的暗示语言,以揭示事物的本质。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命题的哲学意蕴 作文要在高考中赢得高分,不过好审题关,得到的只能是空中楼阁。审题,永远是佳作产生的基础,舍此,犹如无本之木,决不可能长出奇葩异草。

2004年,湖北省首次自主命题,高考作文仍为材料作文,材料是刘禹锡的寓言:“有一个买镜子的人,发现卖镜子的人将其中的一块镜子擦得特别光亮,但其他的镜子都很昏暗,很是不解,便问卖镜者。卖镜者说:?买镜子的10人中只有一人喜欢买明亮的镜子,其余的9人都喜欢买昏镜,因为镜子太明亮了容易照出人脸上的瑕疵。?请以?买镜?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考题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不由得引起我们的深思,应当意识到学好哲学对写好高考作文的重要性。

可以这样说,凡是以议论文为主的题材,无不包含丰富的哲理,现将历届高考作文中包含的哲理剖析如下:

一、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因此,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980年高考作文“画蛋”中,“一千个蛋从来没有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圆形的轮廓就会有差异”,说明我们对事物的观察和看法应从实际出发,人的思想要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着的实际。“买镜”中,大多数人不愿意照出脸上的瑕疵,不愿意正视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说明这些人不能实事求是。2003年全国卷作文材料“智人疑邻”中,富人的墙被雨淋坏了,他的儿子和邻居都说过“怕有人盗窃”的话,但富人就凭感情上的亲疏,没有进行认真调查,断言邻居是

窃贼,主观意识和客观实际相脱节,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所以对事物的认知是极不理智,极不准确的,才落得千古笑话。2004年全国卷材料中,那位农妇只是不小心打破了一个鸡蛋,但却将失去鸡蛋的痛苦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实在是作茧自缚,庸人自扰;生活中总有排泄不完的痛苦,假如经常如她这般放大痛苦,不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经常相违背的话,不知道会活得多累。看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的哲理可以为考生提供一种审题的基调,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

二、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1981年的高考作文“毁树容易种树难”中“十个人种树,只要一个人毁它,就没有一棵杨树可以成活”。这个作文题名为写树,实为写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培养人才时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应遵循教育规律,不能做违背教育规律的事,很好地体现了哲学中正确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

1983年高考作文

作用的观点,如果审题准了,就不会离题万里。1983年的高考漫画作文“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正是因为漫画中的主人公没有认真分析情况,形成错误的认识,导致他每次快接近水源的时候都放弃了,永远到不了成功的彼岸;“买镜”中一人喜欢明镜,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必然使他在实践中比较顺利,而9个喜欢昏镜的人对事物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屡遭挫折。“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深浅”中,仅凭感情的亲疏来认知事物,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古人云:“好恶之别,不应以亲疏而辨之;贤愚之勘,不应以近远而区之;君子贵明辨好恶而决亲疏。”在对待事物的认知上,应抛下认知的阻碍,用澄静清明的心智,抛下感情亲疏的羁绊,用一尘不染的心灵,轻装上阵,才能在探知的道路上取得丰硕的成果,领悟认知的真谛。

三、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画蛋”中,“达·芬奇反复练习画蛋,严格训练,细致地观察形象,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艰苦实践”,体现了量的积累过程,“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成为一代宗师”则是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引起了质变。而在1983年的漫画作文“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中,则从反面说明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漫画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志大才疏的挖井人,由于缺乏毅力、浅尝辄止,终于失败的经过。此君在地上掘了不少的大坑、小坑,但没有一次能坚持到底,甚至当他渴望的水就在眼前的时候,却弃之而去,终使功亏一篑。这两篇作文虽然立足点不同,但都是劝诫人们要持恒专一,重视点滴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骥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挖井如此,学习亦如此,人世间的一切奋斗莫不如此。所以,1983年的满分作文“矢志与笃誓” “莫学这位掘井者”“成功贵在恒”“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做一个锲而不舍的掘井人”等,无不突出了一个“恒”字。

高考作文主题方向预测及命题20大猜想

八大主题方向预测

主题之一:健康成长 体验反思

主题之二:自我修炼 自我实现

主题之三:和谐个性 崇尚理性

主题之四:投入生活 评论现实

主题之五:感悟自然 保护自然

主题之六:感悟经典 反思历史

主题之七:忧患意识 悲悯情怀

主题之八:雄伟抱负 实干精神

高考作文冲刺备考:正确应对三大题型

高考即将来临,基于对历年高考作文题的细致分析,本文归纳出如下几个范畴,同时列举了出题背景及其可能性和相关的写作方法,希望对考生有所裨益。

1、人生观、价值观范畴的考题

例如:以“快乐”为话题、以“成功”为话题。

人生观、价值观是自古以来作文立人的永恒主题。正是因为这类主题在平时的教育、学习中被学生不断地接触,难以写出新意,不易区分水平,所以在高考中直接出现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小。

但如果遇到这样的考题,写作的时候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立意一定要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大方向在社会文化中有定论,没有必要为了出新出奇而颠覆传统。 ●可以在材料的选择上突出时代感。

●写作的时候注意理性的议论和感性的抒情相结合。

2、生活中的美德范畴的考题

例如:以“爱心”为话题、以“宽容”为话题以及2001年的全国卷作文——以“诚信”为题。

中国社会20多年来持续变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部分美好品德也面临着丧失的危险。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考作文以此为作文题,并借此促进学生以及全社会对美好品德的信仰是很有意义的。2001年的全国秋季高考作文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近几年来,社会诚信渐渐丧失,假名牌发展成假酒、假药;打假发展成假打;情况之严重使总理在高等学府提出“不做假账”。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2001年的全国高考作文是很切中时弊的。但上海的考生也不能掉以轻心。虽然来得晚了一点,但刚刚过去的2006年的高考作文毕竟让考生在一个更加开放的题目下去呼唤、挽留、保持生活中的美好品德。

对于这样的作文,写作时要注意:

●对题目的解读要深入、细致。比如“诚信”,人言为信,写作时可以强调这一点;比如“宽容”,“宽”和“容”有不同的意义;再比如“合作与竞争”,写作时要揭示出两者的关系。

●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读,赋予其厚重的社会意义。去年上海高考中有一考生“想握住那些敢于说真话的人的手,以表达我的崇敬、我的支持与我像你们那样敢于真言的决心”,就是凭借作文中厚重的社会意义而获得了很高的分数。

●避免空谈,要具体、实在。

21世纪,古老的中国社会与新奇的现代文明在各个层面发生交融和碰撞,由此这片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值得我们思索的事情。作为即将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有责任知道事情的发生,有责任思考事情的内核,有责任提出自己的见解。所以,出这样的考题的可能性非常大。

对于这样的考题,做到下面几点会让文章更出彩:

●见解有新意,不妨颠覆传统。

●正因为可以颠覆传统,所以尤其要言之有理。

●展现出作为青年人的气息。

●从世界、人类、未来的角度,从文化、精神、道德的层面看问题,不要就事论事,要上升到理性高度,使作文更有前瞻性的眼光。

考生要在备考时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力避前松后紧 高考作文应试的十八个有效窍门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认识水平高、擅长理性思维的同学可选择议论文,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微型小说,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要贯彻一种构思。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4、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今年实行网上评卷,更应慎重。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结构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5、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6、一定要完篇。熟话说,好文章是风头、猪肚、豹尾。没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个,绝不能写半头文。用半篇文章给你评分,怎么会得高分?

7、要重视拟题,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张伟民讲那是一种浪费。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平台,不能轻易放弃。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8、文章要有一至两个亮点。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抓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你的真情,记叙文不能没有描写。如果是议论文,就一定要有1--2个典型的论据,就应该有纵横捭阖,很深刻的见解。如果是微型小说一定要有巧妙的构思。这个亮点还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个超常的搭配(酽酽的歌喉)。总之,要能使评卷老师精神为之一震。

9、行文中要多次扣题,要一路扣题一路歌。材料、引语和话题中的相关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开头三句话内应点题一次,结尾应回扣标题,"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间至少扣题一次。几次扣题事实上也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有球场上叫暂停的效果,可以调整思路和写法。

10、思想要健康。“思想健康”不是说要你只说冠冕堂皇的话,不是要你刻意拔高,“健康”是针对“病态”、“庸俗”而言的,它的底线是不能欣赏违背法律法规和偏离社会道德的事。恋爱题材是考场作文的禁区,无论考生写得如何缠绵悱恻,真挚动人,因其行为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不允许的,这类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 11、观点不可太绝对,要留有余地。“义正”未必要“辞严”,“理直”未必就要“气壮”。联系现实生活时,涉及社会黑暗面时,要有分寸,不要一味指责。“质问京山大冤案”。批评家长、老师和社会要与人为善,抱着协商与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提建设性意见。不可尖刻、讽刺、挖苦,甚至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

12、临场写作时可以根据题意和你的表达需要想像一个或一类读者就在你的面前。如以“沟通”为话题作文,写与家长的沟通,可想像父母就在身边;写“沟通”之艰难和必要,就好像误解过你的人正在听你倾诉;写国际间通过沟通走向合作,就设想自己参与了国与国的谈判。即使所写文章没有明确的阅读对象,你也可以想像此文是写给你的语文老师的。你要知道,你的文章的惟一读者是那位跟你的语文老师非常相似的人。写记叙文,且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尽可能赢得评卷老师的同情。

13、写法上可以求新。要考虑,怎样表现更智慧,更艺术,更有可读性;但更要求稳。我的意见是大家

标签:年高 作文 1983年高考试卷 1983年高考分数线